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各系统总结

绪 解剖标准姿势

论 常用方位术语

骨的形态:长、短、不规则和扁骨

总论 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和骨髓(红、黄骨髓)

成分:有机和无机

颈椎(7):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和椎体小,寰枢隆椎

胸椎(12):棘突伸向后下呈叠瓦状,横突椎体有肋凹

椎骨(26) 腰椎(5):椎体厚大,棘突水平后伸

躯干骨 骶骨(1):骶角、骶管裂孔等

尾骨(1)

胸骨(1):柄、体和剑突,胸骨角(重要标志)

肋(12对):肋骨(肋骨头、肋角、肋结节、肋沟)和肋软骨

面颅(15):下颌犁舌骨各1块,上颌颧腭泪鼻骨和下鼻甲各1对。

脑颅(8):额枕筛蝶骨各1块,颞顶骨各1双。

颅底内面观:三窝,颅前、后、中窝,垂体窝,颈动脉管内口

骨 颅骨 颈静脉孔,内耳道,枕骨大孔等

学 整体观 颅底外面观:切牙孔、腭大孔、鼻后孔、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

枕髁,下颌窝等

侧面观:颞窝、颞下窝、翼腭窝,乳突、翼点、颧弓等

前面观:眶,泪腺窝、视神经管口、眶上裂、眶下裂,梨状孔,

上、中、下鼻甲,鼻旁窦,额、筛、蝶、上颌窦,

肩胛骨:肩峰、喙突、关节盂、肩胛冈、内侧角、外侧角、下角、盂上、下结节

锁骨:

肱骨:肱骨头,大、小结节,解剖颈、外科颈,桡、尺骨神经沟,肱骨滑车,

内、外侧髁,肱骨小头,鹰嘴窝、冠突窝,等

四肢骨

(62) 尺、桡骨:尺骨鹰嘴、滑车切迹、桡、尺切迹,尺、桡骨粗隆,尺、桡骨茎突 髋骨:髂嵴,髂前(后)上(下)棘,髂、坐、耻骨,髋臼,闭孔,髂耻隆起等

股骨:股骨头,大、小转子,臀肌粗隆,内、外侧髁,收肌结节等

胫、腓骨:内、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内踝,腓切迹,腓骨头,外踝

手足膑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掌、跖骨,指、趾骨,跟距足舟骰,膑骨,内、

外侧、中间楔骨,舟骨粗隆,第5跖骨粗隆

分类: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滑膜关节或关节),前者活动幅度小

总论 关节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两层,纤维层和滑膜层)

关节韧带(囊内和囊外),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关节运动形式:移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

24椎骨、1骶骨和1尾骨借助骨连结形成。

躯 脊 连结形式:椎间盘、韧带(前纵、后纵、棘上、棘间、黄、横突间和项)

干 柱 两个关节:寰枕、寰枢关节

三 凸前,胸曲、骶曲凸后

架 胸廓:1胸骨、12对肋和12胸椎借助骨连结形成。肋椎、胸肋关节

构 骨 : 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借助骨连结形成。

下颌关节:由下颌骨下颌头和颞骨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易向前脱位,运动形式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可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关 七 特点:关节窝浅,活动范围最大,关节囊下壁薄弱,易向前下方脱位

大 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可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节 关 特点:关节窝深,活动范围较肩关节小,非常稳固,多条韧带加强

节 韧带:股骨头韧带、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骨韧带及轮匝带

学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尺骨上端和桡骨上端构成,包括肱尺、肱桡和桡尺近侧三组关节 特点:关节囊前后壁薄弱,尤其是后壁,易向后脱位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内有韧带(髌、腓侧、胫侧、腘斜及膝交叉韧带)、

半月板,特点:构成复杂,稳固,韧带多,有半月板

腕关节:由手的舟骨、三角骨和月骨近侧的关节面,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下方的关节盘 形成的关节面构成,运动形式

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运动形式:背曲和跖曲。内、外侧韧带

其他名词: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喙肩韧带、前臂骨间膜、对掌运动、骶髂关节

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坐骨大孔、坐骨小孔、耻骨联合、闭孔膜

内侧纵弓、外侧纵弓、足弓

备注:斜体字属于要求理解和掌握的,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肌肉和重要概念,粗体字无下划线的记住名称知道位置和形态

