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击剑活动总结

发信人: rootsman (rootsman), 信区: jingwu

标 题: 第三期击剑学习总结(附照片)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xx年12月14日10:26:50 星期二) , 站内信件

20041209

按:二00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开始的第三期击剑训练,目前已经接近尾声,现将其总结,提

前写出,以概大约。

第一部分----精武会击剑部参加第三期击剑训练同学的特点

2004—09—24,星期五晚,在理教103室,参加了精武会的迎新大会。吴心萍主持,现任

会长范妍、第一任会长骆川等作了发言。从九月二十七日起,正式开始了第三期的击剑学

习。

本期击剑报名人数不少,在第一次击剑训练的时候,仅新学员就来了足足有二十人,另外

加上第一期和第二期的老学员八人,二体的空间显得太拥挤了。以至于随后的几次训练,

老学员们为了给新学员腾地方,全都到室外训练去了。由于第三期训练时间(星期日中午

和星期一晚上)的安排,与吴心萍和张巍的课程正好冲突。而这两个人又是所有学员中,

打得最好的。而张海峰等,如飘杳黄鹤,已远在他乡,夏天同学虽近在咫尺,却整日忙于

俗务,无得相见。无可奈何之状,几至于失落。真可谓“浮屠不三宿桑下”是也。

十次训练之后,第三期新学员能够坚持下来的,有七八个人之多。另外加上“三天打鱼二

天晒网”者三四人,其余十余人则早早蒸发于他处,不知所终。而这些坚持下来的七八个

人。尤以张达、陈虹、赵兴初、廖艺丹,四人为甚,可以说就是铁杆儿剑迷了。其余四人

为,汪晓伟、周超、武晔、田中韵。

最先崭露头角的当属张达。张达算是彻底体会到击剑的乐趣了。例如,我一般每次都提前

半小时,到达训练场地,而张达经常早于我,就在那里作热身训练了。假如,击剑没有深

深地吸引他,而能够做到这点,根本不可能。由于我自己对此体会颇深,故而非常理解。

这种乐趣,由于受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说不清楚,只好作罢。作为业余爱好,

即无论胜负,都感觉身心愉快。这样的状态是最好的了。象张达这样的学生学习击剑,根

本就不用管他,他自己就花时间琢磨了。

武晔,其对击剑极准确的领悟,远在我之上。记得一次训练的内容是“进攻没有之后的后

续动作”,她当时凭借对击剑的领悟,并没有按照传统训练动作进行,我对她纠正了多次

。后来,仔细思考之后,感觉我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只要击剑意识正确,就应该

鼓励并顺其发展和提高,而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训练模式。这正是专业击剑所强调的“特

点突出”。而我自己没有能力,立即领悟到这点。目前,她虽然暂时受其身体素质的限制

,导致被其他学员----廖艺丹----后来居上而反超,但其凭借认真训练,假以时日,随着

体能逐步提高,当有上佳表现。

而这正是击剑独特之处:不断向对手学习,互相提高、互相进步。换句话说,能够被对手

反超,正是进入良性循环的开始。我个人的体会是,通过击剑训练,最低限度地可以做到

,循序渐进地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举我自己个人的一个例子,很能

说明问题。记得五年前,刚开始学习击剑的时候,第一次打实战,不过才五回合,下来后

,坐在那里,满头的汗水,就象水桶浇过的一样,四十分钟之后,这汗才落干净。三年前

,腹部和腰部的赘肉就没有了。一年前,在俱乐部的时候,每周一次,为了抗疲劳提高体

能,还要喝2升的口服葡葡糖液,可以打到四局(每局十五回合),就这样,一整夜都感

觉很疲劳,第二天中午以后,体力才能恢复正常。现在每周二次,总共可以打到八到十二

局(每局十五回合),到家几个小时后,体力就可以恢复。最关键的是,每次击剑训练,

都是身心愉快。显然,如果不是五年来,一直就这么坚持下来,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成果。

再比如有的同学头晕,我发现,不但女学员中存在这个问题,居然还有男学员也存在这个

问题。其身体素质的确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再不加强锻炼,距离歇菜,显然已经不

太远了。即便是身体素质相当不错的学员,刚打半场,就呼哧呼哧暴喘着问:“是不是比

赛规则规定,允许中间可以休息呀?”我对他说:“不用休息了。” 当然了,打算练得

象骆川那样,有这个梦想是可以的,只是比较脱离实际而已。关键是吃不了那份儿苦。但

最起码,你们都是二十岁的小伙子,怎么着也不能比我这个土快埋到脖子的主儿差呀。其

次,体验挫折、感受挫折,享受挫折更主要;屡败屡战;勇于面对挑战;不论胜负,享受

击剑实战过程,所带来的身心舒畅和愉悦;认真学习对手的优点;乐观豁达。能够这样理

解击剑,并积极参与这项运动,基本上,学习击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对于击剑的这些

