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

【教学目标】

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

了解“帅、政、取、有”等通假字;认真诵读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诵读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句,以达到熟读全文、背诵部分段落的目的。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新课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二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耻,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们结合历史事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越王勾践是如何实现心中理想的。

二、题解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国语》又名《春秋外传》,全书二十一篇,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

三、分析讲解课文,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师讲解重点、难点。

第一步:全文可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其内容。

提示:全文共分三部分,分别为:战败和谈(第1~3自然段)、卧薪尝胆(第4~7自然段)、胜而灭吴(第8自然段)。

第二步:分阶段讲解。

(一)战败和谈部分,明确以下问题:

1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与吴王夫差谈判?

2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提示:越王纳谏,吴王拒谏。3 谈判的结果怎样?提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无乃??乎 成 伐 服 去

(二)卧薪尝胆部分,明确下列问题及词语。

1、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

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2 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提示:葬 问 养 吊 贺 送 迎 去 补。

3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招纳贤士。轻徭薄赋,整肃军纪。 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三败吴国。

词语:雠 更 吊 卑事 广运 帅 蕃 饩 摩厉 辍 节 亿 旅进旅退 劝

(三)灭吴部分,体会勾践与夫差前后两次谈判的心理变化,并理解以下词语:宸宇 视 次。

第三步:总结全文。从越王勾践战败媾和,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沦,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思考题:

我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军事典籍,曾被美国军校作为教科书。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期间,有消息报道美军几乎人手一册。它向人们介绍战争谋略,在各种环境下克敌制胜或避敌锋芒、保存力量的高招,是我国古代长期军事谋略的概括总结,也为后世军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这就是《三十六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勾践灭吴》,看看远在春秋时期军事家是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的。

《三十六计》简介,包括总说、计名、分类等,可板书计名。

依先易后难、先明显后隐蔽的顺序找出具体的策略。

1 第3自然段:越人饰美女八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结论:美人计。效果:缔结和约,吴国撤军。

美人计讲解: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分析:美人计为败战之计,是形势不利于我方时采取的一种谋略。越王勾践在战败面临亡国之危的形势下,以美女八个贿赂吴王夫差的亲信喜否,是符合形势需要的。美女西施也在此时被送给了吴王夫差,目的是求得媾和,获得喘息之机。

2 第4自然段:然后卑事夫差??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结论:苦肉计。效果:骗取了夫差信任。

苦肉计讲解: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分析:以勾践越王之尊,而行为夫差牵马之实,其目的就是要吴王夫差放松对勾践的警惕。 很显然,勾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据史料记载,勾践在吴王夫差得病时,曾亲口品尝夫差的粪便以了解病情,骗取信任。此后不久,勾践便得以释放,回到越国。

历史上应用苦肉计的著名战例有要离断臂刺庆忌、周瑜打黄盖等。

3 第3~5自然段:越王勾践一方面卑事夫差,另一方面在国内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终于具备了与吴国抗衡的实力。

分析:此为暗渡陈仓之计。此计原文为: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修栈道是形式,渡陈仓是目的,示敌以假象,暗行秘密之实是本计的要旨。越王勾践卑事夫差,即要表明无东山再起之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才是他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制造了大量要在加来海峡登陆的假象,以吸引德军注意力,把德军大量兵力牵制在挪威,为诺曼底登陆创造了重要条件,一举改变了欧洲战局。

4 第2自然段:伍子胥劝谏吴王的一段话,客观分析了吴越地理状况和军事形势,力劝吴王夫差抓住有利时机,一举灭亡越国,以绝后患。可惜吴王夫差拒不纳谏,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伍子胥向吴王的建议是典型的“趁火打劫”之计,即利用敌方遭受危难之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此计原文为:“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原按为:“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本文所述史实即包含趁火打劫的经典范例:越王勾践不断积蓄力量,乘吴国遭受自然灾害,螃蟹、稻谷都绝种之时计划攻取吴国,后来终于乘吴王夫差去黄池与各诸侯会盟,国内空虚之际,一举攻吴,大获全胜。

第四步总结:1 从本文可以看出,三十六计之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2 运用计谋的关键是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把握有利时机,创造制胜条件。

创造性练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将本文改编为话剧演出。要求如下: 1 把握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

2 人物台词要用现代汉语。

3 允许合理想象,增删台词和情节,以使剧情发展合理化。

勾践灭吴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蒲松龄有副对联——

有志者,事竞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其中“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苦心人”,指的就是卧薪尝胆,雪耻复仇的越王勾践(可以让学生答)。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忍辱负重、厉兵秣马,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灭掉吴国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勾践灭吴》。 板书:勾践灭吴

二、解题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原文没有标题,题目是后人加的。《国语》被王充称为《左外氏传》,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三、学教要求:

1、了解勾践在败于吴国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终于灭吴的经过与意义;

2、理解“更”、“广运”、“政”、“摩厉”“亿”等词语;

3、了解并借鉴课文叙事主次清楚,记言范围广范,层次丰富,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委婉得体,辞令优美、贴切等特点。

四、课文研读

(一)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

2、学生齐读

、学生自读

(二)知识积累(学生活动)

1、古今异义:

栖:古义:停留,驻扎;今义:栖息。

爪牙之士:古义:勇猛的将士;今义:走狗,帮凶。

去:古义:离开;今义:离开本地到另一地方。

亿:古义:十万;今义:万万。

2、一词多义:

知:知道;感觉;管理;通“智”??

