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设备管理

班组设备管理

一、设备使用管理

一)设备合理使用原则

1、适当安排设备任务。班组长同设备技术人员分析设备的特点,恰当安排生产任务,才能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生产安全,延长使用年限,减少维修次数及费用

2、合理配备操作人员:要求操作者熟悉并掌握身背的结构、性能、加工范围和维护保养技术

3、创造良好运转环境:

4、严格执行作业制度:规章制度是指导操作人员按正常程序操作维护和检修设备的技术法规

二)禁止异常操作:

1、操作标准化: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并以此为根据来培训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员须进一步确认,并经过考试合格,才能操作设备。

2、设置锁定装置

1)通过电脑设定程序,或者在设备上设定异常操作锁定机构,使设备只能按正常步骤往下走

2)操作键盘上设有透明保护罩,既可以看见动作状态,又能起到保护作用。即是不小心碰到键盘键,设备也不会误操作

3、明确非操作人员不得操作。向所有人员简明“非操作人员,严禁擅动设备,违者严惩”,对违反者给予处罚,设备旁边也应立一块明显标志以作提醒

4、制定异常补救措施。预定制定各种异常操作扑救措施,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万一出现异常操作,也应使损失降到最低

5、设备操作规程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数。如最大符荷、压力、温度、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规定。岗位人员交接必须对设备运转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的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或调整安全保护装置等

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三)做好精度校正

1、精度校正的范围。

1)生产工艺设备。直接决定产品性能的生产工艺设备;影响产品性能的保管设备,需要校正

2)辅助生产设备。

3)检测设备

“来料检查彼岸准书”、“标准作业书”、“出货检查标准书”中所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及品质追踪所使用的检测设备要校正

2、精度校正方法。校正的方法有内部和外部校正两种方法

内部校正是指本公司内部具有较校正资格的人员,依据“标准校正作业书”的要求,对设备进行精度校正。具有小正周期短、费用低的特点。外部校正是指委托国家或行业认定的计量机构,对设备进行精度校正。具有精度高、效正周期长、费用高的特点。

3、精度校正管理

1)培养校正人员。途径有:通过国家认证机构、企业内部、行业制定机构、特殊制造厂商等培训

2)制定校正作业规程

(1)设备实际使用频率,使用频率越高,校正周期越短

(2)相应法律、行规、制造厂商的推荐小正周期

(3)客户对产品精度的要求,越严格,效正周期越短

3)按按校正作业规程校正

(1)按设备精度,效正周期、校正项目的要求实施校正

(2)事先与该设备使用部门协调好时间,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

(3)为了校正而设定的各种条件,要采取各种标志,以防被人误、改

(4)如果用母器进行校正的话,需要在台帐和被效正设备上标注清楚

4、精度校正结果处理

1)精度校正的结果

(1)精度没有偏差,经校正后精度更高了

(2)精度没有偏差,经校正后回到标准规格内

(3))精度没有偏差,经校正后应无法回到标准规格内

2)处理结果

(1)第一种结果。只需记录校正结果就可以了

(2)第二、三种结果处理如下:

5、精度效正管理注意事项

1)新购入的设备未必精度就可以,在使用前最好要校正

2)校正对象与非效正对象都要进行识别管理

3)精度偏差过大,无法校正,需要废弃时,要做好标志,

4)适时记录设备各种相关数据,保证其品质有良好的可追溯性

5)母器要尽量避免在生产线上频繁使用,以免本身发生偏差

6)不要把所有设备的校正周期都设定为一样,既要卡率保证精度,又要设法减低校正成本

四)交接班要清楚

1)交接在下班之前,应将设备运转情况、故障处理情况填写在交接记录上,并向接班人当面交代

2)接班人必须在上班前15分钟到达接班地点,按照交接班记录认真检查设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必要时可以拒绝接班

3)接班组长通过本班员工检查确认记录内容属实,没有争议后,方可接班

4)设备在接班后发生的问题,由接班组长负责。

二、设备维护保养

生产设备能否在其生命周期内良好的运转,除了合理使用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设备的维护。如果维护工作做的扎实就能减少修理的次数和工作量。

