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娟现代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杨娟娟

现代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xx年)》两个文件,从中我体会到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逐步进入了课堂,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广大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许多的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并不差,但教师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却明显存在“短板”,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还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中思想观念、信息素养的问题比较突出。

1、思想观念问题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观念更新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教育信息化是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应用,显然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观念如何就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职业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上了几个台阶,大多数教师掌握并能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和管理,但从总体上看,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仍残留着“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在教学活动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过去人灌,现在加上机灌;在教学环境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主导一切;在教学媒体上,主要是以文本为主的电子幻灯片——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程度差,有时是为了用电脑才使用电脑。这些情况表明,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还比较落后。穿“技术”新鞋,走“传统”老路,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问题,而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职业学校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2、信息素养问题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技术,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而不是实行“机灌”甚至“机灌”加“人灌”的“人机共灌”的所谓新技术。目前,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困难之处。教师应在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理论、会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但显然我们的教师还做不到、做不好,这说明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够。实际上教师信息素养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进行改善呢?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和个人的经验,我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确立现代教育观念

信息化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其支撑的基础是技术,技术要在相应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发挥更高的效能。不少教师把教育媒体等同于信息化教育,从而导致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技术、轻理论”现象,使教育信息化落入了“技术至上”的误区,延缓了教师教育信息化实现的进程,因此转变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才是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在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讲座、行政和经济手段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让教师认识到,知识经济的今天,学习资料的来源已不仅仅是教师和书本,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信息素养

师资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前面分析谈到教师信息素养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这就是说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不在于硬件建设,而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对于受传统教育影响较大的教师来说,要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重点不在于技术操作,而是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的培训。对教师、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络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3、注重实际应用,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

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借助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通过培训,教师初步学会并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不能停留在这里,重要的是用,不用,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从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受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面是很不够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一方面,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为教师的教学

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听课检查和考核激励等多种手段,去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只要措施到位,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和素养肯定会有更大的提高,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详细地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内涵。他说:“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一。故凡生利之人,皆谓之职业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谓之职业中人。凡养成生利之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之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对职业教育的深刻阐述;放在今天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黄炎培先生则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和陶行知先生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大发展近三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这实际上是对两位教育家对职业教育精髓的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

作为现代的职业教育人,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才能端正自己的教育的态度,才有职业教育的方法,才可能有职业教育的效果。

充分理解职业教育,就是要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即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正像黄炎培说的那样,“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的。

充分理解职业教育,还要理解职业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它是构成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途径之一。

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放在核心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学生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小促大,以小见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它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有“生利之经验”,有“生利之学识”,有“生利之教授法”。实际上就是有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的本领。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要把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总所周知,职业学校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十五六岁,他们精力充沛、激情好动。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

的自控能力;他们往往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但因基础差而半途而废;他们是曾经考试的失败者;他们的自尊心曾受到过伤害;他们渴望成功,他们向往成功。而我们要面对现实,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还要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素质;让他们知道为人处世的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恪守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通过我们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建立自信,逐步自律,最后达到自强。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更多的人了解职业教育;让更多的人理解职业教育;让更多的人支持职业教育——是我们职教人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期待着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德国职业教育学习体会

求真务实,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陈建环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赴德学习班,一个月的学习参观,三十天具体的起居生活,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SPS技术,取得了IHK的证书,而且接触体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德国这个发达文明的国度有了比较客观而具体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切身感受体验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方式,由企业和学校各为一元,组成职业教育的两个支柱。约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初中毕业后,会选择接受双元制教育,为将来走向社会,进入企业界做准备。参加双元制教育的学生,多数是被企业面试后初选的学生。他们每周约一天半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三天半在企业工作现场,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最直接地学习本专业的操作技能。由于企业和学校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企业的有效参与,双元制培养的技术工人既有本专业必须的理论基础,又掌握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技能,成为德国产业的支柱力量,在德国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德国产品技术过硬,质量优良的基本原因。德国在这种教育机制,有效地发挥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相形之下,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实习困难,实则是职业教育机制的问题。机制不变,不可能从根本上、全局上解决问题。

在德国期间,我们参观过一家附近的饮料厂,目的是了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介绍时企业负责人专门请了一名正在接受双元制教育的18岁男青年。他在读了十一年书后,被这家企业初步选中,开始了三年半的学徒,现在是第二年。在企业,由师傅带领,在学徒工作中学习一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方法。期间根据其岗位的需要,送到BBZ(这次接待我们的德国培训机构)这样的职业培训中心,学习在企业无法完成的专业技术培训。一般每次一到两周。三年半时间中到培训中心学习的时间大约四个月到半年。学习完成后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费用由企业支付,每周支付400元。在学徒期间企业支付其生活费每月700元。三年半的学徒完成后,劳资双方如合意,则签订一年的短期合同。特别是前三个月双方可以随时取消合同。工作一年后,双方愿意就可以签订永久合同了。据了解,由于德国现在的经济不是很好,签订永久合同的企业在逐年减少。

