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走出阴霾重塑自我

单位:包头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学校

        摘要:本文叙述了一位因幼年期被母亲责打、责骂和母亲脾气不好家庭不被周围亲戚所接受,造成自卑心理的女孩,在青春期到来时因幼年期的阴影没有消除,加之青春期需要有青春的亮点时,而她却缺少了许多应该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自卑心理加重。中专毕业后,对工作及家庭现状的不满而导致易怒、敏感、多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摔东西等行为前来咨询。

       求助者:李某,女,22岁,汉族,中专毕业,待业在家两个月,因出现易怒、敏感、多疑、自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摔东西。致使其无法适应工作,感到痛苦,和父母一起前来咨询。

       主诉:近3个月以来我一直很敏感,特别容易发脾气,尤其是对父母,大发脾气之后又觉得很后悔。入睡困难,早晨起床感觉头疼,经常没有精神,记忆力明显下降,爱忘事。脑子里总有一些不必要的想法,自己无法控制,经常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跟同事领导经常因为一点小摩擦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感到非常痛苦。

       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齐比较文静,但精神怠倦,思维较清晰,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李某小时候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母亲因长年有病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经常责打李某。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使李某形成了胆小自卑、孤僻的性格,但学习成绩还可以。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由于两个男生的恶作剧,老师错误的认为李某是“小偷”,全班同学得知此事,于是李某感到了莫大的侮辱。回到家,李某有了自杀的念头,于是喝了安眠药,之后李某觉得很后悔,自己去医院洗胃,后来母亲得知此事的真相,再没打过李某。但以后的生活李某没有了快乐,觉得自己很委屈,遇到一点不顺心便大发脾气。

        进入了中学,不信任任何人,沉默寡言,闷闷不乐,直至毕业考入了中专。环境变了,于是有了想和同学交往的想法,李某开始主动和同学说话,进行交流和沟通。可是好景不长,父亲也生病了,回到家心情就很沉重。工作之后,压力加大,心理不平衡,使李某经常会想起小时候母亲的责打,就萌生了想报复的念头,回到家常常无缘无故地大发雷霆,和同事的关系也比较紧张。

社会资料调查:为了进一步收集资料咨询员和李某的父母进行了交谈。李某的母亲叙述了女儿的成长经历以及近期出现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父母也多次规劝,但是没有效果。

 评估与诊断: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评价低,敏感、多疑。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想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争得来访者的同意做了SCL  90的测查,各项分值如下:躯体化:1.83:强迫症;2.7;人际关系;2.6;抑郁;3.0;焦虑:3.1;敌对:3.7:恐怖:1.7;偏执:3.0;精子病性:2.6;其他:2.4

16项人格因素测验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乐群性:3,表明求助者性格内向、孤独沉默。敢为性:2,表明求助者遇事畏惧退缩,缺乏自信。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临床的评定方法:1、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持续在一年以上;2、自觉精神痛苦,并出现了生理功能紊乱的症状;3、求助者的工作及人际交往明显下降;4、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严重影响了社会功能。所以该求助者的诊断为神经症。

    咨询目标及方法

    咨询员和求助者共同制定了咨询目标:

    第一:了解自我,接受自我,面对现实;

    第二:改变不信任他人的错误认知;

    第三: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四:挖掘自我的潜能,重塑自我。

    咨询方法:

    第一: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使之能够认识成长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个性方面的不足,从而达到接受自我,排除障碍。</P< p>

第二:帮助求助者摆脱抑郁焦虑的情绪,激发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热情;

    第三:帮助来访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理解人生的意义,自我的价值。

        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作为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说明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咨询时间和费用。

 求助者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l、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的权力:1、有权力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2、有权力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力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和选择权。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提前告知。

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相关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咨询师的权力:1、有权力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力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咨询师的义务:l、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2、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件;3、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4、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执行方案和各方面的内容:5、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情况提前告知,在进行咨询前应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的次数和时间,同时告知咨询费用。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对求助者进行涉人性谈话,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对来访者所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了解促使其通过宣泄达到相对放松的状态,咨询结束后留了家庭作业,为下一阶段的咨询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针对求助者目前的自卑心理,利用精神分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回忆儿时受创伤的情景,通过情景模拟对话使其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二阶段,针对求助者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正确的认知、行为进行矫治。

本阶段咨询运用了一系列提问的方式“我是谁”“生命线”、生命历程中的快乐时光促使其进行深入的自我思考,帮助求助者重新建立自我的信念,首先要接纳自我、面对现实,从外表及自身的家庭开始,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并与他人和谐相处。使求助者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改观。

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一直处于思索的状态

第三阶段,通过团体咨询,以人为镜,悦纳自己,建立自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咨询方案如下:

咨询员:???