一)车间设备维护管理任务。

车间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为:合理使用设备,精心保养设备,及时维护设备,做好原始记录,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发挥设备的工作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必须做好下面几个环节

1)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爱护设备的教育

2)合理的安排设备的生产任务

3)配备好合格的操作人员

4)制定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5)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 车间设备维护管理要求

车间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三好”,“四会”

1.三好


在三好基础上,还应做到四会。其具体要求为:

(1)会使用

熟悉设备结构,掌握操作规程,正确合理使用设备,熟悉加工工艺

会保养

(2)保证设备内外清洁,熟悉掌握一级保养内容和要求,按润滑点正确地加油,保证滑到面无锈蚀和碰伤

A会检查

B设备开动前,会检查操作机构、安全限位是否灵活可靠,各滑导面润滑是否良好

C设备停工时,会检查与加工工艺有关地精度。

(3)设备开动后,会检查声音有无异常,并能发现事故隐患。

会排除故障。

通过设备的声响、温度、运行情况等现象,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装态,并能判断出异常状态的部位及原因,根据自己确切掌握的技能。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自己不能结决的。能迅速判断出来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协同处理,排除故障。

一.     设备日常点检管理

1。点检的定义

   点检是指为了能准确评价设备的能用程度、磨损程度等情况而按一定周期进行的检查。

2.点检方法

  点检方法是指完成一个点检项目的手段,如目视、电流表测量、温度测量等,点检分外部点检和内部点检。外部点检由国家认可的计量机关实施,有时也称为校正,内部点检由指定人员按指导书进行检点。简单的日常检点一般由操作者负责,复杂的则由班主长或专门人员负责。

3.点检周期

点检周期是指一个点检项目二次点检作业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各设备的点检项目不同,分为每日、每周、每月进行点检。

4.点检基准

点检基准是指一个点检项目测量值的允许范围,它是判断一个检点相目是否符合要求的依据。判断基准不是很清楚时可以咨询技术人员的经验值进行假定。以后逐渐提高管理精度。

5.点检担当者

点检一般由使用负责人担当,班组长对点检工作的最终结果负责

6.点检程序

(1)。确定点检项目

①   点检项目分类。

a.     开机前点检就是要确定设备是否具备开机的条件。

b.     运行中点检就是要确定设备运行的状态、参数是否良好。

c.      周期性点检是指停机后定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②   确定具体项目

确定具体项目就是要确定设备在开机前、运行中和停机后期周期性需要检查和维护的具体项目

a.    点检相目的确定可以根据设备的有关资料、设备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操作人员的经验完成。一开始确定的点检项目可能繁琐,不是很精练、准确。但是,以后可以逐渐对其进行简化和优化。

b.    自主保全的点检项目应注意根据技术能力、维修备用品、维修工具等实际情况确定,并且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专业保全已区别。

c.     在确定点检项目的同时,要相应地制定每项点检项目的点检方法、判断基准和点检周期,以便点检工作的实施

(2)制定点检表格

点检表格是对设备进行点检作业的原始记录,通常包括点检项目、点检方法、判断基准、点检周期、点检实施记录及异常情况记录。

(3)设置点检通道

在设备较集中的场所应考虑设置点检通道。点检通道的设置可采取在地面画线或设置指路牌的方式。然后再沿点检通道,依据点检作业点的位置设置若干点检作业站。这样,点检者沿点检通道走一圈,便可以高效地完成一个区域内各个站点设置的点检作业。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有效地避免点检工作的疏忽和遗漏。设备设置点检通道时应遵循以下要点

①.         点检时行进路径最短

②.         点检项目都能被点检者很容易找到被点检通道中的站点所覆盖

③.         沿点检通道,点检者很容易找到点检内各作业点的位置

(4)。培训操作者

为了使操作者能够胜任对设备的点检工作,对操作者进行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设备原理、构造、功能的培训是必要的。这项工作可由技术人员担当

