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物专访稿采写技巧及范文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

——以校团委百名优秀校友采写为例

1、人物通讯的定义

人物通讯是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的通讯类型。它着重报道一个或几

个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

要求:把人物放在突出的地位,从人物的一个侧面或某些片断入手,比较详细地描述人物的事迹,揭示人物的思想,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和个性。

2、内容选取

a、抓住人物身上“亮点”:最闪光的性格;最能体现时代气息的特征。以此写出人物的个性和特色,但不要千篇一律,把校友都写成一个模

型。

b、选择最能再现人物思想风貌的事实。

写人物通讯要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人格的力量,要通过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再现人物的思想风貌。事实要为展现人物思想风貌服务,而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上,忽略对人物思想、信念等方面的挖掘,不能停留在好人好事记录的表层现象上。

c、选择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

通讯不是依靠抽象空洞的说教和赞美,而是通过富有人情味的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来征服读者的。有时你费劲心思堆积了一些形容词诸如“孜孜不倦、发奋图强、勇于创新”等来赞美人物,不如人物一句质

朴的语言或一个细小的动作更传神。

d、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明作者的倾向,表现作者明显的感情色彩,但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人物专访是一种新闻通讯,而不是文学作品,所以它必须遵循“真实”的原则。即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而不要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替代事实

的描述。

3、采写过程

(1)前期准备

a、采访前先广泛搜集采访对象的资料(书面材料,网络资源,走访校友的老师、同学、亲朋、同事等),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个性特点、习惯爱好、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有可能的话和采访对象一起工

作生活一段时间,深入了解采访对象,把人物写活。

b、拟订采访提纲。

C、配备纸、笔、相机、录音笔或MP3等采访工具。

(2)进行采访

采访可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方式完成。

a、与采访对象联系预约采访时间地点。

b、创造合适的采访机会。

寻找合适的采访环境;选择合适的采访时间;营造合适的采访氛围;

创造合适的谈话语境。

C、分析采访对象的个性心理:

——理性、感性、外向型、内向型

社会心理:

——配合型、消极型、回避型、阻挠型

d、采访中要注意现场观察,观察采访对象和现场及周围环境。 一般是在见面时,要先迅速扫视一下周围环境;在和访问对象接触初期,可先打量一下对方的外表、装饰和神情;采访到关键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动作。房间的摆设,人物的服饰、神情等可以体现人物的情趣和个性特点,这些也是写作时的丰富素材,是把人物写活

的关键之一。

e、采访知情人。人物采访一般需要采访两类人——新闻人物和知情

人。

如写刘少奇去访问他的妻子王光美,写王军霞去访问她的教练马俊仁,

写一名教授去采访他的学生,以把人物写得立体丰满。有时旁人的感受比当事人自己的述说更令人信服、更直观,更何况有些东西当事人

自身感受不到,也不会说,而旁人往往印象深刻。

(3)写作。采访结束后整理素材,提炼主题,然后谋篇布局,开始写

作。

A、表现人物的常用手法

在矛盾冲突中写人;借他人之口刻划人;借景写人

B、注意事项

a、写作时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文章写给谁看?

b、注意材料取舍,切忌面面俱到。

c、用语简洁。

d、注意段落的准确划分以及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

(4)稿子写好后请返回给采访对象审查。

4、写作结构

(1)标题:生动、鲜明

事迹/思想精神(主标题)

——记/访×××(副标题)

如:一份特殊的遗书

——追记徽县伏家镇伏镇村村主任孔荣勤

(2)引文(正文前面部分的文字):

a、人物简介(人物简介也可放在文中,或者文末)

通用格式:×××,男,19xx年生,浙江宁波人。19xx年9月至19xx年7月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工作,现任×××。工作中敢于拼搏、乐于奉献,获得×××荣

誉。

本次写作的人物通讯要求采用正文前“人物简介”的形式。

b、人物思想的概括(凝练、优美)

c、人物的言行记录(最能代表人物性感的言行)

(3)正文

A、开头最好是感性的,让受众对人物的相貌、身份、经历或生活工

作环境或人物的性感有个感性的认识。

如老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春天,在北海公园,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早晨上班从北门进园,南门出去,下午下班从南门进园,北门出去。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从他的住宅到办公地点,正好经过北海

公园。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他这样来来

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

竺可桢走北海公园,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了解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服务。

B、根据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从不同侧面、以不同事例来表现人物,

每部分最好独立成章,有独立的小标题。

小标题举例——采写金萍的一篇人物通讯:

难忘采访 回归校园

初入校园 倾心耕耘

传授知识 孕育激情

身体力行 呼唤大爱

C、正文采写的几个侧重点

a、校友现在的工作情况——挖掘优秀校友所取得的成绩。 b、大学生活的感悟,以及母校的学习和生活与其今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如该校友在校期间是主要的学生干部,要了解他学生干部经历对今后成功的帮助,并可以了解校友印象最深或者对其最有帮

