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_格式范文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刍议 摘要:鉴于伦理意蕴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深度关联,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运用比较文学的主题学和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不同的伦理主题为线索统摄、分析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本项研究既深度阐释民族民间文学蕴涵的伦理观念,也探寻特定伦理主题产生与演变的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渊源,同时还审视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旨趣与汉文化正统伦理观念的顺应和差异。本项研究在民间文学和伦理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

作为民众生活文化和思想感情的直接再现,民间文学负载着民众丰富的伦理观念与诉求。对于主要借助口头形式张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云南少数民族而言,民间文学的百科全书性质和道德教化功能尤为突出,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渗透着生动而厚重的伦理内涵。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正是基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和伦理意蕴的深度关联而展开的分析与思考。

1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这一表述本身已经暗含了本项研究的基本思路:借鉴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方法,以不同的伦理主题统摄纷纭而繁富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梳理、分析伦理旨趣相同而形态各异的民间文学作品。所谓主题,就一般文学意义而言,是对事件的概括和抽象,是寄寓人物和情节之中的观念及情感,主题在主题学的视阈中经常被浓缩为词或短语之类的简洁形式。由于人类的生存境遇和心理意识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往往蕴蓄着相同的主题内涵。鉴于文学作品中这种主题相通的情形,主题学主张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分析、检视共同的主题在不同作品中的表现和流变。“这种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可以横向地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学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文学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还可以考察时代和社会对这些主题和题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将某一文学体系中主题与题材的嬗变与他种文学体系中主题与题材的嬗变,作一总体的比较研究以发现其差异与契合”。[1](p80)由于民间文学与民众心灵的生命联系及其传播、辐射的突出特性,主题的相通和同类主题的衍变在民间文学中有着充分而鲜明的表现,主题学的方法对民间文学的研究颇为适用,而事实上,作为 1

一种理论方法的自觉,主题学正是发端于19世纪的民俗学研究。伦理主题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积淀丰厚而且表现形态多样,具有整体性与开放性视角的主题学理路无疑是审视这一研究对象的有效途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即是从民间文学中反映最为普遍而突出的社会伦理、家庭伦理、婚恋伦理与宗教伦理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地归纳与提炼作品中彰显这些伦理内容的不同伦理主题,然后依据特定的伦理主题展开研究。

以主题为线索系统地审视民间文学,需要运用“类型”和“母题”这两种民间文学领域中常见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视野密切结合的分析手段。所谓“类型”,是鉴于民间文学在不同时空背景的流传过程中大体保持其基本形态的特质而衍生的学术概念,“类型”即指以某种相同或相似而又稳定的主干情节形成的独立、完整的系列故事。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积淀着不同伦理旨趣的各类民间传说故事以庞大的阵容在某一民族或多个民族之间广为流传,对其进行类型的审视与把握是展开系统研究的基本手段。吸纳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将类型不同而反映相同伦理主题的的民间叙事作品纳入特定伦理主题的统一考察视野,既可以清楚地展示某一伦理主题在不同故事类型中的广泛分布,又可以追溯特定类型的叙事作品在历时与共时的文化背景中的流变轨迹。至于“母题”,则是民间叙事作品中最小的叙述单元,可以呈现为一个角色、一个情节要素或一种特殊的背景。“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存在于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2](p499)由于“母题”具有深厚的内涵与不同寻常的特性,“母题”往往不断地再现于各类民间文学作品之中。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的研究过程中,提炼、审视伦理故事中反复显现的各种意味深远的“母题”,无疑既拓展了研究的广度,也使研究得以在深微的层面展开。需要指出,“母题”在主题学领域也是常见的术语,但比较文学中的“母题”与“主题”常常纠缠在一起。为了保持概念的清晰和一致,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沿用民俗学界对“母题”和“主题”的区分与限定,即“主题是由一个或多个母题结合而表达的基本思想,母题是纯粹的情节和行动”。[3](p90)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以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记录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与基础,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发掘民族民众的伦理思想。由于民间文学与特定语境紧密联系的口头表演特性,记录文本往往无法充分再现民间文学在具体的展演情景中被赋予的丰富内涵,又加以记录者认知水平的限制和价值评判的过滤,记录文本与民间文学的本真面目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疏离。为尽量缩减记录文本与民众真实思想风貌的差距,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的文本研究需广泛搜集并谨慎选用民族民间文学资料,构筑一个弘富而相对科 2