复:繁复;再;恢复;答复??

既:不久;已经;既然;劝勉;劝说??

遂:满足;于是;终于??

雠:仇敌;仇恨;伴侣;报答??

当:掌管;面对;在某个时候;阻挡;必定;将??

3、通假字

帅——率 取——娶 免——勉 摩厉——磨砺

4、词类活用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退

(2)我攻而胜之 胜,形容词用作动词,战胜。

(3)服之而已 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之服。

(4)然后卑事夫差 卑,形容词用作动词,降低身分。

(5)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其居洁”、“使其服美”、“使其食饱”。

(6)必庙礼之 庙,名词作状语,在庙(朝庭)上;礼,名词用作动词,礼待,接待。

(7)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明词用作动词,穿。

5、重点实词

3更 广运 忾 政 达 次 耻 志行 摩厉

第二课时

(三)重点讲析

1、何后之有?——“何??之有?”特殊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2、无乃后乎?——“无乃??乎?”特殊疑问句,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

3、然谋臣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4、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行而少耻也。—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

(四)学生质疑

五、课文赏析

(一)内容感知

1、越国大夫种对勾践“求谋臣”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凡事应该早做准备。

2、伍子胥对越国提出媾和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不可求和——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3、太宰对越国提出媾和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同意求和——贿赂太宰,进献八美女。

4、勾践对内对外“请更”,有哪些具体措施?

对内: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足。

对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5、勾践“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其目的是什么?

养精蓄锐,作复仇准备。

6、勾践“请姑无庸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时机还不成熟。

7、勾践认为助天灭吴的成熟条件是什么?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8、勾践用兵作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主张集体同进同退。

9、越国准备伐吴时,国人皆劝的原因是什么?

举国都愿意为国君效死,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激情。

(二)文意概括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写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第二部分:从“勾践说于国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食”。写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从“国之父兄请曰”到结束。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三)写作特色

1、叙事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2、写人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3、辞令委婉得体,优美贴切。

六、小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报仇的故事,增强了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坚强意志;同时我们还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提高了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七、作业

(一)课后练习

所足。

对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5、勾践“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其目的是什么?

养精蓄锐,作复仇准备。

6、勾践“请姑无庸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时机还不成熟。

7、勾践认为助天灭吴的成熟条件是什么?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8、勾践用兵作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主张集体同进同退。

9、越国准备伐吴时,国人皆劝的原因是什么?

举国都愿意为国君效死,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激情。

(二)文意概括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写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第二部分:从“勾践说于国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食”。写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从“国之父兄请曰”到结束。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三)写作特色

1、叙事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2、写人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3、辞令委婉得体,优美贴切。

六、小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报仇的故事,增强了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坚强意志;同时我们还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提高了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七、作业

(一)课后练习

(二)基础训练

 

第二篇:《勾践灭吴》 原文和译文

勾践灭吴 《国语》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

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

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 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

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 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

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 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

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

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

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

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

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

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

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

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

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

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

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

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

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

我听说,住在陆 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住在水上的人习惯于住在水上。中原各国,

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

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 而越国,

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

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

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 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

“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 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 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了。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

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

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

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

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

要来,亲自迎接;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

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 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

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派三百个士做吴王 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

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

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 发誓说:

“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

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 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

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

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

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

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减免三年的 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

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 们的子女。 那些明智理之士,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

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

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

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油脂。越国出游的年轻人,

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不是他的 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

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

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 那一仗,

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

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

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

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

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 请求再打一仗!" 勾践就答应了,

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

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 代贤明的国君,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

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却担心 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

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

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 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

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

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 勉儿子,

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吴王夫差派人向越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越王来讨伐,

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

请允许我用财宝子女慰劳越王的辱 临!” 勾践回答说:

“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

“先前上天把越国送给吴国,吴国却不接受天命,如今上天把吴国送给越国,

越可以无听天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

越国怎能不听从天命而听从您呢?我要把您送到甬江、勾章以东地 方去,

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

我同您象两个国君一样,您以为如何?” 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讲,我对越王已有过小小的恩惠了,

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寰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

如果越王看在吴与周是同姓的情分上,给吴一点庇护,那就是我的愿望啊!越王如果说:

‘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

?我要摧毁吴国的国土,灭掉吴国的宗庙?,那就请求让我死吧!

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百姓呢?越军可以进驻吴国了!”于是 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