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对奶牛、肉牛生产的主要环节及关键技术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内容的实验、实习,对养牛学技术和理论课程进行系统的认识和提升。

该综合实验内容由奶牛体况评分、线性评定、肉牛屠宰测定、肉质评定组成。

二、实验方法

(一)奶牛体型的线性鉴定

    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奶牛体型采用了线性鉴定法,并证明体型线性特征与终生产奶量和在群生产年限之间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采用此鉴定法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法已在数年前传入我国,现正在推广普及。受农业部委托,中国奶牛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7月制定了《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各奶牛饲养单位存栏的全部成牛母牛,必须在第一、二、三、四胎分娩后60~150天内挤奶前进行鉴定,用最好胎次成绩代表该个体水平。1996年5月又对部分性状的评分标准作了必要调整。鉴定须由专职或兼职鉴定员进行。现行的线性鉴定15个主要性状可归纳为5 个主要系统:体型、尻部、乳房和乳头,其具体的指标是:

1)        体高:根据十字部高评分。140cm者为中等,评25分,每±1cm,评分±2 分;低于130cm为极低,评1~5分;高于150为极高,评45~50分。

2)        胸宽(又称体强度):根据两前肢间的距离(胸底宽度)评分。宽25cm为中等,评25分,每±1cm,评分±2 分;低于15cm评1~5分,大于35cm评45~50分。胸宽得分越高,表明母牛保持高产水平和良好健康状况的能力越强。

3)        体深:根据中躯深度深度评分,主要看肋骨最深处的长度、开张度、深度。胸宽是体高 的一半,肋骨开张度70°评为25分。大于一半,多1 cm多加1 分;小于一半,少 1 cm减少1分。极浅的1~5分,极深的45~50分。该性状与母牛容纳大量粗饲料的能力有关,一般认为体深适度为佳。

4)        棱角性(又称清秀度):主要看肋骨开张度和骨骼的明显程度。肋骨间宽两指为25分,肋骨越宽,骨骼越明显越加分,非常明显为45-50分,非常不明显为1-5分,以35-45为最佳。此外,还要看雌相是否明显、皮肤薄厚而定。

5)        尻角度。据腰角到坐骨结节水平面夹角评分。腰角略高于臀角(5°)评25分,臀角明显高于腰角(逆10°)评1~5分,腰角明显高于臀角(10°)评45~50分。该性状与繁殖机能和健康状况有关。

6)        尻宽。据坐骨端宽评分。15cm评25分,极窄(10cm以下)评1~5分,极宽(24cm以上)评45~50分。此性状与奶牛能否分娩有关,尻部越宽,产犊越顺利。

7)        后肢侧视:据侧视飞节角度评分。145°角评25分,大于155°评1~5分,小于135°评45~50分。该性状与奶牛的耐久力有关。适当角度耐久力强。

8)        蹄角度。据蹄底与蹄壁的角度评分。45°评25分,小于25°评1~5分,大于65°评45~50分,该性状与奶牛运动性能和健康有关。

9)        前房附着:据前乳房附着强度与腹壁的角度评分。中等附着评25分(夹角90°),极度松驰(小于45°)评1~5分,非常紧凑(大于120°)评45~50分。附着紧凑结实的个体为佳。

10)     后房高度:据乳腺组织上缘到阴门基部的距离评分。24cm评25分,31cm以上评1~5分,20cm以下评45~50分。该性状与乳器健康有关。

11)     后房宽度:据乳腺组织上缘(即后房高度底部处)的宽度评分。中等宽度(14cm)评25分,24cm以上评45~50分,7cm以下评1~5分。后房越宽,泌乳能力越强。

12)     悬韧带:据后乳房基部至中央悬韧带处的深度评分。中等深度(3cm)评25分,6cm以上评45~50分,0cm以下评1~5分。悬韧带强度高乳房附着好,可减少乳房受伤的机会。

13)     乳房深度:据乳房底与飞节的相对位置评分。乳房底距飞节5cm评25分,在飞节上15cm以上评45~50分,在飞节下5cm以上评1~5分。乳房深适度为佳,过深易引起损伤。

14)     乳头位置:据后视前乳头在乳区内的位置评分。前乳头位于中央评25分,极靠内45~50分,极靠外1~5分。该性状与挤奶难易程度及乳头是否易受损伤有关。一般认为乳头位置适中较好。

