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古建筑院落布局

一、实习目的

本次测绘实习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感性认识,主要是针对中国古建筑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同时也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1、时间:3天(2011.11.04—2011.11.06)

2、地点:南阳市内乡县内乡县衙

三、测量工具

    钢卷尺、皮尺、红外测距仪等

四、实习人员

09级建筑学全体学生

五、对象简测绘介绍

   内乡县衙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

据《内乡县志》记载“县治居城之中,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县尹潘逵始建厅堂解舍”,其后500多年间,县衙几经扩建,又屡遭战火。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章炳涛知内乡县事,在任九年,专心土木工程,从而使内乡县衙恢复重建。

内乡县衙位于县城东大街,坐北面南,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0米,总面积2万平方米,现有房屋250余间,均为单檐硬山建筑,杨瓦盖瓦顶,屋脊饰以吻、兽等陶构建。整个建筑以清代地方衙署规制为依据,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布局合理,结构谨慎,集中体现了旧时官衙庄重、肃穆的威严气势。

实习内容 

  根据对古建筑的学习,我了解了古建筑有多种屋顶形式,我对内乡县衙屋顶形式着重讲一下。

排水坡度一般大于10%的屋顶叫做坡屋顶或斜屋顶。坡屋顶的形式和坡度主要取决于建筑平面、结构形式、屋面材料、气候环境、风俗习惯和建筑造型等因素。形式 坡屋顶在建筑中应用较广,主要有单坡式、双坡式、四坡式和折腰式等。以双坡式和四坡式采用较多。双坡屋顶尽端屋面出挑在山墙外的称悬山;山墙与屋面砌平的称硬山。中国传统的四坡顶四角起翘的称庑殿;正脊延长,两侧形成两个山花面的称歇山。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常用于我国民间居住建筑中。

 

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常用于我国民间居住建筑中。

  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内乡县衙为单檐硬山建筑,杨瓦盖瓦顶,屋脊饰以吻、兽等陶构建。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属于双面坡的一种。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

硬山顶结构图

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从外形看,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七、总结

内乡县衙是政治体制化的产物,布局有很强的中轴线,而且因其所在地自然人文历史背景和沿革史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但是在不同时代各种建筑都会因其使用者的不同要求以及文化不同而局限,也由此不能使建筑发挥本身的艺术以及多变性,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古建筑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篇:圣井岗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圣井岗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邯郸县圣井岗中古建筑的测量,绘制,使我们对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细部艺术处理、材料等各方面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复习并深化大二下学期对中国建筑史的理论学习,同时提高大家团结协作的的能力,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二、实习时间:

20##年10月25日——20##年11月6日

三、实习地点:

邯郸县虎村圣井岗古建筑群

四、实习人员:

李奇芫、张碧卿、武腾飞、栾恺、朱鹏飞、罗志勇

五、实习内容:

11月27日,我们来到位于邯郸县的圣井岗古建筑群,开始对这里的古建筑进行测绘。在测绘前期,我们了解到,之所以给我们安排古建筑的测绘实习,是因为建筑测绘是我们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而建筑测绘最合适的对象是古代的建筑。而且这些古建筑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准确的测绘图样也是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基础。我们记录古建筑,学习古建筑,是为了更好的从历史传统中吸取具有现代价值的经验,更好的进行建筑创作。

圣井岗龙神庙始建于元代,距今已六百余年,现占地1.5万平方米,有殿房建筑百余间,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庙宇雄伟壮观,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一组完整的道教庙院,不过现在这里仅存几座古建筑,还有一些庙宇的遗址。 龙神庙的九龙圣母殿内有圣井一口,水质清凉甘甜且涝不溢旱不枯,旧时周边数省官民多来此取水祈雨,“灵岗香市”也成为邯郸古十景之一。近年来,尽管对庙院进行了修整完善,使其达到了国家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但对于古建筑仍然缺乏保护。

