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

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

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目:________

学    院:________

专    业:________

班    级:________

学    号: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年     月    日

文献综述题目(小二号黑体)

作者(小四号宋体)

摘要:××××××××××××××××××(标题用小三号黑体,200—300字,小四宋体)×××××××××××××××××………

关键词:×××,××××,×××××,×××(标题用小三号黑体,3-5个,小四宋体)

前言: ×××××(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 ×××××(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结论:××××××(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

[4]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五号Times New Roman)××××××××××………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残疾人教育研究

学    院      人民武装学院  

专    业:_xxxxxx____

班    级:  _xxxxxx___ 

学    号:     PB062017101

学生姓名   __xxx____              

   指导教师:    xx_____

20##年     x月   x 日

     

  残疾人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XXX(作者:小四宋体,居中)

摘要: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残疾人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残疾人教育问题的解决不是某个群体和政府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残疾人教育研究的总体概况,梳理、总结了相关文献,拟结合荣昌县残疾人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200—300字)

关键词:残疾人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实践(3-5个,小四宋体)

一、前言(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

    在我国各社会阶层中,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的社会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残疾人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受教育机会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的境地。“十五”计划实施以来,东部发达地区、城市残疾人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广大的农村,由于交通的闭塞、意识的淡泊,残疾人教育发展缓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统筹的不断推进,加快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迫在眉睫。目前,学术界对残疾人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批具有启发性、建设性的成果,为解决残疾人教育问题,构建比较完善的残疾人教育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对国内外部分学者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残疾人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概况(四号黑体)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残疾人教育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的实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笔者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关于残疾人教育在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查阅历史,笔者发现,中外历史上有不少因先天或后天致残并对社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名人。但以学校安置形式产生的残疾人教育是二百多年前才开始的,残疾人高等特殊教育机构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近代才开始产生,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用唯物论的观点对盲人的感知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盲人的思维是建立在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名的“大教学论”中论述了残疾人应该也可能平等受教育的思想。其他思想家、哲学家也提出了诸多类似的观点。这些观点对近代残疾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残疾人教育实践上,笔者以美国为例进行说明。经过多年的奋斗,20##年美国招收的大学新生中有9.2%是残疾人,与残疾人在同龄人中的比例接近,实现了进入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可以在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巨大成绩。根据美国国家学习障碍中心20##年的相关资料,在二年和四年制中学后教育机构学习的残疾人有428000人,其中196000人是学习障碍。所有残疾大学生中有6%在读本科,读本科的残疾学生中有29%是学习障碍。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中有29.3%申请进入美国各高校研究生院继续学习。

关于残疾人教育在国内的研究和实践。近十几年来,在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残疾人教育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可喜的发展。据教育部门统计,20##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在校学生(包括普通学校特教班和跟班就读学生)达到376360人,比1990年增加了四倍多。同时,学前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在普通学校特教班和跟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已占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在校残疾学生的63%,跟班就读已经成为在残疾儿童少年老成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

国内学者丁启文在《新残疾人观与残疾人社会保障》一文[2]中提出了建立平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残疾人观念,采用残、健融合,实现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理念,倡导健扶残的新残疾人观,并要求切实从农村残疾人实行优惠政策和观念上来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更新社会观念来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二)国内外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概况(四号黑体)

国外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和实践。1981年英国将特殊教育定义为“对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使特殊教育对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特殊教育对象已不仅仅只是残疾儿童,还包括大量有学习困难的儿童。1994年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强调“学校应适合于所有的儿童,而无论这些儿童处于何种身体、智力、社会、情感、语言及其它状况。这些儿童应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与童工,边远地区及游牧民族的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及其他处境不利的儿童。” [3]这一变化对隔离式教育提出了挑战。1967年丹麦人提出“正常化”思想,,次年通过了一体化教育的条例,特殊儿童得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

1975年美国学者全纳提出了“回归主流”的思想,其基本原则就是要实行多样化的教育安置形式,为特殊儿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环境的教育,1982年后人们逐渐接受了全纳的思想。1994年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思想,指出普通学校应接纳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

国外学者在残疾人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特殊教育实践,并在早期残疾人特殊教育领域中还涌现了一批实践家。法国教育家塞甘于1837 年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智力落后儿童学校。法国神父莱佩试图向一对聋姐妹传教,从而激发他于1770 年创办了世界第一所聋校。另一位法国神父阿羽依看到盲人表演杂耍, 受到了深深的震动, 于1784 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盲校。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于1898 年提出“儿童心理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4],她注重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形成一整套的“蒙台梭利方法”[5]。1864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文件,把在首都华盛顿的盲、聋两所学校合并为学院(COLLEGE),这就是世界上成立最早、保留至今的加洛德特大学。

国内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据教育部门统计,截止20##年低,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以达到1540所,比1990年翻了一番还多。一些地方在普通幼儿园进行了残疾幼儿教育的实验,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班,让学龄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和教育:残疾人高级别等教育有了一定程度和发展,全国已经有2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办了职业初中、高中或中专班、普通高中班。继1985年山东滨州医学院建立医学专门系科招收残疾考生后,相继又有1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特殊教育学院或者专门招收残疾人的专业或班级。