15)     乳头长度:据前乳头长度评分。长5cm评25分,大于9cm45~50分,小于2cm1~5分。该性状与机械化挤奶关系密切。

    奶牛体型性鉴定的次要性状包括前躯相对高度、肩、背、尻长、尾根、阴门角度、后肢踏位、后脚后望、系部、蹄尖、动作灵敏度、前房长度、乳房匀称度、乳头侧望等,在此从略。

熟练的体型线性鉴定员在对某头牛鉴定完后,应给出该牛各特征性状的评分及整体评分,并据此定出该牛的等级。

(二)屠宰测定

1. 肉牛生产力的测定

    肉牛生产性能的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宰前活重  绝食24小时后临宰前的实际活重。

胴体重  宰前活重减去头、皮、血、内脏(不包括肾及板油)、腕跗关节以下的四肢、尾、生殖器及其周围脂肪的重量。

屠宰率  是衡量肉牛产肉性能的重要指标。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净肉重  胴体除去骨后的重量。

净肉率  净肉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

胴体产肉率  净肉重占胴体重的百分数。

肉骨比  即净肉重/骨重。

⑧   眼肌面积  指背最长肌在第十二至十三肋骨间的肌肉横断面面积,用cm2表示。

2. 屠宰前肥度评定

  肉牛在屠宰前评定膘情,可以定出等级,以质论价。评定肥度的主要方法是目测和触摸,但须有丰富的经验。通过肥度评定,可初步估计活牛体重及其产肉量。表3是我国暂行的肥度定级标准。

表3      宰前活牛肥度定级标准

3. 胴体质量评定

外观结构——观察胴体的形状、外部轮廓、胴体的厚度、宽度和长度。要求肩、背、腰、臀等部位肌肉丰满肥厚。

肥度——要求皮下脂肪分布均匀,厚度适宜,覆盖度大(一级90%以上,二级76%—89%,三级60%—75%,四级60%以下)。一般从第十二肋骨处横切,测定脂肪的厚度,观察瘦肉中脂肪的分布情况,即所谓的“大理石状”。目前根据眼肌中的脂肪分布多少定五级,脂肪多的定级高。

瘦肉量——根据第十二肋骨处眼肌横断面积判断,眼肌面积越大,瘦肉量越多。

色泽——肌肉以鲜红色而有光泽为最佳,脂肪则以色白有光泽、质地硬而有粘性为最好。

嫩度——年龄较小的牛肉质较嫩,实际中可通过肉的颜色和纹理进行判断。大龄牛瘦肉色暗,纹理粗,肋骨宽而扁平,背突色白而质硬,小龄牛则相反。嫩度可用仪器测定,嫩度仪是根据切割肌纤维的阻力大小判断嫩度的,阻力越大,嫩度越差。

4.胴体分级

   我国尚无统一标准,现以国外标准供参考。

    美国胴体评定标准(USDA):牛肉品质等级的大理石纹状由第十二、十三肋横切的眼肌对照标准图样确定,共分9级。胴体成熟度主要根据肉的颜色、肋骨形状、软骨的骨化程度、脊椎骨上的小突起来确定。在知道牛的实际年龄时,主要根据年龄将成熟阶段分为五级:A:9—30月龄;B:30—48月龄;C:48—60月龄;D和E:60月龄以上。

(三)肉质评定

1.PH值:

测定部位:背最长肌胸腰椎结合处以及半膜肌或头半棘肌中心部位。

测定时间:宰杀后45分钟和24小时。

测定方法:采用酸度计将电极直接插入测定部位测量,用背最长肌的pH值来判定PSE肉(PSE:pale,soft,exudative;灰白肉),用半膜肌或头半棘肌的pH值来判定DFD肉(DFD:dark,firm,dry;暗黑肉)。

2.系水力:

测定意义:肌肉系水力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测定方法有多种,我国采用加压重量法量度肌肉失水率,以估计肌肉系水力,失水率越高,系水率越低。

测定方法:宰后2小时内取第2-3腰椎处背最长肌,切归厚度为1厘米的薄片。用直径为2.523cm的圆形最样器(圆面积为5cm2)切取肉样。用感应量为0.01g的天平称压前肉样重,然后将肉样置于两层医用纱布之间,上下各垫18层滤纸,滤纸外层各放一块硬质塑料垫板,然后置于钢环允许膨胀压缩仪平台上,用匀速摇动摇把加压至35kg,并保持5分钟。撤除压力后立即称肉样重,计算失水率。

3.肌肉大理石纹:

测定意义:大理石纹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其状如大理石的纹路一般。大理石纹多,说明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质较好,口感和香味较佳。

测定方法:对照肌肉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按5级分制进行评定:

1分:肌内脂肪呈极微量分布;  2分:肌内脂肪呈微量分布;  3分:肌内脂肪适量分布;                                                                                                                           