性质:结构性团体

成员:求助者及母亲、心理学校部分学员

时间:20##年10 月14 日

考试焦虑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     胡晓瑾

 摘要:本文是对一例考试焦虑女中学生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主要采用了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认知重建、积极自我暗示等治疗技术,使其改变完美主义认知倾向,建立自信,消除考试中的过度焦虑。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一、一般资料

马某,女,18岁,初三学生。独生子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教师,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无老人同住。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温顺,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害怕父亲的严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作得尽善尽美,当她出现失误时,父母就会严厉批评,令其改正。所以,王某在家是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

上学后,王某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初二年级,换个严厉的班主任,她感到有些紧张,处处小心行事,但因她各方面表现较好,并没有被老师批评过。初三上半学期开始,她出现了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就紧张焦虑,不伴有较严重的睡眠障碍。

 她自幼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忆力也很强,但她对数理化无兴趣,通过自己努力才使数理化考试保持在九十分上下。老师不了解这个情况,认为她十分优秀,很器重她,经常选派她去参加市里、区里的学科竞赛。为此,她的学习负担十分沉重。参加竞赛前老师要给她“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布置很多模拟试题叫她做,虽然这对她的学习有所促进,但她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简直不堪重负。老师当然是一片好心,她也认为应当对得起老师,因而深恐竞赛失利,对各科的学习都抓得很紧很紧。每逢竞考,“战前”的几天她都要死记硬背、苦练苦算到深夜。

她获得了几次好成绩,但是,随着学业难度的加深,她的努力不够用,初三上半学期的一次理科竞赛,她在考场上打了败仗。她的大学教师的父亲认为试题不算难,女儿没有发挥正常水平。她怕父母失望,不敢说出其实是她的理科学习能力有限,而且,她也不喜欢理科。她开始更努力地死记硬背、苦练苦算。
 甚至梦中总是在做数理化的竞赛题,要不就是梦见在竞赛时交白卷。从此就经常失眠、多梦。那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她全科失利,平均分数仅七十分。
        以后,只要临近考试期间,就总是焦急、心慌和彻夜失眠。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她的神经就绷得更紧了,越紧张就越难入睡。到了白天就神疲乏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也难以静下心来复习,所以,在初三第一学期大考成绩排名下降到年级中游。但是,她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感到紧张、焦虑,她在平时学习尚佳,在学期的前半期情况都比较好,因为距离考试还有很长时间,压力不大,所以身心都比较放松。

心理测验结果:EPQ测验:E=40,N=65,P=60,L=25。

              SAS测定:总粗分=44,标准分=55。

二、主诉

马某称,“最近我感到非常痛苦,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让父母失望”; 临近升学考试,焦急、心慌和彻夜失眠,学习成绩提高不了,有所下降。

三、观察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两臂夹紧,双手蜷缩,手和唇微抖,声音微颤,语言清晰有条理。  眼有黑眼圈,似乎睡眠不足。求助欲望较为强烈!

四、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提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临近升学考试,焦急、心慌和彻夜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提高不了,有所下降。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

资料可靠性: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恳切。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一次失败的学科竞赛让求助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2)社会支持:,当她出现失误时,父母就会严厉批评。父母的期望值较高。

(二)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温顺,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害怕父亲的严厉。个性内向,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考试失败的原因。(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作得尽善尽美。有完美主义倾向。认为自己应该事事成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理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害怕失败。(3)心理平衡能力:情绪不稳定,易紧张,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维护心理平衡的资源较少。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完美主义,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鉴别诊断: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品行障碍。

诊断依据: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有完美主义倾向;。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与父母、老师的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但,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相一致,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问题持续时间虽达6个月,但只在大考期间发生,其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求助者考试时过度焦虑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必须事事成功的认知模式;增强其与父母、老师的沟通能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考试焦虑,内在却是由于害怕失败、完美主义倾向和对自己学习能力认识不足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形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

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无偿(学校辅导)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1阶段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一例学习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 陈愉   (国家心理咨询师)

摘要:本文对一例有学习焦虑的中学生进行咨询(咨询师通过有关机构联系到该名学生,基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本文不能提供咨询者的确切姓名及所在校名),在上级咨询师的指导下,作者主要采用了系统脱敏、放松训练、认知重建等理论及方法,使求助者改变认知倾向,重新建立自信,消除学习焦虑。