可制作培训计划,在计划中明确受培训者、培训担当者、培训内容和日常安排以保障培训工作的实施。

7.报告途径

点检记录报告每月一次,可根据设备性质决定报告周期。途径;点检者 班组长   部门主管人员

8.点检记录的保存

点检记录由各班组长保管,并根据各自作业标准规定或重要程度确定保管期限

9.发生不良时处理

在日常点检或是用中如发现不良。点检者应记录不良内容,并立即向上司报告,并作以下处理

(1)。对设备处理

①            如设备有备品,则对备品点检后使用备品代替。使用备品之后,应对 产品进行分别管理以便不良追溯。比如记录产品序列号

②            设备不良,可自行修复或排除故障的,有班组长处理,处理方法需得到主管人员认可

③            对自己不能修复的设备,班组长应填写“设备修理申请”。经主管人员认可后交相关部门处理。

(2)。对产品处理

对使用了不合格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则必须重新评价其对品质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这个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通知品质部门,对库存成品重新进行评价,防止品质事故发生。

四.设备一级保养

设备保养的目的只要在于维持设备良好的使用条件、并通过排除故障、防止劣化来达到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设备保养一般可以分为三级。通常现场的班组长做到一级保养就可以了

1、一级保养

(1)。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部分零部件的拆卸、清洗、修复‘

(2)。对设备的各个配合间隙进行适当的调整

(3)。清除设备上的油污

(4)。检查。调整润滑油路,清洗油线等,适当加润滑油或润滑脂

(5)。清扫电器箱、电动机,做到电器装置固定整齐,安全防护装置可靠

(7)。清扫附件

1.                                                                                                                                                                                                                                    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后应达到:内外清洁,呈现本色;油路畅通,油窗明亮;操作灵活。运转正常。

设备维护类型

五.设备润滑管理

机器零件相对运动的摩擦面必须进行润滑处理,否则,就不能保持正常运转,润滑不充分使摩擦家具,就不能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次,设备润滑是设备维修保养及其重要的内容之一,设备润滑状况是社备技术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1润滑工作的“五定”

每台设备均有润滑卡片。把这五定内容明确下来;

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有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次数

定人;规定每次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2.润滑工作要求

(1),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2)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五定执行情况。发生问题及时处理。

(3)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3.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

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及外界灰尘,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后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的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

六设备3S管理

设备的3S管理是指设备的整理,整顿和清扫管理

1.     设备整理整顿

(1)设备整顿原则

设备的整顿原则就是要容易清扫,操作和检修.但最重要的还是安全第一

①设备旁必须挂有一些设备操作规程.设备操作注意事项等设备的维修保养也应该做好相关记录.这不但能给予员工正确的操作指导.也让顾客对企业有信心

②设备之间的摆放距离不宜太近,近距离摆放虽可节省空间,却难以清扫和检修,而且还会相互影响操作而导致意外

如果空间有限,则首先考虑是否整顿做的不够彻底,再考虑物品是否整顿不合理的地方,浪费了很多空间,再多想一些技巧和方法

③把一些容易相互影响操作的设备与一些不易相互影响操作的设备作合理的位置调整.在设备的下面再加装滚轮,便可轻松的推出来清扫和检修了

(2)机台类整顿方法

先削减作业台,棚架的数量,以必须的台.架留下,其他的丢弃或加以整顿为原则.现场就不会堆积过量的台架了

(3)配线配管的整理,整顿方法

在现场常见到蜘蛛网般的配线,地下或地面上的配管杂乱无章,上述情形都会成为刮破.磨损或错误的起因及受到伤害或故障的根源

①   可以考虑在地板上架高或加束套及防止擦伤,防止震动的改善

②   在配线.配管方面必须采取直线.直角的安装,以防脱落

③   在地低下配线全部架设到地面上,,并架高脚架.每一条标上名称,编号及用颜色进行管理,这样可防止错误发生

(4),对设备整理整顿状况进行检查

最好是编订整顿鉴别表,对设备作再检查.整顿表地主要项目应有

①   部门-------添入对象部门或工程名称

②   检查者-----填入检查者的性名

③   分类---将整顿对象作分类

④   着眼点----整顿对象的着眼点

⑤   检查----检查者进行现场巡视的同时作检查

⑥   是----有做到.  否----没做到,需要对策

⑦   对策,改善(完成日期):针对检查中否的场合,想出对策或改善.将其填入改善栏内

2.     设备清扫管理

(1) 清扫管理

①   安全教育.对员工做好清扫的安全教育,队可能发生的事故(触电,刮碰伤,洗涤腐蚀.灼伤等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和警示

②   设备常识培训.对设备的老化,出现的故障,可以减少认为劣化因素,减少损失的方法等进行培训,是他们通过学习设备基本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能够对尘垢,漏油,漏气,震动等异常状况等原因进行分析.

