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人后做事资料集锦

正方相关资料集锦

做人的意义:满足别人的需要,先让别人满意,从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忠、义、仁、勇、智、诚、信(做人的本职内容)

做人: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从中展现自己的内在素质,赢得别人的信任。

做事: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使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从而实现人的利益。

关系:做人事做事的前提与基础,做事是做人的价值所在,二者密不可分,不可偏废,但以做人为先为重。

做人五心、三不争

让领导放心、让部属热心,让同级相信,让大家齐心,让自己称心。 不与领导争名,不与部下争功,不与同僚争利。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里说得先做人中的人的意思就是你必须先在社会中先立下诚信.只有有了诚信也就有了人脉.有了人脉不管你做任何事情总会有人帮你的

先学做人,再做事。人活一辈子,会面临无数问题,一件事处理不好,可以改进。而人品不好,无法与人共事。

三故事

一、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

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习惯是由态度所转化的每一个行动所组成,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一个好的习惯在你的举手投足,你的行为言谈,都时时会流露出你的人品与风格,是否能够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否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是很关键的,也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做成事情。

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一句宰相家的邻居建房时,多占了一砖他家的宅基地,宰相家人写信给他,要求宰相出气。宰相收到家人的信后,当即赋诗一首,回寄家人。诗人中说:千里家书为道墙,让他一砖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名宰相对待名利的胸怀,不也正有今天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吗?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要想做一个好官首先要淡泊名利,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损害了做人的尊严,更不能用老百姓的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肥了自己的肠子,沦落为“小人”,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女孩并不是那种特别优秀的人,可以让人过目不忘,她的外貌不光谈不上漂亮,甚至说不上清秀,穿的衣服也有一些土气,面试

官试图从她的谈吐中发现她的不俗,可是失败了,这真的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子。面试官摇摇头,对她说:“好吧,谢谢你来我们公司应聘,面试结果将在两天内揭晓,请等通知,”不过,面试官清楚地知道,这个通知是不可能有的,而女孩也没有说什么,道了声“谢谢”便起身准备离去。

不过女孩接下来的行动却让面试官有点意外,她从椅子上站起来,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鲜红的血渗过划破了的外皮流了出来,女孩眉头一皱,面试官忽然记起来,椅子上这颗钉子已经跳出来好多天了,昨天也有人来面试被刺过,但也许是并没有划伤的缘故,没有人太留意这个钉子,更没有人想到把它砸下去以免再有人被划伤。可是,你看,这个女孩,资历上并不出色的女孩,顺手拿起桌子上的镇纸大理石板,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好再次直起腰来,歉意地对面试官笑了笑,道了声“再见”,便捏着受伤的手指往门外走去,“请留步”。面试官叫住了她,迎着女孩狐疑的目光,他问,“对不起”,你可以明天就来上班吗?

后来,面试官对她说:“我知道你并不是所有应聘者中最优秀,最胜任本公司工作的,但就在你拿起镇纸石把钉子砸下去的那一刻,我决定将你留下,因为你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我相信把工作交给你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这是我对员工培训内容里的一个部分,我自己也很有感触,做事之前先做人,一个钉子,一件小事,做到其实并不难,就看你主观上想不想去做

而已,只要你想做,就一定可以做到,也一定可以做好,或者是做的更好,你说呢?

管理学上有一种“中庸”理论,意思是说;任何一个想要稳步发展的组织,都要划分出三个档次,首先是德才兼备,其次是德高才中,最后才是德才中等,唯一不可用的是有才无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极其危险。正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能征善战,英雄无敌,但品格低下,先认丁原做义父然后杀丁原,后认董卓做义父然后父董卓,最终被曹操抓起来,再也不敢用他,只得把他杀掉。 人生道路,不管你是用人还是为人做事,都要牢记“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这句箴言,好的人品将有助于你走上成功之路。

《左传》记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意思是说;最上等的是确立高尚的品德,次一等的是建功立业,较次一等的是著书立说,如果这些都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就是不朽了,此处所说的“立德”,便是指会做人,拥有好人品。 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个人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好人品,使社会中的每个职业都很荣耀,使社会中的每一个岗位都受到鼓舞。它比财富、能力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无偏见地得到保障。 品行不佳的人,在这个世界上