学、完整的文本系统,并认真提炼文本系统中不断出现的故事程式与母题(而不是单个作品的叙述),通过民众反反复复的讲述透视伦理意旨的沉积与反射。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所描述的思想和世界已经渐渐远离了民众的生活现实,经由文本这一途径探寻民众的伦理精神不可避免地渗透着研究者的主观色彩,但是,历史的存在毕竟制约着理解和解释的限度,对伦理主题的文本阐释需与云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深度融合,以促进分析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2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需要梳理反映特定伦理主题的不同故事类型及突出母题,探寻这些民间故事与情节单元的发展和流变,阐释其中蕴涵的民众伦理观念,这是研究的基本目的与重点。伦理道德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反映,是调整人类诸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及驳杂的内容体系,而且,由于与特定的经济水平、思想意识等社会语境密切相联,伦理内容还呈现出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渐趋改变的情势。作为生活现实的投影,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既生动地再现了民众伦理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蕴蓄着民众伦理观念的演变轨迹。经由民间文学了解云南民族民众伦理生活的真实景观,既可以聚焦于某一特定的民族,审视其民间文学作品中与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及文化传统密切联系的伦理内涵,全面分析民间文学再现的民族伦理现象及其发展脉络,努力探究特定民族伦理思想具有本质意味的内容和特性;也可以将视野投向云南境内的数个民族甚至绝大部分民族,检视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因民族的共同起源、相似的社会语境以及民间文学的交流等诸多因素而引发的伦理思想的交融与共鸣,整体把握云南境内少数民族伦理观念的一致特性及其伦理生活的内在规律,并关注反映特定伦理主题的故事类型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而显现的差异,揭示云南境内不同民族之间有所区别的伦理风貌。

其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应超越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对民间文学中再现的伦理内涵给予合理的解释,探索特定伦理主题产生与演变的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渊源。事物的存在总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与依据,发掘民间文学伦理倾向之后潜隐的原因,既是问题研究的必要拓展,也是加深理解文本阐释并印证其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蕴社会根源的审视,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思考。一是全面考察民族社会内部关涉民众伦理思想形成与演化的诸多因素。“时代不同,道德也不同;民族不同,道德也不同”,[4](p76)民族民众的伦理思想归根结底取决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全方 3

位探寻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历史、宗教等诸多事象,是洞察民间文学伦理倾向的基本路径。二是探究外来文化对民族伦理观念的浸润。文化在传播中延续和发展,检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旨趣的深层背景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视野。作为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云南地区很早就拉开了与内地文化交流的序幕,具有强烈辐射力与渗透力的汉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云南民族民众伦理取向的生成和发展。另外,由于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分布,多种文化在云南境内传布、交汇,这些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等宗教思想对云南民族伦理观念的熏染也不容忽视。三是结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特质观照其展示的伦理内蕴。一般而言,由于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现实及思想感情的直接再现,民间文学描摹的伦理世界往往是民众日常伦理生活的真实景观,因而彰显出与生活需要及生存智慧密切相联的实用性与功利性格调。但是,由于独特的文化背景,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负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凝聚民族团体的重要功能。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塑造民族精神的特质和意义相联系,其蕴涵的伦理意趣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性和理想性色彩,旨在张扬民族理想人格、昭示集体主义精神的“英雄”伦理主题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

