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期末考题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27分)

1、学习即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包括各种行为习惯、_态度_及_人格性质_的形

成。

2、注意是一种复杂的_心理_活动,它最基本的功能是对_信息__的选择。

3、能力的_高度发展___称天才。天才是_能力_的独特结合,它是人顺利地、独立

地、_创造性__地完成某些复杂活动。

4、人们由于_合作_、_情谊_、_归属_等原因所以要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5、自我是_人格_的核心成分,它在_个体_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自我是个体对

自己各方面的_意识_。

6、当一个人与_群体_在一起时,会失去自己的控制,作出当_个体一人___是不会

作出的反社会行为,甚至是_暴力_行为,这就是去个体化现象。

7、 所谓合群,即与他人_在一起__的愿望。对多数人来说,合群的倾向是_强烈

_。

8、边缘人格障碍指表现在许多方面_不稳定__的人格障碍,这些方面包括情绪、_人

际关系___和__自我形象__。

9、恐惧症可分为_广场_恐惧症、_社会_恐惧症、_特殊_恐惧症三种类型。

10、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具体形象__性和__不随意_性占主导地位,_

_抽象逻辑___和随意性初步发展。

1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脑_的功能、人的_心理_活动_规律_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B )1. 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

A.机能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 B )2.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自然遗忘的进程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快后慢然后又加快 D.先慢后快然后又减慢

( B )3. 视崖实验是为了证明幼儿是否有了 。

A.距离知觉 B.深度知觉

C.水平知觉 D.垂直知觉

( C )4.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形容的是人格的哪种本质特性。

A.统合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 C )5.问及3岁以内的幼儿3加5得多少 ,他们往往会掰着手指计算,这是

的表现。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直观动作思维 D.发现思维

( B )6. 动机激励理论——双因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阿达姆斯 D.布鲁纳

( B )7.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器晚成”表现了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C.能力水平差异 D.能力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

( B )8. 在双因素理论中,外在因素如工作条件,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福利安

全等都属于 。

A.公平因素 B.期望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 B 9. 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

A. 8 ± 2 个组块 B. 7 ± 2 个组块

C. 9 ± 2 个组块 D. 10 ± 2 个组块

( A )10.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

A.适应 B.代偿

C.对比 D.联觉

二、 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实验法是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使被研究者产生某种心理现象并

进行研究的方法。(对)

2、人类、动物以及一些高科技含量的机器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学习。(对)

3、发散思维的三个重要特性即流畅性、多变性和独特性。(错)

4、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现实活动(错)

5、内聚力指的是影响群体成员留在一个群体中的力量。(对)

6、多数研究者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领导者,取决于这个人的特征是否于其所在的

群体的需要不相匹配。(错)

7、有强迫症的人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维和行为。(对)

8、应激指的是哪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的刺激。(对)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 简述知觉的心理特征。

(一)知觉的组织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

(二)知觉的恒常性

2.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它是注意在时间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要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

上。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一)对问题的认知方式

人们对呈现的问题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因此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思路和结果。

(二)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情境中,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的其他功能,导致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五)知识经验

知识和经验会促进人们的问题解决。由于专家在某一领域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他们比新手具有更多的方法处理问题,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4. 如何理解催眠的角色扮演观点?

这一观点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诺斯于19xx年提出的。在大量催眠行为的戏剧性特征的基础上,该理论认为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一种关系的建立。被催眠者只不过是接受催眠师的暗示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而已,就像演员一样。被催眠者是主动与催眠师配合,从而投入一个全神贯注的忘我境地,但是他们的确相信自己正在经历一种新的意识状态,并不是在真的演戏。角色扮演理论要求被催眠者必须在动机、情感上完全认同催眠,并且期待催眠的发生。

5. 如何理解催眠的角色扮演观点?