一、一般资料

彭某,汉族,男,12岁,独生子,广东广州人;在校六年级学生,家庭环境较好。日常活动较少;近期生活方式无重大变化。父母为个体经营户,文化程度不高,父亲忙于生意,早出晚归,对孩子管教比较严格,母亲温顺贤惠,任劳任怨。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温情的沟通。学习认真,努力,但学习成绩时有波动;平时不大参加集体活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幼儿时期身体健康。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因为害怕父亲,与父母亲交流不多。上小学时,彭某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升上五年级时,因贪玩和对新任教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后因打球而导致颈部拉伤住院治疗。就读五年级下学期时,学习成绩有所回升,在校表现比较好,与同学相处一般,偶尔到网吧,但是能自控。升上六年级后,由于数学老师经常更换的原因,加上班里的学习气氛不理想,想学但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而学不下去。上学期期末考的成绩不理想,未能考上心目中的分数。但这一学期以来各次测验的成绩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担心本学期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复习阶段学习紧张,与同学也没有什么交往。近来,还有许多学习上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更是担心自己的期末成绩考不好而发愁。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想起学习便心速加快、食欲差,睡眠较差一个月。

个人陈述:近一个月多以来,晚上难以入睡,易醒,上课没有精神,易走神,有时心悸、胸闷。因为颈部拉伤,治疗后仍然有疼痛的现象。平时,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问老师,怕老师责难自己;也不敢问同学,怕同学嘲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敢与同学交流;回到家里,极少与父母交流在学校的情况,怕父母为自己操心,怕家长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不争气;从来没有主动尝试过与父母交流,更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

上次测验,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任何潜力可挖了。现在知识的难度又加大了,即使比以前更努力,也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掉下来了怎么办?想到自己的成绩下降之后,同学会用冷漠的眼光看待自己、老师会瞧不起自己、父母会埋怨自己学习不努力就感到害怕、胸闷,全身发软,前来寻求帮助。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一般印象

彭某衣着整齐,神志清楚,面容憔悴,面部表情紧张,两臂夹紧,双手蜷缩,手和嘴唇微抖,声音微颤。

(二)精神状态

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感知觉未见异常,记忆力、思维状态正常,易分神。

2、情绪、情感表现:面部表情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

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基本完好,言行基本能保持一致。

4、人格完整性:性格内向,但是保持相对稳定。

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

(三)身体状态

失眠,胸闷、四肢发软等躯体异常感觉,曾经去医院看病,医学检查未见异常。

(四)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能坚持上课,但有时不能按时交作业,社会支持系统不理想,不愿意与人交往。

(五)老师反映

彭某近来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时的精神状态不如以前好,有时还会缺交作业,但是无迟到早退现象。

(六)家长反映

家长反映,彭某回到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晚也不休息。

(七)心理测验结果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标准分为61分。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该求助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存在认知偏差,总担心自己学习失败而产生焦虑情绪,缺乏自信,核心问题是存在自卑心理,担心自己不如别的同学。

彭某已经达到了不能自行解决问题的程度,也未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及时帮助。彭某知、情、意统一,能主动前来求医。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诊断,属于心理咨询范畴。

(二)诊断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焦虑情绪。

1.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的表现,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甚强烈,反应只局限在学习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来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依据除外标准,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到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六、病因分析

(一)生物原因

曾经因颈部拉伤住院而耽误了学习;求助者正处于心理、生理上是一较大的转折的青春期,。

(二)社会原因

存在负性生活事情,数学老师经常更换,班上学习气氛不理想,求助者不适应。同时该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不理想,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三)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认为向老师请较知识,就会被老师责难、同学

们也会嘲笑自己;自认为老师会放弃成绩差的同学;担心父母责怪自己。

2、缺乏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的行为模式。

七、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初步诊断,同求助者协商,共同确定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

消除求助者不敢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心理状态。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来缓解焦虑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系统脱敏疗法放松训练、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帮助求助者学会放松技巧,构建焦虑等级,进行脱敏训练,减轻求助者考试焦虑的症状,增强求助者自信心。

(三)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性质、作用、意义及局限性,让求助者明确在咨询中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及保密原则等。向求助者强调自我帮助与自我改变是可行的,激发求助者的改变动机。

(四)咨询的时间和费用

一般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左右。初步计划咨询7次。

学校心理咨询不收费。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的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年3月5日)

