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总结

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系统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1.骨(bone)的结构、骨的理化组成

正常人共有206块骨:中轴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骨的结构:

骨质substantia ossea:骨密质、骨松质

骨膜periosteum: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

胞),外层(致密,胶原纤维传入骨质附着)

骨髓bone marrow:填充于骨髓腔和送质间隙,红骨髓(造血),黄

骨髓(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可转化红骨髓)

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a:长骨两端膨大,称为骺,骨干与骺相连

称干骺端,幼年保留软骨,软

骨细胞分裂繁殖和骨化,长骨加长。

骨的理化: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弹性韧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坚硬。

幼儿有:无=1:1(青枝状骨折),成年有:无=3:7

2.脊柱的组成弯曲

脊柱组成:

椎骨24块(颈椎cervical vertebrae7、胸椎12、腰椎5)、骶骨1、

尾骨1

椎骨vertebrea:1体1弓7突起——锥体vertebral body,椎弓vertebral arch(锥体和椎弓形成椎孔,连成椎管),棘突spinous

 

第二篇: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自xx年入学真正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以来,我受到了导师、周围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并且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里,我要对最近两个月时间的思想、学习、工作与生活方面进行一下总结,为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确定方向,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个人能力。

慢慢的将学习与工作的重点由只是按部就班埋头读书转变到有目标的思考与科研创新中,这是与大学学习的极大的不同。而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我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专业水平都有所提高。

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经过一年的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我在核电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理论的欠缺与综合能力的不足。因为本科不是核电专业,对这个大方向下还有很多的理论基础知识不牢固。在不断的知识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核能发电的机理、过程及发展方向,为我的研究方向的快速熟悉奠定了基础。

拓展研究内容并明确研究方向。

在研一期间不仅仅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还在导师的帮助与项目的支持下,拓展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最近两个月对核电热工流体方面的论文调研较多。

首先,将上海交大文献综述部分完成(程旭,杨燕华教授):整理信息,寻找有用部分,按照固定格式完成; 完成部分发送x老师审阅;上海交大在程旭,杨燕华教授在核电热工水力上做的研究很多。通过越多他们的论文,让我了解上交大在热工水力上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现在热工研究的方向。

然后,查阅核废料的处置,安放,存储等方法,中国,以及欧洲,美国,日本的方法相比较,完成报告,并且交给姚老师审阅。核废料处置过程中涉及热工水力的内容,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核能有了比较全面,别人研究的方法、工具也可以借鉴

同时,逐步开始上机调试程序, 先就颗粒跟踪程序在新机器上调试, 再尝试调试RANS 程序调试。有两个方向去做:方管(duct flow),槽流(channel, flow);

下一阶段的任务是集中拓展关于在核反应堆中的CFD计算(堆芯内流道流动;反应堆子通道内流动;一回路内腐蚀产物的流动分布沉淀等等)的知识,以准备开题报告,并且在下周二前由x老师,蔡老师协助进行程序调试,准备程序

计算工作。

并且要在期间积累大量的文献调研,核能是主要方向,也可以是其他有关能源方向的,如:热能,太阳能等。文献查找内容:1)核能应用方面;2)数值计算方向:数值计算方法(rans, les, dns),优越性,适用范围,局限性等等;3)方管,槽流在其它方向的运用;4)多相流的运用。

除此之外,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听取科研报告,学习科技论文的撰写。听取各位老师的安排,积极努力,踏实进取,并与工作组成员互相协作。我本身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工作有时会缺乏激情,创新意识不足,遇到困难容易举步不前,且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不断的克服和改正自身缺点,从日常的点滴行为做起,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