形态分类

解剖学各系统总结

:长肌、短肌、阔肌、二头肌、三头肌等 功能分类:平滑肌和心肌(不随意肌),骨骼肌(随意肌)

总论 构成:肌腹和肌腱

辅助结构:浅、深筋膜,滑膜囊,腱鞘

学习要求:重点把握各肌肉的名称、位置和形态,掌握重点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表情肌(面肌):颅顶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

头 咀嚼肌:(颧弓下缘和内面,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颞肌,翼内、外肌

颈 颈浅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 肌 颈前肌:二腹肌、颏舌骨肌、肩胛舌骨肌等

颈深肌:前、中、后斜角肌,

背肌:( ),肩胛提肌,菱形肌

背阔肌( ),竖脊肌,胸腰筋膜

躯 胸肌:( ),胸小肌,前锯肌

干 ,肋间外、内膜,肋间最内肌,胸横肌 肌 膈:(内容物、平对胸椎数),胸肋三角,腰肋三角;可以升降,是主要呼吸机 腹肌:由浅入深分别为腹外斜、腹内斜、腹横肌,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腹股沟镰 提睾肌,腹直肌( ),腹直肌鞘、弓状线、白线,腰方肌

重要概念:(定义P90),P90)

上肢带肌

学 上

臂 前群:( ),喙肱肌,肱肌 肢 肌 后群:肱三头肌( )

前群: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

肌 前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均属屈肌

臂 后群: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拇长伸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食指伸肌、旋后肌;均属伸肌

手肌:外侧群(鱼际四肌)、内侧群(小鱼际三肌)、中间肌群

前群:( ),阔筋膜张肌

后群:臀 ),臀中肌、臀小肌 下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大 前群:股四头肌(内、外、直、中间 , ),缝匠肌 肢 腿 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股薄肌,大收肌

肌 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肌 小 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 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腿 后群:小腿三头肌(腓肠、比, ),腘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胫骨后肌

重要概念及一些名词:腕管、股管、股三角、收肌管,腋窝、肘窝、腘窝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内脏概念:进行物质代谢和生殖繁衍、大部分位于胸腹盆腔、有一套连续管道和一个 内脏学 或几个实质性器官、开口于外界

总论 分类: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有门?) 胸腹线区域: 口腔:口唇(人中、鼻唇沟),颊(腮腺管乳头,位置?),腭(软腭、硬腭、悬雍垂、 腭舌弓、腭咽弓、咽峡),牙(上下牙弓、恒乳牙、切尖前磨磨牙、牙冠根颈、 消 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牙周膜牙槽骨牙龈),舌(舌体舌根、界沟、4种舌乳头 丝状菌状叶状轮廓乳头、舌扁桃体、舌系带、舌下阜、颏舌肌),唾液腺(大小 化 唾液腺、)

消 咽:1.位置 颅底~第6颈椎椎体下缘

2.分部 1)、鼻咽 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扁桃体 2)、口咽 会厌谷、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 3)、喉咽 梨状隐窝

食管:1. 2.3.管壁结构 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化 管 胃:1. 形态分部 两壁(前后壁)、两湾(胃大小湾)、两口(贲门幽门)和四部(贲门部 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穹窿、幽门管、幽门窦(即胃窦)

道 2. 位置比邻

系 3. 胃壁结构 消化道典型四层(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胃道幽门瓣幽门括约肌 小肠:长度5~7m,起于幽门,终于盲肠,分三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1.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球),降部(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下曲、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小乳头),水平部,

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韧带)

统 2. 空、回肠 合称系膜小肠,集合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

大肠:长度1.5m,结肠带,肠脂垂 结肠袋)

1. 盲肠 回盲瓣 2. 阑尾 体表投影点(McBurney点)3. 结肠 结肠,结肠左曲(肝曲)、结肠右曲(脾曲) 4. 直肠 直肠壶腹 5. 肛管 肛窦,齿状线,白线,肛门内、外括约肌 ,肛门

3大唾液腺、肝和胰) 消 肝:在成人重2~3斤,可以分泌胆汁和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及部分免疫功能

1. 形态分部 化 肝圆韧带),肝蒂

腺 2. 位置比邻 3点,右中左) 上下左右比邻?