任务: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立主要问题,并协商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倾听技术、情感反应、共情等技术。

过程:询问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保密原则等有关事项。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运用倾听技术、情感反应、共情等技术对求助者的焦虑表示理解,使求助者感到温暖,让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的合理宣泄。运用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收信相关资料,运用具体化技术以及内容反应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用SAS进行评定,了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状况;最后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布置咨询作业:找出自己的优点(不少于6个),并每天大声朗读五次。

第二次咨询(20##年3月12日)

任务:加深咨询关系、建立积极认知。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积极自我暗示法。

过程:就上次的咨询作业情况进行会谈,通过积极自我暗示法,使求助者自我探索自己的问题。

咨询会谈摘要:

咨询师:作业完成的情况怎么样?

求助者:找出自己不少于6个优点,还真有点难度。我只找到了三个,同学帮我一起找出来三个。

咨询师:与同学一起找自己的优点,有何体会呢?

求助者:同学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平时我总认为同学看不起我,总是觉得自己比他们差。

咨询师:觉得自己比他们差,真的是这样吗?

求助者:(沉默)学习......我身体不好,体育不如同学......还有音乐,我老走音......,反正都差,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一个没有前途的人。

咨询师:你平时总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吗?

求助者:是的。我父母也是这样评价我的。

咨询师:你经常用这种消极的方式来评价自己,导致自己的情绪不好,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你愿意改变这种状态吗?

求助者:我愿意呀,可是怎么改变呢?

咨询师:你想改变和减少焦虑情绪,应该认识到自我挫败思想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

求助者:……

咨询师:想像一个小时之后,你要与同学们进行一场歌咏赛,你对此有信心吗?

求助者:没有。我相信我会输的。

咨询师:比赛还没有进行,就给自己下结论了。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你下这个结论的呢?

求助者:......我老走音,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咨询师:你想一想:你抱着这种态度去参加比赛,可能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心态上,这就是一种自我挫败思想。如果换成另一种思维模式,你可以怎么换呢?

求助者:......我愿意战胜我的对手,可是……。

咨询师:担心你的走音?其实你刚才的思维模式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增强的思想,但又要担心自己的不足。每当你意识到自我挫败思维出现时,就用自我增强的思想来代替自我挫败的思想。你会有新的感觉,对吗?

求助者:或许是,只是以前我没有试过。因为我总看到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咨询师:你的焦虑情绪与你的自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当你认为你笨时”,用“其实我也很聪明,有好多别人不会做的题我也会做呀!”来代替。你的焦虑情绪会得到一定的缓解。而且当你转到自我增强的内部对话后,你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也会变得积极和自我增强起来,从而使自己行为中的焦虑成分减少。

求助者:我有点明白了。是不是当出现消极思维时,我就应该用积极的思维来代替?我应该多看自己的优点?

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我明白了。

布置咨询作业:坚持每天朗诵自己的优点五次 ,并继续找自己新的优点;你遇到问题不能自己解决时内心的想法、身体以及情绪变化,并记录下来,越细越好。

第三次咨询(20##年3月19日)

任务:巩固认知重建法,构建焦虑等级、学会行为放松训练。

方法:会谈、行为放松训练。

过程:

与求助者就上次的作业进行交流。

摘要:

咨询师:看起来你今天的精神状态还不错,上次的作业你做了吗?

求助者:做了。我又找到了一个优点,父母也帮我找到了两个优点。

咨询师;你大声朗读自己的优点后有什么感觉呢?

求助者:感觉还不错,读了以后觉得心情愉快,发现原来我也有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

与求助者商谈构建焦虑等级,共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0    想象你在课室里做有关迎考的复习题。

10   想象再过三周进行期末考试。

20   想象再过一周进行期末考试。

30   想象明天进行期末考试。

40   想象正在走进考场。

50   想象正在进行考试,有自己不会做的题。

60   想象再过一周公布各科成绩。

70   想象再过三天公布各科成绩。

80   想象正在宣布各科成绩。

90   想象得知期末考试的成绩情况。

100  想象宣布自己的成绩有明显的退步,同学、老师正在评价自己。

行为放松训练:指导求助者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咨询师先做示范,让求助者放弃害羞的观念,全身心投入放松训练。
    步骤: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 首先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头部,把牙关咬紧,使两边面颊感到紧张,然后将牙关松开,咬牙的肌肉就会产生松弛感,逐次将头部各处骨头和肌肉一一放松。 接着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尽量使脖子的肌肉紧张,感到酸痛,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觉得轻松为止。第三步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将两手用力握紧,直至发麻、酸痛、两手开始放松,然后放置在舒服位置,并保持松软无力状态。第四步是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做深吸气,憋几秒钟,缓缓把气吐出,再吸气,如此反复,让胸部觉得轻松为止。 这样反复类推,将注意力集中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全身软软地处于轻松状态。按此法学会如何使全身肌肉放松,并记住放松的次序。

