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徽观后感作文

电影国徽观后感作文

电影国徽>观后感作文(一)

无论是在天安门,还是在人民大会堂,或是在公安局,我们总能看见大门上方正中央那颗耀眼的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国的象征,这是我从电影中学到的。>故事要从19xx年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征集国徽设计的消息也在全国传开,举国上下都投入到了这次重要的任务之中。上至清华大学,下至沈阳工厂,他们都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国徽”。

为了能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高庄先生由于过度劳累,患上了脑血栓,导致右眼失明;梁思成先生的脊椎骨也出了问题。经过几重挑选之后,国徽的设计图案终于定了下来。可是一个个铸造难题又摆在了沈阳第一工厂面前,经过顾书记、戚午福、厂长、苏霍巴尔等工人的努力,中国第一枚国徽铸造了出来。也就是在这一刻,我们中华民族又一次在世界面前高高地昂起了头!电影中的一个场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顾书记冒着生命危险去修补那高达六七十度的燃炉。他穿着厚厚的防火衣,一点一点地将坏掉的物件卸下来,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顾书记竟最后被阵阵热浪蒸晕了!这一幕太震憾了。

同时我也真想对他说:“你真棒,我也要向你学习,成为一名爱国敬业的人。”在生活中,像顾书记的人还有很多很多,98岁的老人胡佩兰在生命之烛将要熄灭时坚持为病人看病;罗阳叔叔为了给祖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战斗机编队而不幸去世??一枚小小的国徽,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心血。它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当我们拿起国徽,应该感到自豪,我是一名中国人;当我们拿起国徽,应该感到敬仰,敬仰那些为祖国英勇献身的先烈;当我们拿起国徽,应该感到奋发向上,我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电影国徽观后感作文(二)

我爱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一方部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绸,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 天安门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民族特色的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的正面图景,横贯国徽的中下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威武不屈的英姿。

齿轮、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的农民阶级。金色的齿轮,仿佛带动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硕大的稻麦穗,也同样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

国徽是的五颗星,代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正上方的一颗大星,代表着中国共 产 党。党是灯塔,是太阳,没有共 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颗小星在一部呈半圆形环抱,象征亿万人民,心心向着共 产 党,坚强团结,众志成城。

我爱你啊,美丽庄严的国徽;我爱你啊,光辉灿烂的祖国!

电影国徽观后感作文(三)

《国徽》讲述了在解放后,我们国家需要国徽,经过筛选,最终选定了清华大学梁

思成及另一位同志的国徽初稿。后来,梁思成及他的妻子想出了“红色描金”的手法制作出了国徽,经过修改和铸造,最终,晚了几个月的国徽挂在了天安门上,庄严肃穆而又富丽。

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谷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它表明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表明了工人和农民不再受人驱使了,他们当家做了主人;五颗星代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相当于在共 产 党统治下的人民群众,宛如一体。一个小小的国徽,浓缩了这么多的东西,我们可以想象,这枚国徽,凝结了多少设计师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国徽,多少革命前辈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为了国徽,梁思成在病中仍与妻子讨论,为了国徽,铸造厂的攻关小组耗尽了无数心血,为了国徽??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爱护国徽。我们从小就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第二篇:作文指导 如何写电影观后感

作文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

(一、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那么要写好一篇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写观后感的方法)

第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

1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2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3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

服务于“感”。

4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第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

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