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说明书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拟通过5年时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保管的可移动文物的信息普查、统计、建档备案。。

普查工作包括清库调查、建档,和文物数据采集、汇总、审核、登录、统计、管理等,以调查登录原先未登记的国有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内容。登录内容包括每件文物的名称、年代、类别、级别、质地、数量、尺寸等基本情况及文物本体的保存管理情况。

20##年6月,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开发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以直接服务于普查工作,同时为收藏保管单位的藏品登记管理提供规范化和数字化支撑。通过使用此软件,实现对文物信息本地采集、存储汇总、联网报送和动态管理。该系统数据格式来源于《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登记表(试行)》和《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单位登记表(试行)》及相关标准规范,从技术层面保证采集的数据符合规范与标准,进而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经过紧张的前期调研、系统设计和程序开发,目前,所有模块功能已经开发完成,进行了初步测试,召开了两次专家征求意见会,并根据用户测试和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根据该系统测试部署计划,现阶段即将开展用户试用测试工作,并根据用户测试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一、普查信息采集系统研发过程说明

(一)第一阶段:调研与需求论证

时间:20##年4月——5月

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完成需求调研、需求方案及系统设计工作,完成系统建设方案;

2、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就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系统原型进行技术讨论和需求确认;

3、完成普查数据指标项及底层数据库设计,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系统原型开发。

(二)第二阶段:系统编码开发

时间:20##年6月——9月

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软件开发及相关数据库设计,完成系统单元测试及整体测试,提交可供用户试用的系统;

2、召开系统设计评审会,根据相关意见开展系统后续研发工作。

(三)第三阶段:系统试用、征求专家意见及完善

时间:20##年10月——11月

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编制系统培训教材;

2、召开两次专家征求意见会,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系统。

(四)第四阶段:系统验收

时间:20##年11月——12月

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在全部试点省(区)部署实施软件,开展相关培训指导、系统用户试用工作;

2、根据试用反馈意见修改完善系统;

3、完成系统光盘样盘、使用手册印刷样本的制作;

4、完成系统全国推广使用的其它准备工作。

二、普查信息采集工作流程

本次普查信息采集工作,将按文物认定――档案记录――填写——自查——网络报送——联网审核的流程方式开展。信息采集软件主要实现填写、自查和网络报送功能。核心功能如下图:

普查单位使用该信息采集软件将文物数据录入系统,经过数据汇总、审核后,生成数据报送包,再进行数据联网报送。

地方各级文物普查管理机构登录网络平台,按照不同权限和隶属关系逐级对本辖区范围内已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合格数据进入普查平台数据库中,不合格数据退回重报。

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负责文物信息数据终审,审核完数据作为国有文物基本信息登录结果入库。

详细的数据采集与审核流程见下图:

三、普查信息采集系统模块设计及功能说明

信息采集软件实现了对普查文物的信息采集、汇总、审核、报送等四个关键功能,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汇总、信息审核、信息报送、辅助功能共五个功能模块。

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实现将文物信息按照普查采集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录入到数据库中。采集软件中设计的文物信息主要分为两块:一是普查登录信息。包括文物名称、年代、类别、级别、质地、数量、尺寸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完残状况、保护条件等)等基本指标项。这些信息作为普查信息最终入库。二是详细的藏品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照片、来源、考古发掘、流传经历、著录、鉴定、保管、损坏记录、修复记录、移动记录、展出及其他信息等,作为单位自身管理使用。

功能包括:新增、复制、修改、删除、查询、打印、移植、导入、导出。

2、信息汇总和数据移植

为方便开展工作,系统支持多人多机采集文物数据,然后汇总到一起,并对文物数据进行初步的核对和修改。

对于各文博单位参与文物调查项目时建成的成果数据库,系统将提供通用的数据导入功能,实现一键导入。

对于部分行业或单位已经采用了专用的藏品数据采集软件进行数字化工作的情况,将按照通用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导入。并支持具有一致性内容的excel文件直接导入汇总,方便不同工作模式。

功能包括:汇总、修改、删除、查询、打印、导出。

3、信息审核

对汇总数据和上级审察未通的数据进行审核和修改,并生成离线上报文件。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系统设计了一个数据自我检查的工具,辅助业务人员完成内部数据审核工作。

在数据联网上报后,本系统数据自动锁定,同时能接收审核结果并辅助工作人员完成数据检查修改,需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功能包括:审核、修改、删除、查询、打印、导出报送文件。

4、信息登录

软件设计专门接口,通过生成数据报送包,可在线联网报送采集数据、查看上级审察结果、下载审察结果并导入信息采集软件,以便相关人员根据审察意见对数据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报。针对一单位多台机器多个用户同时采集数据的情况下,要求能进行数据汇总到单一主机存储后再报送。

功能包括:联网报送、查看上级审察结果、下载导入上级审察结果。

5、辅助功能

系统提供数据日常备份与恢复功能,实现对文物数据管理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为保证系统数据安全,系统应提供安全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同时,软件设计了查询,统计等功能,以满足藏品管理的基本需要。

功能包括:用户注册、统计分析、数据备份、数据还原、参数设置、更换皮肤、系统帮助。

四、普查信息采集系统特点

总体来说,该系统做到了架构设计合理、数据流程清晰、数据指标项设计符合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采集指标相关规范,功能基本满足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信息录入、汇总、审核及上报工作需要。系统也充分考虑到数据安全、系统性能等因素,并提供了数据转换功能,数据采集提示和帮助方式新颖,系统操作较为简便。

