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总结归纳

20xx年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总结归纳

20xx年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总结归纳

【导语】国内现有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可谓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回归自然、体验民俗风情和感受农耕文化的需求迅猛增长,农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彰显,农民增收愿望强烈,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连片开发模式

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通过水、电、气、路、卫生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开发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市居民到农业观光园区参观、休闲与娱乐。该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

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包括体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为常见。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2)“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模式是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体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如成都近郊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就是该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该村原有农户310户,总人口650人,总耕地面积45hm2,在农业观光旅游发展鼎盛时期,村旅游接待点共128个,年均接待游客量达50万次以上,旅游年经营收入达2000余万元。 目前“农家乐”模式主要提供餐饮服务,在浙江绍兴县,以娱乐(如垂钓)、农家特色餐为主的休闲农庄,占调查总数的41.3%。

(3)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

在农民承包地合理流转集中后,建立休闲农园,以“认种”方式让城市居民委托农民代种或亲自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使消费者共同参与农业投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各环节,与农民结成紧密联结关系,体验和参与农业经营和农事活动。该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当时称为“市民农园”,将土地分割为50m2一块,向城市居民招租;后来在不同地区演变成多种类型的经营方式,如市民种

植纪念树、纪念林、市民租赁农舍经营农家乐等。根据20xx年最新调查,在苏州旺山休闲农庄,农户将自家住宅的一楼租给城市人来经营餐饮农家乐,租金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

(4)产业带动模式

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类园区,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带回土特产品。如浙江稽东镇的山娃子农庄,100元门票,除50元中餐费,游客在离开农庄时还可带回价值50元的一只土鸡和特色高山蔬菜。园区经营者在该基础上,注册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种养基地自种蔬菜,自养家禽,并在城里设定销点,或与一些企事业单位挂钩,直销时鲜产品。该模式深受城市民的欢迎。在浙江绍兴县的调查中,采用该模式的园区占总数的37%。

(5)村镇旅游模式

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将休闲农业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占镇建筑型、新村风貌型。如济南市先后重点建设了l3处中心镇和30个重点镇,充分利用小城镇周围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其中历城区仲宫镇、柳埠镇等一批近郊小城镇,已成为城市居民观光、娱乐、度假的休闲农业基地。又如南京市金桂园农庄开发公司,也正在南京郊区桥林镇结合新农村建设而发展休闲农业。他们试图先将农村居民迁移到集中居住点,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和卫生条件,然后利用空出的宅基地开发休闲农庄和庭园经济,发展休闲农业。

(6)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逛公园休闲方式,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去体验现代农业的风貌、参与农业劳作和进行垂钓、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对农业观光和休闲的社会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逐渐转变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的农业园区。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型、园林观光型、农业科技型、务农体验型。如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北京“朝来农艺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未来园林大世界”、珠海农科中心示范基地等,也都吸收了国外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的很多经验和设计理念。

(7)科普教育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教育活动。农业园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如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联结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实现的舞台。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或科教单位建立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极为相似,园区的建立为科教单位和入园企业科技产业的“孵化”和“后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推广。

(8)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9)休闲度假模式

随着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旅游化步伐的加快,乡村旅游产品也整经历着有“观光”到“休闲”的发展,由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可选择的类型有:山水田园型、生态养生型、务农参与型(牧场/农场)、农业观光型(现代农业园区)、节目主导型等。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及经验启示

摘要:休闲农业在国外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程。本文在对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政府扶持、协会推动、市场导向和协调发展等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做法与成功经验,并据此就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思考,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研究。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1、2、3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休闲农业在国外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程,1865年,意大利专门介绍城镇居民到乡村去感受农业野趣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乡村旅游类型诞生。20世纪30~40年代,欧洲休闲农业取得较大发展,并逐渐向美洲、亚洲所在地区拓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各国的休闲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近

年来,休闲农业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重点,同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笔者通过对国外休闲农业的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其基本做法与成功经验,并据此就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思考,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及研究。

1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从国外不同国家休闲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由于思想理念、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等的不同,因此各国休闲农业在发展形式、组织机制和效益等方面各有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总结如下:

1.1 以日本为代表的绿色观光旅游发展模式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气候高温多雨,国内资源贫乏、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农业规模小,因此政府希望通过政策和制度来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来吸引游客。因而,日本休闲农业奉行“回归自然”的理念,强调市民实践体验,通过农园吸引市民租地经营,农民在公园里生产、生活、休闲,实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一体化经营管理。为了有效推动绿色观光旅游体制、景点和设施建设,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农业土地法律体系,在硬件配套设施、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许多优惠政策。目前日本国内有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观光农园,内设动物广场、牧场馆、花圃、跑马场、射击场等各具特色的设施,同时配有完善周到的服务,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为观光农园赢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1.2 以法国为代表的专业农场发展模式