另外,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需要全面审视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意趣与汉文化正统伦理观念的顺应和差异,重点关注二者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是深度把握云南民族民众伦理思想的重要步骤。作为被历代统治者崇奉的正统教化伦理,儒家思想自汉代起就在传统社会广泛流布,辐射并统摄社会思想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儒家伦理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与感染力,也由于国家政权的有力宣扬和推行,随着汉文化在云南地区的传播及与民族文化的有机混融,儒家伦理这一汉文化的主导思想被民族民众广为接受,并逐渐规范、制约着民族民众的伦理判断,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旨趣因而呈现出与汉文化伦理体系诸多一致的层面。但是,文化传播不仅是输出过程,更是一个选择和接纳的过程,儒家伦理在云南民族地区的渗透和影响必然遭遇云南本土文化的筛选与过滤,必然经过民族民众依据自身的社会语境和文化积淀而进行的衡量和诠释。而且,作为构筑于家族主义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伦理观念,儒家思想自有其适应特定社会环境的局限性,而作为国家倡导的精英教化伦理,儒家哲学又表现出压抑生活欲望而极度追求社会等级秩序和个人品格完善的态势,儒家学说自身的种种限制也决定了云南民族民众对其伦理思想的摄取必然有所选择和改造。

3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意义

3.1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在民间文学领域的意义 4

综观建国以来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的伦理内蕴早已进入研究者的关注视阈,从数量繁富的学术论文至内容丰厚的云南各族文学史、文学简史,诸多论著涉均及了民间文学伦理意蕴的分析。但是,总体来看,民间文学领域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容的审视大多拘囿于特定作品的评析,缺乏综合的、系统的整体性研究,而且,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术界对民间文学伦理思想的理解还存在着表面化、简单化的倾向。从很大程度上说,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意义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类研究更随着民间文学领域整体沉寂的氛围而陷于近乎停滞的状态。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超越单个作品、某一故事类型乃至特定民族的局限,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究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内蕴,此项研究将弥补学术界关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意义缺乏系统研究的不足,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整体研究有待深入的现状也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基于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审视民族民众的伦理倾向,此种研究理路对民间文学整体领域也有诸多层面的意义。其一,本项研究凸显了文本研究的重要价值。对于民众集体创作与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而言,田野采录和文本批评历来是本学科研究不可分割的两翼。经过上个世纪全面而持久的田野调查,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学文本资料已经相当庞大与丰富,但是,迄今为止,民间文学界对记录文本的理解与发掘却极为不够。在民间文学研究陷入困境的今天,立足于弘富的材料积累,展开深入的文本剖析,借以探察民间文学的内在规律,无疑是民间文学研究走出危机的基本途径。其二,本项研究将文本研究和民众的思想研究深度融合,弘扬了民间文学界关注民间文学人文精神的学术传统。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肇始于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五四”时期,发掘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积淀和批判精神是本学科兴起、繁盛的重要原因。民间文学本是民众心声和情绪的形象再现,聚焦其思想内蕴的研究思路具有构筑学科特质的根本意义。面对近年来民间文学领域形式研究渐趋繁盛而内涵分析相对微弱的现状,重塑民间文学研究富于批判精神和人文意识的优良传统,并努力摆脱这一学术路线在发展历程中因现实政治的制约而产生的偏颇与不足,以一种清醒的历史眼光审视民间文学内在的主体精神和人文积淀,必将深化本学科研究的社会品格。其三,本项研究将民间文学和伦理学融为一体,展示了民间文学理应跨学科、多角度审视的学术路向。“民间文学是一种与其他社会文化有密切联系的文学。”[5](p69)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艺现象,而且是民众传承生活文化的载体,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互 5

渗形成了民间文学驳杂的内容体系。鉴于民间文学自身的特质,扩大本学科的研究视野,建立与其它学科的对话和共谋,是推进民间文学发展的必然策略。

3.2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在伦理学领域的价值

随着民族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学术界对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的探索业已取得相当突出的成就。在伦理学领域中,学者们的研究重心大多集中于民族地区纷纭而现实的社会生活,虽然民间文学作品也被视为扫描民众伦理世界的一扇窗口,但是由于学科之间的隔膜和限制,伦理学研究者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注意的焦点汇聚于民族民间文学。由于民间文学是云南少数民族施行道德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缺乏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深度观照,伦理学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意识的把握必然是有欠深刻、有欠完美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深入解析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伦理意蕴,审视云南少数民族伦理世界因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而铸塑的独特风貌与内在逻辑,对理解、建构云南少数民族的伦理思想和伦理体系必将有所助益。