助的课程,等等

c、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后的感触(如创业的艰辛、改革创新的历程、攀登科研学术高峰的历程、继续深造付出的努力等),进一步了

解母校的培养对其今后取得成功的影响和帮助。

d、对正在理工求学的学弟学妹们提出希望和建议。

e、在11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请校友寄语学校。

5、注意事项:

(1)在人物专访中,应当有意识地保留“访”的实感。这主要是指:要比较多地保留和引用专访对象的原话,必要时也可涉及采访时的现

场情景。

(2)字数3000—5000。在寻访中搜集校友工作生活照片2—4张。

(3)在寻访中应遵守交通规则,增强防盗、防骗意识,避免与他人

发生纠纷,有疑惑的工作多向学院指导老师报告。

(4)要注意形象,注重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向校友展

示个人良好素质和学院、学校的良好形象。

三、范文一篇:

看得远,才能做得好

——访我校校友、中星公司总经理薛文艳

人物简介:薛文艳,女,浙江浦江人,19xx年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我校前身)机械专业。毕业后回浦江在唐灯公司做普通技术员,19xx年和丈夫一起创建了中星锁业有限公司,走上设计制造“异形锁”的创业大道,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制锁专家,自行设计申请国家专

利多项。

江南四月的一个周六,我们匆匆走出浦江车站,跳上一辆出租车。几分钟后,出租车停在了我们的目的地班班大道18号——中星锁业有限公司大门口。该公司的总经理薛文艳就是我们此次要采访的对象。 走进大院,左边是行政办公楼和员工食堂、宿舍楼,右边是两排整齐的多层楼厂房,中间是一个大院,里面有一座显眼的“滟晴亭”,后面则是一个员工运动场。企业从96年办厂至今,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仅20xx年公司就向政府交纳税收260万。 中午11:00,整个工厂依然忙碌,而薛文艳也还没从市里开会回来,她似乎已经习惯了和同事们一起奋斗,即使是在这样的周末。这是一位怎样的女性,是一位怎样的八十年代大学生?带着些许好奇和崇敬,我们在办公室里一边翻阅公司的资料,一边等待这位神秘校友

的出现。

“我要回浦江去工作”

“她们来了吗?”11:50,楼梯口传来了稳重关切的声音,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校友——19xx年毕业于我校机械专业的薛文艳女士。普通的职业装,简单的短发,一脸灿烂的笑容。在她迎面迈向我们的

稳健的步伐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从容和恬淡。

时间对于薛文艳来说很宝贵,但她还是在百忙中抽空坐下来,耐心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聊起大学生活,她有滋有味,而令她感触最深的

是当初她的就业选择。

八十年代,一个大学精英教育的时代,虽然没有包分配,但是对于大二就成为党员、成绩优异的她来说,就业选择太多了。留在杭州,还是回去?是听从学校的安排留校,还是到基层去从事专业工作?在这些选择面前,她没有犹豫,毅然决定回家乡去,到基层去,从事自己喜欢的本专业工作。“父母养育我们十分不容易,他们需要我们。对于我来说生活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当时也有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回小地方工作,千方百计想留在杭州。但我不这样想,因为摆脱虚荣,脚踏实地地工作,是我的专业所需,所以我很自

觉地要求回浦江工作。”

在浦江的第一份工作,她没有选择去政府机关,而是去了浦江唐灯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刚去的时候,公司有3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他大学生不屑于基层工作,但她却长久地待在车间里并仔细地琢磨。作为一名大学生,她没有觉得委屈,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她也没有觉得累,就是凭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她

当上了公司副总经理。而当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19xx年,公司却破产了。接下去的路怎么走?她没有彷徨,决定自己创业。 “时代造就的吧!”当问及她怎么想到要创建中星公司时,她只是用爽朗的笑声把人生重大的转折轻描淡地总结了一下。19xx年,中星公司在浦江成立了。而当时浦江的锁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气候,市场也相对成熟了。面对这样的形势,薛文艳独辟蹊径选择了走设计制造“异形锁”(名字为薛文艳所取)这条创业大道。大胆的创新,扎实的制锁技术,薛文艳几乎承担了公司所有产品的设计工作,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制锁专家,她自行设计的申请国家专利的产品就有好多项。正像她创建的公司品牌——“严格”(yange)一样,中星公司以过硬的质量、优质的服务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在十多年的发展中,中星公司从一家小公司成为连续几年纳税过百万的中型企业,逐步由传统

企业向现代企业迈进。

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她在创业大潮中拼搏奋进,我们好奇地问她“你一路走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没有!”一个很简单、干脆的回答。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定位,坚定的创业步伐,成就了今

天的薛文艳。

“员工的事是我自己的事”

