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议案写作范例

关于以酸雨问题为主的大气污染的治理的议案

提案人:**(地区)代表 ***(姓名) ***(姓名)

学校: *******

众所周知,上海将举办2010世博会。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并藉此机会提高上海的国际地位、树立一个良好的国际大都市形象,本市计划于20##年前基本建成生态型城市框架体系,以良好的环境质量迎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在开展城区环境治理计划的过程中,大气问题举足轻重,而我市的大气问题又以酸雨污染最为严重。

监测数据表明,2007下半年~08上半年,上海市降水PH平均值为4.55,酸雨频率为75.6%,较前一年上升19.2个百分点,本市酸雨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上海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损失。如今,酸雨污染成为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我们应当进一步开展针对该问题的治理工程,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早日迈向现代化。因此,我们在此提出了这个议案,希望能引起各省市的注意,进行合作或是经验与技术的交流,齐心协力解决该问题。 下面则是我们对酸雨问题的分析阐述,与提出的解决措施。

一、酸雨的危害

(一) 对人健康的危害:

 (1)酸雨能够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由于眼角膜和呼吸道黏膜对酸类很敏感,酸雨对这些器官有明显刺激作用,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或咳嗽不止,也可能诱发肺病;

(2)酸雨也能通过其它渠道间接危害人体,它使农田土壤酸化,这样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再度溶出,从而被粮食、蔬菜吸收,人摄取后容易中毒、得病。这是重金属公害病的重要成因之一。

(二) 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

(1)污染水体:酸雨降落到地面后得不到中和,可使湖泊、河流酸化。湖水或河水的PH值降到5以下时,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到水中,毒害鱼类。水体酸化还可能改变水生生态系统。如此,十分不利于灾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损失;

(2)破坏森林:酸雨还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土壤中钙、镁、钾等营养因素,使土壤贫瘠化。酸雨损害植物的新生叶芽,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造成水土流失,以及降低其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使大气问题进一步恶化,导致诸多不良后果。

(三) 对建筑、基础设施的破坏:

(1)腐蚀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每年保养、修复工作的开销不计其数;

(2)特别是许多以大理石和石灰石为材料的历史建筑物和艺术品,耐酸性差,容易受酸雨腐蚀和变色。卢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是受酸雨侵蚀损坏的典型例证,其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给国家乃至人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酸雨问题的成因

 

酸雨的罪魁祸首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因此近年酸雨问题的加重恰反映了这两种污染物在大气中含量的不断增加,而其成因如下:

(一)工厂废气排放

(1) 工业废气处理问题:

     我国大气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工业废气。尽管我国之前相当重视这一点,在“九五”与“十五”中都提到了二氧化硫治理,但即便現在“十五”规划已結束,许多工厂仍在将质量相当可观的没有或未完全脱硫处理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

(2) 能源利用率:

     如今,国内许多工厂都仍在以十分粗放的形式进行工业生产能源利用率极低,能耗高、单位能源产值低、而且污染物排放量大。

(二)汽车尾气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辆开始行驶在公路上,每年排放相当多的大气污染物进入大气。而低质量油品低燃油利用率,使得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问题变得尤为严重

(三)植被破坏

     森林能净化空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其它大气污染物,维持大气的稳定。然而,近年来人类的过度开发,以及自然灾害,使得森林植被面积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得其对大气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导致了酸雨更为频繁的发生。

三、中国酸雨问题的现状

 

(一)分布

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酸雨污染最重。华中地区中心区域酸雨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以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为中心的酸雨区,近年来有所缓减,其中心地区年均pH值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东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该区域酸雨污染区域分布范围较广,覆盖上海、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重污染城市降水年均pH值在4.5~5.0之间,中心区域酸雨频率在60~90%范围。广西地区的酸雨污染较普遍,除南部滨海地区,大部分地区酸雨频率在30%以上,酸雨区沿湘桂走廊向东西扩展,东与珠江三角洲相连。另外,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酸雨问题亦十分严重,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二) 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酸雨问题呈加重趋势。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2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统计显示,20##年我国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98个,占全国527个统计市(县)的56.5%。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酸雨)的城市达218个,占统计城市的41.4%。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1个百分点;酸雨城市比例上升了4个百分点,其中pH值小于4.5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8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1.6个百分点。