基于民间文学文本发掘民众的伦理精神不仅在研究路线和内容深度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伦理研究有着较为突出的价值,同时,此种研究范式对现行伦理学领域倡导的关注民间生活伦理这一学术理路而言,也是一次具体而系统的实践与尝试。近年来,随着对传统伦理学研究脱离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伦理学界兴起了将视野从精英伦理思想转向民众生活世界的学术风尚。“所谓民间生活伦理,就是存在于民众实际生活中,人们主要根据生存方式和实际需要,从生活实际经验中得来并实际应用于生活的伦理”,[6](p46)民间生活伦理研究“有助于伦理学研究更加面向生活,贴近生活,指导生活”。[7](p44)作为民众心理情绪的物化表现,民间文学记录、反映着民众真实的生活态度和伦理信念,深入解析民间文学是揭示民众伦理生活风貌的有效路径。

3.3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其它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从处于民族文化内核的伦理思想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与民族特色,并结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现实事象具体分析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内在机制,此二则均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经过长期的融合与交流,中华文化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作为民族文化外显符号的各族民间文学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这一突出风貌。关注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蕴与汉文化之间以及不同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蕴之间 6

的相似和区别,并追溯这些异同所以产生、发展的社会语境,有助于加深理解中华文化的整体特征及文化传播、交流的意义与规律。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系统审视民族地区丰厚的道德积淀及其显示的独特风貌,对弘扬云南少数民族优秀的伦理思想与构建现代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伦理观念既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发展,又表现为承继与延续的历史联系性过程。民族地区的文明建设需以民族伦理传统为基础,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渗透的伦理观念为理解民族伦理传统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乐黛云.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美)斯蒂.汤普森 .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3]刘守华. 比较故事学论考[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德)约瑟夫.狄慈根. 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M]. 上海:三联书店,1978.

[5]钟敬文. 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肖群忠. “生活伦理”论[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7

 

第二篇:学术论文 格式范文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刍议 摘要:鉴于伦理意蕴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深度关联,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运用比较文学的主题学和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不同的伦理主题为线索统摄、分析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本项研究既深度阐释民族民间文学蕴涵的伦理观念,也探寻特定伦理主题产生与演变的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渊源,同时还审视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旨趣与汉文化正统伦理观念的顺应和差异。本项研究在民间文学和伦理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

作为民众生活文化和思想感情的直接再现,民间文学负载着民众丰富的伦理观念与诉求。对于主要借助口头形式张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云南少数民族而言,民间文学的百科全书性质和道德教化功能尤为突出,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渗透着生动而厚重的伦理内涵。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正是基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和伦理意蕴的深度关联而展开的分析与思考。

1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这一表述本身已经暗含了本项研究的基本思路:借鉴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方法,以不同的伦理主题统摄纷纭而繁富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梳理、分析伦理旨趣相同而形态各异的民间文学作品。所谓主题,就一般文学意义而言,是对事件的概括和抽象,是寄寓人物和情节之中的观念及情感,主题在主题学的视阈中经常被浓缩为词或短语之类的简洁形式。由于人类的生存境遇和心理意识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往往蕴蓄着相同的主题内涵。鉴于文学作品中这种主题相通的情形,主题学主张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分析、检视共同的主题在不同作品中的表现和流变。“这种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可以横向地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学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文学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还可以考察时代和社会对这些主题和题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将某一文学体系中主题与题材的嬗变与他种文学体系中主题与题材的嬗变,作一总体的比较研究以发现其差异与契合”。[1](p80)由于民间文学与民众心灵的生命联系及其传播、辐射的突出特性,主题的相通和同类主题的衍变在民间文学中有着充分而鲜明的表现,主题学的方法对民间文学的研究颇为适用,而事实上,作为 1

