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姓    名:冯梦龙

           班    级:环艺101

           学    号:201005014120

                         

实习时间:20##年3月20日——20##年3月30日

实习地点:安徽西递、宏村等

实习形式:采风、写生实习

实习目的:通过采风与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一、皖南印象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二、徽派建筑基本概况

1、徽派建筑概况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徽州建筑艺术的典范。与现在的建筑分类相对应分属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2、西递宏村概况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祏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村落以一条纵向的道路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和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1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它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月沼)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土架起四座森桥,称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改善了环境。现存明清时期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三、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

1、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 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精致古朴,典雅自然。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性,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2、青砖黛瓦、高墙小窗、流檐翘角、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

3、徽州民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整个宅居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组成长方形平面双楼层的内向小型三(或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倚山傍水,讲究风水价值。其四周青砖高墙围护,鱼鳞青瓦覆盖。房屋除大门外,只在二楼向外的墙壁上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徽州民居内部是以柱、枋、梁、檩、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   

4、徽州民居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

   

(二)、古祠堂建筑的主要特点

祠堂是祭祀祖宗先贤、新年谒祖、举行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孙,宴请功名成就者等诸事举行的庙堂。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徽州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以显示家族昌盛,人丁兴旺。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门槛外,大门两侧各有一面雕刻精美的石鼓或石镜,一般宗祠门外立石鼓,支祠门外立石镜,显示等级区别和宗法森严。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层,但底层梁架仍齐整,一如单层,并绘有精致的彩画

   

(三)、古牌坊建筑的主要特点

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以才入仕”者代不乏人,为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表彰宦绩政声、孝子义士、节妇烈女,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办法以传显荣光。朝中官僚显贵,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

         

古牌坊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合乎力度,在建造上讲究选址、造型、雕刻、用料等。牌坊型制不一,有“楼脊式“,“冲天柱”式;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有遍饰雕刻、工致华丽,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排。

结语

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它不矫饰造作,师法自然,顺乎形势,不趋时势,不务时兴,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淳朴古素,所谓自然古朴;含隐蓄秀,凝重孤峭,典正雅致,庄重高洁,不染尘俗,所谓隐僻典雅。

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客观反映,也是其之所以获得自然禀赋的基本条件。徽州山高路险,溪水回环,故虽曲径通幽,富柳暗花明之趣,但却寂寥清僻、闭塞偏远。这是造成徽派建筑具有隐僻特色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这样的采风与写生对我们的人生真算得上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通过实习,加强我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同时写生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永远珍藏于心……


           

                                              

                              

 

第二篇:宏村、西递--素描色彩实习报告

素描色彩实习报告

姓名:徐伟

系别:建筑工程系

班级:装饰园林11-2

学号:

日起:20xx年6月25日

引言

在第二学期的小学期,系院为我们统一安排了素描色彩实习的项目,为期十六天。第一天在校内北门处集中上车,中午就到了,实训基地—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贴近大自然。第一周期,是在西递的五天,对徽派古建筑进行选景写生;第二周期,是在宏村的十一天,对村落和自然景物取景写生。下面是我素描色彩实习内容的具体报告及感想。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皖南的写生实习,加强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

以学到的知识。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具体报告

一、实习内容

在这期间,那种世俗的、浮躁的心态早已被大山深处的惬意所净化。青山绿水仿佛一位得道的高僧,净化心灵的同时,也是在诉说着大山深处的故事。十六天我们一起平常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青山绿水相伴,淳朴善良相依。打上伸出仿佛名家的画笔勾勒出的仙境。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远离了尘世的车来车往,喧闹拥挤。这里仿佛是一片属于美丽、属于惬意、属于仙境的世外桃源。

安徽——西递,外出写生的第一站。打长途汽车停站的那一刻,睁开朦胧的睡眼,不自觉的一振,这是一个什么养的地方呢?山连着山,小溪环绕着村庄唱着歌,袅袅炊烟伴着山中生气的云雾,感觉就像处在了仙境。原来一路的惊愕只是为此出的秀丽做的铺垫。那一路的风景却缺少了这种惬意,更多的是城市的纷扰,人工的雕琢。于此处相比就仿佛是尘世与世外桃源的差距。一下车,旅途中的身心疲惫仿佛得到了净化,同时也有一种从心底升起的惬意。新红不自觉的升起一种想在此处“隐居”的冲动。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游遍了古村,悠长的街巷,古老的官

宅,斑驳的围墙。身处西递身体的每一根神经都会受到这种古韵文化的冲击。在黑瓦白墙溪水之间,随出可以看到支起的画架和挥动画笔。看着画质上出现的惟妙惟肖的图案,心中总会升起一种想画画的冲动,似乎没好的东西总能勾起心中的向往、在这里既能欣赏古朴的徽派建筑又能与外院的学生交流绘画心得。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又陶冶了情操。那种回归大喜然的恬静,真是无法用确切的、精美的词句去描写,只能说太美了!