领悟,转而应用于于今后的人生,约略也是适用的。

假如反其道而行之,则起步必遁入左道。于修养身心,毫无益处。记得今年五月份,读到

过一篇中国击剑协会对中国五十年击剑历史的官方总结。作为从事几十年专业击剑、经历

了许多代人不懈努力奋斗、每年国家(包括各个省市)投入无数资金,进行体育击剑科研

和支撑的中国击剑界,尚且得出 “对击剑运动规律的认识依然不清” (大意如此)这样

的结论。故而,追求胜负,那根本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作为业余爱好,不必将胜负看

得很重要。《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时音是,是也。)确为至理。

什么样的人可以进步呐?能够清楚地认识和看到身边的人的优点的时候,那就是进步的开

始了。比如滕晨,就认为第三期同学很有灵气。这就说明,滕晨开始进步了。所以,懂得

和意识到,并且真诚地向身边的人学习,尤其显得重要。在善于学习这点上,骆川太懂了

。例如,按照象骆川这样的运动成绩而言,他根本就没有必要跟我这样纯粹业余水平的学

击剑,完全可以在北体大,找到更好的老师学。咳,他还就真有这份耐心学。骆川能够在

跆拳道方面不断进步,是有缘故的。除了训练刻苦、动脑子,尤其是和他的善于学习,密

不可分。其好学如斯,相当难得,不得不佩服。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陈虹优点有四。善听善看,一般规律,周超最先失去耐心,开始满处闲逛,经常是只有她

一个人在那里,专注地听、专注地看,两个小黑眼珠,黑亮黑亮的,聚光聚得厉害;领悟

力超强,能够理解技战术之钤键,其对弓步进攻要领之领悟,紧随吴心萍之后;心态平和

,领先时不骄,落后时不燥; 用心,2004—12--12,吴硕与张达不计分地进行实战,赵

硕作裁判,我看了几回合之后,说:“打一局十五分的”,陈虹脱口言道:“8:2”四个

人谁也没有去记比分,只有她默记了,其用心确非常人所能比。难得。

在学习击剑仅仅第十次的时候,陈虹就在与武晔的实战中,竟然打出了二次“反还击”而

得分。在第一期学员中,也只有张巍、张海峰、夏天、吴心萍、张诚,打出过这样的“反

还击”。记得我自己学习击剑的五年时间内,也就仅仅打出过很有数的几次“反还击”。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当时的裁判员----一个退役的专业击剑运动员----走神儿了,瞬

间完成的“进攻、防守还击、反还击”,他居然说没有看清楚。我那份痛苦呀,别提了。

经再三鞠躬、解说乞求,终于将那分判给了我。如遇正式比赛,请勿采用此类方式干扰裁

判的工作。当时,由于对手、裁判和我,我们三人的关系很熟,故而,我有此耍赖的举动

。因为在实战中,是很难打出“反还击”的,因此倍加珍视。

但她课业繁重,琢磨击剑的时间,就要减少。在其随后几次的训练中,技战术的安排没有

形成“记忆”,其表现形式就是,给人有退步的感觉。不过,近日状态又恢复到最好水平

了。

汪晓伟,在第十八次击剑训练之后(20041129),给人一种“开窍”的感觉。他自己使用

“思维”这个词,来表述对击剑的认识和理解。用我教练田雨川老师的话说,就是“斗智

斗勇”,即“斗智”优先于“斗勇”。在20041129这次的击剑训练课上,随机的安排同学

们打了一场淘汰赛,汪晓伟将张达淘汰,获得了第一名。而在此之前,汪晓伟是打不过张

达的。

第三期男生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杨志丰。一直以来,杨志丰场下场上,表现的极端儒雅。

但这份儒雅放在击剑实战中,太显温柔。不过,这次他和汪晓伟同时“开窍”了,居然将

郭若晗----一个最狂热的击剑爱好者----淘汰、仅负于汪晓伟,而获得了第二名。实属难

得。记得中国跤界(中国传统摔跤)有这样一句话:“场下是绵羊,场上是猛虎”(骆川

的表现,特别符合这个特征)。杨志丰此次实战的表现,基本上就是“猛虎”这个样子了

。说到“儒雅”,其实我们常常误解,尤其是这个“儒”。一般而言,我们总是偏向理解

“儒”为“仁义道德”,如此而已。其实不然,比如黄帝之“战于阪泉之野,三战得其志

”赶走炎帝(根据现代考古和DNA技术,日本人的祖先,就是炎帝的后代);再比如,三

千多年前,周朝(文王武王)建立后,周公的一个故事,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事情。周公

,姓姬,名旦,武王姬发的弟弟,中国的第一个大儒,或者说是儒家的鼻祖,所谓“周公

制礼”是也。其故事是这样的:

有客夜来,应之于门。周公曰:“何以道旦也?”