一种理论方法的自觉,主题学正是发端于19世纪的民俗学研究。伦理主题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积淀丰厚而且表现形态多样,具有整体性与开放性视角的主题学理路无疑是审视这一研究对象的有效途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即是从民间文学中反映最为普遍而突出的社会伦理、家庭伦理、婚恋伦理与宗教伦理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地归纳与提炼作品中彰显这些伦理内容的不同伦理主题,然后依据特定的伦理主题展开研究。

以主题为线索系统地审视民间文学,需要运用“类型”和“母题”这两种民间文学领域中常见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视野密切结合的分析手段。所谓“类型”,是鉴于民间文学在不同时空背景的流传过程中大体保持其基本形态的特质而衍生的学术概念,“类型”即指以某种相同或相似而又稳定的主干情节形成的独立、完整的系列故事。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积淀着不同伦理旨趣的各类民间传说故事以庞大的阵容在某一民族或多个民族之间广为流传,对其进行类型的审视与把握是展开系统研究的基本手段。吸纳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将类型不同而反映相同伦理主题的的民间叙事作品纳入特定伦理主题的统一考察视野,既可以清楚地展示某一伦理主题在不同故事类型中的广泛分布,又可以追溯特定类型的叙事作品在历时与共时的文化背景中的流变轨迹。至于“母题”,则是民间叙事作品中最小的叙述单元,可以呈现为一个角色、一个情节要素或一种特殊的背景。“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存在于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2](p499)由于“母题”具有深厚的内涵与不同寻常的特性,“母题”往往不断地再现于各类民间文学作品之中。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的研究过程中,提炼、审视伦理故事中反复显现的各种意味深远的“母题”,无疑既拓展了研究的广度,也使研究得以在深微的层面展开。需要指出,“母题”在主题学领域也是常见的术语,但比较文学中的“母题”与“主题”常常纠缠在一起。为了保持概念的清晰和一致,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沿用民俗学界对“母题”和“主题”的区分与限定,即“主题是由一个或多个母题结合而表达的基本思想,母题是纯粹的情节和行动”。[3](p90)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以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记录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与基础,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发掘民族民众的伦理思想。由于民间文学与特定语境紧密联系的口头表演特性,记录文本往往无法充分再现民间文学在具体的展演情景中被赋予的丰富内涵,又加以记录者认知水平的限制和价值评判的过滤,记录文本与民间文学的本真面目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疏离。为尽量缩减记录文本与民众真实思想风貌的差距,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的文本研究需广泛搜集并谨慎选用民族民间文学资料,构筑一个弘富而相对科 2

学、完整的文本系统,并认真提炼文本系统中不断出现的故事程式与母题(而不是单个作品的叙述),通过民众反反复复的讲述透视伦理意旨的沉积与反射。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所描述的思想和世界已经渐渐远离了民众的生活现实,经由文本这一途径探寻民众的伦理精神不可避免地渗透着研究者的主观色彩,但是,历史的存在毕竟制约着理解和解释的限度,对伦理主题的文本阐释需与云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深度融合,以促进分析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2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需要梳理反映特定伦理主题的不同故事类型及突出母题,探寻这些民间故事与情节单元的发展和流变,阐释其中蕴涵的民众伦理观念,这是研究的基本目的与重点。伦理道德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反映,是调整人类诸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及驳杂的内容体系,而且,由于与特定的经济水平、思想意识等社会语境密切相联,伦理内容还呈现出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渐趋改变的情势。作为生活现实的投影,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既生动地再现了民众伦理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蕴蓄着民众伦理观念的演变轨迹。经由民间文学了解云南民族民众伦理生活的真实景观,既可以聚焦于某一特定的民族,审视其民间文学作品中与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及文化传统密切联系的伦理内涵,全面分析民间文学再现的民族伦理现象及其发展脉络,努力探究特定民族伦理思想具有本质意味的内容和特性;也可以将视野投向云南境内的数个民族甚至绝大部分民族,检视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因民族的共同起源、相似的社会语境以及民间文学的交流等诸多因素而引发的伦理思想的交融与共鸣,整体把握云南境内少数民族伦理观念的一致特性及其伦理生活的内在规律,并关注反映特定伦理主题的故事类型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而显现的差异,揭示云南境内不同民族之间有所区别的伦理风貌。

