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三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

若|a|=a,则a≥0;若|a|=-a,则a≤0。  ________; 

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_________,零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

2、平方根: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_________;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0

          

3、立方根:,每个数________有立方根,并且有且____________个。

性质:一个正数_____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____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

(5)平方法:      设a、b是两负实数,

五、算术平方根有关计算(二次根式)

1、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重要性质和公式:(必须熟记}

(1)

                         

(2)

                        

(3) (

(4)     (

3、运算结果若含有“”形式,必须满足: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六、实数的运算   

(1)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开方

(2)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三章 位置的确定

1: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2、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_____象限  点P(x,y)在第_____象限

点P(x,y)在第_____象限  点P(x,y)在第_____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1、点P(x,y)在x轴上,x为任意实数

2、点P(x,y)在y轴上,y为任意实数

3、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_________。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或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或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_________相同。

(5)、关于x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___________,纵坐标互为__________。

      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__________,横坐标互为__________。

      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6)、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三、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

第四章 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2、    图象的位置: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_____________象限,y随x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_______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k<0时,y随x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需要知道图像上的___________个点_;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和b。需要知道图像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个点。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7、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 

 而一次函数解析式形式正是y=kx+b(k、b为常数,k≠0).当函数值为0时,即kx+b=0就与一元一次方程完全相同.

    结论: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

 

第二篇:初二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上册)

初二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上册)

第一章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由直角三角形得到边的关系)

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满足条件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6,8,10);(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4、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旋转角。

4、旋转的性质: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彼此相等。

(例:如图所示,点D、E、F分别为点A、B、C的对应点,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四平边形性质探索

1、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5、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6、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7、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8、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9、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10、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11、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2、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13、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14、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5、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6、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7、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18、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9、多边形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

21、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开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22、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1、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铅垂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两数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2、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一点P,过P向x轴、y轴分别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有序实数对(a、b)叫做P点的坐标。

3、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根据点的坐标,找出这个点(如图4所示),方法是由P(a、b),在x轴上找到坐标为a的点A,过A作x轴的垂线,再在y轴上找到坐标为b的点B,过B作y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所找的P点。

4、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坐标系的要求是尽量使计算方便,一般地没有明确的方法,但有以下几条常用的方法:①以某已知点为原点,使它坐标为(0,0);②以图形中某线段所在直线为x轴(或y轴);③以已知线段中点为原点;④以两直线交点为原点;⑤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以对称轴为y轴等。

5、图形“纵横向伸缩”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横向:①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纵向:①当n>1时, 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

6、图形“纵横向位置”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加上a,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右(a>0)或向左(a<0)平移了|a|个单位。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加上b,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了|b|个单位。

7、图形“倒转与对称”的变化规律: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x轴对称。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y轴对称。

8、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

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横坐标分别变原来的n倍(n>0),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不变;①当n>1时,对应线段大小扩大到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对应线段大小缩小到原来的n倍。

第六章  一次函数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2、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①代入消元法;  ②加减消元法(无论是代入消元法还是加减消元法,其目的都是将“二元一次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所谓之“消元”)

3、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或y;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

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3、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1、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权分加为,则称为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如:对某同学的数学、语文、科学三科的考查,成绩分别为72,50,88,而三项成绩的“权”分别为4、3、1,则加权平均数为:

2、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中位数首先要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且要注意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特别要注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众数则不一定是唯一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