首先要正确对待“名”与“利”,努力做“君子”,不做“小人”。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翻开我们的历史画

册,舍身取义的例子层出不穷。有不媚权臣投身泥塑汨江的屈原;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有“粉身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有“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的梅尧臣……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大批革命者面对敌人的种种名利诱惑,不为所动,誓把“牢底坐穿”的英雄壮举,更是感天地泣鬼神。

善做事者有能力,善做人者有本事 ,既会做事又会做人者乃人中豪杰。

首先“做事”和“做人”是辨证的统一。矛盾的双方相互转换,辨证的统一,把事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做人”;反过来人做好了,有了信誉度和形象,别人愿意和你交往,促进了你的“做事”。如果你是一名基层民警惑是一名公务人员,你的职责就是服务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如果你能尽职尽责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这就是最大的“做人”。同时,在工作中,你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想群众之所想,及群众之所及,视群众为亲人;以单位组织为家,开拓进取,积极主动,为领导分忧,为同事解难,反过来你的“做人”,必然赢到领导、同事和群众对你工作(“ 做事”)的支持。总之,“做事”过程包括了“做人”,“做人”为了更好的“做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一定非得有一前一后,象翟鸿焱、马一先生所说的那样,先把人做好后,再去“做事”。“做人”和“做事”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如同砍柴一样,往往“磨刀也误砍柴功”,如果等你学会砍柴的诀窍,再去砍柴,那么柴早就被别人砍完了。机遇就象一列火车,到点就开,从不等人,不管你来与不来。还是“小平”同志讲的好,“摸着石头过河”,边砍柴(“做事”),边总结刀卷的原因,边磨刀(“做人”),这也叫“与时俱进”。对此,我斗胆的进言翟鸿焱、马一先生,将编著的《做事先做人》书名改为《成功有道》为好。

会做人,做事有人帮;不会做人,做事没人理;会做人,办事有捷径,不会做人,命运多坎坷。

谢谢主席,大家好: 当对方辩友的陈词依然在耳畔回响,我不由的想起来陶老先生说过:“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真耐“我”寻味啊!但在细细品味之时却发现对方辩友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中却对学做人学做事的理解有失偏颇。

提到做人,很多人会想到思想品德教育,认为学做人就是让孩子像雷锋那样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这种认识太狭隘,我们所说的学做人,首先是让他们学做一个正常的自然人,其次是合格的社会人。让他们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人格;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而学做事,则是指学习从事某种工作或处理某项事情。

我不得不说:“对方辩友,做人不能太CNN啊!”

我方冷静地结合主客观因素阐述我方观点:学做人比学做事更重要。

首先,学做人、学做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有所贡献。可见两者的重要性。但要阐述的是何者更为重要。有一名言:会做人不会做事是废物;会做事不会做人是危险物。敢问对方辩友,你觉得是一废物在身边危险还是一手榴弾危险呢?

第二,做事先做人,修行先修身。

万事万物必有根基,学会做人才是最根本的。要想做成事就要先把“做人”这个根基打牢。就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啊!只有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感悟世界。有如前人所说的: 先做人后做事.美国微软公司的人格化管理给我们的启示,企业重视员工的“心灵”重塑,也就是说要公司员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条件下为公司服务。

第三,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从接触环境,认识环境,改变环境;从接触人,认识人,改变人;这是从出生到死亡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做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一个环节,是由做事完成做人的结果。不会做事就是不会做人,因为现在的人就是社会人,无法独立于社会而生活。有如“韩信”,身为军事天才的他,居高自傲,不懂处理君主与他人的关系,最后无法立足社会。

而做事是人们从出生的那天起就会了。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学会做人?主要还是由他做的每一件事上来体

现,如果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了,他自然能学会如何做好一个人,如果只能做好个别的几件事,仍不能算为做好一个人,或者说已经学会了做人。但是,如果非要让一个人学会了做人,再去做事的话,那个人要怎么来学会做人?是从每天的一事不做,虚度光阴中学会?还是说也要从学会每一件小事开始?同时,我们说的“做事”,不仅仅是狭义的“为人处世”,更是贯穿了人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举止、心态、习惯、价值观等。大到日常生活中的和什么样的

人来往、如何相处;看待金钱、权利的态度;小到日常的起居、饮食习惯都是一件件事??

