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提纲范文

社 会 调 查 提 纲 范 文

一、社会调查课题:关于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的调查报告。

二、社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将孩子留

在家里面,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是此次我们社会调查的目的。意义是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影响周围的人提高对于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以保证他们身心茁壮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调查对象:当地群众(主要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属、当地小学老师以及留守儿童本人)

四、实践单位: 小组成员的家乡

五、实践时间:暑假

六、社会调查方法:

(1)正面融入。与当地的留守儿童一起玩耍,通过细节了解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剖析他们的心理。

(2) 实地调查。实地访谈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属(在家的爷爷奶奶)和当地小学的代课老师。从侧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所需。

(3) 从相关机构获取帮助。访谈当地教育机构,了解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的看法。访谈当地地方的派出所机构,探讨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增加的原因以及和留守儿童问题之间的关系。

七、社会调查内容:

一、**村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剖析;

三、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一些可以缓解的方法。

八、社会调查步骤:

(1)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

(2)实地调查,走访当地群众;

(3)寻求当地的政府机构的帮助,取得进一步的数据;

(4)整理数据并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篇:第四节 旅游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写作-提纲

第四节 旅游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写作

本节主要内容,即三种资料收集方法: 第一讲 调查研究之问卷调查法;第二讲 实地研究之访谈法;第三讲 实地研究之参与观察法。

第一讲“调查研究之问卷调查”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

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研究领域最常用的方法。

1.定义

调查研究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调查研究的特点:

具体而言,这种研究方法有下面三个特点:

①从某个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

②依靠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来收集资料;

③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一般需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

二、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

调查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调查研究的某些重要类型。主要有:①社会生活状况调查;②社会问题调查;③市场调查;④民意调查;⑤学术性调查。

1. 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通常是对某一时期、某一社区或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所进行的调查。

——着眼点在于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以综合地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中人们总的社会生活状况。例如对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调查。

2. 社会问题调查

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意见。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诊断”。比如青少年犯罪调查,离婚问题调查、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旅游目的地社会社会风气变化调查等等。

3. 市场调查

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随着商品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兴盛,这类调查逐渐增多,比如化妆品市场调查、家电市场调查、旅游市场调查等。

4. 民意调查

也称舆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调查。典型的如美国的总统选举民意调查。此外,各种民意测验机构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民意调查,以及各种大众传播机构对其读者和听、观众进行的调查等等。

5.学术性调查

调查的目标往往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得出结论,而是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领域。

三、调查研究的题材

概括地讲,调查研究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包括某些人口统计方面的内容,如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以及人们生活环境方面的内容,如居住形式、社区特点、家庭构成等。

②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即有关人们“做了什么”以及“怎样做”等方面的资料。比如一周上网多少个钟头?上网的目的和浏览的内容等。

③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即有关人们“想些什么”、“如何想的”或“有什么看法”(态度)等方面的资料。比如人们怎么看待离婚现象、人们对住房制度改革有什么意见、人们对不同类型的旅游方式的观点与选择等。

四、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简介

早期的调查研究类型上,多以较大规模的行政统计为主。例如数千年前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就有以征收租税和征兵为目的的人口统计调查。

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调查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种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调查研究所涉及领域的扩大,另一方面也涉及新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与运用。

五、调查研究的逻辑步骤

第四节旅游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写作提纲

六、问卷设计

1.问卷又称调查表,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2.问卷设计的内容:

(一)问卷的结构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三)问卷设计的步骤

(四)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五)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六)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一)问卷的结构

包括1.封面信:2.指导语: 3.问题和答案:4.编码及其他资料:(如问卷的名称、编号、问卷发放及回收日期、调查员、审核员姓名、被调查者住址、问题的预编码等。)

(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问卷设计的步骤

(1)探索性工作:先摸底,了解、熟悉基本情况

(2)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问题归类与按逻辑排序,调整和补充好后形成问卷初稿),框图法(厘清问题的总体结构,画出各个部分之关系顺序的框图,写出每一部分的具体问题及答案,调整补充后形成问卷初稿)。

(3)试用:

客观检验法: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打印几十份,然后在正式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个小样

本来试用。

主观评价法: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打印若干份,送给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典型的被调查者,请他们分析评论问卷,指出存在不足和缺点。