3. 肝外胆道系统 1)、胆囊 分4部(底体颈管),胆囊三角?2)、肝管和肝总管

3)、胆总管 肝胰壶腹、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1. 位置比邻

2. 分4部 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副胰管?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分段:上呼吸道(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鼻:外鼻(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腔(固有鼻腔、鼻前庭、鼻孔、鼻后孔

呼 鼻中隔、鼻甲、蝶筛隐窝、嗅区、呼吸区), 喉:1. 位置比邻 上界会厌上缘,下界环状软骨下缘,前后两侧?

吸 2. 支架 ,喉结、会厌,甲状舌骨膜、 方形膜、弹性圆锥、声带,喉肌

管 3. 喉前庭(喉口、前庭襞、前庭裂),喉中间腔(喉室、声襞、声门裂 声带、声门),声门下腔

道 气管: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胸骨角平面约T4椎体下缘,长10cm左右,气管隆嵴 支气管呼

1. 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重2~3斤

吸 2. 形态分叶 一尖(肺尖)、一底(肺底)、三面(肋面、纵隔面、膈面)、三缘(

肺 前缘、后缘、下缘),肺门( ),肺根,分叶(左二右三,斜裂、水平裂) 系 心切迹

3. 肺内支气管:支气管树、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统 4. 肺下界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第6肋,腋中线第8肋,肩胛线第10肋,T11棘突外侧2

附 胸膜:胸膜概念?,包含2层,壁胸膜(分4部,肋膈纵隔胸膜和胸膜顶)和脏胸膜 加 ,3个胸膜隐窝(概念?)

内 胸膜前界体表投影?胸膜下界投影?

容 纵隔

系统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除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形态:形似蚕豆,两缘(内侧缘、外侧缘)、两面(前、后面)、两端(上、下端) ,肾蒂、肾盂、肾窦

泌 肾 位置: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左肾T11椎体下缘~L2,右肾T12椎体上缘~L3 尿 比邻?(肾上腺贴于上方)

系 肾的被膜:由内向外(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统 结构:肾皮质和肾髓质,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

膀胱:功能储尿,分部,膀胱尖、体、底和颈

1. 内面 2输尿管口,1

2. 位置比邻 男性与女性有何不同?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生 睾丸:位于阴囊内,分泌雄性激素和产生精子,精曲小管,睾丸小叶

附睾:紧贴于睾丸后上缘,暂时储存精子,分泌附睾液

殖 输精管:长50cm 男 输精管壶腹,精索(概念,内容 )

性 器 射精管:由输精管壶腹末端和精囊排泄管末端汇合形成

生 精囊:位于膀胱底后方,分泌物参与组成精液

殖 前列腺:板栗状,尿道穿过其实质,位于膀胱底下方,分泌物是精液的主要部分 系 尿道球腺:可分泌少量液体,构成精液成分

外生 阴囊:由外向内依次是皮肤、肉膜(可调节温度)、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殖器 睾丸鞘膜(双层,内有鞘膜腔)

阴茎:分部(根、体、头),尿道外口、2阴茎海绵体、1尿道海绵体、包皮、包皮系带

组成:内生殖器有生殖腺即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和附属腺(前庭大腺), 卵巢:位于盆腔内,贴靠小骨盆,卵圆形,比邻?可以分泌卵子,产生雌性激素 女 固定韧带(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等)

内 输卵管:肌性器官,在子宫阔韧带上缘,两口(子宫口、腹腔口) 性 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即绝育结扎处、子宫部),输卵管伞、卵巢伞

生 子宫

生 子宫颈管、子宫口,3层结构(子宫外膜即脏腹膜、子宫肌层、子宫内膜)

殖 1.