国内学者刘全礼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结合自己的研究,在《特殊教育导论》一书中提出了特殊学校经费开支标准 (1) 教学行政费: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小学班的定额标准,以班为单位计算,应比当地普通小学的定额标准增加1-3倍,初中班的定额标准应相当于当地初中的定额标准。(2)一般设备费: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包括初中班) 中住宿生的定额标准应相当于当地中等师范学校的定额标准,非住宿生可相当于当地初中的定额标准。(3)教学设备费: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小学班的定额标准应相当于当地高中的定额标准,初中班应相当于当地中级师范学校的定额标准。(4)技术实习费:应根据各种职业劳动训练的实际需要,给予足够的经费,以保证职业劳动训练能够顺利地进行。(5)民助学金:盲童学校、聋哑学校人民助学金标准,应相当于当地初中的定额标准;助学金名额,盲校可占学生数的30%到40%,聋校可占学生数的15%到20%[6]。”

国内学者孙玉梅在《教育公平视野下特殊教育的走向》一文中认为,教育公平在特殊教育领域的道路还很漫长,要真正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的权益,使他们在跟班学习和生活中享受到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改善与磨合,创造出真正属于特殊儿童的教育的天空。在教育公平的理念下, 应该倡导的是灵活的发展性的课程, 以实现特殊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在承认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存在共性的基础上,也要看到差异性。不平等地对待能力相等的人,便是不公平。平等地对待能力不相等的人,也是不公平[7]

三、结论

 加快残疾人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诸多很有建设性的见解,为笔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素材。但学者们的研究和国内残疾人教育实践也存在着不足,宏观性研究较多,解决困难较多,针对某一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构建适合当地情况的残疾人教育研究不多,理论性研究较多,具有操作性的较少,给残疾人教育实践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笔者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拟结合荣昌县残疾人及残疾人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荣昌残疾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适合荣昌残疾人实际的教育方式,为构建和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小三号黑体)

[1]谢延秀.狄德罗对于盲人感觉能力的认识及其启示[J].特殊教育研究,1999,(1):7-8.

[2]任代文(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0-72.

[3]李芳.试论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思想[J].特殊教育,2000,(6):4.

[4]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254-257.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 五号Times New Roman)××××××××××………

 

第二篇:文献综述写作格式规范

『转贴』文献综述写作格式规范 一:格式

1、使用word文档制作

2、封面:

论文题目:中文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学生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等内容用楷体、四号、居中

注意:文献综述题目必须为中文题目,但论文题目必须是英文

3、正文: 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正文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顶格;

4、【参考文献】及内容 用宋体、五号

5、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 1 页 共 3 页,五号,宋体

页眉页脚:系统默认格式

6、页边距设置 上:2.5cm

下:2.5cm

左:3cm

右:2.5cm

7、A4纸型,单面打印

8、电子文稿的基本格式

标题的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 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4)数字: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二:注释的标识方法

文献综述及论文应使用夹注

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

1.(作者姓/名 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 (Dogil et al. 1996:481)。

2.作者姓/名 (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Leather(1983:204)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3.(作者姓/名 年代)

例如:研究表明,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Wen 1993;文秋芳、王海啸 1996)

4.作者姓/名 (年代)

例如:Halliday (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三:参考文献范例

论文和书评须在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 另请在每一文献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P],博士论文为[MA],其它(如工具书)为[Z]。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中外文分别排列。 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仅篇名首字母大写。 每条顶格写,回行时空两格。

详见下例:

Augustine. 1993.Confessions [M]. Trnas. Shee, F.J.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Brooks, C. 1975. The Well Wrought Urn [M]. New York: HBJ.

Eliot, T.S. 1975. Selected Prose [M]. Ed. By F. Kermode New York: HBJ. Gardner, H. 1978. The Composition of Four Quartets [M]. London: Faber and Faber.

Gardner, H. 1991. The Art of T. S. Eliot [M]. London: Faber and Faber. Hausermann, H. W. 1941. East Coker by t. S. Eliot [J]. English Studies 4: 108-10.

Kermode, F. & J. Hollander (eds.). 1973. The Oxfor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M]. New Yor: OUP.

Reibetanz, J.M. 1983. A Reading of Eliot’s Four Quartets [M]. Michigan: Umi Research Press.

Servotte, H. 1991. The Poetry of Paradox.: Incarnation in T. S. Eliot’s Four Quartets [J]. English Studies 4:377-85.

Wolosky, S. 1995. Language Mysticism: The Negative Way of Language in Eliot, Beckett, and Celan [M].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爱略特,1988,《T.S. 爱略特诗选》[C],紫芹选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杜任之,1980,《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述》[M]。北京:三联书店。

胡家峦,2001,《历史的星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西方传统宇宙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江先春,1987,诗的音乐结构[J],《国外文学》第1期,15-26页。

刘立辉,2002,《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拯救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34-35页。

罗素,1982,《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周启超,1992,俄国象征派的“象征观”[J],《外国文学评论》第1期,23-24页。

吕叔湘、饶长溶,1981,试论非谓语形容词[J],《中国语文》第2期,81-8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