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经名词解释总结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题

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7.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8.弹性: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的对比。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3.收敛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时的蛛网。

14.发散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的蛛网。

15.封闭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的蛛网。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题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3.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4.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5.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6.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7.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第4章

一、名词解释题

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公式为:TP=f(L,K)

2.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公式为:AP=TP/Q

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公式为:MP=△TP/△Q

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公式为:MC=△TC/△Q

5.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公式为:TR=P×Q

6.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AR=TR/Q

7.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公式为:MR=△TR/△Q

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12.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即STC=STFC+STVC

13.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SAC= SAVC +SAFC。

14.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公式为:SMC=△STC/△Q 。

15.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公式为:LTC=f(Q)。

16.长期平均成本(LAC)是指厂商长期中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公式为:LAC=LTC/Q

17.长期边际成本(LMC)是指厂商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LMC=△LTC/△Q 。

第5章

一、名词解释题

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即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

别收取不同的价格。

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8.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第6章

一、名词解释题

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

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4.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

5.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6.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7.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第8章

一、名词解释题

1.信息不对称,也叫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

4.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5.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不乏补偿的损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7.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8.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

第10章

一、名词解释题

1.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4.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5.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6.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7.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8.均衡国民收入: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9.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10.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12章

一、名词解释题

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4.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指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模型。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题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2.失业人数,是指一定劳动者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

3.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4.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

5.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6.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7.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计算公式:

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0.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通货膨胀。

11.菲得普斯曲线,又称价格调整曲线,是指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2.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题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

系。财政

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第14章

一、名词解释题

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4. 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6. 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7.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9.股票:是投资者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10.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第15章

一、名词解释题

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4. 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6. 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7.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9.股票:是投资者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10.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

一、名词解释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2.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3.固定汇率: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4.浮动汇率: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5.绝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

绝对优势。

6.相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

以生产其相

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7.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8.经济开放度: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是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9.对外均衡曲线:是指反映国际收支中既没有盈余、又没有赤字状态的曲线。

10.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现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框架和组织机构。

 

第二篇: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向老建築學綠建築之 中國式屋頂的反宇向陽

對住宅來說,陽光是始終是個難解的問題。我們一方面需要陽光來增加室內的亮度,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喜歡陽光所帶來的炙熱。而這樣的問題,對於綠建築來說更是個兩難的習題。為了節省能源,綠建築通常需要提高自然採光的比率,然而另一方面,過多陽光所帶來的室內高溫又讓人覺得不舒服,並且會造成更多的空調能源浪費。因此,採光跟室內溫度似乎始終是個矛盾的問題,不管是對綠建築,或者是一般的住宅。而這樣的問題,除了透過住宅方位的設計與選擇外,似乎需要更多的巧思才能解決。我們的老祖宗就有這樣的巧思,想出了歷史上只有東方人才能用的發明,一方面能夠在炎熱的夏天避免室內過多的陽光與室內熱得,一方面又能夠在寒冷的冬日引入更多的陽光與照明。這個做法的關鍵自然是在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設計,也就是中國傳統建築屋頂的屋簷起翹,或稱為飛簷。

上圖是反宇向陽的屋頂,下圖則是一般的屋頂。可以明顯看出受日照面積的不同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這樣的設計背後其實是呼應到地球的自然條件,由於冬日跟夏日的陽光入射角度不同,因此中國式的屋頂可以藉由飛簷起翹在冬日引入更多的陽光,而在夏日卻可以避免更多的陽光。而這樣的作法,正解決了住宅在陽光問題最難解的習題,也讓我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建築智慧與成就。

對越來越重要的綠建築來說,如何在擁有更多的自然採光卻避免過多的室內輻射熱與紫外線是關鍵的,如何在夏天減少陽光卻要在冬天增加陽光是重要的。然而,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卻是棘手、矛盾的。或許,在面對環境的議題上,我們能夠對環境更謙卑,向過去多學學。

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和结构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影响的研究(19)

2008-9-12 17:12:00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作者:本网编辑

李衍春

(本网原创文章)

