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后感

读<<黄帝内经>>有感

读《黄帝内经》是大一的这个暑假,我们作为中南大学临床八年制的学生,这算是科研训练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一项任务,初读《黄帝内经》,觉得它很无味,全是古文一两天之后还没看完三页,就放在了那里。一个月后,再次拿起《黄帝内经》,整理心情,一个人静静的品读,终于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它让我对养生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去讲解生理病理的专业知识,它只是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我们认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诉我们什么是坏的生活习性,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不生病,怎么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也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带给我们的财富。

很多人认为,讲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养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觉得自己现在熬熬夜,饿饿肚子,吹吹冷风是小事,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认为的这些小事便为他们老来以后的身体留下了疾病的隐患。我的奶奶就是一个例子,奶奶年轻时举得自己身体好,出去做工吹吹风淋淋雨没什么大事,现在风湿一直缠着奶奶,每当吹风下雨疾病发作疼痛难忍。所以现在的我们也不要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小事,等到疾病发作,后悔莫及。

作为当代大学生,熬夜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事情,早则十一点晚

则转钟四五点甚至是通宵不眠,似乎都为大大小小的事情牵绊着,我们也不乏看到学生熬夜猝死的新闻,睡眠作为身体调节的时间,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如果失眠时间太少将减少你的身体排毒的时间,所以,我们作为大学生应当有适合规律的睡眠时间,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身体基础。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规律生活,起居有常,所以很多都是百岁乃去。我想着都是现在所报导的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吧。

“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既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的,牛奶为上品,鸡鸭鱼肉为好东西,同时告诉了我们各种食物都有它的季节,和饮食专家们所提倡的不吃反季节食物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要吃垃圾食品,吃的时候就是垃圾,吃进去更是垃圾,花钱找罪受。现在科技发达,许多反季节蔬果充斥着市场,我觉得每种食物在它该有的季节是大自然给我们安排的规律,在什么季节吃什么蔬菜,对我们的身体都是有不同的益处,但是反季节蔬菜的出现,对与大自然给我们的规律似乎有些违背。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我们应该顺应大自然的四时之需来对食物进行摄取,这样才能与大自然保持同步。

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由此看来,要想有好的身体,也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所谓浩然正气也,就是说不能有歪心思,如果说一个人常常怀有坏坏的心思,这样自己心中就会常常想着,日久而生疾,常言道心病得要心药医,就说明心病源于心,所以浩然正气对于健康是很重要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从没有听说过哪个长寿老人脾气暴躁的,保持心平气和,对于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方面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的。调整好这些方面我相信身体一定会变得很好。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说完《黄帝内经》有关养生的内容,再来说说有关治病就医的内容。《黄帝内经 》 中讲到了有关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这就是《黄帝内经 》 非常重要的思想 ---" 治未病 " 。

所谓“治未病”,就是防止生病,《黄帝内经 》 中说 :"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 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这来得多么彻底 ! 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天冷的时候多穿一件衣服,少吃些垃圾食品,少喝点酒,这些都属于“治未病”的内容,现在许多人都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以至于老来被疾病所烦忧。

关于阴阳节气,向内观止这样的东西就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去研究除非病找到头上!因为向内看麻烦,外面大千世界那么好;想内看还会苦恼,不如活一日过一日快活。可是人如果不向内看就不了解自己,那就无法了解世界更不能为王!作者说身体比头脑聪明,头脑是有为而治,身体是无为而治,不做什么能办好事永远比费很大力气办好事聪明!书里甚至说到一些所谓性格上的缺陷也是由于身体问题所致。比如说一个人很懒,能坐着就不站着,总想睡觉,这好像是脾出了问题。一个人没耐心,做事三分钟热血,是因为肝火太旺,相反磨磨蹭蹭犹豫不决的就是肝火太弱了!

《黄帝内经 》 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所以,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

现在社会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没有什么大病,只是时不时会头痛,肩膀痛,喉咙痛,眼睛痛,行经腹痛等等,家中常备下火药,消炎药之类。

看了《黄帝内经》后得知目赤,咽痛是因为阴虚火旺;肩膀痛,头痛,行经腹痛是气血不调;大腿浮肿,脱发是肾功能不太好~气色发黄,眼睛干涩是肝功能不太好——也就是说现在小毛病不断的原因是心肝肾的功能不是很好,但是还没到功能损坏的程度,要是有损坏就会有很多地方生病了!很多人小时候身体很差,经常生病,长期服用药物,而大多数都是刺激肾脏的,因为生病而胃口很差,严重缺乏营养,导致身体虚弱,气血养的也不足。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饮食,规律起居,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坚持,有个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让人身体健康,而且还能让人拥有姣好的容貌,何乐而不为呢?