这一观点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诺斯于19xx年提出的。在大量催眠行为的戏剧性特征的基础上,该理论认为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一种关系的建立。被催眠者只不过是接受催眠师的暗示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而已,就像演员一样。被催眠者是主动与催眠师配合,从而投入一个全神贯注的忘我境地,但是他们的确相信自己正在经历一种新的意识状态,并不是在真的演戏。角色扮演理论要求被催眠者必须在动机、情感上完全认同催眠,并且期待催眠的发生。

6. 简述偏见产生的原因及减少偏见的方法。

原因:(一)群体间的直接冲突:竞争是偏见的来源。(二)早期经验:社会学习的作用。

(三)社会分类:我们—他们效应

方法:(一)接触假说。(二)社会干预

7. 简述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8. 简述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验

西肖尔是美国音乐教育界的大师,他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音乐测验。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验是一组最充分地调查音乐才能的测验。西肖尔分析了学习音乐的能力,区分出音乐才能的六种特殊能力,即音调辨别力、音量辨别力、时间音程辨别力、节奏判断力、音色判断力、音调记忆力,从而设计出6个分测验,以一系列音乐调式或音乐符号作为刺激材料分别测量这六种特殊能力。该测验的项目都录在唱片里,每种能力都用一组难度由浅到深的题目去测量以便更准确地分辨被试的音乐才能,测量音乐才能中未受教育影响的基本潜能,九岁以上的人都可以使用该测验,在隔音效果良好的房间中进行,需1小时左右完成。

9. 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1)发散思维

(2)远距离联想

(3)原型启发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阐述影响能力的因素。

实际上,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一些一致性的结论。一般而言,能力受到了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来自父母及家族的遗传,另一方面,智力也受到个人的后天因素的影响,这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努力等等。这些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与水平差异。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与教育的因素

(三)自身努力

2.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要点:(一)发展水平的差异 (1)超常者;(2)智能低常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能力早期的显露(人才早熟);(2)大器晚成

(三)结构与类型的差异 (1)结构差异;(2)类型差异

(四)性别差异

(1)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计算能力、问题解决、数学操作)

(2)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3.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3.什么是代沟?如何看待代沟问题?

答案要点:

(一)代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代沟是指两代人在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狭义的代沟是指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的差异与互不理解。

(二)代沟产生的原因 1.社会文化变迁;2.心理吸纳程度

(三)如何对待代沟

从一定意义上说,代沟对孩子的成长有其积极的一面,代沟是活力的表现,是社会兴旺的标志。青少年往往最先成为社会发展的拥护者,同时他们也成为社会发展与更新的助力器。如果成人处处要求孩子与自己保持一致,那只会使孩子思想僵化。使孩子在思想与行为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符合时代的要求。

如何处理代沟是非常关键的。保持孩子一定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一切都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我们承认,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代之间存在"断裂"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我们的一切优良传统都丢弃掉;孩子们的思想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新生事物中良萎并存,他们也会学到一些不好的习气,如浮躁不定、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成人不能怂恿和鼓励孩子的这种劣习,而要以优秀的传统和美德 以社会的良好风尚来感召他们、教育他们,同化他们的言行,弥合彼此之间的裂痕。

缩小代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互相尊重,加强理解。

其二,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4.阐述影响能力的因素。

实际上,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一些一致性的结论。一般而言,能力受到了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来自父母及家族的遗传,另一方面,智力也受到个人的后天因素的影响,这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努力等等。这些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与水平差异。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与教育的因素

(三)自身努力

 

第二篇:08年秋期末成专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南

08年秋期末成专《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南

重庆电大巴南分校课程辅导教师 谭昌明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行政管理方向和服装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许燕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心理学》(20xx年12月第2版)。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一)考试范围: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实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由重庆电大组织考试,考试成绩按照本次考试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按满分100分。

(三)考试形式: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题类型: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10%);不定性选择题(20%);简答题(40%);论述题(30%)。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本学科本次考试有下列3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用。

(一)本期巴南电大教学平台上挂的重难点分析,请各位学员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本期课程辅导教师整理出了期末复习指导,对复习应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请大家认真用好这份资料。

(三)教材

三、复习考试重点辅导

根据重庆电大期末复习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学员情况,对本期复习应考重点练习辅导作如下分析辅导。

第二部份 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 心理学及其应阿用

熟练掌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P3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熟练掌握:知觉的特性;错觉的运用。P41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

熟练掌握:注意的品质;注意规律的运用。P61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熟练掌握:学习策略与方法;遗忘规律和克服遗忘、增进记忆的方法。P87

第五章 思维

熟练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培养。P104

第六章 情绪

熟练掌握: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调节。P130

第七章 动机与行为

熟练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社会性动机。P137

第八章 能力差异

熟练掌握:能力发展差异;影响能力的因素。P169

第九章 人格差异

熟练掌握:人格形成的原因P191

第十章 社会认知

熟练掌握:自我完善;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及运用(重点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202