(4)修改定稿并印制。

(四) 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1.问题的形式:

填空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矩阵式;表格式;排序题;关联题

2.答案的设计要求:

①保证答案符合穷尽性和互斥性。

②注意答案类别所表示的意义。

③有些问题要全部列出答案是十分困难的,可以采取列几个主要答案,然后加上其他项。

(五)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规则:

尽量用简单的语言;问题措辞要简短、明确通俗、易懂;避免双重含义问题;问题不要带倾向性。不用否定式提问。不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不直接问敏感性问题。问题的参考框架要明确。

(六)问题的数目和顺序:

□先易后难,即先问简单的问题,再问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份问卷中的问题数量不宜太多,问卷不宜太长。

□通常以回答者能够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30分钟

思考题

1.问卷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

2.简述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表达和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为什么要尽量简单?

第二讲 实地研究之访谈法

一、访谈的历史

很久以前人类社会就存在各种各样的访谈形式,最早的人类访谈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人口普查和中国的古医学-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现在访谈作为一种社会研究当中的一种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研究者们一般认为,访谈的传统主要由两种趋势演化而来,即临床医学诊断和心理测验。

访谈法运用于社会调查所取得的早期研究成果有英国学者布思(Charles Booth)的《伦敦居民的生活和劳动》,布思现在被认为是运用访谈法开展社会调查的第一人。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聘请了大量的社会学家以各种方式访谈了50多万美军士兵,这些对美军士兵的心理和情绪活动的研究报告后来出版了,书名是《二战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二、访谈的定义

作为一种社会研究方法、一种收集资料的程序,访谈法不能等同于日常对话,而是有着严格的定义。

①“??一种由一个人,即访谈者试图从另一个人或一群人中获取其观点、信仰的信息或表达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Maccoby & Maccoby,1954:499 )

②“??我们认为,与一般的交谈比较,访谈可能包括了一般对话的若干功能,但是访谈还必须从属于收集信息这个核心目的。”(Gorden , 1969 )

③“访谈是访谈者和被访者相互一起谈话以及如何谈话所形成的合作品。我们研究人员录载、随后用于分析和解释的访谈记录是该访谈的一种表述。”(Mishler , 1986)

因此,对于访谈法,它既与日常生活的谈话有相似之处,但访谈法更体现出它从属于特定的目标和程序性的特点,如收集资料这个核心目标。

三、访谈的类型

1.访谈的背景:

(1)正式访谈——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事先约定好时间和地点,正式就一定的问题范围进行交谈。(2)非正式访谈——研究者根据受访者日常生活的安排,在于对方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情形与对方交谈。

2.访谈的组织形式 :

(1)结构化访谈。指研究者对访谈的步骤和进行起主导作用,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了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

(2)半结构化访谈。研究者对访谈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通常,研究者会事先准备好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根据研究设计对受访者提问题。但是,访谈提纲主要是作为一种提示,访谈者在提问的同时鼓励受访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

(3)非结构化访谈。访谈过程中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研究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受访者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他们对意义的解释,以及他们使用的概念及其表述方式。访谈者只是 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访谈形式灵活、不拘一格。

3.根据参与人数分类

(1)小组访谈;(2)双人访谈;(3)单人访谈。

□非结构化访谈的展开过程:

①进入现场:注意着装,保证与周围相适应,懂得你的研究项目,并采用与条件相适宜的语言水平和风格,将目的、影响、过程和效益清楚地表达出来,尊重所有的问题。

②理解被访者的语言和文化:访谈的成功取决于能否与受访者建立起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了解受访者的语言及文化,避免意义的流失和误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沟通与信任。 ③寻找知情人:尽量找到一个知情人,一个被研究群体的成员,他愿意提供信息,愿意充当向导和翻译,解释当地的习俗、语言和文化。这可以为访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避免错误。 ④获得信任:获得信任是访谈成功的基本要素。而且这种信任即使建立起了也需要小心维护,因为它比较脆弱。

⑤建立关系:因为无结构访谈的目标是“理解”,所以研究者与被访者建立友好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研究者要能扮演被访者的角色,试图战争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先入之见强加给他们。