殖 子宫附件(包括输卵管和卵巢)

器 2.固定结构:韧带、阴道、尿生殖膈和盆底肌等,子宫阔韧带(两侧)、 系 子宫圆韧带(穿腹股沟管,使子宫前倾)、子宫主韧带(两侧,防止子宫脱垂)、 子宫骶韧带(使子宫前屈)

统 阴道:前有膀胱和尿道,后邻直肠,阴道穹、处女膜、阴道口

前庭大腺:相当于男性尿道球腺

女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

乳房:由皮肤、皮下组织、纤维组织和乳腺构成,乳腺叶、输乳管、输乳管窦、乳房悬韧带

1

2 三角形区域:尿生殖区(男、女各有什么通过?),肛区阴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波浪线的要求理解,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腹腔 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 的膀胱和直肠上段) 下部和升部,直肠中、下段及胰

1. 网膜 分大网膜和小网膜

,网膜孔位 置比邻?

膜 2. 系膜 肠系膜(固定空、回肠,肠系膜根)、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

3. 韧带 肝的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肝圆韧带,左、右三角韧带),脾的韧带(胃脾、 脾肾、膈脾、脾结肠韧带),胃的韧带(胃膈韧带)

4. 腹膜襞、隐窝和陷凹 直肠膀胱陷凹、 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

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结肠上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和结肠下区(结肠旁沟和肠系膜窦)

心:血液运输的“动力泵”,可以自发搏动

脉 动脉:即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的管道。管壁厚,有弹性,可分3层(内膜、中膜、外膜),有分支 3层(内、中、外膜), 管 有属支

毛细血管:即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

系 体循环:也称大循环,指左心室→主A及其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V→上、下腔V和 统 肺循环:即小循环,指右心室→肺A干及其各级分支→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各级属支→ 肺V→左心房

血管吻合: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和动静脉间吻合

淋巴系统:运送淋巴液回向心脏,在左、右静脉角处注入静脉,故其也可视为静脉的辅助管道

淋巴管道:两条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收纳9条淋巴干(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 干、左右腰干和肠干)

淋 胸导管:起于第12胸椎下缘高度的乳糜池,沿脊柱右前方在胸主A和奇V之间上行,经主A裂孔入胸

腔,然后沿脊柱左前方上行,在左颈总A和颈内V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静脉角,(收纳哪6干?) 巴 右淋巴导管(收纳哪3干?)

淋巴结:头部(枕、乳突、腮腺、下颌下和颏下淋巴结,其淋巴液注入颈外侧上深淋巴结),颈部(颈前 系 和颈外侧,后者有颈外侧上深和颈外侧下深淋巴结),上肢(肘、锁骨下、腋淋巴结,后者包括胸肌、 外侧、肩胛下、尖和中央淋巴结),胸部(胸壁和胸腔脏器淋巴结),下肢(腘和腹股沟淋巴结,后者分 统 腹股沟浅和腹股沟深淋巴结),盆部(包括骶、髂内、髂外和髂总淋巴结),腹部(腹壁和腹腔器官淋巴 结,与同名动脉伴行的淋巴结,如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胃左淋巴结等)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胸腺、脾和扁桃体。胸腺位于胸骨后,也属内分泌器官,使原始T淋巴细胞 发育成熟。脾

备注:斜体字属于要求理解和掌握的,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1. 位置外形 一尖(心尖,左侧 ,一底(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两面(胸 肋面和膈面,即前面后下面),三缘(下缘、左缘和右缘)冠状沟,前、后室 间沟,后房间沟),两耳(左、右心耳)

2. 心腔 心间隔把心分成左右两半心,两边又分为心房和心室

1)、右心房 分2部(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以界沟或界嵴为分界线),一出(右房室口)三 入(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梳状肌、卵圆窝、主动脉隆凸、Todaro腱、Koch三角

2)、右心室 被室上嵴分成2部(流入道,流出道即动脉圆锥),一入(右房室口)一出(肺 动脉口),三尖瓣或右房室瓣,肺动脉瓣,肉柱隔缘肉柱乳头肌

3)、左心房 一出(左房室口)四入(肺静脉口),左心房窦

心 4)、左心室 分2部(流入道,流出道即主动脉前庭),一入(左房室口)一出(主动脉口), 二尖瓣乳头肌、主动脉瓣、主动脉窦、半月瓣

3. 构造 心纤维骨骼(包括右纤维三角即中心纤维体、左纤维三角),圆锥韧带,心壁(心内膜 心肌层、心外膜),心间隔(房间隔、室间隔,后者分肌部和膜部)