客曰:“在外言外,在内言内。入乎?将毋?”

周公曰:“请入。”

客曰:“立即言义,坐即言仁。坐乎?将毋?”

周公曰:“请坐。”

客曰:“疾言则翕翕,徐言则不闻。言乎?将毋?”

周公唯唯。旦也踰。明日兴师而诛管蔡。

周公昨天还唯唯诺诺的呐,今日即刻兴师,攻伐三年,诛兄放弟。如此,就是“儒”了。

而我们忽视的,正好就是“儒”的这另外的一面,表面是“仁义道德”,实际是“攻伐侵

掠”。

廖艺丹,在前十次的训练时间的实战中,从来就没有赢过武晔。目前,廖艺丹已经开始翻

盘。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已经开始将训练内容,迅速应用于实战,并取得良好效果。在2

0041206的第二十次击剑课,与武晔的实战中,打出了流畅的一气呵成的“反还击”。武

晔呐,也被打醒了,居然在随后的另外一个回合中,打出了“反反还击”。而这些都是在

瞬间完成的。观看这样的击剑实战,基本上就是享受了。而且,在带她进行攻防训练的时

候,基本上是用和男生那样的速度进行,而不必顾及作为女生的她是否跟得上。廖艺丹的

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寻常的上肢力量。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我估计,这个显然得益

于她长达二三年的北大山鹰社攀岩训练的经历。她的“单杠引体向上”,可作十二个。我

自己可以作一个或者二个吧。而佩剑,尤其是佩剑三个位置的防守动作,恰恰强调“肱二

头肌”的力量。另外一个例子,张巍的“仰推”,可达140公斤。再一次印证了张巍出色

的防守还击能力的深层原因。其弱点为,心态平稳方面,尚须磨练。德川佳康有言:“人

生如负重物远行,诸事不可操之过急。”盖可用于指导我们对于击剑的学习。

周超,由于训练次数较少,最主要的是,五年散打训练,导致他的肌肉类型,对击剑所强

调的肌肉类型不敏感。所以,进步起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自己大约花了十八个月

的时间,才开始有改善的迹象。关于这个问题,那时,我特意请教过田雨川老师,他说:

击剑运动所需要的肌肉类型,完全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其弱点:如儿童般注意力不能长

时间集中、且用心不专。着急也没有用,只好慢慢来啦。

第二部分----对于青岛比赛的感想

在青岛66中学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于20xx年11月19日至25日,圆满结束

。北大精武会击剑部四位参赛同学的成绩为:滕晨,获得女子佩剑个人第九;张巍,获得

男子佩剑第八;王俊涛,小组循环被淘汰,无缘进入淘汰赛;张曦,获得男子佩剑个人第

十。

作为第一次出外参加比赛而言,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诸如,不熟悉比赛赛制;不适应对

手的凶悍;比赛状态(兴奋高点)进入缓慢;团体赛没有听见检录,以至于被视为弃权之

类等等。深圳大学男子花剑团体,在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时候,也是由于上场顺序的错误,

不战而败。不要说这种首次参赛了,就是专业队也出现这类错误,并时有所闻。比如,北

京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女子花剑队,参加全国少年击剑锦标赛,也出现过上场顺序错误的

事情,白白训练一年,还没有打出结果,就被淘汰了。再比如,19xx年,中国男子花剑队

,在参加奥运会团体赛的时候,没有搞清楚比赛时间已经变更,早晨起来,脸都没有时间

洗,就往比赛场地赶。还没有上场,就因为迟到,先被判负2分,最后导致失利。因此,

即便是四个人全部被早早淘汰,也是无所谓的。最最关键的是:见见世面,看看别人是怎

么打自己的。通过比赛,了解对手的优点,看清楚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以便于改进。看来

,在不同程度上,这个目的已经达到。记得骆川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他训练的故事,与古人

所云“善学者,如牧羊然,其后者鞭之”,不谋而合,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经过至少五个月的准备,确认人选、配备装备和赞助以及确定带队老师。滕晨在这三件事

情上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精武会击剑部终于在比赛前二个星期,将所有事情确定下来