5.2 反宇的做法

从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国屋顶上,曾经有一种被称为“反宇”的做法,那究竟什么是“反宇”呢?有的学者认为反宇就是屋面举折[88]有的学者认为反宇是指屋顶和屋檐的弯曲[89],有的学者则认为反宇是举折屋面的早期形态,即四川牧马山东汉明器(图5.5)上所见到的将屋盖分为两段处理的样式。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对于“反宇”的理解关键是要把握这两个字的意思。“反”的本意为“手心翻转”,后引申为“相对的、对立的”。“宇”的本意是指屋檐,《说文解字》解释:“宇,屋边也”,《诗经?豳风?七月》写到:“八月在宇”,其释文为:“屋四垂为宇。”由此可见“宇”是指建筑的檐口部分。一般来说,屋顶坡面的檐口部分是斜向下伸出的,正所谓“屋垂谓之宇。”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反宇”是指一种伸展方向与一般屋檐的伸展方向相反的屋檐样式。如果一般的屋檐底面为一向下伸出的斜面,那么这种屋檐的地面就是一种向上举起的斜面。在古代建筑的形象资料中,的确广泛的存在过一种屋檐底面斜向上举起的做法(图5.6),古人也对这种“反宇”的做法有过描述。三国时魏国的何晏在《景福殿赋》中提到“反宇”时说:“反宇车献以高骧。”这里“骧”字往往用来描写马匹急行时马头昂举的样子。汉代的张衡在《西京赋》中说:“反宇业业,飞檐(车献)(车献) 。”“业业”指高大耸峻的样子,“(车献)( 车献) ”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车行之高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薛综对此注释说:“凡屋宇皆垂下向,而好大屋飞边,头瓦皆更,微使反上。”另外,在汉代文献中,有“反宇向阳”的记载。在实例方面,采取反宇做法的古建筑虽不多,但也是有踪迹可寻的。例如山西省平顺县海会院明惠大师塔的檐下做法便是古代“反宇”做法的遗存(图5.7),它可以视为敦煌壁画所示反宇形式与普通檐部做法相结合的产物。福建莆田广化寺南宋石塔的檐下则是较明惠大师塔的反宇更为华丽的反宇做法(图5.8)。

另外,在南京栖霞山栖霞寺舍利塔和日本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唐招提寺中亦可以看到反宇做法的踪影。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反宇”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它是一种上部坡度大而下部坡度小的车盖形式,因此能使雨水流得很远,正如《考工记?轮人》在论及车盖做法时说的那样:“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吐水急而溜远。”另一些学者认为反宇的做法和雨水的流速缓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主要是源于一种文化功能和审美情趣;还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屋宇上昂的做法有利于采光,正所谓:“上反宇以盖载,激日景而纳光。”

在中国的古典家具中,类似建筑“反宇”的做法也是相当常见的。在辽宁义县花儿楼窖藏出土的商代壶门附铃俎上(图5.9),我们就可以看到它面板的“反宇”造型,王鲁民先生认为:“从实例和文献观察,似乎可也推测,在古代,反宇做法多是用在高等级建筑如楼阁之上。”无独有偶,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牲和陈牲时的用具,它在家具中也是具有较高地位的器具,由此看来,“反宇”做法出现在建筑和家具上并不是一种偶然,它们之间的确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随后的家具发展中,作为俎的延续,几、案、桌等家具也在面板的造型继承了这一特点,特别使到了明清时期,甚至在椅凳等家具的面板上我们都能看到“反宇”造型和结构的大量应用(图5.10),它门是面板与腿足之间的平缓过渡,让整个家具的造型显得极为流畅,体现出一种圆润,舒展的美。

古木交柯

譯意︰古柏與女貞交柯連理。

作者︰款署“此為園中十八景之一,舊題久已磨滅。爰補書以彰其跡。丁丑嘉午月道蓀鄭思照識”。

簡析︰純以植物名額,突出賞景主題。原有古柏、女貞兩枝,古柏,蒼勁虯曲,吟風振雪,歲寒不凋,給人以高潔堅毅之感;女貞,凌冬青翠不凋,節骨歧,同樣給人以堅貞勁節之感。古柏、女貞交柯連理,因名。今老樹已死,補植了山茶、翠柏。白壁為紙,以樹、石、花、匾為繪,儼然一幀國畫。

甦州各園林里的茶花尤以留園的最負盛名,山茶一直是留園的特色傳統名花,清代留園主人劉恕(蓉峰)十分喜愛花石,不僅搜羅奇石、廣植花木,還留下了《牡丹新譜》和《茶花說》,為留園的茶山種植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史料。而要說到留園的山茶,不得不提留園以植物命名的景點“古木交柯”。“古木交柯”原為清代劉恕寒碧莊(留園前身)十八景之一,因原有古柏、耐冬(山茶)古樹二株,交柯連理,故而得名。現還保留著清末鄭思照所題的“古木交柯”魏碑體磚額,並有附跋雲︰“此為園中十八景之一,舊題已久磨滅,爰補書以彰其跡。丁巳嘉平月,道蓀鄭思照識。”磚額雖有,可惜年久古木早已不存,今花台中的圓柏和山茶均為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復該景點的時候補植的,特別是該棵山茶樹,樹齡約50余年,一直長勢良好,每每在三月中旬之時,在粉牆、花台、磚匾的襯托之下,柏枝凝翠,山茶嫣紅,閑庭半隅,生機盎然,猶如一幅精致的天然圖畫,成為留園不得不看的最好的風景之一。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名词解释和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