三、酸雨问题的治理

(一)治理措施

1.确保实现二氧化硫减排目标

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控制高架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超过国家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或总量要求的燃煤电厂,必须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十一五”期间,加快现役火电机组脱硫设施的建设,使现役火电机组投入运行的脱硫装机容量达到2.13亿千瓦。新(扩)建燃煤电厂除国家规定的特低硫煤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并预留脱硝场地。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
2.综合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1)加快城区工业污染源调整搬迁,集中整治低矮排放污染源,重视解决油烟污染。。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这样可大大减少能源的浪费;颁布政策,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限制污染燃料的使用,在此同时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展节能活动。在城区内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2)统筹规划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治,有条件的城市要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复合污染问题以及灰霾天气的研究,逐步开展相关监测,建立光化学烟雾污染预警系统


3.加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
  1)以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5%以上的国控重点污染源为重点,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促使工业废气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实现增产不增污。工业炉窑要使用清洁燃烧技术严格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

2)继续抓好煤炭、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的废气污染源控制,对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实行自动监控大力推进煤炭洗选工程建设推广煤炭清洁燃烧技术

3)继续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研究,加快相关技术开发与示范,将氮氧化物纳入污染源监测和统计范围,为实施总量控制创造条件。

   4).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

  大型、特大型城市要把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作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规范在用机动车环保年检工作。改善油品质量,提高燃油的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型清洁燃料汽车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5.森林资源保护

1)认真抓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采伐限量,不得突破、挤占和挪用,严禁擅自调整或增加,要求所有商品材必须纳入年度木材生产计划进行管理,严禁超计划生产商品材。

2)切实加强林地管理。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高度认识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要求,依法办理各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手续报批;

3)强化木材生产流通管理。行凭采伐许可证、调查设计证上山制度,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组织作业,严禁无证采伐、越界采伐、超强度采伐。

4)严肃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不断健全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资源管理有关制度,进一步细化管理责任,对因为失职、渎职致使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6.发展清洁能源,调整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70%左右,而由于煤炭的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位置,积极寻求予以替代的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1)大力推进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提高西部地区天然气的开采量,保证沿途地区能源输送安全,满足东部地区的需求,同时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减少酸雨;

      2)大力核能。加快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的建设,提高岭澳核电站与大亚湾核电站的科技水平,扩大发电量,同时对加大广东、福建、湖南、湖北等地新核电站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力度,争取上述工程早日完工,尽早投入使用;

      3)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在上述能源丰富的地区加大研究水平,发展前途广阔的风能、水能、太阳能。

(二)强化环保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适应环境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源监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环境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水平。

1)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全面提高本市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环境、核与辐射环境等监测预警的总体水平。着力提高本市环境质量监测及预报的频率和精准度,强化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特殊因子监测,增强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动态变化监测能力。

2)环境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

加大对各种环境污染源的监控、执法力度,提高污染源现场监察和执法能力。以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管理,以装备建设为基础提高对环境污染源的取证和执法能力。

3)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大幅度提高对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环境事故应急监测、指挥装备水平,加强核与辐射事故、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应急联动、提升应急处置辅助决策水平。

4)环境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适应环境管理新形势,满足国家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的监测要求。提高实验分析精度,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的变化趋势。

5)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

构建市、区县两级环保部门的业务网络,开发和完善监管、监测、监察等各类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全面提升污染源、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提升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水平。

6)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环境保护发展的环保干部人才队伍。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整体实力,重点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注重领军人才的培养。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运作体系和保障措施,实现人才工作新的突破。

(三)强化法治,严格监管

强化法治既是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的关键,也是参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手段。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法规不健全、执法难度大、违法成本低、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问题。
1.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1)抓紧修订和完善现行法规标准,填补法律空白,明确责任、分明奖惩;同时在法规中明确提出正确的指引

2)配合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工作,拟订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各地也要完善地方性法规。完善技术规范和环境标准体系,科学确定标准限值,鼓励各地制订更加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积极配合司法部门,通过司法手段保障环境执法的权威和有效性,严厉打击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违法行为。

因此,本市代表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奠基,大体内容如下:

(1)

第十五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修改为:

第十五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未达标者,酌情予以惩罚。将达标者名单列出,予以表彰。

(2

第二十四条 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降低煤的硫份和灰份,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开采。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必须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使煤炭中的含硫份、含灰份达到规定的标准。
  对已建成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应当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

禁止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

修改为:

第二十四条 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降低煤的硫份和灰份,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开采。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必须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使煤炭中的含硫份、含灰份达到规定的标准。否则,取消其开采权。
  对已建成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应当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在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前,不得开采

禁止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

(3

    第二十六条 国家采取有利于煤炭清洁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使用低硫份、低灰份的优质煤炭,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修改为:

