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期末财贸素养考试 题签 (2)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财贸素养学科技能题签

学年专业

一、考试内容:

二、考试时间:80分钟

三、考核所用资源:校本教材中的的内容

四、考试内容、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请同学们客观的回答以下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按照标准打分。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打分:优秀80—100分、良好70—80分及格60分以上

1假如你是班长,你认为你的责任有哪些?假如你是职业人(财务工作),你的责任是什么? 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作为财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怎样保守秘密?

3“工作,我因你而美丽”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一个人的信用就是生命,当一个人坚守信用时,他就会获得荣誉;而他背弃信用时,就会声名狼藉。------大仲马 你说一说这句名言给你的启示

5职业活动当中重点是诚实守信,我们在职业活动中怎样恪守诚信? 6

7

8 说出有关正直的五个以上成语 服务细节有哪些 “学做事,先做人”你知道他的含义吗?

现场抽签每位学生抽出三道题,准备15--20分钟,口述对题目的理解。 能够答出题目的中心观点、有关键词、语言流畅、通顺,思路清晰者优秀 能够答出题目的中心观点,基本表达完整者良好

能够基本答题目的观点 及格 ,不及格的当堂补考。

 

第二篇: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素养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

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8分)

1、选择题(12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B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C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 B )。

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学生领袖

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D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C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⑹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B )。

A.合理化 B.反向作用 C.补偿 D.压抑

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 名 字主 要 教 育 思 想他(她) 的 教 育 名 言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他主张教育要适应大自然。健康的精神高于健康的身体。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教育家的《学记》他主张循序渐进,重视启发式教学。 孔子的代表作《论语》他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为人师表。’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

二、《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试题(22分)

1、填空题(18分)

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⑵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 统计与概率 ”、“ 综合与实践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以及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⑶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⑷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2、简答题(4分)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 1

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三、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

⑴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 25 )人。

⑵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 )手。

⑶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62.8平方分米 )。

⑷把一张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 18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⑸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 )分钟。

⑹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占地面积的周长是25.12米,高3米,这堆沙的体积是( 4 )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重( 6.8 )吨。

㈡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3分)

案例:

一次数学新授课中,我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圆满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课后,一位学生拿着她的课堂本找到我,说:“老师,您刚才在课后的练习中出的这道应用题我是这样做的,您看这种做法对吗?”我看了一眼答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不加思索地说:“做错了,再回去认真思考,找找错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着本子走回了座位。临上课时,她又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一直在想这道题,我总感觉这道题我这样做也是对的。”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练习本,仔细地看起来。结果发现,她的解题方法同样正确,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样。

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将那道题进行了研究,原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使题目的数据间产生了矛盾,造成了一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的情况发生。

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此时,学生呈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或静心思考、或热烈讨论,结果又产生了好几种解题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老师当初的编题进行质疑,寻找解决办法。很快,题目中数据存在矛盾的问题被学生找到了,并通过再一次的商讨,编写出了正确的应用题。

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这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呢?(从教师观、学生观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

㈢教学设计(25分)

自由选择一个以往教学过的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

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

2

8.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测验属于(D )。

A. 安置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诊断性测验

D. 总结性测验

9.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应是( A)。

A. 教育学知识

B. 教育心理学知识

C. 教学论知识

D. 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10. 下列不属于小学中的德育方法的有( C)。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谈话法

D. 陶冶法

11. 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B )。

A. 活动课时制

B. 分组教学

C. 设计教学法

D. 道尔顿制

12. 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A. 根舍因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科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3. 180的23是( );90米比50米多( )%。

14. 4030605000读作( ),6在( )位上,表示( )。

15. 0.56是由5个( )和6个( )组成的;也可以看作是由( )个1100组成的。

16. 分解因式:a3-ab2=( )。

17.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8. 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9. 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

20. 一件商品,先涨价20%,然后又降价20%,结果现价与原价相等。 ( )

21. 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9,表示甲数是乙数的9倍。( )

22. 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3. 计算:8-2sin45°+(2-π)0-13-1 24. 已知曲线y=x3-3x2-1,过点(1,-3)作其切线,求切线方程。

显然那就是切点

y'=3x?-6x

3

所以斜率是k=y'(1)=-3

所以是3x+y=0

25. 如图,已知直线y=kx-3经过点M,求此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6. 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现在知道快车每小时走24千米,中车每小时走20千米,那么,慢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6分)

27. 甲、乙两港相距720千米,轮船往返两港需要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5小时,帆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4千米,问帆船往返两港需要多少小时?(6分)

28. 分多次用等量清水去冲洗一件衣服,每次均可冲洗掉上次所残留污垢的34,则至少需要多少次才可使得最终残留的污垢不超过初始污垢的1%?(8分)冲洗一次后为原来的66%

两次后为原来的66%*66%

。。。

n次后为(66%)^n≤1%

n≥ln1%/ln66%≈11.1

所以至少需要冲洗12次才能使最终残留的污垢不超过初始的1%

六、简答题(5分)

29. 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应注意哪些问题?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