咨询小结:放松训练的要点是要求求助者,全身心的投入放松训练中,掌握放松技巧,刚开始求助者不能掌握要领,体会不到放松的感觉,经过反复示范后,有所好转,还需要反复多次训练,为下次的咨询做好准备。

布置咨询作业:

继续每天大声朗读5遍自己的优点,继续挖掘自己的优点。

   ②每天早晚做两次放松训练,每次15分钟(可平躺在床上做),并记录变化与感受。

第四次咨询(20##年3月26日)

任务:继续巩固行为放松训练,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方法:系统脱敏法,会谈法

过程:询问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放松训练之后的感觉。向求助者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让求助者想象等级层次中最低的那个项目,接着让求助者休息一会。然后让求助者做放松练习,之后给求助者再描述下一项并想象。当求助者感到焦虑时,举起右手示意,这个时候会让求助者停止想象,并进行放松。强调在想象进行的任何时候,只要求助者感觉到焦虑或不安,都要举起右手向咨询师示意。想象过程结束时,求助者还要告诉咨询师想象中焦虑的主观感觉尺度。利用这种方式通过1-4个等级。

布置咨询作业: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做1-4想象等级,并做放松训练。

第五次咨询(20##年4月2日)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继续消除学习焦虑情绪。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

过程:让求助者按要求完成了1-4级的情境想象,能保持放松;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完成5-7三个等级想像、放松训练。

布置咨询作业:继续每天做第 5、6、7焦虑等级的情境想象,在感到焦虑时做放松训练。

第六次咨询(20##年4月9日)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继续消除学习焦虑;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

过程:让求助者按要求完成了1-4级的情境想象,能保持放松;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完成8-10三个等级想像、放松训练。

布置咨询作业:继续每天做第 8、9、10焦虑等级的情境想象,保持放松;尽量做到考试不感到紧张。

第七次咨询(20##年4月16日)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继续放松训练,指导求助者学会自我监控,结束咨询。

过程:结合咨询目标,通过与求助者交流,引导其对咨询过程回顾和总结,谈接受咨询的体会与收获,使求助者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思维和分析方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学会灵活地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使自己逐渐走向成熟。从半年后的随访追踪看,他比以前开朗很多,有了自信,处理人际关系成熟了很多,也不再担心学习失败的事情。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及班主任的评价:

求助者的自我评价:“现在我的睡眠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课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对老师的提问我也不再害怕”;“面对考试,我也有了一定的信心”;“能与同学、父母进行一定的沟通,感觉不错。”

班主任说: “他对学习有了信心,整个人都精神多了”;“也显得愉快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彭某消除了学习焦虑,改善了自己的认知偏差,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十、不足之处

1、由于本案例是本人在上级咨询师的督导下首次使用放松训练与系统脱敏疗法,所以使用技巧还很不娴熟,仍有待在今后的相关案例中多加实践,不断提高。

2、未能抓住求助者的青春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

3、经过本次的咨询,本人觉得自己与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很多有关的方法的运用与实施上仍有待提高,因而本人决心通过在往后的努力学习与更多的实践中,在上级心理咨询师和前辈的指导下,逐步走向成熟。

                                                                   

 ①“系统脱敏疗法”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出版

(2)汪道之编著《心理医生》,中国商业出版社。

(3)[美]G erald 著 、石林等译.心理咨询师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第1版,P165~166

(4)[美]Sherry Cormier,Paula S.Nurius 著 、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第1版,P485~497、 P612~638

一例抑郁心境高中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1]

邵巧倍[2][2]  宁波市鄞州中学 315101

摘要:抑郁心境是高中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面原因背后可能存在深层次的原因。心理辅导既应调整其表面原因,更应对背后深层原因予以关注并采取适当方法进行解决。本案例李某家庭情感生活不完整,这种心理需求在新环境适应过程中显露出来,倾向于从周围人际环境中得到补偿,但由于采取了被动接受的方式,又因未能得到满足而形成了周期性的抑郁心境。在咨询中,除了要为李某提供强有力的人际支持外,使其认识到问题的深层的内在原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人际交往方法引导和支持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本案例咨询主要采用了“认知疗法”,辅以“人际关系疗法”,并借鉴了“行为疗法”中的某些技术如放松训练使其得到较好解决。