。击剑部中一些很出色的学员,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出赛,比如,吴心萍(女)感觉这

个比赛拖得时间太长,担心耽误课业太多;夏天同学打得不错,好象一直在忙于参加什么

国际会议或者培训之类的事情,也不能去。最希望骆川去,但他特想参加11月21日在装甲

兵工程学院举办的高校跆拳道比赛,只好放弃这个击剑比赛了。

在11月28日的击剑训练中,张巍一直在为吴心萍和郭若晗(男)的实战作裁判。张巍对吴

心萍在实战中所表现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漂亮得无懈可击的弓步进攻(我本人目前尚没

有能力做如此完美的弓步进攻),并对照了此次大学生比赛中那些女子佩剑选手的表现之

后,所显露出的惋惜之情,无法表达其万一。对此,本人深深理解张巍的心情。而我最欣

赏吴心萍的是:她懂得取舍、懂的得失、懂得选择一些的时候,必须放弃另外一些。遗憾

总是难免的。正因为遗憾,却让人生变得如此炫丽。

记得三年前,在中山大学举行的第八届大学生击剑(体育院校组)比赛,那是我第一次参

加大型的比赛。那时,已经学习击剑二年了,也是获得个人第八,但那次的男子佩剑,只

有十一人参赛,对手的剑龄也大多是二年时间,除了香港选手有一些大赛经验之外,其他

的都是首次参赛,都没有比赛经验。

显然,此次参赛的四位同学所需要面对的局面,要比我当年参加的那次比赛困难许多。这

次广东方面的深圳大学等高校,剑龄已经二年半了。而且据我所知,那些大学在这二年半

的时间内,至少已经参加过四次大型的比赛,比赛经验早已相当丰富。第一次,前年12月

在上海金融大学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第二次,去年香港业余击剑协会(这

个组织相当于大陆的中国击剑协会)组织的粤澳港三地击剑锦标赛;第三次,今年第二季

度在深圳举办的广东高校击剑比赛。这次至少已经是他们的第四次参加大型比赛了。

尽管如此,击剑部四位参赛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很满意的结果。男子佩剑总共十

八人参加,剑龄仅仅一年、首次参赛的张巍获得了第八的成绩。为此,我非常羡慕张巍所

取得的不俗进步。最令我欣慰的是,六十八岁的清华大学体教部教授郑继圣老先生,对张

巍流畅谐美的“防守还击”赞不绝口。作为中国击剑界元老的郑老先生,退休前,一直在

清华大学从事击剑体育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堪称北京地区高校击剑阵地的堡垒,并带出过

许多酷爱击剑的爱好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在美国做生意的清华毕业生,今年四十

三岁,在美国读书期间,曾经战胜过西点军校的花剑冠军;另一位清华毕业生(今年四十

六岁),现为某公司董事,尽管那时郑老先生已经退休了,依然拿出二十五万元人民币,

用以支持郑老先生的工作。

张巍认为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进步,这其中有我的作用。我感觉,这完全归结为,张巍本人

对击剑卓越的领悟力、用心、刻苦和持之以恒。举一个足球的例子,可以非常清楚地说明

这个问题。如果将历年世界杯冠军队的教练们,都请来给中国足球队当教练,中国足球队

绝对还是这份亚洲三流球队的德行;如果我这样完全不懂足球的,去给那些足球世界杯的

冠军队当教练的话,他们依然还会获得冠军。西方有一句谚语,大意如此:“一只羊带领

的一群狮子,都是羊;一个狮子带领的一群羊,都是狮子。”这个谚语我不认同。羊永远

是羊,而狮子永远是狮子。退一万步讲,即便是象陶老这样的击剑大家,作为我们的教练

,如果我们不用心、不刻苦、三天打鱼二天晒网,那也是学不好的。如果偏要说到我的作

用,我感觉:第一,就是将击剑这项很有意思的运动,介绍给了同学们;第二,就是给同

学们作为陪练,可以起一个参照系的作用,最低限度也要打赢我嘛。而且这其中还少不了

历届精武会领导层----比如前会长骆川-----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况且有不少同学已经从