《黄帝内经》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她告诉我们一年当中我们该怎么去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是说春天我们就应该象植物发芽一样,让我们人体的气机生发出来;夏天,我们所有的阳气浮于体表,同时将一年中代谢所产生的垃圾通过汗液排泄出体外,所以我们夏天的消化能力就相对弱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苦夏,夏天为什么容易拉肚子,为什么夏天吃多了雪糕不好,喝冰镇的汽水、啤酒不

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开始收藏了,我们的身体也应该开始收敛了;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植物都凋零了,很多动物都冬眠了,水都结冰了,我们也应该象那些动植物一样避开寒冷的冬天之气,这也是俗习中提倡冬令进补的原因,这时人体的阳气全都在体内,吃的东西比较容易消化和吸收。

她告诉我,人要想健康,要因天之序,也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则,遵循一年的四季之气,遵循每天的小四季。人的健康在自己,你和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也就越健康。

 

第二篇:内经观后感

浅谈《黄帝内经》观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养生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盛行风气,历代养生学家对此均有自身的见解。尤其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方面详细而又精辟的论述,不仅成为人们保健益寿时所参考的最重要的理论源泉,更是对我们后世研究预防医学、康复医学有重要的价值。

养生,亦称摄生、卫生、道生、保生。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 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属于中医学特有的 概念。其内容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内经》提出:“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人 体对四时有其主动适应性,春夏阳气发散,气血趋于体表,脉浮大,皮肤松弛, 疏泄多汗;秋冬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脉沉小,皮肤致密,少汗多尿。《黄 帝内经》中“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论述做为四时养生的基本法则,指出人 体生理节律应与四时相协调,与外环境节律同步才能健康长寿。

《灵枢·本神》记载:“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日常起居顺应四时变化,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特点,人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在饮食调理方面,应根据四时的变化予春升补、夏清补、秋润补、冬温补。在精神活动方面,需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即春“使志生”、夏“若所爱在外”、秋“志安宁”、冬“使志若伏若匿”,如此才能精神内守,预防疾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体现了防患于未然的养生、保健思想。此篇还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上古天真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论述体现了天人合一、顺从自然规律的养生观,并且提醒人们,饮食、劳作、生活起居要有节、有度。《素问·上古天真论》:“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提示人们要做到不为外物所扰动,保持清心寡欲、恬静平和的心态。《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忧”)则气结。”《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解伤志”,这些均从反面提示了不利于养生的不良做法。

春多风邪。《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风者,百病之始也”。风邪可与寒、暑、湿、燥、火相得成病,其性轻扬开泄可导致感冒鼻塞,头痛等。春季养生的基本要点在《内经》一书中提出了具体内容:“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

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为“发陈”的季节,即推陈出新之季。冬去春来,冻解冰释,天地之气开滞,万物复苏,阳气升发,蛰虫活动,一片生机,此时人们的腠理逐渐舒展,脏腑及气血功能逐渐增强,人体为适应春天的阳气生发应积极调整自己使冬天潜藏于内的肾精慢慢升发,同时对体内的积滞进行剔除,吸取精华并创造新生命。应遵循入夜早睡眠,早些起身,穿宽松舒适的衣服,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漫步于庭,以使精神愉快。

夏多暑湿。《素问·刺志论》记载:“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暑性升散,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多则耗气伤津,心闷烦乱,甚则昏仆。暑多挟湿。因此,夏季多兼见四肢困倦、胸胁呕恶、大便溏泻等疾病。湿性重浊粘腻,每致疾病缠绵难愈。夏季养生的基本要点在《内经》一书中提出了具体内容:“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2】”。夏季为“蕃秀”的季节,即万物生长之季。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果,生长旺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生长旺盛,腠理开泄疏通,以适应气血趋于体表之势,便于使郁滞于体内之浊气排出。应晚些睡觉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保持愉快,切勿发怒,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畅自如,精神向外,对外界有浓厚的兴趣。 秋多燥邪。《素问·玄机原病式》记载:“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燥邪伤人津液,同时可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秋季养生的基本要点在《内经》一书中提出了具体内容:“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季为“ 容平”的季节,即万物成熟,平定收敛之季。秋季,天高气急,地气清肃,气温逐渐转凉,自然界万物都处在收敛的状态;同时人体阳气趋向转于内,腠理紧密。应早睡早起,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不使神思外驰,以减缓秋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正常,此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

冬多寒邪。《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大寒乃至...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寒主收引、凝结,可使阳气受损、失于温运而阻滞不通,引发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冬季养生的基本要点在《内经》一书中提出了具体内容:“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奇,此冬季之应,养长之道也”。冬季为

“闭藏”的季节,即生机潜藏。此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部分动物蛰伏于内, 停止活动;人体阴气旺盛,腠理固密,因此,需顺应冬季的阳气潜藏之势使肾内 精气得到充盈。应该早睡晚起待日光照耀时再起床。不要轻易的扰动阳气,妄事 操劳,要使神志藏于内,安静自若。要躲避寒冷,但不要过于保暖,会使皮肤开 泄而令阳气外散、阴液损伤,应时时敛阴护阳。

《内经》告诉我们,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长寿,而长寿并不等于健康。只有健康快乐,才是一个完满的人生。你每天的生活习惯,决定你是否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养生,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健康

的身体,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生活得有滋有味。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

其实,养生并不难,养生无处不在,养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生就是养护我们的生命,保养我们的心灵。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到一点,就做到一点,长此以往,原本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得到改正,原本受到伤害的身体能够慢慢得到修复。只要你认识自己,能够“恬淡虚无”,学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懂得规避虚邪,“不妄作劳”,善待自己,善待心灵,你就会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