 圣井岗庙宇坐北朝南,东西对称,青砖青瓦,这组古建筑中"戏楼"建造奇特,侧面结构看似两个单体,叠压在一起,而正面看顶部南北坡面又成一体,全国稀有,是建筑设计中宝贵的资料,戏楼面对山门,山门内西侧有立于光绪二十五年八月的"邯郸县圣井岗龙神灵应碑记", 此碑保存完整,碑文记载圣井岗创建,维修庙宇,及各地大旱年间来此求雨应验等事项。

这里的古建筑群主体建筑有古戏楼,钟楼,药王殿,马王庙、火神庙、阎罗殿、送子奶奶庙、三霄殿,眼光奶奶庙等,整体布局对称统一。我们可看到的有两进院落,在中轴线上分别有古戏楼、山门、龙母殿、石板桥、九龙亭、三霄殿等建筑。中轴线一侧的院落有碑林、文昌庙、财神庙等建筑。

我们组的任务是测量位于龙母殿和三霄殿之间的九龙亭。这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攒尖式屋顶的亭。在亭的前方是一座石桥,桥架于半圆形的池塘之上,这也是整个院落的中轴线,九龙亭和石桥都坐落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

开始测量前,我们进行了工作的分配,3个人负责平面的测量,另外3个人负责立面的测量。绘制草图之前,首先我们从总体上了解整个建筑,感受了一下建筑和动手勾勒草图。

一、平面

这个单体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一间,四面出廊——副阶周匝,建筑两面开门、南面有三出台阶,北面一出台阶。南北立面各有4扇门,贯穿于建筑群的主轴线上。

二、立面

从一个立面上看,该亭是攒尖式屋顶,亭的屋顶上有22条瓦拱,44条檐椽和飞檐椽,后来在绘制精细立面图时了解到,檐椽在立面上是看不见的,只能够画出飞檐椽。看见只是仰视的效果。屋顶的“宝顶”是一个宝葫芦,在屋脊上每隔一个瓦就有一个神兽。亭身部分有4根柱子,6个斗拱。由于地面沉降的原因,所以台基有部分下沉,在测绘的时候注意纠正。之后就开始了测量,整个建筑为抬梁式结构

在测量平面时,由于该亭遵循了古代建筑的特点,呈中轴对称,所以只用测量两边的距离。先整体测出总的尺寸,再分别测出细部的尺寸。最后把细部尺寸和总尺寸校准,尽量减少误差。通过测量得出整个单体建筑的通面阔和通进深均为:5.3米。在测量时,我们重点测量了平面的砖的铺地,台基以及柱的位置和直径。

平面的测量比较简单,用卷尺就可以完成。在测量立面时,有更多的构件和细部尺寸需要我们测量:比如门窗的尺寸、镂空的木格子栏杆、白色的大理石柱础、青瓦屋顶,各个不同位置的斗拱尺寸建筑总高度等等。需要我们用到梯子或比较先进的测绘仪才能完成测量。

门窗的木格子花纹的风格完全相同,遵循了同样的完全相同的尺度,这是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和谐统一。白色的大理石柱础、青瓦屋顶,各个不同位置的斗拱尺寸建筑总高度等等。

最后就是测量整个建筑最能体现其内部构造特点的剖面图和仰视图,很明显,九龙亭是无天花的彻上明造结构。这种形式让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到梁架的结构。进入九龙厅内部仔细观察,发现支撑九龙亭的梁架是木枋制的方梁和圆梁组合使用的。从剖面上就可以看出,该亭是三举的梁架结构。我们用红外线测绘仪测出最高的圆柱型梁。。米(举折举架的分析)宝顶的构件插入屋顶内部。。。米。在分析仰视图时,屋顶的角梁以及各个梁之间的搭接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图)

斗拱——类别与名称一斗两升的斗拱举架(画剖面)、升起(由于进深只有一间所以没有测量到有升起)、侧脚(建筑物的体量较小,测量不准确,没有看出侧脚)

构件:月梁、梭柱:用线测柱子的直径,上下的柱身是一样粗细的。彩画(额板枋上的彩画很容易掉漆)

彩画:

雀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