4. 心传导系 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正常起搏点),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 (又称His束),左、右束支,Purkinje(蒲肯野)纤维网

心 5. 心的血管 动脉: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左缘支和对角支),右冠状动脉(窦房结支、右缘 支、后室间支、右旋支、房室结支等);静脉:冠状窦,其主要属支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 心小静脉

血 6. 心包 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壁层和脏层,心包腔?),心包窦(横窦、斜窦和前下窦)

7. 体表投影点 四点连线,左、右上点,左、右下点

管 分类:肺循环的动脉(左、右肺动脉,动脉韧带)和体循环的动脉(主动脉,分为升、降主

颈总动脉

颈动脉小球(概念?),颈外A分支:面A、颞浅A(二者压迫止血点?),上颌动脉(其分 支脑膜中A),甲状腺上A,颈内A分支见神经系统章节

锁骨下A 分支有椎A(分布于脑和脊髓),胸廓内A,甲状颈干(甲状腺下A);终支为腋A 动 腋A 分支有胸肩峰A、胸外侧A、肩胛下A、旋肱后A、旋肱前A;其终支为肱A

肱A 在臂有分支肱深A,在桡骨颈分为桡A(有分支桡A掌浅支等)和尺A(掌深支等) 掌浅弓(构成?),掌深弓(构成?)

胸主A 壁支和脏支,前者分支有11对肋间后A、1对肋下A和膈上A等

腹主A 壁支(腰A、膈下A、骶正中A 脉 1)、腹腔干:肝固有A和胃十二指肠A ,前者分支有胃右A等,后者有胃网膜右A等)和(胃网膜左A和胃短A等)

2)、肠系膜上A:胰十二指肠下A、空场A、回肠A、回结肠A、右结肠A、中结肠A

3)、肠系膜下A:左结肠A、乙状结肠A、直肠上A

髂内A 壁支(闭孔A、藤上A和藤下A)和脏支(脐A、子宫A、阴部内A等)

髂外A 分支有腹壁下A和旋髂深A等,终支为股A

股A 在大腿部有分支股深A(旋股内、外侧A和穿A)、腹壁浅A和旋髂浅A,终支为腘A 腘A 分为胫前A和胫后A,前者延伸为足背A,后者延伸为足底内、外侧A,并有分支腓A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概述:静脉往往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逆流;四肢有浅静脉(又称皮下静脉)和深静脉之分,后 上腔V系: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等上半身的静脉血,由左右头臂静脉回合形成。

头臂V由锁骨下V和颈内V汇合形成,汇合处即静脉角,前者由腋V和颈外静脉汇合形成 颈内V 面V(与海绵窦有交通支相连,面部危险三角区?),下颌后V(其属支颞浅V和上颌V)

颈外V肌表面下行注入锁骨下V

颈前V:沿颈前正中线两侧下行,注入颈外V末端或锁骨下V

锁骨下V:在第1肋外缘续于腋V(淋巴导管注入处) 上肢V:分浅、深V,前者位于浅筋膜内,后者与同名A伴行,有腋V、肱V等,浅V如下: 头V 筋膜注入腋V或锁骨下V

贵要V肘正中V位于肘窝内,连接头V和贵要V 此外还有前臂正中V

胸部V 头臂V:左头臂V与右头臂V于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汇合成上腔V

静 上腔V:沿升主A右侧下行,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

奇V 脉 半奇V:在左膈脚处起自左腰升V,沿胸椎体左侧上行,约达第8胸椎高度经胸主A和食管后方 跨越脊柱注入奇V

副半奇V:沿胸椎体左侧下行,注入半奇V或向右跨越脊柱前面注入奇V

脊柱V:包括椎内V和椎外V

下腔V系:收集下肢和腹盆部静脉血

下肢V:分浅、深V,前者位于浅筋膜内,后者与同名A伴行(有股V、腘V等),浅V如下: 小隐V 大隐V

腹盆部V

髂外V是股V直接延续,于骶髂关节处与髂内V汇合成髂总V,三者均与同名A伴行

下腔VA右侧,脊柱右前方上行, 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注入右心房,属支右壁支和脏支,具体如下: 壁支:膈下V、腰V(其纵支构成腰升V)