第十一章 社会行为

熟练掌握: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224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

熟练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P250

第十三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

熟练掌握:心理治疗(重点是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P275

第十四章 心理发展与社会化(略)

第十五章 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

熟练掌握:生涯规划与生涯辅导;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P316-329

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P3 2.观察法P15 3.实验法P16 4.知觉的恒常性P37 5.注意的转移P63

6.随意注意P64 7.元认知策略P89 8.聚合思维 P98 9.成就动机P144 10.气质P185

11.人格 P179 12.依从P238 13.从众P236 14.心理健康P250 15.人格障碍P263

16.心理治疗P275 17.心理发展P293 18.生涯辅导P334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 B )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C )。

A.中间稍快 B.中间稍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3.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种学习属于( 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人们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 C )

A.常规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创造性思维

5.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 D )的影响。

A.定势 B.正迁移 C.原型 D.负迁移

6.人类具有的五种基本情绪是( C)。

A.羞耻、愤怒、恐惧、同情、快乐 B.悔恨、快乐、悲哀、厌恶、痛苦

C.愤怒、恐惧、快乐、悲伤、痛苦 D.愤怒、喜欢、恐惧、羞耻、厌恶

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 )影响。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以上一个也不是

8.一般来说,( A )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中等 B.弱 C.强 D.B和C都是

9.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B )。

A.编码、提取、存储 B.编码、存储、提取

C.提取、编码、存储 D.存储、提取、编码

10.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 A B D)。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成功需要 D.尊重需要

11.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C )。

A.生理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人格心理学

12.“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不可能的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C )。

A.指向和选择 B.集中和紧张 C.指向和集中 D.集中

14.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A)。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5.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D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6.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 C)。

A.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

C.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 D.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A )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象 D.感受性

18.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D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19.精神分析理论是由( B)提出来的。

A.艾利斯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斯金纳

20.母性动机是一种( B )。

A.社会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 C.物质性动机 D.交往动机

21.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C )。

A.定型 B.第一印象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22. 智力是指(D )。

A.思维能力 B.特殊能力 C.理解力 D.认知能力

23.以下属于一般能力的有(A B C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抽象概括能力 D.色彩鉴别能力

2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 B )

A.社会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整体性

2 5.( C )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所在。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情绪

26.高级神经活动属强而平衡、不灵活型,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B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27.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环境适应力强、但缺乏耐心、稳定性差的气质类型是(B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8.人格特质理论最早是由( D )提出的。

A.盖伦 B.希波克拉底 C.柏尔曼 D.奥尔波特

29.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A B C D E )。

A. 性格 B. 能力 C. 职业兴趣 D. 职业价值观 E.环境因素

30.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称为(A )。

A.自我 B.镜中自我 C.理想自我 D.社会自我

31.( A )被称为精神病中的“感冒”。

A. 抑郁症 B. 焦虑症 C. 恐惧症 D. 强迫症

32.在人生的某一时期,因缺少引发某一心理特征或行为的环境,而致使这一心理或行为永远不能产生,这个时期称为行为的( D)。

A.印刻 B.最近发展区 C.敏感期 D.关键期

33.下列属于成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 D )。

A.适应现实生活 B.自尊、自爱、奋发向上

C.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D.仍像幼儿那样天真幼稚

34.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处于(B )。

A.前运算阶段 B. 具体运算阶段 C.感知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5.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三阶段是(B )。

A.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 B. 以“好孩子”为定向

C.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 D. 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

36.心理动力理论是由( B )创建的。

A.艾森克 B.弗洛伊德 C.麦独孤 D.拉扎洛斯

37.行为疗法有( A C D )等方法。

A.放松疗法 B.释梦 C.系统脱敏法 D.厌恶疗法

38.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 C )。

A.理性情绪疗法 B.代币法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阻抗

39.下面哪种疾病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D )

A.焦虑症 B.强迫症 C.人格障碍 D.疑病症

40.个人由于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在认知或行为上与多数人趋于一致的现象叫

做( A )。

A.从众 B. 服从 C.去个性化 D.依从

三、简答题

(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解答要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认知过程与学习: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 ,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使人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与人类心理过程紧密相关。

(2) 动机与情绪: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有内部原应的。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产生了满意,厌烦等情绪。

(3) 心理特征:就是体现心理差异的现象,包括能力与人格,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高低的心理特征。

