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范本)

环 境 应 急 预 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对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作出迅速反应,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事件对公司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保障公司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公司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保总局《省(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环保总局处置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实施方案》、《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的暂行办法》、《省(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1.4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①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②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③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④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⑤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⑥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⑦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存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件。

(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①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②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③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④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⑤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市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①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③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①发生3人以下死亡;

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市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③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5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综合协调;充分准备,快速反应;调查取证,监测先行;依靠科学,高效处置。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明确应急预案与内部企业应急预案和外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并辅相应的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机构图

2.2 职责说明

2.2.1设立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职能小组。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组成

2.2.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总经理担任副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排险、减害工作。

(2)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处置具体排险减害(救助)方案、措施以及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4)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5)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2.2.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其组成和职责如下: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经理担任应急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

(1)负责承办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2)接受环境事件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信息,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和预警级别,并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3)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指示,迅速派出事件调查取证和监测先行队伍,根据反馈的信息确定事件的类型和预警级别;

(4)负责事件调查处理的信息传递、组织协调、督查督办和相关保障工作;

(5)组织协调相关单位拟定不同类型事件的具体处理措施,指导实施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预案演练。

2.2.4应急办公室下设各职能小组:

2.2.5应急监测小组

应急监测小组由化验室和实验室人员组成,技术部经理担任组长。

主要职责

①落实并执行应急指挥中心的命令、指示、要求;

②起草各类、各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案;

③组织培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人员;

④负责起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名录、规格型号;

⑤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2.2.6污染源处理抢修小组:

组长:生产技术部经理

成员:工艺主管、机修工、水电工、铲车工

职责:

1)听到报告报,立即奔赴事故现场,了解掌握事故情况,并及时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听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

2)维护现场秩序,控制事态发展。

3)根据泄漏源的性质,利用相应的器材和物资进行扑救,控制污染源,救出被困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2.2.7人员疏散引导小组:

组长:郭顺华

成员:所有司炉工、所有操作工

职责:

1)协助抢修小组成员搞好人员疏散、隔离和警戒,维护现场秩序

2)人员疏散后,再检查一次,确保人员全部撤离现场。

3)及时主出被困物资,防止污染源扩大。

2.2.8安全防护救护组

组长:

成员:粉碎工、销售部人员

职责:

1)配合抢修组人员进行现场灭火;

2)做好警戒;

3)对抢救出的伤员立即进行简单有效的救治;

4)迅速与医院联系进行抢救;

5)对抢救出来的物品看管;

6)保护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2.9紧急物品供应联络组

组长:

成员:仓库保管员、财务部员工、行政部人员

职责:

1)事故发生后,立即与区环保局、安监局、消防队联系;

2)根据事故大小向周围单位请求援助;

3)准确报告事故类型、事故大小、有无人员伤亡、发生时间、地点、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可能

造成的损失;

4)报告报警人、报警单位等有关内容;

5)到主要路口消防人员和救援队伍,主动回答和汇报消防队提出的问题。

3 预防与预警

3.1危险源监控

3.1.1本公司危险源主要存在于生产技术部下属各基层单位,因此生产技术部负责建立健全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主要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制度。

3.1.2生产技术部负责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现场安全员或现场负责人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可按照新员工培训方案进行实施)。

3.1.3生产技术部管理人员应当将主要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3.1.4在主要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主要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3.1.5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主要危险源,相关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3.2预防与应急准备

3.2.1思想方面的准备,公司各级各部门应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使全体员工能够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3.2.2组织方面的准备,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保证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3.2.3制度方面的准备,建立与应急预案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防范于未然;

3.2.4技术方面的准备,为保证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公司在应急预案各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2.5物资方面的准备,为保证应急措施的顺利实施,公司各部门对相应的物资应做好储备和保管工作。

3.3监测与预警

3.3.1公司环境监测小组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重点排污口每天进行例行监测,如实做监测记录,监测结果每周向区环保局报送。

3.3.2根据企业应急能力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4应急响应

4.1

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4.2分级响应

值班人员或其他人员接到发生环境事件报告时,应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物、人员伤害、联系人及电话等情况。并立即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或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事件通报后,立即判别事件类型(主要类型为一般性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污染事件)和事件的预警级别;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领导或其他有关领导,并提出处理建议。

根据事件的污染与破坏程度,公司应急办公室在报经应急领导小组确定后,向区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4.3启动条件

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启动不同的响应程序。

①Ⅳ级(一般事件)响应程序: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事件通报后,及时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并报告区环保局和安监局、消防队。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指导处理。

②Ⅲ级(较大事件)响应程序: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事件通报后,及时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并将信息通报区环保局、安监局、消防队。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指导处理。当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到达后,要详细汇报事故现场情况,听从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