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具体是指各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农场基本上都是专业化经营,主要以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以及露营农场等形式存在。早在19xx年,联邦国营旅舍联合会主办“法国农家旅舍网”,此后各类农业旅游社团组织和法国农业与渔业协会等中介机构陆续成立,有力促进了休闲农业的经验交流、信息传递和业务培训。随着行业协会的不断发展,行业自律作用逐渐凸显,法国政府也逐渐由管理职能转向监管职能,行业协会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显现主导作用。截至20xx年,法国已有1.77万农民经营休闲农业,超过5800户农民加入全国性的联合经营组织;20xx年有2.92亿人次前往乡村进行休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33.4%;农业旅游收入约244.6亿欧元,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5.

1.3 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葡萄酒旅游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作为开展休闲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休闲农业特别重视葡萄酒旅游产业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主要依托葡萄庄园的田园风光、酿造工艺生产设备、特色美食、葡萄酒历史文化吸引游客,同时开发观光、休闲和体验等农业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促使休闲农业向第2产业和第3产业延伸,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为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澳大利亚葡萄种植始于1788年,从1810年开始,葡萄酒酿造和销售开始走向商业化,目前已经形成了60多个葡萄酒产区,20xx年澳大利亚葡萄酒产量为125714百万升,出口量为71417百万升,成为世界第6

大葡萄酒生产国和第4大葡萄酒出口国,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据澳大利亚资源、能源和旅游部统计报道,20xx年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就吸引410万国内游客和66万国外游客,创汇达48.9亿澳元。

2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

国外休闲农业依托区域特色资源、民俗文化、科技水平等优势,形成多样化的项目开发经营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其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2.1 政府适度扶持

国外政府制定休闲农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或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如日本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20多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规体系;国外政府对休闲农业的精品景区实行以奖代补,并设立专项扶持发展资金。如在19xx年,美国专门设立了“农村旅游发展基金”,推行“旅游政策会议”制度,确保国家的重大决策充分考虑旅游收益.

2.2 协会积极推动

国外休闲农业通常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来提高休闲农业质量,从而引导休闲农业经营者、管理者不断提升发展和管理水平,在会员与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最终来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如法国农会、罗马尼亚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协会以及爱尔兰的农舍度假协会等行业协会均有力推动了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

2.3 坚持市场导向

国外休闲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内外贸、产供销、农科教于一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如澳大利亚依托本地龙头产业葡萄酒,通过拓展休闲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和体验等新型职能,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2.4 协调均衡发展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注重在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重视控制休闲农业活动对资源所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强调休闲农业在促进工农协调和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注重提升传统文化内涵、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从而创造社会文化效益。

3 国外休闲农业对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我国实际来看,加强休闲农业发展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3.1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加强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扶持

政策完善是根本,市场运行是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应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休闲农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和制订我国关于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部署重大活动和工作措施。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个人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发挥社会资金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制订并完善我国休闲农业服务标准体系,强化对各类休闲农业行业协会等合作组织的管理与支持力度,增强行业自律性。

3.2 坚持以农为本、彰显文化,深入挖掘休闲农业发展的文化内涵

发展休闲农业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和农民,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要坚持以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增收为目标,融合1、2、3产业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深入挖掘乡村深厚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入发掘休闲农业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传统休闲农业文化,突出文化底蕴厚实、景点丰富多彩的特色,拓展多元功能、功能齐全、环境友好、文化浓郁的休闲农园,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在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城乡消费者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

3.3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营销与品牌建设

发展休闲农业应以突出自然生态为重点,加强休闲农业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业的结合,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整合农、林、牧、渔和旅游文化等资源,依托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循环农业示范区,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精品点、精品休闲农庄和精品农家乐,组织开展展示推介活动,形成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品牌,重点培育乡村旅游著名、驰名商标和品牌,实现差异对接、优势互补、合理组合,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产业布局,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及其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加快培育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变资源文化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3.4 坚持创新服务,规范培养,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水平与经营机制

发展休闲农业应以创新的理念盘活我国传统资源,将农业资源与创意相结合,开发丰富多样的创意农业产品,打造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农村农庄,形成创意农业产业带。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产品服务、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要通过制定标准、加强管理、培育品牌、引导行业自律等多种方式,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

总之,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和建设任重道远,无法因循已有的模式,在实践中将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难题,需要我们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注重吸取国外成熟和有益的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农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和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紧紧依靠广大农民,充分调动各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就能够实现突破,道路会越来越宽广,我国休闲农业的前景最终也会一片光明。