关键字:抑郁 心理咨询 高中生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李X,女,18岁,高二理科重点班学生,性格内倾,独生子女。身高1.65米,体重60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近一年来情绪低落、失眠,对什么都没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症状常以半个月左右为一周期。暑假结束后学校开学,自感问题加重,痛苦不堪,主动前来咨询。

成长经历:因为父母工作关系,来访者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初中阶段成绩一直很不错,后保送进入省一级重点中学重点班,仍由爷爷奶奶陪同住学校外面,成绩中游。

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对日常活动及周围的人群和事物,丧失兴趣;精力减退,出现无原因的持续性疲乏;思维迟滞,精神活动减少;敏感多疑,自我评价过低;食欲不振、失眠,自感痛苦。

二、来访者主诉

“我最近感觉很失落、压抑、空虚,总之很郁闷。我的情绪一直起伏不定,凡事不感兴趣,上课老是分神,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今天就有好几分钟,想小说里面的情节,自己迷失在文字的舞台里。晚上睡眠质量很差,睡不着,头痛,白天又很疲劳,食欲也很差。我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神经衰弱,以前我还住学校集体宿舍,后来就由我爷爷奶奶陪着住在学校外面。

其实我郁闷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家庭关系不太好:我跟我爸不是很经常沟通,他很专制,和我没有共同语言,有时候想主动与他交流,但是每次一到那个时候就说不出口,每次效果都不太理想,所以后来就不大和他交流了;我妈就更不用说了,我跟她都不说话,我尽量不和她见面,吃饭也回自己房间,还锁上门的。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快10个月了,因为她太多管闲事了,高一刚开始的时候,她偷看我日记,还把它复印下来,要拿去给心理医生看,幸好被我发现。不过这个日记的内容,一般人看了也会感觉我心理不太健康,就是很郁闷的那种感觉。后来我就不和她说话了,反正看她很不顺眼,很反感,我也不在家里写日记了。如果人际关系的满分为10分,爸爸还可以打8、9分,妈妈就是0分。

高一的暑假过得很难受,很空虚。我的成绩平平,大概在班级中游,这个学期班上的同学突然一下子都开始用功了,我昨天之前还挺用功,昨天之后就开始分神了,脑子里都是一些小说场景和内容。我平时也不太喜欢运动什么的,就喜欢看刘墉的书,但是现在也不太看,因为老是因此导致上课走神。我以前也经常这样,大概半个月一周期。平时和同学关系也不太好,都上高二了,班级里还有十几个同学没说过话,平时也不怎么愿意主动跟人家打招呼,怕主动打招呼结果别人没反应,那不是很尴尬,所以也不太想和他们接近。我平时就和三四个同学比较谈得来,但是最近老是感觉好朋友之间‘吃醋’,感觉他们对我还是对别人好,我很敏感、脆弱,关注细节,还很自卑。

昨天,我一个老同学说我‘脆弱得让人可怜’,还说我以后可能会走上自杀这条道路。其实我以前倒是想过自杀,但现在没有。我最担心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还有什么要留恋的?我对什么都没兴趣,我都不知道要干什么。”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据咨询师观察发现:该来访者表情迷茫,说话处事节奏较缓慢,性格较内倾,内心较有思想,但说话时不太敢看别人眼睛,交流时显得很被动和矜持,如初次来访时希望咨询师问她问题,她再回答。

据与来访者关系较好的同学和老师介绍:“她(来访者)待人真诚,比较能够理解他人,比较能够得到他人信任;但生性敏感,容易受伤,情绪变化激烈,易怒,容易因为志趣不同等与人发生争执,并因此导致生活学习等其它关系上的破裂;希望通过与别人人际关系的维持,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一旦不能满足或者感觉不一致或者关系减弱,则情绪反应强烈。

四、心理评估和诊断

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1、智力水平:根据咨询师临床观察、周围人反映以及学业成就水平,该来访者智力正常。

2、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比较严重地偏离了正常水平,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特别是在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因子上症状明显。各分量表平均分(0~4计分)如下——

属于中度抑郁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睡眠不好,无故疲劳,感到生活无意义,情绪起伏不定,长期感到心情低落等。

3、症状表现:对自身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状况有充分的自知力,可排除有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境低落,同时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并且伴有失眠、乏力、工作效率低、内感性不适,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

根据以上所有临床资料收集结果和评定,李某可以被诊断为抑郁情绪障碍!

