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而且,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满,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需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但是从诸多的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和在高校中频发的大学生事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既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原因, 也可能成为人际障碍的原因。还有一些因素, 是造成人际障碍的更直接的原因, 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下面对此进行探索。

( 一) 认知因素。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1. 偏差。人际认知偏差涉及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对某一个体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心理现象即为晕轮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 即为刻板印象。某种条件

下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的现象, 则称为首因效应。人际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些偏差与个体的人际期望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时,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出现障碍。

2. 投射。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反映在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是这样, 以此为基础认知别人, 即为投射, 也就是个体内在地期望对方亦是如此。大学生的具体特征千差万别, 个体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过多地运用投射, 难免产生人际交往或人际相处方面的障碍。

( 二) 情感因素。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情感因素较多, 最为常见的是自卑和自负,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安全。

1. 自卑。个体认为自己应该优越却觉得并不优越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即为自卑。自卑使个体在人际接触过程中表现得缺乏自信、自惭形秽、举止退缩、敏感多虑。自卑的大学生实际上是凡事期望过高,在交往、相处中总想使自己的形于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重重包藏和保护起来,

2. , 即其谈、幼稚肤浅。与自卑者类似, 自负者也是期望在交往、相处中具有优越的地位, 但是, 自负者保护自己的策略是外扩, 而不象自卑者那样内收。

( 三) 经济因素。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个体的人际适应。这里讨论两种极端情况: 清贫与富足。

1. 清贫。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大学生, 在学校里体验到更多的压抑和苦闷, 很容易产生自卑情感。由于经济拮据, 这些学生在衣食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为了避免尴尬, 他们较少与其他同学一起行动, 而往往将自己定向于刻苦学习。久而久之, 他们就有可能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比如人际羞怯、人际逃避等。

2. 富足。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 衣食无忧, 在同学面前可以出手大方, 而且由于家境不错, 生活阅历、处世技巧更为丰富, 倾向于乐群, 较少出现人际关系障碍。不过, 某些富足的大学生却可能带有一定的不良个性特征, 例如, 相处时的唯我独尊、自我中心, 交往时的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结果也容易出现人际障碍。

在处理人际关系是我们应尊重以下几点原则:

1. 相互尊重原则

人的自尊和相互尊重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之一。一个人只有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发展人际关系;只有相互尊重,才能赢得相互信赖,巩固和深化人际关系。

2. 相互理解原则

理解、信任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又一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是人们之间互相认同,形成了默契。理解和信任是认同的具体体现。

3. 守信原则

讲信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它要求人们在相互交往之中讲实话,办实事,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4. 相容变通原则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其人际支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及整个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 探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曾经轰动一时马加爵案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我们要引以为戒。

下面我们总结了几点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的几点原因: 1.缺乏交流是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满。

2.经济背景也妨碍宿舍关系正常发展。我国各地区、各城乡经济与文化发展都不平衡,这造成不同宿舍成员的经济能力与道德修养程度也不同,生活习惯也有差异,这势必也会引起许多不良心理反应。

3.同时,宿舍也是大学生各种其他人际关系紧张的集中爆发地点之一。因为宿舍是大学生生活最重要的聚集地点,所以这里的人际关系也必然会折射出一个大学生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呢?

首先源自我们自身。处理好宿舍关系涉及人格品质、人际交往原则及人际交往能力与技巧三大方面。

(1)人格品质。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有: 宽容、坦诚、大度、容忍、尊重、关心、帮助。

(2

(3) 等交流沟通中技巧运用。

其次学校也应做好相关工作。就学校而言, 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需采取更多的措施。

(1) 突出宿舍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各项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大部分矛盾及欢乐的所在地,加强学生处理宿舍人际关系的教育,能培养学生处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宿舍人际氛围。

( 2) 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我们要将宿舍管理人员纳入学生工作队伍中,努力提高其整体的专业素质,并根据少而精的原则为各宿舍配备具有宿舍教辅经验的专业专职人员。

( 3) 健全宿舍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促进学生宿舍管理向内部自治方向发展。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及新加坡等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经验,健全我国高校宿舍管理中的各项制度,探寻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向自治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

大学是我们人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能够让大学生顺利地处理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为人生做一个长期的准备。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所以,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以至有人将其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总之,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学会与他人良好的相处,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学习环境,帮助自己的事业发展。

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

人际关系是人的心理行为的综合表现, 其发展方向、好坏程度, 往往由很多因素所决定。对于正处在学习和成长之中的大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 更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 有助于大学生降低挫折感, 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 宣泄压抑和痛苦, 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恐惧。相反, 不良的人际关系则阻碍了大学生基本需要的满足, 因而增加了大学生的挫折感,激发了内心的矛盾冲突, 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致生理、心理疾病。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切身感受到人际关系对青年人的重要性, :“在人的一生中, 再也孤独之中, 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唤。”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背景分析

伴随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迅速发展, 并越来越为自己所认识。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可喜而激动人心的事情, 但也会引起惊慌不安的体验。在意识到自己独一无二时, 也会产生孤独感, 于是大学生增加了对人际交往的需求, 这是他们对抗孤独、获得理解的一种手段。随着独立性的增强, 大学生逐渐摆脱了对父母、老师的依靠, 他们把这视为独立的重要标志之