脏支:睾丸V(蔓状静脉丛)或卵巢V,肾V,肾上腺V,肝V(包括肝左、中、右V) 肝门静脉系:收集腹盆部消化道(齿状线以下肛管除外)、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无瓣膜

肝门VV前 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在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后方上行至肝门,在肝内反复分支,最终注入肝 肝门V与上、下腔V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感觉器

感 感受器定义:机体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或神经兴奋的结构。

觉 感受器分类:根据分布部位和接受刺激来源分3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根据特化程度 器 分一般感受器和特殊感受器

视器 眼轴、视轴、前极、后极、赤道等

眼球壁:分3 外膜:占前1/6的是无色透明角膜,后5/6的是乳白色巩膜

中膜:由前向后依次虹膜(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睫状体(睫状突、睫状肌)和脉络膜 内膜:分2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层,,中央凹,

神经层组织由3层细胞构成,外层为视锥和视杆细胞,中层为双极细胞,外层为节细胞

视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双凸透镜状)和玻璃体(无色透明胶状物质),加上角膜共同组成眼

器 房水:无色透明液体,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和维持眼内压,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房水→ 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眼上、下V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由浅至深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睑结膜5层;结膜分睑结膜、球结 膜和结膜穹隆,结膜囊;泪器包括泪腺、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眼球外肌有4条直

肌(上、下、内、外直肌),2斜肌(外、内斜肌),1条眼睑提肌,其作用?

眼的血管:眼A来源于颈内A,分支视网膜中央A等,视网膜中央V等

眼的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眼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眼支

外耳:包括耳廓(耳垂、耳轮、外耳门)、外耳道(内有耵聍腺的分布,将成年人外耳道向后上方拉可使其 变直)和鼓膜(将外耳与中耳隔开)

中耳: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组成

鼓室:颞骨岩部内不规则腔隙,有6 3块听小骨,锤、砧和镫骨, 前 三者构成听小骨链,有运动听小骨的肌鼓膜张肌和镫骨肌

庭 咽鼓管:连通鼻咽部和鼓室,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

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二者之间有外淋巴液,膜迷路内有内淋巴液

蜗 骨迷路:包括前庭(内有椭圆囊隐窝和球囊隐窝)、3个骨半规管和耳蜗(内有蜗螺旋管,内藏蜗神经节, 器 蜗螺旋管内有鼓阶、前庭阶和膜迷路)

膜迷路:包括椭圆囊和球囊(内有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膜半规管(膜壶腹,壶腹嵴)和蜗管(螺旋器 即Corti器) 声音的传导: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条途径,其中空气传导途径?

内耳的血管:迷路A来自小脑下前A或基底A,迷路V

内耳的神经:前庭窝神经

内耳道:位于颅后窝,有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和迷路A由此穿行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和周围部(脑神经和脊神经);周围部根据支配对象又分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根据传递神经冲动的走 向分感觉神经(即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即传出神经)。

系统基本单位: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构成,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 神经冲动的作用。树突、轴突、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和修 复等作用。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神经。

神经系统活动方式:反射。反射弧 1腰椎体下缘,扁圆柱形。颈膨大、腰骶膨大、脊

髓圆椎、终丝、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马尾。31个脊髓节段,8颈节(C)

脊 内部结构:前角、后角、侧角、中间带、前索、后索、白质前连合、网状结构、灰质前后连合、中央

管。灰质:后角边缘核、后角固有核、胶状质、网状结构、胸核(发出脊髓小脑后束至小脑)

中间内侧核(感觉)、中间外侧核(T1-T2或T3,交感低级中枢)、骶副交感核S2-S4、前角外侧核 神 (支配四肢肌)、前角内侧核(躯干固有肌)。白质:上行传导束:薄束、楔束位于后索传递本体觉 脊髓小脑束(前束和后束,位于外侧索), 经 髓 脊髓丘脑束(侧束位于外侧索传递痛、温度觉,前束位于前索传递粗触觉和压觉);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