其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应超越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对民间文学中再现的伦理内涵给予合理的解释,探索特定伦理主题产生与演变的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渊源。事物的存在总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与依据,发掘民间文学伦理倾向之后潜隐的原因,既是问题研究的必要拓展,也是加深理解文本阐释并印证其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蕴社会根源的审视,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思考。一是全面考察民族社会内部关涉民众伦理思想形成与演化的诸多因素。“时代不同,道德也不同;民族不同,道德也不同”,[4](p76)民族民众的伦理思想归根结底取决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全方 3

位探寻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历史、宗教等诸多事象,是洞察民间文学伦理倾向的基本路径。二是探究外来文化对民族伦理观念的浸润。文化在传播中延续和发展,检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旨趣的深层背景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视野。作为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云南地区很早就拉开了与内地文化交流的序幕,具有强烈辐射力与渗透力的汉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云南民族民众伦理取向的生成和发展。另外,由于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分布,多种文化在云南境内传布、交汇,这些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等宗教思想对云南民族伦理观念的熏染也不容忽视。三是结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特质观照其展示的伦理内蕴。一般而言,由于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现实及思想感情的直接再现,民间文学描摹的伦理世界往往是民众日常伦理生活的真实景观,因而彰显出与生活需要及生存智慧密切相联的实用性与功利性格调。但是,由于独特的文化背景,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负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凝聚民族团体的重要功能。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塑造民族精神的特质和意义相联系,其蕴涵的伦理意趣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性和理想性色彩,旨在张扬民族理想人格、昭示集体主义精神的“英雄”伦理主题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

另外,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需要全面审视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意趣与汉文化正统伦理观念的顺应和差异,重点关注二者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是深度把握云南民族民众伦理思想的重要步骤。作为被历代统治者崇奉的正统教化伦理,儒家思想自汉代起就在传统社会广泛流布,辐射并统摄社会思想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儒家伦理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与感染力,也由于国家政权的有力宣扬和推行,随着汉文化在云南地区的传播及与民族文化的有机混融,儒家伦理这一汉文化的主导思想被民族民众广为接受,并逐渐规范、制约着民族民众的伦理判断,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旨趣因而呈现出与汉文化伦理体系诸多一致的层面。但是,文化传播不仅是输出过程,更是一个选择和接纳的过程,儒家伦理在云南民族地区的渗透和影响必然遭遇云南本土文化的筛选与过滤,必然经过民族民众依据自身的社会语境和文化积淀而进行的衡量和诠释。而且,作为构筑于家族主义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伦理观念,儒家思想自有其适应特定社会环境的局限性,而作为国家倡导的精英教化伦理,儒家哲学又表现出压抑生活欲望而极度追求社会等级秩序和个人品格完善的态势,儒家学说自身的种种限制也决定了云南民族民众对其伦理思想的摄取必然有所选择和改造。