 

第二篇:浅议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远景设计研究院 浅议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休闲农业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休闲农业都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本文从休闲农业模式的运作机制入手,简要剖析休闲农业及其商业化的时代必然,希冀对新形势下农业的转型、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小康有所帮助。

1、休闲农业及其商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从旧有意义上的精耕细作转向极具市场经济特征的商业化运作,休闲农业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典范。所谓休闲农业,是指在现代农业经济理念下充分运用农村社会特有资源(田野风光、风土民情、农家生活等)而发展起来的集农业生产、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市场性,商业化运作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完善休闲农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关系着农业经济转型的成败,也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和农民的发家致富。毫无疑问,休闲农业的商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尝试。

2、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制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参照标准,休闲农业的发展可分为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有“农家乐”模式,观光农业模式,度假休闲模式,产业开发模式等。

“农家乐”模式是指农村主体(村集体或个体村民)利用自身农业资源(农业耕地、农产品、自有房屋等)和相关技艺面向都市群体发展的以体验农家生活为特色的休闲农业经营形式。其主要表现为体验农业生产、品尝农家菜肴等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搜集整理分享【专注农业规划、养老养生规划、(仿)古建筑设计、旅游规划】 ~ 1 ~

浅议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远景设计研究院 参与性活动,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休闲农业模式。

观光农业模式是指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自身农业产品资源面向都市中青年白领阶层发展的以农业参观、农产品采食为主要特征的休闲农业经营形式。其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的参观游览、采摘果实等体验性活动,以此来获取身心的放松和感官的享受。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即时休闲选择。

度假休闲模式是指农村主体依托农村整体自然、社会资源(农业生产资源、自然风光资源、人文习俗资源等)面向社会大众发展的以农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农业经营形式。其主要表现为度假受众在一定期限内的观光旅游,情感体验等活动。

产业开发模式是指农业经营主体以第一产业的农业为基础,结合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第二、三产业经营形态高效、深度挖掘农业资源潜力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其主要表现为以农产品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的延展,如特色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发展形式。

3、休闲农业的商业机制

模式是指一定时空状态下事物发展的特定方式。农业经营模式指依据不同区分要素而呈现的各式农业经营形态。机制,是指事物运行的内在互动制约机理。商业运行机制,指影响商品(产品或服务)产出、供求等生命周期活动的各因素配置、变动状况。休闲农业商业机制是指影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各变量组合。概括地说,制约休闲农业运行机制的因素主要有价值定位、农业资源、市场资源、基础设施、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等六大方面。

机制具有内在性、系统性、客观性、自动性和可调性,只要改变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或结构,就会相应改变机制的类型和作用效果。商业机制的运行同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搜集整理分享【专注农业规划、养老养生规划、(仿)古建筑设计、旅游规划】 ~ 2 ~

浅议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远景设计研究院 样具有可调性,影响休闲农业商业机制各因素的结构、功能、相互关系的变动都会导致休闲农业商业机制的变革。

在价值定位方面,休闲农业各发展主体转变传统的单一的竞争经营模式,依据各自具备的特色资源和主要优势,开发不同类型的、不同规模层次的休闲农业。各经营主体树立全局意识,在统一规划下,加强彼此的协作与信息沟通,避免低效的重复竞争,实现比较优势下的有序发展。

在农业资源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合理规划、分区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总体发展思路,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基础上,以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业产业园、休闲农庄、休闲农家四大模式为核心。总之,要增强农业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在市场资源方面,现代社会与其说是科技主导不如说是信息支配。随着社会的进步,休闲农业也面临调整转型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休闲农业除了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自我做好自己,服务人才的培养,自身素质的提高,还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为休闲农业有一个好的发展硬件环境。 在基础设施方面,为适应生态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需要,选择生态条件优越、园艺资源丰富的镇村,因势利导,科学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统分结合,一方面集资共建区域交通、农田水利等公共工程,为农村、农业的整体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彼此竞争互相监督,积极改善自身产品与服务等软硬件设施的标准与水平。

4、结语

休闲农业承载着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诚如多年前家庭联产承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搜集整理分享【专注农业规划、养老养生规划、(仿)古建筑设计、旅游规划】 ~ 3 ~

浅议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远景设计研究院 包责任制在农村的自发创建,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更是一种发展的无奈。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农业所能承载的劳动力数目愈来愈少,如何供养农村大地上生活着的亿万农民,不只是战略统筹,更是每一个农民的生存思考。休闲农业的商业化、市场化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搜集整理分享【专注农业规划、养老养生规划、(仿)古建筑设计、旅游规划】~ 4 ~

浅议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