⑥收集经验资料:因为实地研究是在野外,不可能运行研究者方便地提供或使用一些如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所以,研究者常常需要用心地用大脑记着。在有机会的时候,无论如何尽量做到a.定期和及时地做笔记;b.记录所有的事情,不管当时它是多么的不重要;c.记笔记的时候尽量不惹人注意;d.经常思考,分析笔记的内容。

四、访谈的表达与阐释

(一)引入和访问准备:

访谈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需要选择访谈的类型和运用一定的访谈技巧,以便于访谈双方的表达顺畅、意义完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访谈,都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①选择访问对象、②确定访问的时间和地点、③制定访谈提纲,④以及在正式访问之前与受访者沟通。

(二)谈话技术或技巧

一般来说,非结构式访问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三个环节: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如何回应。

[开场白可以尽可能结合受访者当时具体的情境展开,通俗地讲就是先拉拉家常,切忌马上进入主题。]

五、访谈中的伦理

? 传统上,访谈中的伦理问题主要涉及知情同意(谨慎告知受访者有关研究的事以得

到他们的同意)、隐私权(保护受访者的身份)、避免伤害(身体的、情感的或任何其他方面)。

? 公开的还是隐蔽的实地工作,如录音技术的秘密使用。

研究报告的价值倾向问题,真实性问题。[作为实地研究者,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被访者,其次是我们的研究,最后才是我们自己。]

第三讲 实地研究之参与观察法

一、观察的概念

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同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一样,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观察也被看作是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中所有方法的基石。

作为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观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活动,要求观察者用自己的感观和辅助工具区直接地、有针对性

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并对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作出实质性的、合理的解释。

二、观察的分类

? 按场所:实验室观察、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是实地观察是一种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或仪器的观察。

? 按观察对象分: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 按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

?

三、参与观察法

(一)理解参与式观察

1.理解

? 参与观察意味着理解和解释一个群体的意义和经验的尝试。

人类学研究认为这一任务只有通过个体的参与才能实现。这种方法力图揭示、理解、展示人们用来使自己的日常生活变得现实的那些意义。

? 参与观察法的根本基础是融入且观察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

? 参与观察法是人类学民族志田野调查的核心方法。

2.参与观察法中研究者的几种角色

①完全参与者—— 研究者的研究身份不被当地人所知晓,被认为是当地社会中的一名普通的成员,甚至完全“融入其中”。

②观察性参与者—— 一个隐蔽的观察者,假扮成群体中的一员对群体进行观察。

③参与性观察者—— 研究者的研究身份是公开的,是被所研究和观察的群体知道的,以这种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研究群体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进行观察。

④完全观察者—— 一个“局外人”,不参加当地人的活动,在活动之外进行观察。

(二)早期的参与观察研究传统

? 马林诺夫斯基:对特罗布里恩岛的调查

? 怀特:《街角社会》

? 启示

? 四、参与观察法的应用

? 1.当有关社会现象很少被人所知时;

? 例如同性恋、吸毒、监狱生活等,相比其他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法(在这种情况

下通常是隐蔽的)可以保证研究者比较顺利地进入研究现场,获得“真实”的信息,同时对当地人的生活也打扰比较少。

?

?

?

? 2.当研究者需要了解有关事情的连续性、关联性以及背景脉络时; 3.当研究者(或公众)看到的“事实”与当事人所说的内容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4.当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 5.当对不能够或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时。

四、参与式观察的实施

(一)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 在正式观察开始之前,研究者需要先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确定观察的问

?

?

?

? 题、制定观察计划、设计观察提纲等。 1.确定观察问题 2.制定观察计划 3.设计观察提纲(主要回答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观察提纲至少应该回答下面六个方面的问题:①谁?(有谁在场?他们是什么

人?他们的身份、角色、地位是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等)②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在场的人的言语行为表现是什么?在场的人的互动方式是什么?哪些行为是日常生活的常规,哪些是特殊表现?)③何时?(行为或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持续了多久?行为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是多少?)④何地?(行为或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⑤如何?(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事情的各个方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明显的规范或规则?)⑥为什么?(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原因是什么?人们对此的看法与意见是什么?)

(二)进行观察

1.研究初期——开放式观察

2.逐步聚焦

3.回应式互动

4.选择观察内容

(三)观察过程的记录 ? ? ? ?