第二十六条 国家采取有利于煤炭清洁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使用低硫份、低灰份的优质煤炭,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鼓励煤能源向其它能源形式的转化、完善产品链

(4

第三十条 新建、扩建排放二氧化硫的火电厂和其他大中型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尘的措施。
  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属于已建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限期治理。
  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

企业应当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

修改为:

第三十条 新建、扩建排放二氧化硫的火电厂和其他大中型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尘的措施。
  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属于已建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限期治理。
  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并对此两项技术薄弱的公司在可能范围内尽量提供援助。
  企业应当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

(5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
  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船舶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船舶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修改为: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
  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船舶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船舶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对于尾气排放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船,应予以限制使用的处罚。

以上是我市已发现的一些法律漏洞与不足。若发现有其它需修改部分,欢迎各代表提出修正案予以改进。


2.完善执法监督体系
  1).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明确执法责任和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强化执法监督,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持续开展环境安全检查,重点排查沿江沿河和人口密集区的石油、化工、冶炼等企业,努力消除环境隐患。加强危险化学品、污染性废物的监管,防范环境风险。各级政府和重点企业要制订应急方案,配备必要应急设施,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3. 着重落实三项环境管理制度
  1).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和排污单位。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统计。综合运用排污许可、排污收费、强制淘汰、限期治理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手段,实现总量控制目标。
  2).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同时计划、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在加快试点的基础上推进各类发展和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加强环评资格管理,提高环评质量,落实环评责任制。严格“三同时”验收,尽快扭转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前评价轻事后评估和不审批就开工、不验收就投产的局面。
  3).实行环境目标责任制。把各环保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层层抓落实。建立环境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制订科学的评价指标,纳入党政干部政绩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环境保护问责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

四、预期效果

1、全国大气质量明显改善

各省的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污染严重的企业能源利用率提高,并且开始广泛采用清洁燃烧技术、对排放废气进行完全处理。更多节能型清洁燃料汽车开始在道路上行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降低。届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小于控制指标。全省重点排污企业基本全部达标排放,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开始稳定降低,总体空气质量有较大的改善,酸雨污染得到减轻。

2、生态环境状况改善

在全国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后,酸雨污染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大幅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将大大减少:水体质量改善,酸湖、死河将成为过去时,水体中重金属、有毒污染物含量大幅减少,水生物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林木将能自然健康的生长,森林生态系统正常发展,保护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更增加了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又再反作用于森林,形成利于大气改善、森林发展的良性循环。

3、经济损失减少

水体质量改善,湖泊、河流将更加清澈干净,有利于水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增收;而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况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节约了每年投入水污染治理的资金。土壤受酸雨的侵害减小,酸化、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减少,更多矿物质营养元素能留在土壤中,农田里的土壤将更适合农作物种植,而受酸雨威胁的作物也将减少,农业损失减少、农业增产。

4、积极的社会影响

1)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将助我国改善大气质量,赢得人民的称赞、对政府的信赖与拥护。经济上的效益,让以往饱受酸雨之苦的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2)酸雨对人健康的威胁大大降低,提高了我国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

3)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的显现,使企业、群众、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整个国家的环境、文明得到改观,树立了一个更良好的大国形象。同时,就本市上海而言,这也是有利于20##年世博会的成功召开。

五、风险与不足

纵观全国的实际情况,实行上述措施并不可能一帆风顺,势必会遇到一些困难。

1)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地区、城乡的差异。并非所有的地区政府都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来实施该计划,而该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又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很大。因此,计划的完成情况将会参差不齐。而这都是因为较大的资金缺口,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程项目的开展,影响整体规划的实施。我市认为,鉴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能提供资金援助有限,应提倡有共同利益的省份在签订协约的基础上进行包括资金、治理资源共享方面的一系列合作,互通有无

2)同样,人才都集中在东南沿海相对较发达的省份中,而一些较落后省份的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地区的人才资源不平衡会一定程度上制约计划的具体实施。因此,为缓解这种不平衡,建议开展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的人才交流学习项目。

3)清洁能源较于普通能源价格更高,也会使工厂进行生产的成本增加,不易推广施行。

六、小结

    大气污染问题是多年来粗放工业生产的产物,其治理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着手污染根源到森林净化大气,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断了其中任一环,都难以有效的进行治理。需要注意的是,酸雨只是大气污染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建立一整套大气污染防治、大气环境安全保障的法制监督体系,才真正是根除该问题的关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