界面更加友好,使用更加便捷。界面设计美观大方,主要指标项设置采用下拉菜单选择模式填写,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输入错误。同时,系统提供人性化帮助和提示,在录入数据时,可自动显示该数据项的著录说明,并具备自动检查和纠错功能。

系统更加开放,兼容性增加。软件充分考虑到与现有各收藏单位已有藏品信息化成果对接,支持对已有数据的移植,包括Excel数据导入、馆藏文物调查项目数据导入、博物馆藏品管理数据导入等;另外,考虑到其他行业系统数据的导入需求,提供数据导入接口。对于馆藏文物调查项目取得的成果,直接导入国家文物局数据库中,不再进行重复劳动。

支持多机采集,统一报送。系统支持一个单位多台机器、多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然后使用数据汇总功能将采集的数据汇总,方便藏品数量较大的单位大规模开展数据采集工作;系统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汇总、单位内部审核、生成离线报送文件等工作流程,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充分考虑到与正在建设中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管理平台的对接与信息交换,设计专门的接口,保证数据交流畅通,本地数据一旦采集上网报送后,信息将自动锁定,需要通过网络交换才能修改,将本地信息管理与网上登录结合在一起,方便管理和使用。

 

第二篇:文物普查汇报

汇 报 材 料

依安县人民政府

(20xx年x月x日)

我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北缘,是齐齐哈尔辖属农业

县份,下辖5镇10乡148个行政村7个农林牧场,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耕地398万亩,总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近40万。一直以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文物普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关于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精神,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克服实际困难,经过不懈努力,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我县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面做好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

“五个到位”。

(一)普查组织机构落实到位。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

重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我县文化事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全面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严格按照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安排、市站要求和工作计划,扎实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依安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县长担

任,各相关部门、各乡镇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县文物普查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普查机构,抽调骨干人员组建了文物普查联络员队伍,为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制定印发了《依安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普查目标、范围、内容、任务、时间、步骤、经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普查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为全面做好这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县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共落实普查经费32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经费利用四年的时间来划拨完成,20xx年落实到位普查经费12.8万元,20xx年财政拨付普查经费7.34万元。在经费使用上,我县实行专款专用,力求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作用。在上级业务部门配发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GPS卫星定位仪的基础上,我县又投入资金4.6万元统一采购了打印复印一体机、摄像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扫描仪、对讲机、远红外线测距仪、移动硬盘、数码相机储存卡等相关设备。同时,对一线普查队员田野调查下发了补助经费,每人每天20元。

(三)普查队伍组建落实到位。为全面做好我县第三次文物普

查工作,我县专门抽调了县图书馆4人组成了依安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队,对全体队员进行了专门业务培训,并参加全市文物普查

业务培训,认真学习文物普查知识,熟悉普查设备,了解和掌握我县地形地貌,采取普查、学习、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于20xx年x月份,开始实地普查工作。普查过程中,在市站老师的指导下,有效攻克了软件应用方面的难题,GPS数据、图纸、照片等技术资料的编制、导入和储存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基本克服了队员年龄偏高、知识老化、接受新事物慢这一困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普查宣传工作落实到位。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文物普

查宣传活动,在社会上营造一个大家关心支持和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借助广播电视媒体,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放宣传口号。在县城主要街道、乡村悬挂宣传横额、张贴宣传标语。还利用网络宣传平台,发布文物普查最新动态,让大家了解最新的文物普查信息。通过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使文物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五)普查工作成效到位。20xx年,为实现“年内完成对原有

的文物保护遗址全面复查,对三分之一的行政区域进行田野文物调查”目标,我县采取节假日不休息的办法,全力以赴开展普查。数据采集利用GPS导航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与手工测量相结合,复查核对每一项数据,通过调查与走访相结合,详细了解周边环境。田野文物调查采取带着文物标本,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访问、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当地土建工程及农田耕作时的文物线索,并对

以前遗留下来的水利工程设施、自然河流形成的水打沟、靠近水源的朝阳高坡、漫岗及有关地块进行了实地踏查,在封冻前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一是复查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对我县烈士陵园等11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进行了全面复查,占应复查遗址的100%,每处遗址都编制了《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电子表格和纸质表格各一套,共计400多页,拍摄数码照片20xx多张,绘制图纸60余份。二是普查三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通过详细勘察,新发现了我县红星乡互助村1屯日军碉堡、业余疗养所、三兴镇烈士墓3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并编制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日军碉堡和业余疗养所遗址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的电子版表格与纸质表格已填写完毕,三兴镇烈士墓《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正在填写中。同时,在太东乡太北村2屯复查时,发现陶片15块,陶片所在地能否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遗址,有待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专家前来鉴定。三是普查田野文物。截止20xx年x月x日,已对全县15个乡镇,148个行政村及依安农场、淀粉厂老工业区、火车站、依安制粉厂、黑龙酒业、依安镇西南街老城区等单位或地域进行了田野文物调查,占应调查的100%,并对太东乡永进辽金遗址、太北辽金古墓葬遗址的周边地区进行了复查,形成《依安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文物调查材料》21份。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当前,我县文物普查工作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

和资金紧缺等诸多困难。从这次普查队人员组成来看,懂古建筑知识专业人员紧缺,特别是既熟悉田野调查,又懂电脑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紧缺。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些问题丞待解决。

三、下步打算

一是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将结合我县实际,迅速制订文物普查实施计划,对各乡镇新发现复查不可移动文物全面展开调查工作,对每一个文物点逐一进行调查登记,保证普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抽调业务骨干,聘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或大学生,充实一线普查队伍。三是关心一线文物普查队员,解决好一线普查队员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一线普查队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四是加快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进度,在已经完成90%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普查视野,突出普查特色,超额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任务,为明年的普查工作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