五、对参与观察法的反思

? 观察者的情感倾向;

(观察者的个人心情和情绪可能会影响观察的效果和内容。)

? 观察者的叙述角度;

(一般认为,研究者应该保持一种第三人称的角度,对“客观”事实进行如实的记载。)

? 情境认同问题;

? 观察者的角色转换。

第四节 旅游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写作

一、定量资料整理分析

资料整理分析的工作,即把原来杂乱无章、无法分析的原始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成系统的、完整的资料。其过程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校正、编码、电脑输入、清理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社会研究中获取的资料主要是量化资料和质性资料,分别对应量化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研究方式。

定量资料整理分析

(一)量化资料的整理

1.量化资料的整理,顾名思义,也即对由抽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把资料转化为可供统计分析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和统计推论。

2.数量分析是调查研究的一个主要特点,统计分析是数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二)主要步骤

1.定量资料整理分析的主要步骤

◆包括:原始资料的初步整理、复查、编码和录入电脑、数据清理、统计整理分析等过程。

2.要求

◆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一致性

定性资料的整理分析

(一)定性资料的内涵

1.W.L.纽曼:定性资料指的是那些以文字、段落、文章或其他记录符号来描述或表达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人物的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生活事件的资料。

2.风笑天: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二)定性资料的来源

定性资料的来源多样,如观察资料、访谈、随笔式的、日记式的、感想式的和现场中得到的其他相关材料。

(三)定性资料整理分析的目标

定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将大量的、特定的细节组织成一幅清楚的图画,一种概括的模式,或一组相互连接的概念。它很少试图去证明某种普遍的法则,而是力图去发现或提出某种理解的模型,提出某种尝试性的理论解释,或者说明事件的顺序、属性以及某种社会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四)定性资料整理的步骤

1.整理笔记和建立档案

(1)整理笔记和录音

(2)建立档案

在资料整理的过程中,研究者要着手建立各种资料档案。根据巴比的建议,主要是下列几种类型的档案:一是背景档案,二是传记档案,三是参考书目档案,将资料分析过程中,甚至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查阅、记录下来的各种书目、文献资料都系统地整理和归档。四是分析档案,即根据分析的主题将各种资料分别集中。

2.阅读分析

对经过初步整理的原始资料进行阅读是后续分析工作的基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厘清资料中的事实,产生很多的分析性联想,形成自己的分析思路,为资料的安排或铺陈提供启发。同时,阅读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还可以成为资料编码的依据。

3.编码和登录

编码是用数字表示资料的某种类别或概念,是对原始资料进行解读的一种方式。

“码号”表示的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的意义单位。寻找码号的一个标准是有关词语或内容出现的频率。编码的具体过程主要是:(1)确定编码单位(码号),(2)初步编码,(3)再编码。

登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编码的过程,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重新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在登录过程中,需要给每一个码号都用相应的数

字或符号加以表示。如“1”代表学习成绩,“2”代表学习态度,“3”代表学习效果等。

4.深度分析、形成概念

阅读分析和编码实际上也是资料的分析工作,但是只是一种初步分析,深度分析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类别比较或事件分析方法,深入理解、揭示资料所隐含的意义,提炼形成新的概念。

三、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1.导言或引言。主要说明研究的问题即研究的意义,其中往往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研究的缘起(如背景与动机),而是研究的问题及其界定,三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方法。即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研究的程序和工具等,包括:一是文献回顾及评论,二是研究的基本概念、变量、假设和理论架构,三是研究的总体、样本及抽样方法、抽样过程(定量研究中);四是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3.研究结果。即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4.主要结论和讨论。说明所发现的结果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还能继续做些什么。在对策性研究报告中,还要根据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5.中英文摘要。主要简单概括研究的问题、主要结论以及关键词。通常放在文章的最前面,有时也可以放在报告的结尾。

6.参考文献。研究报告中所涉及的书籍和文章目录。

7.附录。研究报告中所用的问卷、量表及某些计算公式的推导、数据计算方法等。

(二)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1.确立主题。研究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问题,是整个报告的灵魂。

2.拟定提纲。即构思好研究报告的整体框架,并将之转化为具体的 撰写提纲。作用是厘清思路,明确报告内容,安排好报告的总体结构,为实际撰写打下基础。

3.选择材料。根据写作提纲的范围和要求,选择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4.撰写报告。注意整体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形式、行文风格等方面的前后一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