4分:肌内脂肪呈较多量分布;  5分:肌内脂肪呈过多量分布

以3分为理想分布,2、4分为尚理想分布,1、5分为不理想分布。

三、实验仪器(实验室部分)

   屠宰测定: 电子秤或盘秤(磅秤)、各种刀具(用于分割肉)、手术剪、皮尺或卷尺、游标卡尺、硫酸纸、称量纸、油性笔、坐标纸(测眼肌面积)等。

   肉质测定用:PH值测量仪、色度测量仪或比色板(测肉色和大理石纹测定用)、系水力测量仪、滤纸等。

  

四、 数据及分析

数据分析:

体长115cm,体斜长145cm,体高120cm,胸宽45cm,胸围168cm,体深68cm,胫围20cm。小肠8.52m,大肠35.65m

由于牛是草食动物,要消化吸收草中的营养物质必须要有很长的消化道,才能使食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加,从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

活重284.55kg,胴体重181.15kg,净肉重129.55kg,骨重51.6kg,

屠宰率(%)=(181.55/284.55)*100=63.8

净肉率(%)= (129.55/284.55)*100=45.52

胴体产肉率(%)=(129.55/181.55)*100=71.35

肉骨比(%)=(129.55/51.6)*100=2.051

五、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对现代奶牛的饲养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整个牛场的设施,参与了宰牛测数据等多项实习活动,对牛的身体结构比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可以说是收获很多,这是课堂上所不能获得的,非常感谢学院、杨老师为我们提供此次实习机会。

 

第二篇:牛场生产实习报告

20xx年x月-4月我分别在种公牛站和奶牛场各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不仅在知识和实践上得到了补充,在生活上也得到了不少体会。主要学习了高产奶牛的外貌鉴定、奶牛年龄的鉴定、奶牛的饲料配制、青贮饲料技术、牛场的规划布局、奶牛饲料配方设计、奶牛的现象评定方法、乳房炎的测定及防治等技术。在场里的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既锻炼了自己,丰富了见识,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不足,然而也正是要不断反省,善于总结,继承好的,完善不足,勇于挑战,才能稳步前进,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优秀业绩。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蹄病常见的有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造成蹄病发生的病因有:饲养管理不当、日粮中营养搭配不当、蹄长时间浸泡在泥坑和粪尿中、不重视蹄的保护和定期修正工作等。患蹄病的牛的共同特点为跛行,不愿负重。在日常工作中对牛群进行观察,对患有蹄病牛只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防止病情恶化。每年定期对全场牛群进行大检修,严格控制蹄病的发生,对反复发病的牛只进行更短时间的跟踪观察、检修,对已发生蹄病的牛只要及时的对伤口进行清理,做到勤换药勤包扎,严格控制伤口的扩大恶化,提高治愈效果,减少蹄病数量。修蹄前要注意判断是哪种类型的蹄病,再选择合适的修整方法(如从里到外或从外到内修整),上药包扎的时候动作要利索,减轻病牛的痛苦,对于出血过多的牛,要进行补液和静脉注射药物治疗,以提高其抵抗力。

二、繁殖工作

1.发情鉴定

牛发情时会出现兴奋不安,采食量下降;出现爬跨、鸣叫等性行为及外阴潮红、肿胀,分泌粘液,卵泡发育,排卵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在工作巡栏观察时要细心,认真地辨别,从牛的行为、生理变化,并进行发情牛与不发情牛的横向对比。通过外部观察法初步确定发情的牛做好标记,取来工具后再进行阴道检查和直肠检查,以最终确认是否发情和适合配种。注意操作过程动作要轻,以免给牛造成伤害。

2.人工授精

母体在14至16月龄以上,体重达到350kg左右时,通过外部观察法、直肠检查法以及阴道检查法确定牛群发情后,通过直肠触摸发情牛的卵泡是否发育成熟,粘液是否呈无色透明,确认有卵泡发育,无子宫内膜炎,子宫无异常后方可配种;如发现卵泡尚未发育或粘液混浊,子宫出现异常等情况时,则不能配种,以提高牛群的受胎率,降低饲养经济损失。配种时,先用0.1%的高锰酸甲溶液把牛的外阴部消毒干净,采用直肠把握法,将输精枪插入卵泡发育成熟的一侧子宫体内并输精;输精完毕后,要缓慢地拉出输精枪,不可过快,坚持快进慢出的原则,防止精液倒流,注意精液的解冻和使用,保证精液的质量。