还有,我方认为的做人,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而不是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一个环节。按照反方的逻辑观点,先做人再做事的话,明显具有一个阶段性的划分,是不是一个人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时间做了人之后,就不用再做人了?连人都不做了还怎么做事? 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康德语 所谓事在人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着无人之事或无事之人。人和事作为主体和客体,从根本上是不可分割的。人是事的灵魂,事是人的诠释。因此,做人和做事即是分立的,也是统一的,究其根本,做事既做人。人和事可用形影来比喻,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和事的问题实质上归结于形的问题,故先做人后做事。 首先,做人要有好的品质。曾经听过一堂讲座,记得老师的一个问题:“去西天取经的为什么不是别人,非要是唐僧?”答案只是一个“德”字。一个人哪怕你再有能力,如果缺少

了“德”,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尊重的。道德,溯源于老子道德经。“道”― 宇宙万物自然的本质和法则,他的定义是以崇尚自然为主的道家和以提倡伦理为要的儒家是一致的。是形而上无法进行抽象描述的哲学概念;“德”― 道家的定义是:宇宙大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是形而下的、可以通过探索得知的规律。儒家把他引申为专指人类社会的行为标准和完善个人良好素质的终极标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心是什么?决定成功的不止是自身的能力,还要有入世的胸襟。试想一下,一个集嫉妒、情绪化、斤斤计较于一身的人,又怎么可能有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心呢?缺少了包容,你就会忘记“与人为善”。现在虽然强调“彰显个性”,可是做人要时刻保持一

 

第二篇:从“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到“做造福人民的开拓者”要为做事而做“官” 要先做人后做“官”

从“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到“做造福人民的开拓者”

要为做事而做“官” 要先做人后做“官”

汪洋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摘要

做“官”

切忌打个人小算盘

要为了做事而做“官”。

立志做官的人,打的是个人小算盘,做的是享受特权、光宗耀祖梦。这种人也会做一些事,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自己做官。他们围绕着做官去做事,把做事当成做官的敲门砖,或者是向组织伸手要官的筹码。他们做事是给人看的,而且主要是给决定自己升迁的领导看的。因此,常常为了做官,不讲全局和长远利益,不讲经济和社会效益,大作表面文章,大搞形式主义,大干劳民伤财、顾前不顾后的“政绩工程”。

要切实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做人

好官必须是个好人

只有做好了人,做事才能有正确的动机,才能有人民所欢迎的结果。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

做官又要有高于做人的标准。作为主政一方或者一个领域的地方大员,肩负着引领地区发展、谋求民众幸福的重任,相比一般干部群众,在道德上要有更高追求,必须勇担重担、勤政爱民;在能力上要有更高要求,必须统揽全局、务实创新;在行为上要有更严约束,必须廉洁自律、两袖清风,力求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标杆和表率。

领导干部不光自己要做好人,还要善于引导、教育、感染广大民众做好人。凡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官风正民风,以官德树民德。

政绩

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要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去做事。一任班子的政绩,最终要看发展的成果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做了多少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解决了多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群众真正需要、历史真正认可的政绩。

在战争年代,我们对群众利益秋毫不犯,结果群众就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支持我们,“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是真实写照。比如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部分群众可能面临失地、失业等风险。面对这样的问题,领导干部是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办事情,还是罔顾群众利益去发展,是对政绩观的重要试金石。

合作

发挥“1+1>2”效应

能否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是一个团队是否有生命力、能否出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思想上求共识,性格上求共融,工作上求共进,才能把个体优势转化为整体合力,真正发挥“1+1>2”的效应。做到这一点,一靠制度保障。二靠成员的素质和觉悟。除了班子一把手外,不少成员也担任过下一级班子主要领导,习惯了“一言九鼎”,到了新班子之后,要尽快适应从“主角”向“配角”的角色转换,彼此配合,成龙配套,“吹拉弹唱”,相得益彰。尤其是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判断自己工作成效的最直接标准,不是自己具体做了多少事,而看有没有调动一班人各展其能地去做成事。

接力

前任政绩不是包袱

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新上任的一把手,都要从党性和政德的高度,正确对待和处理好“继往”与“开来”、“承前”与“启后”的关系。