来访者当前问题主要表现在:

1、  主观感受痛苦,情绪低落;

2、  人际关系敏感、淡漠;

3、  学习活动兴趣、注意力减退;

4、  睡眠问题。

五、心理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和家长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建立平等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应用到其他人际关系中;

使来访者认识到内部的冲突,纠正错误观念;

摆脱对自身问题的过分关注以及由此产生的逃避行为,直接面对客观环境;

在学习生活中,做出新的有效的行动,以改善目前不良人际关系、学习状态;

掌握一定的调控情绪的方法技巧,改善低落心境,缓解抑郁情绪。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增强来访者的自我认识,完善个性,习得自我成长技巧,增强其情绪调控和社会(人际)适应能力。

六、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情绪和行为反映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负性认知和情绪、行为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是情绪和行为障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认知疗法的创始人贝克认为,在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临界处,尚存在着模糊状态的意识层面,这种“模糊意识”对人的认知有巨大的影响,一些错误的认知模式,就是受其影响而形成的,以这种错误的认知模式去评价环境或者评价自我,便会出现偏离,从而产生异常的情绪,如抑郁情绪。贝克关于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即负性自动想法(浅层)和功能失调性假设(深层)。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佑行为。图式形成之后相当稳固,通常不予表达,在其后的生活中继续得到修改和补充。图式指引人对原始材料的收集、记忆和判断,关注和图式一致的信息,在大量的与图式一致、不一致或无关的信息中,图式决定了什么是信息加工的中心,决定着人们的信息选择和对新信息的理解。由于多年的生活经验形成的认知图式,我们能根据图式指引新信息的加工,预测事件的发展,给客观现实赋予某种意义。总之,以往经积积累概念和有组织的知识构成的图式,使人们倾向于选择与图式一致的信息,忽略无关的、不一致的信息,并依据图式理解现实、做出判断和预测事件的后果。

L .Festinger的认知协调理论认为,人的脑内存储着以往的抽象的经验图式,包含了我们的观点、信念、态度等。如果一个新的情形在外部世界出现,感觉通路把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大脑按原先的图式进行加工,理解其意义,依本人的态度和期望进行评价。假如我们以挣钱多少来判断成功与否,那么,当一项新工作的工资比目前的高,评价将是积极的;但如果新工作的工资很少,就和自我价值概念相冲突,接受这一工作意味着自我价值降低,于是,我们可能拒绝这一工作,继续去寻求高工资的和大脑储存的假设相一致的工作。这告诉我们,我们评价事件、处理事件时,总是采用适合自己认知假设的方法。

本案例主要采用认知治疗,协助来访者找出这些负性想法和假设,以及其中的逻辑错误,使其明朗化、意识化,并同时辅以人际关系治疗以及行为治疗(音乐治疗和放松训练等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七、心理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咨询师发现由于来访者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人格特点,来访者追求完美但是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尽可能地回避困难并在潜意识里拒绝失败事实。来访者对现在的学习和家庭状况显然是不满的,因此造成内心冲突。贝克认为:“只有当认知中的不良成分被揭示出来,进行正确合理的再认知,并有效予以调整,不良情绪才随之改善。”由此,确定了来访者的咨询方案。方案确定后,我向来访者进行了认知治疗的常规解释,并简要分析了她的情况,要求来访者回去后想想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最感到挫败、最心烦和不安的是什么?想好后写下来,下次咨询时带来。

第二次咨询:

对于上次的问题来访者作了很认真地思考,她说,她最不满意的是自己的家庭现状,父母工作一向很忙,彼此交流很少,再加上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现在也基本上跟爷爷奶奶同住,所以情感上非常空虚和寂寞。她时常想自己各方面那么优秀,为什么情绪却总是起伏不定,她从来不对人说,一直憋在心里。我表示理解,并要求她讲讲最感挫败的事情,她说,最感挫败的事情是进入高中后,因为一个班上同学都是最优秀的,所以成绩没有初中的名列前茅,也没有以前那么受老师和同学关注了。理智上,她明白自己在整个年级并不差,可是情感上她无法接受这种失落和挫败,努力挽回自己在班上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处处显示自己的高贵气质,但事与愿违,反而因此人际关系变得疏远而且敏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学习成绩一直在中游,人际关系也很淡漠、敏感。为此一直心烦、不安。听完,我肯定了她的积极配合,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并进一步向她解释了认知治疗的相关观点,提出在实际生活中,她的认知中是否存在一些“负性想法”,并要求她从生活或者个别事件中,找出哪些想法是合理或正性的,哪些想法是不太合理或负性的,这些不合理的想法或者信念怎样作用于她的情绪和行为,并要求她坚持写一周的“每日想法日记”,以检验其中的负性想法。

