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

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大学原来和高中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对心理压力应有的正确认识,对待心理压力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认识,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及其表现形式,以奠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认识基础,而开设心理课恰恰做到了这点。

首先心理课让我们知道了产生心理压力和疾病的原因,总结如下:

l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面临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会产生不适。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其次对于远离家乡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远离家乡的距离感;再次是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有些同学初期语言交流易产生障碍,会造成一定的孤独感。这种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感、距离感和孤独感虽然是短期的,但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新生心理就会“缺氧”,导致“心理真空”,产生心理不适。

l     学习方面

 学习上产生压力首先是因为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带来的。         在高中期间,老师讲课细、提问多、检查多、练习多、考试多和辅导多。而大学期间,老师授课主要是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自学能力。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就会课堂上听不着要领,记不住重点,课后又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长此以往,就会问题积堆,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不及格。据统计,大学一年级期间出现不及格在大学四年之内是最多的,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学
习上的压力来自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在大学期间想取得理想成绩不是容易的事情。再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一些考试,大学期间,一般需要通过英语四、六级统考和计算机过级考试,特别是研究生考试,这是闯过高考之后的又一次闯关,所有这些考试,一些同学会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或发挥不理想等原因而不能如愿,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一段时期的压力,而不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长时间的更为沉重的压力。

l     人际交往方面

在大学,人际交往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学生面前。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既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也是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关系处理得好的同学,知心朋友多,群众威信高;而有的同学陷入了有话没处说、有困难少有人帮的困境,由此引发孤独、空虚、压抑、失落,同学感情淡漠。如果再不能进行心理调适,往往找不到自身缺点或不能克服,最终导致压力过大而影响身心健康。

l     就业方面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就业形势的严峻有助于在校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奋斗目标,必须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奋发成才,才能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否则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淘汰。但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会遭遇挫折和考验。在成长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说是正常的,适当的挫折和磨练也是必要的,但有的同学心理素质不高,如果再缺乏引导,就不能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容易悲观泄气,消极处世,有的进入这样的误区不能自拔,沉溺网游,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l     性格方面

一是自尊型,这样的同学往往过分地关注自己,过分地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别人不经意说的话、做的事就会引起他的多虑或反感;二是自卑型,这样的同学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在公共场合或集体活动面前不敢表现自己;三是过分内向型,这样的同学往往遇到问题不愿说,受到误解亦不能倾诉,一味忍让,遇事容易退缩;四是虚荣型,处事漂浮、不诚实,易受到周围同学的排斥;五是自恋型,这样的同学往往嫉妒心强,看到同学学习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就开始闷闷不乐,甚至造谣生事、恶语中伤。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一些不应有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明白压力的来源后,心理课上,老师就根据当代大学上的心理特征讲解了一些如何调节心理压力的有效的方法,就以老师的观点,

我总结出了几点关于大学生比较有效心理调解的方法:

1、情感调节
  大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常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难以释放,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情感调节,使不良情感得到转化,即将不良情绪带来的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

2.群体阶段性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校四年或五年,各年级时的心理特点不同,要注重不同年级心理的调节。例如,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大学,应注意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调节;而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应引导他们对未来目标的选定,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舍弃与服从等方面的调适,以保证大学生在各阶段均有良好的心理。

3.适当组织文体活动,愉悦学生身心

    学校可在某一阶段,适当地组织一些诸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或旅游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陶冶情操,展现自我,加强交流,提高能力,愉快身心,以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如在新生刚入校时,适时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比赛或旅游等,能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加强交流,减轻不适应感和孤独感。

4、自我意识调节
  自我意识使人能够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控制情绪的变化。如一个人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以及角色意识等均可对情绪起到调节作用。只有提高自我意识的支配能力,才能保证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发挥正常的自我意识功能。

5.培养自信的动力

自信的动力其实就是自己拥有的能力,大家都知道有能力的人一般比较自信,说白了他们有自己炫耀的资本,而没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大学是和社会接轨的桥梁,展现自己的舞台,所以在大学里,没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同时也是预防产生心理疾病的手段。

心理课让我受益良多。

现在课程结束了,我觉得门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因为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现象越来越多了,大学生犯罪率比以前也增加了。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一再积累最终导致一些悲剧性的结局。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发达。大学生是知识接力棒的接班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只是决定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前途,也决定、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与锻炼,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20## .03.14

姓名:XXX

 

第二篇:心理学 课内心得体会

课堂学习心得

在上大学之前,一直都对心理学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系统的了解心理学。在这一学期,有幸由秦淳霞老师来为我们教授《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了解到许多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对心理学的发展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这一学期的心理学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能够帮助人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且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理学只有一个短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长长的过去。”心理学成为有一门正式学科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心理学在其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里,逐渐产生了三种势力: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强调行为的塑造与强化;以弗洛伊德和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以及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在这三种势力中,个人觉得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相对而言较为容易理解,而精神分析显得略微抽象难懂。我们在课上主要学习内容主要与精神分析有关,这也帮助我对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学说有了初步的大体的了解。

此外,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古今贯通,东西融合,向潜意识、灵性世界拓展,并将全面应用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老师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东方哲学、佛教思想等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在今天,藏传佛教的许多代表人物及著作都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之前由于网上很多明星都喜欢引用一些佛教禅语来标榜自己,而我很反感这一类行为,所以对藏传佛教有很大的偏见,非常不愿意去了解其精髓。在课上,老师介绍了许多佛教徒如夏坝仁波切、明珠仁波切的书籍和视频,让我对藏传佛教有了新的看法,改变了以前狭隘的认知。佛教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

的精神打交通,这个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

另外,我在高中时期养成一个习惯,每当心情低落抑郁或气愤压抑时就一遍又一遍地默写《波若波罗蜜多心经》,短短二百五十六个字,却能让我逐渐平心静气。我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它的意思,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一定程度上它成为了我的精神依赖。在课上老师讲到了《心经》,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地解读,这使我对这篇佛教经典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由于所思有限,见识浅薄,就不在此班门弄斧。

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心理学的诸多性格理论在课程中也有多有介绍,如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内倾性—外倾性以及精神质三维特征的理论。从古希腊医生 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发展而来的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以及海伦·帕尔默的九型人格性格理论。在这其中,我最欣赏的是九型人格学说,在课外也找了相关的阅读书籍,其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准确的描述完美主义者这一类型的性格特征,并提出了完善自我的方法,教会人们从不同的性格类型出发,不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来判断别人的所思所想。

在课堂上,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做心理测试与游戏的环节。这些有趣的测试游戏或图片有时比理论更能启发人。如九点连线问题,从固有的思考习惯出发,很难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当思维跳出传统的桎梏,则将迅速发现方法解决问题。很多有趣的心理图片则揭示了不同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有所不同,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另外一个使我感受很深的内容就是心理暗示。在课后,我看了课上推荐的电影《死亡实验》,不由心理暗示的作用十分的强大。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学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学,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

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心理学让我更好的了解我所接触的人的心理,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这些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虽然我们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这十几次课上的内容有限,但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来挖掘与学习。心理学展示给我们一个卓然不同的世界,我对心理学也有了更大的热情。最后,希望中国的心理学能够在许许多多优秀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的引领下发展的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