特别是对上一届班子的战略目标、规划、口号、部署、安排等工作思路,只要总体上已被证明是合乎实际、富有成效、受到干部群众欢迎的,就应该当作接力棒接过来,跑到底,不应当束之高阁,另起炉灶;不应当随意中止另搞一套。把前任确定的好的工作思路继续实施,变成现实,把前任没有做完的工作继续做下去,做出成绩,没有人会说你无能,只会更显示你的才能;没有人会说缺乏政绩,只会更彰显你的政德。

要有“不败祖宗业,更为子孙谋”的境界,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出现“前

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影响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干事创业

摒弃做太平官念头

干事创业是衡量党性的重要尺度,也是评价一个领导班子的重要标准。

在诸多矛盾和困难面前,一些干部说多做少,揽功诿过,遇到矛盾绕着走的精神状态值得警惕。俗话说得好:顺境逆境看胸怀,大事难事看担当。

面对矛盾和困难,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要摒弃个人的私心杂念,把“怕”字换成“敢”字,敢于碰硬,敢于面对矛盾,敢于解决问题。没有矛盾和困难,还要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干什么?现在,想顺顺当当做太平官,不是不可能,而是不允许,群众不允许,组织也不允许。当领导干部就要勇挑重担,为党分忧、为民解忧,就要干事创业,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如果面对困难不敢担当、不敢负责,不谋其政,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班子,就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

群众工作

克服各类“恐网症”

要与时俱进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群众工作,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要科学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手段,建立能够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利益调节机制;要适应“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形势要求,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要克服各种形式的“恐网症”,既避免面对网络禁声失语,又避免出现被人炒作的各种“雷语”,不断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引导和管理水平。

领导干部在群众工作中首先不能怕群众,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是讲道理的,要明白共 产 党是代表绝大多数群众利益的。

如果我们能在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就会大大减少突发性群体事件,而且即使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也有能力去化解矛盾。

作风

少讲成绩多谈问题

主要领导要带头转变作风,不预告、不踩点、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直接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要善于运用蹲点调查、现场访问、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各种调查方式,提高调研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鼓励基层讲真话、讲实话,少讲成绩多谈问题。

调查需要深入下去,研究需要走得出来。有的是不搞调查,就闭门造车;有的是只有调查,没有研究,结果占有大量的材料却浅尝辄止,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前者是工作作风问题,后者是思想水平问题,都要领导班子建设中注意解决。

理想

反躬自省加强修养

党和人民给了我们一个干事创业的舞台,有什么能够比在这样一个舞台上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去为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去为人民群众做成事更有价值?常常这样反躬自省,扪心自问,就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式。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把个人臵于党的组织之中,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在分配工作时,不挑三拣四、不拈轻怕重;在事关个人利益时,不讨价还价、不计较得失。

学习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学习不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学历并不高,但做各项工作都会很快成为行家里手,这就是善于学习的结果。

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学习也应该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前段时间我在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论语》中的很多辩证的思想对提高领导干部个人修养非常有用。其中,有八个字:“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就是讲事实,不凭空猜测;毋必就是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毋固,做事要灵活,不要死板;毋我就是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这八个字很适合做领导干部、一把手的座右铭。

拒腐防变

把好亲情关不为情所困

领导干部既是人民群众监督的对象,也是糖衣炮弹攻击的靶子,如果不洁身自好,缺乏防范意识,没有防身之术,最终就会“败走麦城”、栽大跟头。 要从小处着眼,从小节着手,不搞“小圈子”,不占“小便宜”,远离“小兄弟”。既要以廉立身,又要以廉正人。特别是要把好亲情关,讲亲情不能错位,重友情不能变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情所困。要正确对待监督,无论是对来自群众的监督,还是对来自组织的忠告和舆论的提醒,都要做到在思想上真诚欢迎,在行动上勇于接受,闻过则纠、有错即改,使监督成为自己拒腐防变的重要屏障。

修身立德

心怀敬畏永不狂妄

永不狂妄自大,深怀敬畏之心,是为官从政的一种境界、一种自律要求。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懂得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历史、敬畏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谨言慎行,走得正、行得端,才不至于在诱惑面前失去分寸,不敢凌驾于群众之上,才不会亵渎职责、忘记使命。

各级领导干部要常念百姓之疾苦,常想组织之重托,常思成长之历程,致力干出一番事业来,回报组织、报答群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