一。对于刚离开家庭、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 获得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独特的意义。对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 许多新同学进校后“最希望得到的是友谊”, 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理解万岁”。实践表明: 大学一年级是心理问题多发阶段, 其中最大的障碍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这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具有远大理想, 成就欲望强, 然而大学生一般是从家门到校门, 很少接触社会, 因此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大学生希望摆脱家庭、父母、老师的管教与约束, 但同时又对父母和老师有很大的依附心理, 所以当他们独自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时往往感到茫然与无措。大学生常被视为“天之骄子”, 故而优越感和自尊心很强, 刚开始他们显得很自信, 然而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后, 许多同学发现“山外有山”, 尤其是人际关系不顺时, 有些大学生就会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之中, 进而产生自卑感。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 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 希望能有知心朋友倾吐人生, 盼望有人分担痛苦和分享快乐。然而许多大学生同时又存在自我闭锁倾向, 许多同学不愿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 他们对与他人交往存有较强的戒备心理, 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 最终造成人际关系问题的产生。

二、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分析

, , 容易引起失望和不满。事实上当大学生走向社会后, 他们普遍认为大学阶段的人际关系还是单纯、美好和难忘的。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表现在:

(1) 交往以同龄人为主, 尤其是以同室、同班、同乡的居多;

(2) 交往的内容多围绕学习、娱乐、思想交流与感情沟通进行;

(3) 交往的动机以情感为主, 较少考虑功利因素;

(4) 交往的层次差异大, 有一般的交往, 也有亲密的交往;

(5) 多数同学能正常交往, 但少数同学有不同

程度的社交恐惧症;

(6) 大学生渴望真诚与友谊, 但多数人感到缺少知心朋友;

(7) 异性交往愿望强烈, 但实际交往不尽如人意, 主要原因是怕人议论和缺少机会;

(8)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以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为主, 思想因素、能力因素相对次之。

大学生有强烈的寻找友谊、渴望朋友的心理需求, 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一个普遍突出的特点。大学生寻友迫切, 交友的动机比较单纯, 多以满足精神需求、互相促进学习和共同参与各项活动为目的, 因此人际关系显得真诚、自然, 很少做作、虚伪和世故。由于自我意识日趋成熟, 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 大学生对友谊的平等性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交往双方能够在心理上互相平等, 彼此坦诚相见, 任何一方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也不能有半点虚伪和自私, 因此许多大学生对友谊的追求带有较浓的理想化色彩, 认为朋友间应无话不谈, 一旦发现对方有什么事没告诉自己, 就觉得不够朋友, 甚至有被欺骗、受伤害之感。

三、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分析

分析和研究表明,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缺少知心朋友

这些大学生通常能正常交往, , 但自感缺乏能互诉衷肠、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

2. 与个别人难以相交

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 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 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 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 常会影响情绪, 成为一块“心病”。

3. 与他人交往平淡

这些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 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 缺乏影响力, 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

友, 多属点头之交, 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经常感到空虚、迷茫和失落。

4. 感到交往有困难

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 由于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个性缺陷或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 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 有时感到苦恼。

5. 社交恐惧症

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敏感且害怕, 极力回避与他人接触, 不得不交往时则紧

张、恐惧, 面红耳

赤, 难以自制, 为此常陷入焦虑、痛苦和自卑中, 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

6. 不想交往

这类同学缺乏交往的愿望与兴趣, 他们自我封闭, 孤芳自赏或怪僻。那么形成大学生以上交往不适的原因何在呢?

首先从交往的环境上看: 大学生的集体生活一方面创造了彼此交往的条件; 另一方面也构成了矛盾纠纷的源泉。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 个性、脾气、习惯、爱好千差万别, 磕磕碰碰的事难免发生。对新生而言更是如此, 面对人生地疏的环境, 总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孤独感与失落感, 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此外,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人际关系日趋复杂, 尤其是社会上的自私自利的思想行为对大学生 的人际交往有消极影响。

其次从交往的个体上看: 包括个体的认知因素、性格因素及能力因素等。大学生对自己有无正确评价, : 低估自己会引起自卑, 导致人际交往中行为畏缩, , 导致交往中指手划脚;, 如: 为人虚伪、自私自利、报复心强、嫉妒心强等; , 有些同学想关心人, 但又不知如何做; 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出尽洋相; 交友愿望强烈,却不知从何处入手。以上因素都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四、 增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

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往的基本途径包括加强思想修养、锻炼交往能力、丰富社交知识等。这几方面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1. 加强思想修养

人与人的交往, 关键是思想交流, 有些人交往不足, 往往是思想素质问题, 如猜疑、自傲、嫉妒、自私等。每一个人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内在需求, 也都有这样的潜能, 重要的是走出封闭和自私的小天地, 加强道德修养, 提高思想觉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人际关系将变得更美好。

2. 锻炼交往能力

善于交往的人, 往往善于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 尊重他人、信任他人; 他们

对人宽容, 不斤斤计较他人过失; 他们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 不卑不亢; 他们努

力理解别人, 而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他们善于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交往时主动积极、热情。注意提高这些能力, 就能很好地改善人际交往的质量。

3. 丰富社交知识

在交谈过程中, 注意措词文雅, 态度自然, 谈话要诚恳、适度, 谈吐幽默、轻

松, 在交往中还要注意多用表杨, 少用批评。实践证明: 真心诚意和实事求是有助

于增进友谊。

 

第二篇: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1]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公共事业管理072班 何敬兴 20xx644208

内容提要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大学生的交往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交往问题 原因 建议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群体。 主要症状①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②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 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中国特色的人口问题。上世纪xx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

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 “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联网。

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始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高兴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他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平时极少与他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建议

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发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平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

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 www.dxsdiannao.com ] 收集整理,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