皖南写生之行的第二站——宏村。步入宏村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种景象,但是这里却多了一种喧嚣的气息。进入山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那种带着稳重气息的徽派建筑。古村的美丽,山水相依。村伴着山,山依着水,当夕阳洒在那古朴的屋脊上,这里的一切仿佛脱离了世俗的束缚。原始的味道一次次冲击着心底的防线有中线呐喊的冲动,却又不敢用城市的喧嚣打破这里的宁静。山美、水美、人民的生活更美。这里的独特的民居也堪称一景,令游客赞叹不已。也让我们来此写生的“浪子”们有种终归故里的感觉。绕村一周,那种原始的冲动愈发的狂野。站在山顶,俯视脚下的西递,那种美却更加令人向往。灰色的瓦,灰白的墙,山间的小溪环绕,河中鱼鸭畅游,似乎他们也感觉动了这里的美好。

在宏村待了十一天,也将宏村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

的足迹,同时也洒下了我们无数的汗水。十一天,背着画板走遍走里的大大小小每一条小巷,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风情有太多太多的诗情画意。多么希望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把眼前的看到的一幕幕场景永远的留在画纸上。悠长的巷子,古老的住宅,斑驳的围墙,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偶尔过往的村民从身旁驻足心中总会升起一种歉意,我们的拙笔怎能描绘出你们生活的美好和山村的真意境。

西递,宏村。在这里,大自然的炫力壮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似乎每一样都能激起心中求知的欲望,唤起心中画画的冲动。这种被真是所打动的激情所迸发的创造活力,有时笔下的作品流动着我们的真情实感。最后我们有相聚在了卢村,那种熟悉的感觉充斥振、我们的每一根神经都在期待准备着明晚的篝火晚会,仿佛耳畔一响起了那美妙的歌声,眼前浮现出那炫目的舞姿??

安徽十六天之行,总有那么多值得信赖,值得回忆的东西。细细品味,除了满山的青翠更多的就是画画了吧!那过去的每一天是那样的充实。身在灵动的皖南的风景中,似乎有点迷茫了,但是每天老师的评画和观摩作品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动力。构图不再单调画面不再乏味。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黑瓦灰墙也仿佛有了灵性在在我们的画面上跳动着。每天都在新的进步新的感受中度过。喜欢这种宁静的山村。西递,宏村。每一处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和努力,也留下了

我们每天的变化、成长的进步。

二、根据我在实习两周的了解,对素描色彩学习的总结如下:

比例物象的比例关系

学画者应不遗余力进行研究并且需好好掌握比例物象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丛台公园写生中的每一步进展都涉及到一个确定正确比例的问题。如,从大的外形到局部结构之间的比例,形体之间的长短比例,明暗层次的比例关系,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以及黑白灰构成上的比例关系也是通过比较来判断其是否正确。在学习中,常常需依据自己现场测得的各部位的比例,且不可套用某种定式来进行绘画,这样获得的效果才会更好。

透视

摆在我们面前的物体想仅通过直觉找准,难度较大,还需具备一定的透视知识。透视的学习是一个比较严谨且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如焦点透视、成角透视、俯视和仰视等。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以目测方式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手的表现力,而最终主要依靠感觉。只要思想上意识到透视统一的必要,形体的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形体与结构有了对比例、透视的认识,我们再去研究形体与结构的问题。

形体结构问题是素描写生中最为关键而又最为基本的研究课题,因为素描写生是以再现对象的真实性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不同的对象都有其各自的形体特征。这个在校内实习体现的很透彻。要想将对象画得自然准确,就离不开对对象形体结构的准确理解与表达。形体结构是一个外与内的紧密结合体。我们应深入学习形体结构,理解物体的构造关系,通过分析、理解,把物体的造型关系找出来。这样就容易发现物体的透视比例是否准确,动态是否妥帖。由此才能真实而准确地掌握形体结构。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正确地把握形体结构决非朝夕之事,还需要花大力气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地表现物体的体积、质感、层次、空间感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想

经过十六天的写生,不仅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陶冶,在皖南灵动何秀丽的景色中也让们领略了更多的身在异乡的感触,同时也锻炼了

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画画不再感到羞涩,总能在灵动中找到心中的向往,画画也在不断地磨练中得到提高。分析与处理画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我们这次的写生实习给我们的带来的东西都将会影响到我们的以后的专业发展,对我们的欣赏和创作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训练机会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它能使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大脑的创作带来新的氧气,增添新的血液,接受新的知识

希望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将在这片土地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是自身得到更大的进步,是人生变得更加的精彩。这十六天不仅提高了我对古建筑的理解,对传统建筑的感知和认识,也提高了我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了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提高了对色彩的掌握能力。这次写生为我以后的艺术之路做了一个美好的铺垫。我会在这条路上更加的努力让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