③   技术准备.事先制定相关作业指导书,明确清扫工具,清扫位置.加油润滑基本要求,螺栓拆卸和紧固方法及具体顺序步骤

(2) 设备清扫对象

与设备有关的清扫对象为:机器,设备,搬运工具,作业台,备品等

(3) 决定清扫人:清扫前决定清扫人及清扫周期(是每天清扫,或隔日清扫).并将结果公布再显眼的地方

(4) 决定清扫方法:决定了由谁来执行经常性的清扫后,接下来则考虑如何来做

(5) 建立清扫基准和制度:除了责任到人之外,还需建立一套清扫基准,制定一份清扫制度,促进清扫工作的标准化,以确保现场标准化

(6) 准备清扫用具:整理出来的清扫用具,要放在容易取用,易归位的地方

(7) 进行清扫检查:为了解设备的清扫状况.并队员工起到一些监督作用,须制定清扫检查表予以检查.

 

第二篇:班组设备管理标准

班组设备管理标准

一、班组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1.班组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使用设备,精心保养设备,及时维修设备,做好必要的原始记录,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发挥设备的工作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认真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1)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爱护设备的教育。

(2)合理地安排设备的生产任务。

(3)配备好合格的操作人员。

(4)制定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5)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设备维护保养,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否经常地精心保养设备,应该列为考核操作者技术素质的内容。

二、班组设备维护管理的要求

班组设备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三好”、“四会”。

1.“三好”的具体要求是:

(1)管好。

①操作工人自己使用的设备及其附件要保管好。

②未经领导批准,不能任意改动设备结构。

③非本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使用。

④操作者不能擅离工作岗位。

(2)用好。

①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

②不精机粗用,大机小用。

③不带病运转。

④不在机身导轨面上放置工件,计量器具和工具等。

(3)修好。

①保证设备按期修理,认真做好一级保养。

②修理前主动反映设备情况。

③修好后认真进行试车验收。

2.在“三好”基础上,还要做到“四会”,其具体要求是:

(1)会使用。

①熟悉设备结构。

②掌握操作规程,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

③熟悉加工工艺。

(2)会保养。

①保证设备内外清洁。

②熟悉掌握一级保养内容和要求。

③按润滑点正确地加油,保证滑导面无锈蚀和碰伤。

~ 1 ~

(3)会检查。

①设备开动前,会检查操作机构、安全限位是否灵敏可靠,各滑导面润滑是否良好。 ②设备开动后,会检查声音有无异常,并能发现故障隐患。

③设备停工时,会检查与加工工艺有关的精度,并能做简单的调整。

(4)会排除故障。

①通过设备的声响、温度、运行情况等现象,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并能判断出异常状态的部位及原因。

②根据自己确切掌握的技能,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自己不能解决的,能迅速判断出来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协同处理,排除故障。

三、班组设备管理的主要指标

考核班组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完好率、维护率、停机时间、设备事故,备件消耗和油料消耗等项。

1.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是对设备技术状况的考核指标。它是按照设备的完好程度计算和评定的,评定的标准分为三级。设备完好率计算公式为:

设备完好率=(一级设备台数+二级设备台数)/ 班组负责的设备总台数×100%

(1)一级设备是完好无损的设备。具体内容是:结构完整,零件齐全,性能全优,润滑良好,仪表准确,操作运行可靠,达到铭牌出力。

(2)二级设备是能达到铭牌出力,可以安全运行,零部件基本完整,无较大缺陷的设备。

(3)三级设备是严重带“病”运行的设备。

2.设备维护率

(1)设备维护率是对设备维护的考核指标。设备的维护状况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①甲级维护要求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做到精心操作,精心维护,严格执行规程,认真填好记录。