2.理论紧密的联系实践,理论为实际工作能力的形成服务。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保证了学员能够有充分的实践时间和场地条件,从生产第一线直观地学习。专业课教学时,往往也是在具备基本实践条件的教室进行,或者说教室、实验室(车间)融为一体,边学理论,边进行操作,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交叉进行。这样学以致用就落到了实处。比较典型的布置是房间的一端为黑板和多媒体设备,中间放置桌椅,周围放置实验实操设备。这样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我们学习的SPS项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首先是本茨先生介绍基本的功能指令,然后给大家具体的练习题目,我们马上就编制程序,转过身来,就在实验设备上调试和验证。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随时可以向教师请教,然后再进行修改调试。 当然这种方式是对专业课而言,基础理论课也是采用一般的教室。

在考试中,他们理论和实践操作并重,合理的分配权重。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专业课考试,不应该简单的以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

例如,我们参观了两所职业学校的木匠专业。学生来自初中毕业生,采用双元制方式,学习时间为三年半。学生从图纸绘制,到最后喷漆都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经过严格规范的学习训练。我们刚好碰到二年级的学生在做椅子,每个人做两个,一个留在学校,一

个带回家,这本身就是他们考试的一部分。毕业班的学生就要自己设计,最后作出成品,多数可以拿回家。可以想象,每个这样做出作品的学生一定很有自豪感的。我们感到他们在介绍自己的专业时,都很有自豪感,做到了所谓干一行,爱一行。

3.灵活的教学方式,互动性教学,充分尊重人性,发挥学员的身心智力。

教师上课时,和学员之间良性互动,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充分尊重学员的学习意向,因材施教。在学员选择专业时,考虑的是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个专业,自己适合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在德国是“爱一行,干一行”。这和我们现今社会主要以财富权利地位为目标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职业不同仅仅是谋生手段的不同,不是把人分成高地贵贱的依据。这个观念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非常必要。否则和谐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们和正在BBZ学习的汽修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座谈。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两年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了中期考试。他们是完成了十年的初中学习,被企业录用为学徒,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在和他们的座谈中,强烈的感到,德国的学生有相当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他们学习的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不是简单的以将来的财富地位为取向。老师告诉我们,以前学习汽车修理的主要是在三类初中中最差的一类学校的毕业生。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修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在提高,现在主要是中间层次的学校的毕业生。

德国小孩一般六岁上一年级,到了五年级,就根据老师,孩子和家长的意向,给学生确定今后分发展方向,读不同类型的中学。第一类是针对动手能力强,而学习差的学生的综合中学,将来向技工方向发展;一类是面向动手能力差,而思维能力强的普通中学,将来的目标是读大学;还有一类就是两者兼顾的职业中学,可以读大学,也可以当技工。在这个选择过程中,老师和小孩的发言权最大。只是孩子才十岁,要为自己的前途做选择,真是难为了。当然,不是这一次就不可改变了。在进入中学的一年的时间里,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学校转换。如果小孩非常有主见,坚持要读某一类型的学校,即使老师家长意见相左,那么也会尊重小孩的决定的。不要误会,在这里做哪一行,只是谋生的手段不同而已,倒没有高地贵贱的明显差别;重要的是发挥人的优势。因人而异的选择发展方向——这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哪里都有差的学生,德国也不例外。木工专业的老师告诉我们,对比较差的学生,先让他们一起(一般是八个人一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初步的运用机械设备,做出一件成品,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产生了学习兴趣后再深入学习。今天就看到学生在焊接大圆桌的金属腿,下周再加工桌面,完成整个桌子。这样初步接触专业以后,建立起兴趣后才开始学习。

当然也有这样的学生:学习了一段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那么他可以转专业甚至转学校。总之他们会因材施教,想方设法让小孩热爱专业,产生学习动力。不是简单的管教、卡压。

教师拥有充分的自主,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安排教学,专业课都是小班上课,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班级人数最少为6人,最多16人,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资源。教师考虑的主要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学员掌握专业能力,而不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专业之外的羁绊。这和我们学院少于20人的实操课打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德国的专业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都能胜任,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做教师的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过硬,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企业实用的劳动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建立其成就感。德国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方式,让他首先感到自己有能力学习这个专业。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4.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工作效率和社会公德令人敬佩。

对此,我们每个学员都深有体会。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工作时全心工作,生活中尊重他人隐私,做事以不妨碍他人的生活为前提。这些都是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接待我们培训的BBZ,有70名员工,除了总经理、副经理外,我们只看到两三个负责事物性工作的人员,其余都是专业人员,每人都分管不同的专业内容。

我们参观的其它几个企业事业单位,接待我们的也总是一个负责人,根本没有我们司空见惯的前呼后拥的现象。效率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总之,德国教育界同行,以负责、认真的态度,严谨、踏实的作风,取得了职业教育良好的效果,奠定了德国产品质量蜚声全球的基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求真务实,的确是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是普世皆准的道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