(4) 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人作为社会成员体现了很强的社会性,个体中的人和社会中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现象。

(5) 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心理发展涉及人生从出生到衰竭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关键期是发展心理的主要特点。

(二) 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2.解答要点:

(1) 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反映。

(3)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①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因此,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②但感觉和知觉之间也有很大区别:首先,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感官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其次,由感觉到知觉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最后,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

(三)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人格成因

(二)解题思路: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生物学因素;

2.家庭环境因素;

3.早期童年经验;

4.学校教育因素;

5.社会文化因素;

6.自然物理因素。

(三)注意:对以上要点进行简要说明。

(四)竞争、合作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竞争与合作的优缺点

(二)解题思路:

竞争是指不同个体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使行为的结果对自己有利。

合作是指不同的个体在工作、生活或社会关系中通过相互帮助,协同活动,来实现共同目标、享受合作结果或增进友谊的行为。

1.竞争的优缺点。

(1)优点:竞争能激发动机,调动个体的一切力量,充分发挥能量与创造力;竞争能使全身肌肉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竞争迫使竞争各方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竞争才能进步。

(2)缺点:阻碍人与人之间友好的发展,甚至使社会关系恶化;频繁的竞争会带来身心压力,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2.合作的优缺点:

(1)优点:合作能促进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

(2)缺点:合作学习也有它的一些缺点:在合作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在合作中,有时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表现消极,就会影响全组的士气,降低全组的效率。

(五)遗传、环境、与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主观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二)解题思路:

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一般而言,能力受到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另一方面,也受到个人后天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自身的能力。

1.遗传因素。

能力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基础——遗传素质。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人先天失聪,有人大脑损伤,有人身体畸形,这些人往往不能获得与具有健康素质的人相同的能力。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

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

环境对人能力的影响是指每个人一生所处的具体环境对人所施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环境对儿童能力的影响是通过教育来发挥作用的。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不同的对待方式为儿童提供的环境刺激就不同。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就可能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而有家长则认为不应该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应该让孩子自然发展。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虽然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有许多能力都是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3.自身努力。

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所谓的“熟能生巧”、“笨鸟先飞”这些俗语都反映了实践活动、个人能力能够提高个体的能力水平。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勤奋谦虚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

(三)注意: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六)哪种人格障碍最具社会危害性?为什么?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

(二)解题思路: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社会的危害最大。

2.因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无道德感,情感冷漠,自我中心,具有高度的攻击性和冲动性,耐受挫折能力差。这些个体容易发生违法、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三)注意:适当展开说明。

(七)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变化?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青春期的社会发展。

(二)解题思路:

1.充分认识青春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要尊重和相信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建立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

3.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家长要尽可能提供支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正确处理。

4.要注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的行为。

(三)注意:适当展开说明。

(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皮亚杰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划分。

(二)解题思路: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但不连续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婴儿理解了客体恒常性。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前运算阶段(2——7岁)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在质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表现出中心化的特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以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为标志,儿童智力进入运算阶段,能利用具体的事物、物体或过程来进行思维或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而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

(三)注意: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

四、论述题

(一)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错觉现象来美化生活?

1.考核知识点: 错觉的利用

2.解答要点:

错觉:根据知觉时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把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称为错觉。 错觉是人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人的各种感觉中一般的说来,都有错觉现象。各种错觉中视觉最为明显。例如,两条等长而互相垂直的直线,在人们看来坚线要比横线长,诸如此类的错觉不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且在人的生活中有许多妙用,人们有时根据特殊需要有意识地引起他人产生错觉,以增强事物的优点或补救不足。

在美容、服装穿着、工艺美术设计中和建筑装饰设计中人们就常常利用错觉来美化生活。 例如:把头发剪短一点就会产生面庞变胖了一点的错觉。化妆时,利用脂粉化妆品在脸上适当涂抹,目的是强调面容的自然美部分,遮挡面容上的缺点,增强美的效果。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利用“浅色可把物体放大,深色可使物体缩小;竖直线可以把物体拉长,横平行线则会使物体增加横度”的错觉效果,用竖直线条、小花型、冷色调、浊色等来改观体型的过胖,或用横线条、大花型、暖色调、明亮的色彩来弥补瘦长体型的不足。