束、内侧纵束

系 功能:上、下行传导径路中继站;反射中枢

统 位置外形: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位于颅后窝前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薄束结节、楔

束结节、小脑下脚),脑桥(基底沟、小脑中脚、小脑上脚),中脑(大脑脚、脚间窝、后穿质、

四叠体),菱形窝(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蓝斑) 1 脑 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

脑神经核(动眼、滑车、展下、舌下神经核属一般躯体

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疑、副神经核属特殊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

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属一般内脏运动核,孤束核属一般内脏和特殊感觉核,一般躯体感觉核有 三叉神经中脑核、脑桥核、脊束核,特殊躯体感觉核有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非脑神经核(下 干 丘核、红核、黑质、脑桥核、上橄榄核、蓝斑核、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上行纤维束( 、外侧丘系、内侧纵束),下行纤维束(,包括皮质核束、皮质 脊髓束),中缝核群,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扁桃体、绒球、后外侧裂、原裂、绒球小结叶、 前叶(脊髓小脑)、后叶(大脑小脑)

内部结构:小脑核(4对: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白质(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 脑

功能:原小脑(前庭小脑),旧小脑(脊髓小脑),新小脑(大脑小脑)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背侧丘脑:丘脑枕、内髓板,三大核群: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外侧核群分背侧组和 腹侧组,腹侧核又分腹前、腹外、腹后核,腹后核分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前者传导

头面部感觉,后者传导四肢和躯干感觉

间 后丘脑:内侧膝状体(听觉),外侧膝状体(视觉)

脑 上丘脑:松果体、缰连合、缰三角、丘脑髓纹和后连合

底丘脑:内含底丘脑核,与红核、黑质、苍白球有纤维联系

下丘脑: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视上核、室旁核

大脑结构:大脑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

外形分叶:大脑回,沟,大脑纵裂、大脑横裂、胼胝体,, (),额上、中、下回,颞上、中、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角回,距状沟,嗅束、嗅球、嗅三角,海马、海马旁回,隔区、边缘叶(包括 ) 端

),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 神 阅读中枢(角回)

尾状核、豆状核,壳、苍白球,新纹状体、旧纹状体)、屏状核 经 杏仁体;侧脑室;髓质内有3种纤维,联络纤维(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连合纤维 脑 (胼胝体、前连合、穹窿和穹窿连合),投射纤维(内囊 前肢内有额桥束、丘脑前辐射,膝部有皮质核束,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桥

束、丘脑中央辐射、丘脑后辐射、视辐射、枕桥束、听辐射、颞桥束)

系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与其密切相联系的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隔阂、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 核和中脑被盖的一些结构等共同组成,与内脏活动、情绪反应和性活动等有关。

统 概述:31对脊神经,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4种纤维成分(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2 和骶丛),掌握4个脊神经丛的组成、位置和重要分支的分布部位

脊 颈丛:骨上神经

神 臂丛: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其他分支胸长胸背肩胛背肩胛上臂内侧皮神经等

经 胸神经前支:肋间神经、肋下神经

腰丛:

骶丛:骨和梨状肌前面,重要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分支有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其他分支臀上

臀下股后皮神经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7种,一般躯体感 觉、特殊躯体感觉(视器、前庭蜗器)、一般内脏感觉、特殊内脏感觉(味蕾、嗅器)、一般躯

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感觉神经节有三叉神经节、膝神经节、Ⅸ和Ⅹ的上、下神经节、前庭

神经节、蜗神经节

一嗅神经 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嗅丝穿筛小孔入颅前窝,二视神经视网膜节细胞轴突汇集形成穿 视神经管入颅中窝,四滑车神经经眶上裂出颅支配上斜肌,六展神经眶上裂出颅支配外直肌 三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经眶上裂出颅,有睫状神经节(内有感觉、交感、副 交感根),支配眼球外肌

脑 五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节 3条分支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上颌神经(经圆孔出颅)和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各

支分布范围

神 七面神经 4种纤维成分特殊内脏纤维(起于面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上泌涎核)、特

殊内脏感觉纤维(经膝神经节终于孤束核)、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主要分支:鼓索、颞支、颧支