②乙级维护是操作维护水平都较一般的设备。

③丙级维护是缺少科学的管理和维护,使之处于不能保证安全运行状态的设备。

(2)主要考核和要求提高甲级维护率。甲级维护率的计算公式是:

甲级维修率=甲级维护台数/班组负责的设备总台数×100%

3.设备停机时间

设备的停机时间,反映了设备在时间上的失效程度。在生产过程中,除限定的交接班时间、生产准备时间和定检时间外,其余的停机时间都是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在非正常停机时间内,有生产方面的原因(如待热、待料和外供能源中断等),也有设备方面的原因。由于设备问题发生的停机时间,通常叫事故、故障停机时间。事故、故障停机时间的长短,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班组设备管理的好坏。

4.设备事故

(1)设备事故分为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小事故三个级别。它是由达到事故标准规定的突然停机或较大零部件的突然损坏构成的。

(2)对待设备事故的方针是:杜绝重大设备事故,减少设备的一般事故和小事故。

(3)设备事故发生后,除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外,在经济上还要对直接责任者

~ 2 ~

和事故班组进行惩罚。

(4)班组长要经常做好预防设备事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5.设备消耗

设备维持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的高低。每个月消耗的备件和燃料、动力是设备维持费用的主要部分。因此,控制非正常原因备件消耗量和保证良好润滑条件下的油料、电力消耗量,是班组长组织开展班组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两项指标是由上级下达到班组的,对其实耗量要按月统计和考核。

四、班组设备日常维护

1.设备的日常保养

设备的日常保养,也称例行保养。日常保养,可归纳为“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十个字,即通常所说的“十字作业”法。

(1)清洁

设备的内外要清洁,各润滑面,如导轨、丝杆、光杆等处无油污,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油、漏水、漏汽(气),切屑、垃圾打扫干净。

(2)润滑

设备的润滑面、润滑点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杯、油枪齐全,油毡、油线清洁,油窗、油标醒目,油路畅通。

(3)调整

设备各运动部位、配合部位经常调整,使设备各零件、部位之间配合合理,不松不旷,符合设备原来规定的配合精度和安装标准。

(4)紧固

设备中需要紧固连接的部位,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松动,及时扭紧,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5)防腐

设备外部及内部与各种化学介质接触的部位,应经常进行防腐处理,如除锈、喷漆等,以提高设备的抗腐蚀能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2.设备的日常点检

(1)设备的日常点检,是按照规定的检查点和检查标准,对设备有无异常状态、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查,早期发现故障。

(2)点检由设备的操作者负责。维修人员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

(3)日常点检要使用点检卡。点检卡由设备动力部门统一制定。检查项目一般是针对设备影响产品产量、质量和关系到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部位。

(4)在点检中发现问题,需视其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途径解决。这些途径有: ①一般简单调整、修理可以解决的,由操作工自行解决。

②通过维修工的巡回检查向生产班组及时反映情况,沟通生产与维修的联系,由专业维修工及时排除检查中发现的难度较大的故障隐患。

③经车间技术员鉴定,对维修工作量较大、暂不影响设备使用的故障隐患,安排计划检修,予以排除。

(5)设备点检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均衡生产,都有重要意义,班组一定要认真

~ 3 ~

搞好。

3.设备的一级保养

(1)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二、三级保养由车间组织)维修工指导配合,设备累计运行500小时要进行一次。

(2)一级保养的内容是:

①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部分零部件的拆卸、清洗、修复。

②对设备的各个配合间隙进行适当的调整。

③清除设备历年的油污。

④检查、调整润滑油路,清洗油毡、油线、滤清器、滑导面等,适当加润滑油或润滑脂。

⑤清扫电器箱、电动机,做到电器装置固定整齐,安全防护装置牢靠。

⑥清洗附件及冷却装置。

(3)保养后应达到:内外清洁,呈现本色;油路畅通、油窗明亮;操作灵活,运转正常。

4.设备润滑管理

(1)润滑工作的“五定”内容

①定润滑点。

②定油脂品种。

③定加油量。

④定加油和换油周期。

⑤定加油人。

每台设备均需有润滑卡片,把这五项内容明确下来。

(2)润滑材料选用

①润滑材料的分类。润滑材料主要分为四大类,即润滑油、润滑脂、添加剂和固体润滑剂。各种润滑材料的规格品种很多,在使用润滑材料时要根据润滑点的润滑特性,合理选择和添加,不能有什么油加什么油,否则就会使设备受到损坏。