3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意义

3.1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在民间文学领域的意义 4

综观建国以来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的伦理内蕴早已进入研究者的关注视阈,从数量繁富的学术论文至内容丰厚的云南各族文学史、文学简史,诸多论著涉均及了民间文学伦理意蕴的分析。但是,总体来看,民间文学领域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容的审视大多拘囿于特定作品的评析,缺乏综合的、系统的整体性研究,而且,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术界对民间文学伦理思想的理解还存在着表面化、简单化的倾向。从很大程度上说,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意义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类研究更随着民间文学领域整体沉寂的氛围而陷于近乎停滞的状态。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超越单个作品、某一故事类型乃至特定民族的局限,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究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内蕴,此项研究将弥补学术界关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意义缺乏系统研究的不足,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整体研究有待深入的现状也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基于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审视民族民众的伦理倾向,此种研究理路对民间文学整体领域也有诸多层面的意义。其一,本项研究凸显了文本研究的重要价值。对于民众集体创作与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而言,田野采录和文本批评历来是本学科研究不可分割的两翼。经过上个世纪全面而持久的田野调查,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学文本资料已经相当庞大与丰富,但是,迄今为止,民间文学界对记录文本的理解与发掘却极为不够。在民间文学研究陷入困境的今天,立足于弘富的材料积累,展开深入的文本剖析,借以探察民间文学的内在规律,无疑是民间文学研究走出危机的基本途径。其二,本项研究将文本研究和民众的思想研究深度融合,弘扬了民间文学界关注民间文学人文精神的学术传统。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肇始于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五四”时期,发掘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积淀和批判精神是本学科兴起、繁盛的重要原因。民间文学本是民众心声和情绪的形象再现,聚焦其思想内蕴的研究思路具有构筑学科特质的根本意义。面对近年来民间文学领域形式研究渐趋繁盛而内涵分析相对微弱的现状,重塑民间文学研究富于批判精神和人文意识的优良传统,并努力摆脱这一学术路线在发展历程中因现实政治的制约而产生的偏颇与不足,以一种清醒的历史眼光审视民间文学内在的主体精神和人文积淀,必将深化本学科研究的社会品格。其三,本项研究将民间文学和伦理学融为一体,展示了民间文学理应跨学科、多角度审视的学术路向。“民间文学是一种与其他社会文化有密切联系的文学。”[5](p69)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艺现象,而且是民众传承生活文化的载体,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互 5

渗形成了民间文学驳杂的内容体系。鉴于民间文学自身的特质,扩大本学科的研究视野,建立与其它学科的对话和共谋,是推进民间文学发展的必然策略。

3.2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在伦理学领域的价值

随着民族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学术界对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的探索业已取得相当突出的成就。在伦理学领域中,学者们的研究重心大多集中于民族地区纷纭而现实的社会生活,虽然民间文学作品也被视为扫描民众伦理世界的一扇窗口,但是由于学科之间的隔膜和限制,伦理学研究者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注意的焦点汇聚于民族民间文学。由于民间文学是云南少数民族施行道德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缺乏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深度观照,伦理学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意识的把握必然是有欠深刻、有欠完美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深入解析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伦理意蕴,审视云南少数民族伦理世界因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而铸塑的独特风貌与内在逻辑,对理解、建构云南少数民族的伦理思想和伦理体系必将有所助益。

基于民间文学文本发掘民众的伦理精神不仅在研究路线和内容深度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伦理研究有着较为突出的价值,同时,此种研究范式对现行伦理学领域倡导的关注民间生活伦理这一学术理路而言,也是一次具体而系统的实践与尝试。近年来,随着对传统伦理学研究脱离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伦理学界兴起了将视野从精英伦理思想转向民众生活世界的学术风尚。“所谓民间生活伦理,就是存在于民众实际生活中,人们主要根据生存方式和实际需要,从生活实际经验中得来并实际应用于生活的伦理”,[6](p46)民间生活伦理研究“有助于伦理学研究更加面向生活,贴近生活,指导生活”。[7](p44)作为民众心理情绪的物化表现,民间文学记录、反映着民众真实的生活态度和伦理信念,深入解析民间文学是揭示民众伦理生活风貌的有效路径。

3.3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其它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从处于民族文化内核的伦理思想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与民族特色,并结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现实事象具体分析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内在机制,此二则均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经过长期的融合与交流,中华文化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作为民族文化外显符号的各族民间文学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这一突出风貌。关注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蕴与汉文化之间以及不同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蕴之间 6

的相似和区别,并追溯这些异同所以产生、发展的社会语境,有助于加深理解中华文化的整体特征及文化传播、交流的意义与规律。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系统审视民族地区丰厚的道德积淀及其显示的独特风貌,对弘扬云南少数民族优秀的伦理思想与构建现代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伦理观念既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发展,又表现为承继与延续的历史联系性过程。民族地区的文明建设需以民族伦理传统为基础,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渗透的伦理观念为理解民族伦理传统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乐黛云.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美)斯蒂.汤普森 .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3]刘守华. 比较故事学论考[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德)约瑟夫.狄慈根. 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M]. 上海:三联书店,1978.

[5]钟敬文. 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肖群忠. “生活伦理”论[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