在穿着上,对于身材条件中等的人来说,选择款式简单无特殊装饰要素的筒形裤,短外套看上去会感觉身材很高窕漂亮;身材非常自信,小腿相对修长的人穿深V领宽松长夹克和灯笼裤形看上去会身材更加漂亮。体型过小的女青年,选用轻巧的衣料,看上去会觉得飘逸洒脱。身体太瘦的女青年,穿稍为硬的布料与密褶的裙子,就不会显得太瘦。

工艺美术设计中,常常利用错觉,“将错就错”,以错觉达到预期的效果。譬如,圆柱体的搪瓷口杯,一般的口径等于其高度,可是因为它是圆柱形的,侧面看去便觉竖长。又如,以并行的竖纹饰物则显高,以并行的横纹饰物则显宽;黑色饰物感到集中、收缩,白色饰物感到膨胀、扩散。

在房屋的装饰设计中设计师利用人的错觉运用装饰布置技巧装饰低矮的房子里,一样能使人产生宽敞、光亮的感觉。设计师选用明度低的冷色(扩充色),如青、蓝、紫色等装饰低矮住房墙壁及天花板的色彩;采用透明度强的材料,增加光线亮度,并把门和窗户面积改大,以增加房内亮度;选用清新淡雅,如乳白、淡黄或浅紫等家具,给人感觉明快、宽敞,如选用深

颜色家具极易给人沉闷的感觉;在家具样式布局上,尽量利用空间,选用组合橱柜或墙上挂橱会少占用房间面积;为使低矮住房获高敞感,利用人的视觉差别得到效果,如窗帘尽量加长,悬挂字画采用竖长幅,墙面上挂上一幅大海的风景画,使人观之亦产生房间空间加大的感觉,这样就弥补房间的低矮感觉,而且感觉房间变得宽敞、光亮和漂亮了。

3.答题时注意:联系生活实例或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举例说明。

(二) 教师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

1.考核知识点: 注意的规律的运用

2.解答要点:

注意是对某一对象(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根据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的程度,可将注意分成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

不随意注意: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易使人分心。这种注意的好处在于不费力,不会引起疲倦。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并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易使人疲劳。有意注意的好处是符合我们的目的;其缺点是很费劲,容易疲倦,又容易受意外刺激的干扰。

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在心理与行为活动中,每个人都具有这三种注意,三种注意协同作用、相互转化,才能更好地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积极地利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

(1)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②严格要求,培养学生“闹中求静”的本领。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随意注意虽然很重要,但它需要意志努力来保持,会造成很大的心理紧张,而且非常疲劳,不能使学生的注意维持较长时间。因此,不能单靠随意注意,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无意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有趣,有利于注意力的保持和集中。

①教学环境要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尽量减少分散注意的刺激。

②教学内容要新颖、科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多样、灵活。

(3)三种注意交替使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答题时注意:联系教学实际来举例说明。

(三)怎样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的过程?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信息加工理论关于记忆的过程

(二)解题思路: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有关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三)解答要点: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有关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编码。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是指个体在将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在记忆中存贮,以备日后提取的心理表征。

编码的方式、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影响记忆的存贮和以后的提取。

(2)存储。

存贮是指将已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里,以备日后必要时提取。

(3)提取

提取是指在必要时将存贮于记忆中的信息取出应用的心理过程。

(四)注意:举例说明。

(四)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二)解题思路: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问题本身的性质),也有主观因素。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动机;

(2)定势;

(3)知觉情境;

(4)功能固着;

(5)迁移。

(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审题,不是影响解决问题的所有因素,而是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其次,注意对要点展开说明。

(五)说明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情绪情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解题思路:

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常听人们叹息“人生苦短”。在一般人的情绪生活中,常是苦多于乐。在喜怒哀乐爱惧恨

中,正面情绪占3/7,反面情绪占4/7。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

有许多心因性疾病就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一项长达30年的关于情绪与健康关系的追踪研究发现,年轻时性情压抑、焦虑和愤怒的人患结核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比例是性情沉稳的人的4倍。

所以,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三)注意:举例说明。

(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育教学中有何指导意义?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

(二)解题思路: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主要观点是: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2)马斯洛在需要层次基础上分析了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依次出现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总有一种需要处在优势地位,成为主导需要,人的需要除受年龄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普及程度有关。