③Ⅱ级(重大事件)响应程序: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事件通报后,立即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组长根据事件性质率副组长及应急办公室主任赶赴现场,并报告区环保局和安监局,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事件信息,协调各部门参与应急响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分析事态发展与处理方案,并与区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做好事件调查处理。应急办公室查明有关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报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审阅后,区市政府通报。 ④Ⅰ级(特别重大事件)响应程序: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事件通报后,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组长根据事件性质率副组长及应急办公室主任赶赴现场,并报告区环保局和安监局、消防队,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事件信息。按区政府的指令协调各部门参与应急响应,做好事件调查处理。

4.4信息报告与处置

发生环保紧急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办公室应立即向应急领导组组长报告,由领导组组长根据事故大小及事态发展做出救灾决定,并确定是单位自救还是采取社会救援,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建于重大事故,本单位无法自行处理的,须报告区环保局、安监局、消防队,忙控制事故的蔓延及隐患的发生。

火警电话:119,报警时;

1) 讲清公司所在地址、单位、着火的部位;

2) 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

3) 讲清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

4) 报警后要留人,并到路口迎接消防车。

如有人员伤亡,则要立即和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急救中心电话:120。求助时:

1)讲清公司所在地址

2)发生伤亡的原因

3)派人到路口迎接急救车

4.5应急准备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环保事故发生后,立即召集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应急办公室人员,了解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包括

1)是否有人员被困

2)容器储量、各种原材料的存储情况、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等等;

3)确认设施、建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

4)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水源等情况;

5)观测风向、风速;

6)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7)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根据了解的情况,按应急程序制订应急措施。

4.6应急监测

4.6.1当发生环境应急事件时应急办公室应立即通知应当监测小组做好应急监测各项准备工作。现场采样监测人员30分钟内做好准备,携仪器设备、采样器具、防护设备赶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和采样。报告人员作好资料收集。

4.6.2现场监测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污染状况调查后,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汇报现场情况,以便及时了解污染状况,决定是否增加监测点位、项目和频次,是否增加现场监测人员和仪器。对无法监测或不具备监测条件和能力的项目时,应向上一级部门报告,请求技术支援,提请环境监测网络协调解决。

4.6.3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1)在采样前根据样品性质、成份和环境条件,根据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加入保存剂。

(2)在现场工作开始前确定好样品的运输方式以防延误分析时机。

(3)在运输前应检查现场采样记录、核实样品标签是否完整,所有样品是否全部装车。

(4)样品运输必须配有专人押运、防止样品损坏或致污。移交样品时,应进行核对并办妥交接手续。

4.6.4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人员接到分析样品后,立即进行样品分析,并接受质量控制组的考核和检查,接受应急监测工作组和技术管理小组的指导,准确、快捷地完成样品分析,做好原始记录,提交分析报告。

4.6.5报告编制与提交:应急监测小组完成监测任务后,同步收集资料为编制报告做准备。待监测、分析数据出来后,认真进行数据处理,按职责认真进行报告审核,以最快的速度提交报告。

4.6.6应急办公室收到应急监测报告后,应严格、全面地审核报告,在确认监测报告数据具有监测数据的“五性”后,批准报告并提交所属相关部门,同时按规定报上级有关部门。

4.6.7应急监测人员或应急办公室人员应按区政府相关部门要求,积极配合工作,并按其要求提供相关监测数据和报告。

4.7 现场处置

4.7.1水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本公司废水通过公司的排污管道、废水收集池处理后,排向工业园污水处理站。如果发生水环境污染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果是污染物大量泄漏,通过地面流向下水道,通过下水道排向丰乐河。如果有污染物泄漏:

1)应急办公室在第一时间向应急领导组报告事件发生现场情况;

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根据报告情况和事件现场的严重程度,制订应急措施,通讯小组根据应急领导组的决定,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3)现场采取的措施:

A首先采取围堰堵截的方式,使泄漏物不外流,控制污染物扩散;

B如果少量,采取用沙石填埋的方式处理,泄漏物不会排放到下水道;

C如果量大,则用工具进行收集;

D当事件发生后,应急监测小组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准确地确定超标的项目及超标量,立即向组长汇报检测结果。

E应急监测组长通知应急处理小组,应急处理组根据应急监测组的检测结果,向处理后未达标的水中,投加相应的水处理剂,通过化学处理后,使其达标排放;或将处理后未达标的水排入应急池,通过厂内污水管道,用潜水泵回流至进水口,进行二次处理。

F应急监测组对各应急监测点的水质情况进行监测,确认水质符合要求。

4.7.2有毒气体扩散事件现场处置

本公司产品和原料均无有毒气体

4.7.3溢油事件现场处置

本公司可能发生溢油情况为燃油锅炉的燃油发生泄漏,造成污染事件。当溢油事件发生时:

1)发现人员应及时向应急办公室汇报。应急办公室首先派人现场调查,并将现场情况第一时间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做出应急处理措施。