第三、四次咨询:

通过前面两次的咨询和作业,来访者对自己的内心冲突和认知特点有了一些认识,但是仍不太明确。为此,我们进行了归类和辨析,她的主要负性想法有:

a.“我原来很优秀,所以做什么都应该完美。”

“我要显得很高贵,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

b. “我很优秀,所以我不该有那么多失败和不开心。”

c. “我对文学有很强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别人的理解应该和我一样。”

d.“我一定要说服他们接受我的观点,他们和我争论,代表他们排斥我。”

通过对这些负性想法的讨论和探讨,来访者若有所悟,并能及时在生活中意识到这些负性想法。我趁热打铁,指出,总是审视自己是开心还是痛苦,是否处在抑郁中,这是抑郁周期性复发的又一大原因;所有的人都会痛苦,但普通人是带着痛苦去继续工作,去继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来访者过于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时检测自己的心理状态。一旦觉得心情很坏,会导致自己不去继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是逃避,去寻求那种快乐的感受。来访者表示非常同意。

第五、六次咨询:

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有一定深入认识,但是自感心里还是很空虚,不知道该怎么做。

为了能帮助她把这些方面的获益扩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使她明白可以通过控制抑郁来掌握自己的生活,我们在这两次的咨询中,开始面向来访者的人际关系,寻找其中导致抑郁的人际关系模式,并尝试作出行动。通过咨询发现,该来访者在人际交往中采取被动选择和接受的模式,其中包含“害怕被拒绝”因素,以及对自己“高贵完美气质”的过高期望。其深层原因在于希望通过以上模式,得到情感需求(被关注、被认可等)的满足。

在这些问题引起来访者思考和赞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相关的人际关系指导和训练,分步骤、按程度布置作业(比如“了解同学真实想法”、“迈出主动交流第N步”),并在下次对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检查和反馈。

另外,通过班主任和周围关系好的同学的主动交流沟通和积极反馈,增强其人际主动性的自信心。

第七、八次咨询:

针对来访者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我们商量着进行了一次“空椅子对话技术”,和“母亲”沟通内心想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来访者的愤怒情绪。在后来的一次咨询中,她给母亲的打分上升到了6分。接着,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和她的“父亲”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父女间的隔阂。这两次咨询促进了她和父母交流的强烈愿望和行动力,在后来的一次尝试之后,她说,没想到原来和父母亲沟通就是这么简单而愉快的一件事情,也没想到父母其实也一直为此苦恼不堪。她的行动能力越来越强。

第九、十次咨询:

解决了上述一些问题,针对她的睡眠和上课注意力集中困难问题,我们开始学习使用音乐治疗、放松训练、想象训练以及三者结合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而且实用,事实证明她后来一直在坚持练习,并且效果很好,也同时促进了她的学习效率。来访三个月后,我们顺利结束了这次咨询。

整个咨询过程中,我都很注意运用鼓励、支持等技术,着重消除来访者顾虑,提高其行动能力和自信心。在鼓励、支持之下,来访者开始体验内心资源以及为自己做选择的力量,挑战自己的自我局限并将计划付诸行动。

八、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咨询结束半年后,来访者进入高三的紧张备考,通过随访发现,该来访者情况比较稳定。

据来访者自己及其周围人评价:来访者自我感觉情绪起伏较少,基本较稳定,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睡眠质量有所好转,人际关系趋于平和稳定,与父母保持一定的沟通;对自己的人格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信心倍增,各方面状态良好。

咨询师随访发现,本案例咨询效果良好。来访者对抑郁情绪的关注明显减少,能将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成绩稳定。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动力明显增强,自我控制感增强,对他人有了更加合适的期望,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完善和合理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 郭念锋  民族出版社  20##年版

2.《心理咨询与治疗》 钱铭怡  北大出版社

3.《认知心理治疗》徐俊冕、季建林  贵州教育出版社

4.中国心理咨询网,华夏心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