②润滑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

a.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是粘度、闪点、酸碱度、机械杂质、抗氧化性等,重要部位的润滑还要考虑油的温粘性能,野外行驶的车辆和户外安装的设备的润滑还要考虑到油的凝固点。润滑脂的主要技术指标是针入度和滴点,并要考虑耐高温性能,化学稳定性等。

b.润滑材料的选用原则是:一般机械设备的润滑,根据载荷特性和转速大小选用标号适合的机械油。如高转速机械选用粘度较小的高速机械油或透平油;低速重载设备选用粘度较大的机械油或轧钢机油;机床轨道选用标号适当的道轨油;减速箱齿轮选用粘度适当的工业齿轮油、轨钢机油或机械油;还有专用的润滑油如汽缸油、压缩机油、钢丝绳渍等,应对号入座。

润滑脂多用于滚动轴承、低速滑动轴承及其他不带冷却作用的润滑。加热炉前的辊道轴承应使用高温润滑脂。高转速电机滚动轴承应选用高速润滑脂。

(3)典型零部件的润滑方法

~ 4 ~

①减速器内的润滑油面,以抵达大齿轮的轮齿为宜;循环润滑油的循环油量不仅要满足各润滑点的需要量,还要计算齿轮啮合所生热量能够被油带走而起到冷却作用,经油带走的热量在管道及冷却器中进行交换。

②润滑脂添加过多会造成浪费。密封滚动轴承箱内添加润滑脂不宜过满,以装注到箱内空隙的1/3~1/2为宜,否则可能引起温升过高。

③润滑油脂使用过程中逐渐消耗,须根据情况摸索适当的换油周期,保证油量在规定范围内。集中润滑油站要定期化验,超过规定技术指标,应立即更换新油。润滑油脂使用日久将会变质结焦,应当清洗更换。

5.班组所属设备的种类,还有动力设备管理、电气设备技术管理等,各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增加其他设备的管理内容。

五、设备事故处理

1.设备事故的分类

凡是正式投产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设备零件、构件损坏或控制系统失灵,使生产突然中断者,均称为设备事故。

(1)按设备损坏程度分类

按设备损坏程度分类,设备事故可分为一般事故、大型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类。

①一般事故。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下为一般事故。

②大型事故。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10000元以下的称为大型事故。 ③重大事故。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元~100000元以下的称为重大事故。 ④特大事故。设备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0元以上的为特大事故。

设备直接经济损失,按设备净值计算。设备净值低于原值40%的,按原值的40%计算;设备净值高于原值的,按净值计算。

(2)按设备事故性质分类

按设备事故性质分类,分为责任事故、机械事故、自然事故三大类。

①责任事故。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擅离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加工工艺不合理或维修保养不善而造成的设备事故,称为设备责任事故。

②机械事故。由于设备原设计、制造、安装不良或设备的正常磨损疲劳过度而造成的设备事故称为机械事故。

③自然事故。由于非人力所能抗拒的灾害(如水灾、火灾、风灾、地震等)而造成的设备事故,称为自然事故。

(3)设备事故的处理

①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切断电源,保持现场,并报告有关领导,不得隐瞒或破坏事故现场并做好记录。

②班组对设备事故要及时上报,重大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要上报有关部门。

③对设备事故要进行分析。事故分析要严格执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原因不明责任不清不放过;责任者不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④凡不报和隐瞒事故真相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必须追究责任,并予以严肃处理。对于事故责任者,除按规定赔偿经济损失外,还应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级、

~ 5 ~

留厂察看,开除厂籍或起诉追究刑事责任等处分,并专题报告厂(处)主管部门,经调查核实后转呈厂(处)领导审批。

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班组设备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和完善各项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班组一定要抓好这个环节。为此,要使全体人员了解和掌握设备维护的规程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设备。

1.设备维护专责制

建立设备维护专责制,台台设备都要定机定人,并坚持巡回检查,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1)定机定人。