3.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在牛群下卧时,观察奶牛子宫粘液分泌情况,并做好记录,发现炎症时要及时投药治疗。病牛临床表现为产后恶露不尽,排出少量白色混浊的黏液或粘稠脓样分泌物等症状,当发现有以上症状者可子宫灌注油剂青霉素,宫得康,或土霉素、金霉素、加蒸馏水等,间隔一天或两天投药一次,直至其所分泌粘液为无色透明。

三、兽医工作

1.产后瘫痪的防治

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肌肉震颤,站立不稳,口流清涎,头颈下垂,运动失调,体躯摇晃,有的侧卧于地,四肢伸直,呈抽搐现象,体温降低,出现头颈侧弯或“s”状弯曲 典型症状。发现病牛时应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多次使用钙剂效果仍然不明显时,可用15%~20%的磷酸二氢钠20~40ml溶液静脉注射或者与钙剂交替使用。平时要加强干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牛抗病能力;对产前1个月的奶牛采取调整日粮中钙、磷比例由2:1调整为1.5:1;对产前一周的奶牛每天肌肉注射维生素D或维丁胶性钙20ml,直至分娩。

2.乳房炎的治疗

引起乳房炎的病因有:细菌感染、饲养不当、机械损伤、其他病继发等。乳房炎以乳房红、肿、热、痛,泌乳突然减少以及乳汁的性状发生异常。在观察牛群,挤奶时发现有以上症状即可确诊为乳房炎。发现乳房炎可以将乳房内的乳汁挤出,乳房灌注青霉素、环柄沙星、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或静脉注射0.25%至0.5%的普鲁卡因液等方法。治疗乳房炎以消灭病原微生物,抑制和控制炎,改善奶牛全身状况,防止败血为原则。为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平时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以防止细菌感染;严格执行挤奶操作制度,防止挤伤,空挤等;加强对干奶期的的防治,停奶时可乳房灌注乳炎消、青霉素、链霉素等;及时治疗、淘汰病牛,避免感染其他健康牛群。

四、奶牛场的不足及提出的建议

不足:

1.挤奶操作不够卫生,有些牛已经患乳房炎了却照样挤奶,挤下的奶有些还参和有其他杂质,质量部保证;

2.有些员工行为暴力,常常对牛拳打脚踢,虽然牛体型庞大,但也会因此受到刺激,影响其生长和产奶;

3.技术员有时用药过于浪费,造成不必要的增加成本;

4.场里部分必需设备仪器没有齐全,有时造成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大,工作时间加长,导致工作效率低,常带情绪化。

建议:

1.对于牛奶的质量和卫生,则要保证挤奶工具的消毒及清洁干净以及挤奶员的正确操作,对于患有疾病的牛坚决不挤奶,且要对挤出的奶作严格的过滤,这样才能提高牛奶的品质,让大家喝上放心奶;

2.牛虽然体型庞大,却也不是凶猛动物,性情也是很温顺的,如果不是因为害怕,也不会背着人们的意思行事的,所以,希望领导们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员工们爱护牛群,暴力解一时恨,却影响甚大;

3.完善管理制度,并丰富企业文化,这样有助于员工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率。 在种公牛站实习期间对于采精只是见过,但没有亲手操作过。种公牛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蹄病,因此要定期修蹄。犊牛的饲养技术和奶牛场一样,但是饲养管理就不一样了。

根据种公牛营养需要的特点,饲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适口性强,易消化,精、粗、青饲料要搭配得当,精料以占总营养价值的40%左右为宜,且精料应以

生物学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为主。日粮的体积不可过大,以免长期过量,形成“草腹”,影响种用效能,玉米等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饲料宜少喂,以免公牛过肥。

种公牛的管理要点 对待种公牛要耐心、细致、大胆、不粗暴。调教要从育成牛开始,要熟悉他们的习性,经常刷拭牛体,以养成人畜亲和,容易接近,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同时管理种公牛也要恩威并施,驯教为主,平时不得随意鞭打和虐待公牛,但要掌握厉声呵叱和驯服的技能。当公牛惊恐时,要用温和的声音使之安静。

种公牛一般在12~14月龄开始采精,用于后代测验之用,每月两次,两月四次,以后休息。18月龄正式投入使用,开始时,每10 d或15 d采精一次,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周两次,饲养条件好的可以每日采精一次。采精通常在饲喂后的2~3 h进行。最好在早晨和晚上进行,种公牛一般在3~4岁时精液受胎率最高,5~6岁后繁殖机能下降。

以上是我生产实习的工作总结,虽然在一个多月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未踏出社会的我来说,这只是工作道路中的一颗小石子,专业技术不扎实,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考虑问题不全面是我现在的最大考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一步一个脚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勤于积累,善于总结、分析原因,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各方面综合能力,丰富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路基,为未来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