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总结

<农业》一、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

二、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

三小农经济的形成 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特点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交往和合作;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

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后官营为主导,民营和家庭受工业为主体

纺织业1、纺织原料

我国纺织原料出现的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我国古代最早的纺织原料是麻、葛,其次是蚕丝,商朝已经有织机,西周能产生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而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在宋朝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元朝的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已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明清:进入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苏州、杭州(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冶金业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器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 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南北朝灌钢法

陶瓷业

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定窑-河北曲阳   汝窑-河南宝丰  哥窑-浙江龙泉  官窑-河南开封  钧窑-河南禹州

6、元朝出现了成熟的青花瓷

7、明朝有五彩瓷

5、清代:粉彩瓷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盐铁论》记载:西汉时期官营制铁业多用囚徒生产,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而且价格高;官府专卖经营导致“器难得”,“善恶无所择”。而民间的制铁业,“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忙季节,他们将铁制农具运到田间地头,“民相与市买”,农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

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质次价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民营手工业生产积极性高,产品质量高,有力地支持农业生产。

《商业》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

①原始末期:出现偶尔以物易物行为,产生原始商业

②商    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商人”一词由来)

③周    朝: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④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许多大商人,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⑤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发展

⑥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长安、洛阳等许多大城市发展成著名的商业中心,出现了专供贸易的“市”,官府有专职官员管理。

⑦隋唐:发展原因: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开明政策

发展表现: 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定点-市坊分隔;定时-市白天定时开放;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

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市镇

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唐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外贸。

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

⑧宋: 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夜市兴盛

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

品种速增,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城市中出现不同类型的集市

商税越来越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重视边境贸易(榷场)和海外贸易。

⑨元漕运、海运发达,遍设驿站

大都是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⑩明清:城镇经济空前繁荣,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广泛使用贵金属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

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朝贡贸易---政府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特点:数量多,分布密集;形成城镇网络;形成地域性的专业分工。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水陆交通便利。

《经济政策》

一、国家政策之一——重农抑商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原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3、表现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后果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二、工商业的管理

1、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2、汉(汉武帝):盐铁官营

3、唐:朝廷官员管理,交易时间受限

4、明清:海禁

三、国家政策之二——“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2、原因根本: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具体: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3、后果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但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

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时间: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

2、概况:产生于江南地区的纺织业部门

3、实质:雇佣关系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4、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国家政策

5、缓慢发展的原因:

资金:土地买卖制和高额地租吸取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另外重重关卡,征收重税。

技术:革新慢。

市场: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国内市场狭小;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无法开拓

劳动力:国家重农抑商,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无自由劳动力。

国家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整理

一、一词多义 1、然(1)杰然特起 ……的样子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但是

(3)实不然也 这样

(4)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2、 以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用

(2)复以小艇游庙中 用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用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而且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3、 之(1)信造化之尤物 的

(2)自数十里外望之 它

(3)徙倚久之而归 音节助词

(4)何功之有哉? 宾语前置标志

(5)之二虫又何知 这

4、而(1)突兀而已 助词

(2)徙倚久之而归 就

(3)岸土赤而壁立 并列关系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

(5)而母立于兹 通“尔”

二、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2、省略句

及抛江(我)过其下

复以小艇游(于)庙中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节度)

其间一日阻(于)风不行

3、被动句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三、词类活用

1、如宝装屏风 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

2、微雨 下雨,名词作动词

3、掠江东南去 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4、岸土赤而壁立 赤,红土,形容词作名词。壁,象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5、晚泊沙夹 晚:名作状

6、掠江东南去 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

7、上干云霄 上:向上,名作状

1

四、特殊句式

1、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

2、

3、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判断句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判断句

《庖丁解牛》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

庖:厨师。 解:剖开、分割。 履:踩。 踦:支撑、接触。 砉:象声词。騞:象声词。

中:合乎。 会:节奏。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进:超过。 方:在。 遇:接触。 官知:视觉。 神欲:精神。 批:击。 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

窾:空。 因:按照。 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軱:大骨。 硎:磨刀石。 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謋:象声词。 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

善: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族: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

三、虚词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①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 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①奏刀騞然 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2

而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 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 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连词,表承接。

四、古今异义

天理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五、通假字

向:通“响”。 盖:通“盍”。 技:通“肢”。 善:通“缮”。

六、词类活用

足之所履 履,名词作动词,踩。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月,名词做状语。

七、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八、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

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3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则夜起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东行

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二、特殊句式:

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这是宾语前置句 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

3、左,乃陷(于)大泽中 省略句

4、然今卒困于此 介宾短语后置句

三、虚词:之乎 等

汉皆以得楚乎? 乎 为句末语气词

常骑之 之 为代词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 为代词指项羽

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

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

非战之罪也 之 为结构助词的

四、重点字词

1、 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4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词]: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 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 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 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词类活用]: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

(一)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10、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用作动词:1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动词意动用法: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5

三.[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

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 .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 .

5、缦: 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

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

6、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 ...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 .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 .

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 .

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

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

四.[特殊文言句式]: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情况

(一)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掠,宫车过也。(五个判断句)

(二)省略句

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省谓语“有”)

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

6、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省介词“于”)

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

(三)倒装句

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 6

之言语。(六个介宾结构后置句)

9、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

(四)被动句:10、戍卒叫,函谷举。 .

.五、重点句子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砾,丢弃满地,秦人对待它,也不珍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

7.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戊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了一片焦土。

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

9.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民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谁能将它灭亡呢?

1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