等,翼腭神经节(有3个根副交感根、交感根、感觉根),下颌下神经节(3个根同前) 经 八前庭蜗神经 由前庭神经节和蜗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的周围突汇集形成经内耳门入颅后窝 神 九舌咽神经 5种纤维成分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成分(起于疑核)、一般内脏运动(下泌涎核)

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分支有 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耳神经节(卵圆孔下方,有4根)

经 十迷走神经 4种纤维一般内脏运动(迷走神经背核)、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疑核)、一般内脏感觉

(经下神经节至孤束核)、一般躯体感觉核(经上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经颈静脉孔出颅

十一副神经 经静脉脉孔出颅,起自副神经核,十二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出颅,发自舌下神经核 脑神经歌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顺序看

系 概述:内脏神经系统分类周围部和中枢部(见教材P430),内脏神经分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 内 内脏运动神经: 脏 旁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交感干,椎前神经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等),交通支 统 神 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内脏神经丛(心丛、肺丛、腹腔从、腹主动脉丛、腹下丛); 经

3

神经传导通路分类: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感觉类:一本体(深)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传导路,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 传 形成内侧丘系交叉,第3级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

央旁小叶后部),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1级脊神经节,2级胸核、腰骶膨大第Ⅴ~Ⅶ外侧部和楔

束副核,脊髓小脑束,小脑皮质);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1级

脊神经节,2级神经元后角固有核或脊髓灰质第Ⅰ、Ⅳ到Ⅶ层,脊髓丘脑束,3级神经元背侧丘

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头面部(1

级三叉神经节、舌咽神经上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2级三叉神经脊束核传递痛

温觉和三叉神经脑桥核传递触压觉,3级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至中央后回

下部;二 视觉传导路(1级双极神经元,2级节细胞,视神经,其鼻侧半纤维交叉至对侧而颞侧

导 纤维入同侧间脑,3级外侧膝状体,视辐射经内囊后肢至视皮质),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网膜 路 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

备注:有下划线的属于重点内容,粗体字是需要记住名词的并知道部位

三 听觉传导路(1级蜗神经节,蜗神经,2级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经斜方体交叉至对侧成外侧 丘系,3级下丘,经下丘臂,4级内侧膝状体,听辐射经内囊后肢,听区颞横回

传 运动类:上运动神经元(定义? ),下运动神经元(定义? )束,后者少量不交叉支配躯干肌),皮质核束大部分终止于双侧脑神经核(动眼、滑车、展、三

叉神经运动、面神经核上半、疑核、副神经脊髓核),小部分完全交叉至对侧(面神经核下半、

舌下神经核),核上瘫,核下瘫;锥体外系,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新纹状体-黑质

导 神经化学通路:根据化学递质的不同分类,胆碱能通路、胺能通路、氨基酸能通路等

脊髓被膜:硬脊膜,硬膜外隙,脊髓蛛网膜,蛛网膜下隙,终池,软脊膜

系 脑的被膜: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膈,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横窦、窦汇、乙状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脑蛛网膜,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 统 脚间池),蛛网膜颗粒,软脑膜

4 血管: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

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下前动脉,脑桥动脉,小脑上A, 大脑后A),

脑脊液循环(? )

概述: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调节机体的 生长发育与各种代谢活动,并调控生殖和影响行为。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 垂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位于垂体窝内,分腺垂体(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和神经垂体;垂体前叶 由腺垂体的远侧部和结节部构成,可分泌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垂体后叶由腺

垂体中间部和神经垂体的神经部构成,可储存和释放加压素及催产素。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至第6气管软骨环,分泌甲状腺素调节基础代谢

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通常有上、下两对,可调节钙磷代谢

分 肾上腺:贴附于肾的上端,可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也可影响性激素

的分泌

泌 松果体:位于上丘脑缰连合的后上方,可分泌和合成褪黑素,可影响性成熟

系 胰岛:是胰的内分泌部,散在于胰实质内,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

统 胸腺:位于上纵隔,可分泌胸腺素和促胸腺生成素,使原始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等 性腺:睾丸可生精子和产生雄性激素,卵巢可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及产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