(3)马斯洛特别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①需要是人的行动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的最广泛的理论,对学校管理与教师激励具有指导意义。马斯洛不仅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更关注人的社会性,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使管理成为一种充满希望的事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如何提高学校组织效能,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思考空间。

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仅指出了人的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也为管理者指明根据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我们应采取的不同的管理策略。如:生理需要追求的是工资、福利、健康的工作环境,其管理策略是工资奖金制、贷款制、医疗保健、合理的工作时间、福利措施等;安全需要追求的是职业保

障、防止事故,其管理策略是安全生产、危险工种的福利制度、保险制度、退休金制度等;社交需要追求的是友谊、接纳、认同,其管理策略是协调人际关系、团队活动、教育培训;尊重需要追求的是荣誉、地位、权利、责任,其管理策略是考核、晋升、表彰、参与等;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的是成长发展的条件和挑战性的工作,其管理策略是参与决策、破格晋升等。

③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是指一般人的需要,而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是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发展的。一是不同的人,各种需要的程度不一样;二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要的层次会不同。作为管理者要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关注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尤其要关注并尽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主导需要。如对新教师,要首先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对中年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使其在中等层次的需要获得满意。

④在学校管理中要尊重、关心、信任教职工和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发展教师和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注意提供给他们自我实现的途径,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

(三)注意: 本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大家深刻理解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能阐述清楚理论的运用,就可以了。最好是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进行说明,我们提倡和鼓励提出个人见解!

(七)什么是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并阐述如何使用该理论以激励教师的工作动机?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及应用

(二)解答要点: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人的内部,员工从事的工作本身可以调动他的内在积极性。

赫茨伯格认为,使用一个人应当考虑工作动机及保健、激励两个因素,也就是内因与外因两个因素。保健因素主要涉及工作背景,诸如薪水、工作条件及工作安全等;激励因素主要涉及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诸如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和责任等。他把引起职工不满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如果员工的激励因素满足了,只能是没有不满意的;如果激励因素没有满足,便会特别不满意。至于保健因素,则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即使没有满足,也不会产生明显的不满意,但如果满足了,则会产生强烈的满意感。赫茨伯格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就个体而言要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更有兴趣,更具挑战性,从中获取成就感;第二,就集体而言要增加个体的自主权,即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第三,在管理上要改变人事管理的重心,将传统的重合同、重制度的人事工作重心转移到重工作设计、重激励因素方面来。

基于这种观点,在学校管理中,应该采取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和弹性工时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对于工作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实施那些措施时,要有的放矢,大致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因素。

(三)注意: 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说清楚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联系工作实际来谈谈理论的运用,就可以了。我们提倡和鼓励提出个人见解!

(八)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如何?如何理解能力的的个体差异?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能力的个体差异

(二)解题思路:

1.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能力实际上是指个人从事相应活动的能力。每个人在能力方面都有其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这使得每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中,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

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到其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并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少;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付出更大的心理能量或资源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与技能。抽象概括能力差的人理解起深奥的理性知识就会困难一些。同样是搞音乐的人,如果一个人节奏感和曲调感强,他就比另一个仅仅是视觉感强的人,更能从事好自己的音乐活动。

2.能力的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结构的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

(三)注意:简要说明。

(九)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影响职业选择和发展的个人因素。

(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影响职业选择和发展的个人因素

(二)解题思路:

影响职业选择和发展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1.性格:

自身的性格特点与所选择的职业是否匹配,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般来讲,外向型的人比较适合与外界有广泛接触的职业,如政治家、记者、管理人员、推销员、教师、

律师等,内向型的人比较适合从事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要与人过多交往的职业,如研究员、会计员、统计员、资料管理员、打字员。

2.能力:

理想的职业不但要适合自己,还有能够胜任。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对工作者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会计、出纳、统计等职业就须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工程建筑和设计人员等就须有较强的空间判断能力,飞行员、外科医生、舞蹈演员等职业就须具备手与眼的协调能力。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不要好高鹜远或单从兴趣出发,而要实事求是地检验一下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适合工作。

3.职业兴趣:

兴趣可以使人调动整个身心,全力投入与工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人如果对工作不感兴趣,就会影响工作的效率,而且易感到疲劳,甚至发展到厌恶工作。

4.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因其身心的需要,在家庭、同伴、师长以及职业团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对于工作直接相关的物质报酬、地位以及自我发展目标的一个总的看法,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指针。不恰当的职业观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择业行为。

(三)注意: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