击剑实战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古人有言:“与其独乐,未若同乐。”就是说的这个

意思。通过学习击剑,能够感觉击剑很有意思,我觉得足够了。

滕晨(女)参加击剑训练仅仅半年多时间,此次比赛所面对的困难,等同于张巍。在比赛

中,能够给对手制造许多麻烦,已经很不容易了。非常值得赞扬。张曦和滕晨是同期,参

加击剑训练也是仅仅半年多时间,居然获得个人第十,出乎我的意料。显然,这是他出色

的临场发挥所致。王俊涛参加击剑训练的时间,好象比张曦还要短,不到半年。按照我个

人的观察,王俊涛仅将平常训练的水平,在比赛中正常发挥的话,成绩应在张曦之上。但

是居然在小组循环期间,就被淘汰了,这令我感到意外。不过,这正是击剑迷人的乐趣所

在。

一言以蔽之,四位同学通过参加这次比赛,已经学习到许多在训练场上学不到的东西。对

于今后进一步的提高,大有益处。这也就是此次参赛的目的和收获。同时,他们还会现身

说法,将比赛中的心得和经验,传授给那些没有机会参加比赛的同学。这些将会成为精武

会击剑部所有击剑爱好者的共同财富。古人有言:“切磋者,交流也。”至于寄望于面壁

独学以求其深,难免坐井观天,无异于饮河酌海腹满而去。

好在目前精武会击剑部,不但与校内那些击剑选修课的同学们,而且还和北体大竞院击剑

专业、清华大学的击剑课教师和同学,建立了联系,并已经有了交流。这对于象吴心萍、

滕晨、张巍等这类水平的、以及第三期的汪晓伟、杨志丰、张达、陈虹、武晔、廖艺丹等

几位进步神速的同学而言,继续提高,会大有好处。走出去,多交流。这也是深圳大学击

剑俱乐部成功的经验。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定期地进行这类切磋交流。否则,较快提高

的可能性不大。这也是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击剑与中国传统武术最根本的区别。记得民间

有这样一个关于武术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渴望成为天下第一的小伙子,找到一位武艺高强

的武术家,问到:“如果我在山上苦练五年,如何?”武术家告诉他:“那你就可以下山

和别人切磋了。”又问:“那如果我苦练十年呐?”武术大师告诉他:“那你就天下无敌

了。”再问:“那我苦练二十年呐?”大师说:“那你就再也不想下山了。”古人云:“

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身且不爱,孰能忝之?” (忝音舔,辱也。)大概就是说的

这个意思吧?

记得许多大师重复说过:“九十九分勤奋加一分天才”、或者“九十九分勤奋加一分灵感

”等等之类的话。总而言之,首先强调的是“九十九分的勤奋”。中国民间有句俗话:“

三岁看老”。这其中也许有一些道理的,否则未必能够流传至今。不过,对于这句话,以

我自己的阅历和认识水平,目前没有能力理解。虽然唐太宗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

三十即大位,应该算是英雄出少年,这个暂且放下不论。不过,话说回来,刘邦三岁的时

候,好象也没听说有什么出息,后来老大不小的时候,才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大概也是这

种情况,三岁的时候,可能还不如刘邦呐;更有甚者,子牙七十,还贩鱼于朝歌呐,九十

才为文王师。荀子曰:“跛鳖千里”,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说来,也可能“三岁

看老”这句话不对。扯太远了,就此打住。古人云:“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让我们以

此共勉吧。

第三部分-----陶金汉老师以及北大花重剑班

陶金汉老师的简历,月前已经发布,为约篇幅,此文中不再重复。对于北大业余击剑爱好

者而言,能够追随中国击剑界元老、前国家击剑队主教练、中国击剑界首批国际B级击剑

裁判员(二人之一,另外一个是上海的陈静析)、并在年轻的时候获得过无数次全国佩剑

花剑冠军的陶金汉老师,学习击剑,无疑是幸事。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希望击剑爱好者

们珍惜。今日的击剑爱好者,比起五十年前而言,条件要好许多了。那时,由于根本就没

有击剑器材,都是用赶马车的鞭子、或者竹条,截成一米长的样子,进行击剑训练。即便

是到了七十年代,专业击剑队对于那些打断了的剑条,还是从新接起来,继续使用。我在

俱乐部学习击剑的时候,就曾经看见一个六十年代练击剑的老前辈(庞兆祥),用电线的

铜丝,接那些打断了的剑条。这是传统啊,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第四部分----展望

随着同学们的参赛、陶金汉老师的执掌教鞭、体教部的大力支持,作为中国击剑发源地的

北大(贾玉瑞),经过三十多年时间的中断之后,得以恢复,真所谓“存亡继绝”,精武

会前会长骆川,功不可没,确有力焉。

最后,预祝精武会击剑爱好者,以及精武会其他项目的同学,期末考试顺利、圣诞快乐、

新年快乐、寒假快乐!

--

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丗無悶

吾恩師之教誨:敬畏聖賢。嚴肅。認真。虛心。

國際劍聯http://www.fie.ch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FROM: 210.82.11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