3)油品轻微溢出且无法回收时组织应急处理人员用沙石进行填埋和吸附,防止油品泄漏到下水道。

4)油品大量溢出时组织值班人员立即关好/堵好排水沟自动排水阀(闸阀),防止油品流入排水沟和灌溉水渠,同时对溢出油品进行回收,溢出油品进行回收完毕后,由应急监测小组对水质进行监测,当水质符合要求时,才能打开排水阀。

4.7.4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4.7.4.1警戒

1)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工火焰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如事故较大,可要求交警协助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8 2)发现人员应关闭相关阀门,并在油品溢出区周围备好灭火器和石棉被。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组织事故处理小组人员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迅速将现场其他物品转移到安全区,防止接触反应的二次污染及其他事故发生。

3)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4)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严禁火种。

4.7.4.2切断危险源

1)泄漏源控制主要进行关闭阀门、停止作业。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2)启用灭火设施,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进行火情侦察、大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3)应迅速查明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等。转移较危险的储罐。

4)泄漏物处理:

A、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阀门,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B、稀释与覆盖: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者其他覆盖物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C、收集:大量泄漏时可用泵将泄漏的物料抽出容器内,小量泄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D、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4.7.5辐射事件现场处置

本公司无辐射源,因此不会发生辐射事件

4.7.6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件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3)国家中毒急救网络

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4)伤员的现场急救常识。

1)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2)现场救护: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头面部受污染者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3)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的布覆盖伤处,避免伤处感染,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4)经现场紧急处理后,将伤者迅速送到医疗急救部门救治。对于接触化学吕的人员也必须送往医疗部门进行医学观察。

5 安全防护

5.1应急领导小组在明确突发事件的性质后,科学指导和处理事故,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情况下采取处理措施。 

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对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泄漏区,应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应急救援人员不得穿带钉的鞋和化纤衣物,同时关闭手机。

5.2现场应急领导小组要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6 次生灾害防范

6.1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应急监测小组要随时监测事故现场的危险因素是否有增强的趋势,并及时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6.2人员疏散引导小组要定点定位,确保无关人员全部撤离现场,阻止无关人员进入; 在事故区设立明显警戒标志;

6.3对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泄漏区,应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应急救援人员不得穿带钉的鞋和化纤衣物,同时关闭手机。

7 应急状态解除

7.1应急终止的条件:

①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②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③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④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7.2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向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申请;

(2)经过专家讨论,取得一致意见,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3)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4)应急状态终止后,环境应急办公室应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并结合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7.3当应急状态终止后

(1)环境应急领导小组指导有关部门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应急办公室负责起草特别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3)应急过程评价。由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组织评审,应急办公室负责实施;

(4)根据实践经验,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5)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8 善后处置

8.1善后处置:环境事件结束后,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环境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受害人群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评估报告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区政府。

8.2保险:环保行政主管要对环境应急人员依法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①奖励

应急领导小组对在处置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②责任追究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认定结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追究事件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9 应急保障

9.1资金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包括仪器装备、交通车辆、应急咨询、应急演练、人员防护设备、应急办公室工作等的配置和工作经费,由应急办公室制定计划,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审核决定。

9.2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成员必须24小时开通个人手机,24小时值班电话保持通畅,节假日必须安排人员值班。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确保应急时能够统一调动有关人员、物资迅速到位。

9.3应急队伍保障

以生产技术部为基础,组建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熟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高素质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监测队伍,并形成应急网络,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控制污染、减少危害,确保环境和公众安全。

9.4装备保障

环境应急相关部门及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监测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的能力,保证在发生环境事件时能有效防范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

10 宣传、培训与演习

10.1公众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黑板报、手册、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处理、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12

10.2培训和演习

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定期组织开展环境事件应急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0.3预案修订

说明应急预案修订、变更、改进的基本要求及时限,以及采取的方式等,以实现可持续改进。

10.4预案备案

本应急预案由公司生产技术部留存,报公司行政部备案。

11 附则

11.1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本应急预案由公司董事长签署,本应急预案由预案编制组负责解释。

11.2预案的实施

本应急预案自工厂搬迁之日起实施

12 附件

(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

(2)危险废物登记文件或企业危险废物名录;

(3)企业应急通讯录;

(4)应急专家通讯录;

(5)企业环境监测应急网络分布;

(6)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

(7)外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通讯录;

(8)单位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

(9)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

(10)应急设施(备)布置图;

(11)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及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图;

(12)企业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

(13)企业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图;

(14)各种制度、程序等,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格式)表、应急预案启动(终止)令(格式)、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等;

(15)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标准目录;

(16)其他。

附件(3)

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附件(4)

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附件(6)

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附件(7)

环境应急预案范本

附件(14)各种制度、程序等

A、仓库管理制度

B、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C、安全、消防、环保责任书

D、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表 E、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