①在一个班组内,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设备。无论大小设备,都要有专人负责维护和保养。

②倒班或多人同时操作的机组,要确定机(台)长。机(台)长应将所属设备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落实到不同岗位的个人,实行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责任制度。

③单班生产的设备,要实行包机制,操作人员短期外出时,班组长应指定专人代管,并负责做好代管的交接工作。

(2)为了经常保持设备的良好性能和额定功率,操作人员要按规定的时间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

①检查的方法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检查用具,按照检查记录中规定的项目、正常标准和处置要求,沿着一定的线路,对设备的各个部位逐一进行检查。

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按其轻重缓急,分别作出处理。如:

a.一般的简单调整或修理,在设备停电后,由操作人员自行解决。

b.难度较大的故障隐患,应告知班内或专业的维修人员,由维修人员及时排除。 c.对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问题,都要及时填写在点检记录上,并把处理方法和结果写在相应的栏目中。

2.交接班制

(1)交班人员在下班之前,应将设备运转情况、故障处理情况填在交接班记录本内,并向接班人员当面交待。

(2)接班人员必须在上班前十五分钟到接班地点,按照交接班记录认真检查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必要时可以拒绝接班。

(3)接班组长通过本班人员检查确认记录内容属实,没有争议时,方可接班。

(4)设备在接班后发生问题,由接班组长负责。

(5)单班生产的设备,在下班时,必须关闭风、水、电、汽(气)和其他介质开关、闸门等。并将设备清扫干净。

七、严格设备安装验收

1.设备的安装

(1)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备原设计的安装标准进行。

(2)每台设备在安装前,应将本设备随机带来的使用说明书、总安装图、附件清单等

~ 6 ~

技术资料、附件、工具清点造册。

(3)班组长应及时与维修工、本设备预定操作者联系,共同研究、吃透制造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总安装图及各部件安装图,详细研究安装工作。如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安装时所需材料的筹集,安装人员的配备、如何保证安装质量的措施以及实施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如果需要出外学习或需对安装人员进行培训,则应及时请示上级领导并与有关部门、单位或制造厂家联系。如需制造厂家对设备安装给予指导或直接由厂家安装,则应做好安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安装应达到“平、稳、正、全、牢、灵、通”。

①平。设备底座与基准面、设备的导轨面、其他测量平面与设备基准面不平度必须达到设备安装要求的标准。

②稳。设备与基础、设备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要稳固,试车时不能出现移动、摆动、跳动和颤动等现象。

③正。设备各测量部位与基准面、基准线或各测量部位之间的形位公差及其他配合尺寸,应严格按原设计中所规定的安装标准安装。

④全。设备安装时应配齐所有的零件、附件、仪表、工具等。

⑤牢。设备的所有连接部位或需紧固部位,都应严格按安装标准均匀地紧固牢实,防止各连接部位的松动,密封部位的渗漏。

⑥灵。设备上所有的控制、调整、测量用的开关、仪表、阀门及其他设施,都应该保持灵活好用,安全可靠。

⑦通。设备所有的油、水、电、汽线路设施,都应通畅无阻,控制自如。

2.设备安装完后的验收

(1)设备的验收是设备安装完毕到投产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投产,能否发挥设备的效率。设备验收由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或专门验收部门共同进行。

(2)设备验收一般分五步进行:

①由安装单位将该设备的所有技术资料、图纸、随机附件、工具交验清点,与说明书项目相符后交付使用单位。

②由安装单位向接受单位(或专职验收人员)交清安装情况、出现的问题或其他遗留问题及处理的办法,以便双方依据一定的程序(如合同书、协议书等)商量解决办法。

③双方共同验收设备安装情况,首先可按巡回检查路线逐项逐点检查验收,然后可重点检查关键部位的安装是否符合设备验收标准。

④试运时,检查各安装部位,看是否有因超差而出现的松动、摆动和跳动现象。 ⑤双方确认安装合格,可填写验收单,签字盖章。至此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交验完毕。如在验收中确有安装质量问题,依据程序或临时协商,采取补救措施或其他处理办法,直到双方确认可以交验为止。

~ 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