在中星公司的产品展示区,各种颜色、款式、规格的锁,令人应接不暇。据了解,目前公司的锁有116个品种和510种规格,基本出口欧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国家。中星公司锁的价格比一般厂家要略高一

些,对此新客户往往不能理解。薛文艳总是这样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劳动力廉价呢?税不能少,管理费不能少,我们又不偷工减料,而一家公司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同时我必须保证员工的福利,同样是劳动力,为什么要比国外更便宜?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一定的利润空间,才有创新的基本,才能提供更新更好产品”凭借始终如一的质

量,中星公司最终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创业第一年,薛文艳就给自己的职工买了保险。作为一家私营小企业,此举在同行中几乎是第一个。她始终善待员工,始终把自己的员工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事”。员工进厂,就有住宿,并且工作午餐免费。在员工的宿舍楼,最差的房间也有彩色电视机、固定电话和独立卫生间。考虑到有些职工有家庭,公司还特地建造了一些套间供他们住宿,空调、电视机、固定电话、厨房、独立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在冬天,为保证员工们能洗上热水澡,公司还每天免费提供热水。虽然公司地方不大,但却建有运动场。这是200多名员工休闲锻炼的场所,里面的运动设施也全部是免费使用的。公司的员工基本都已工作三年以上,工作五六年之久的中层领导也有不少,还有一批从公司开创到现在的元老。公司从不拖欠工资,每月定时发放工

资,即使在公司最困难的创业之初。

公司的员工说到薛文艳,都赞不绝口。在公司工作了三年的石小姐说,“刚来的时候,我什么也不会,是总经理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即使做错了也会宽容地原谅我。”“因为顺路,总经理每天用自己的车子

带我回家。在食堂一起就餐,她都会点我喜欢吃的东西。我不仅是她的员工,更是她的朋友。” 石小姐告诉我们,今年公司马上又要组织去旅游了,虽然地点不远,但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周末的晚上,总经理夫妇总是还会到公司来转转,看看工厂,看看员工。一位做研发工作、和薛文艳一路走过来的师傅这样形容她:“要用几个简单的词概括她真的很难,但是她的为人真不错,是真正的女企业家!”正是因为重视员工,把员工的事视为自己的事,薛文艳赢得了

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全厂上下拧成了一股绳。

“我要把经验传下去”

如果说工作几乎占据了她全部的时间,那么爱和责任则占据了她的

心灵。

作为一名经营者和管理者,薛文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始终把握着中星公司的方向。异形锁投放市场后,受到了客户的好评,也赢得了业界的肯定。但不久薛文艳在市场上看到了一大批模仿产品,当时她迷惑了,自己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仿制自己产品的同行。很快,她调整了心态,正是因为自己的产品出众,才引来了这么多的追随者。看着自己设计的产品养活了一大帮人,她内心什么怨气也没有了。在

这样的宽容和理解下,她默默地为社会付出着,无怨无悔。 原来的一些国有企业,因为没有很好的机制,经常会流失宝贵的工作经验。而在自己的公司,薛文艳总是想着如何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下去。她说:“在电脑里我保存了很多创业的资料,我会毫无保留地

传下去。一个人生存的消耗是十分有限的,我一个人能花多少钱,剩余的应该是大家的、社会的。企业要想真正为社会做点什么,从长远角度来说,一代人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在注重现有员工的同时,也应该关心下一代的培育,中星奖学金的设立是对他们最好的

鼓励,我们希望下一代都是真正的中国之星。”

从员工那里,我们了解到薛文艳夫妇一直在默默地赞助着金华的一个家庭,因为贫困这个家庭无法承担三个孩子的学费,薛文艳夫妇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赞助孩子们读书。从小学到中学,他们一直默默地资助着这个家庭。我们还了解到薛文艳的旧厂房现在已经是一个民工子弟学校了,他们还捐资为孩子们盖房子,减轻学校办学的负担。 采访结束的时候,我又来到薛文艳的办公室。办公室视野开阔,干净整洁,一排客户资料,一张办公桌,一张会议桌,一个卫生间。薛文艳说:“我崇尚自然,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可以让我远眺的办公室。

看得远,我才能做得好!

备注:考虑到大家要写人物通讯,借助网络整理了一些关于人物通讯的知识和人物通讯的范本,大家互相学习一下哈(新苑 李楠)

 

第二篇:人物专访稿采写技巧及范文

人物专访要写出现场感

人物专访是作者怀着比较明确的目的去访问有关人士并集中说明某一主题的新闻体裁。 以访问记的形式写的人物通讯或答记者问,不是我们所说的人物专访。人物专访虽以人物谈话见长,但又必须有生动的现场描写,而且比人物通讯有更强的新闻性和针对性。 采写人物专访,首先要选准采访对象。一般来说,先进人物,社会名流,风云人物,有创造发明的模,各条战线上涌现的新秀,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闪烁着新的思想光辉的劳动者,某些事件的关键人物和知情人,都可以作为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我们采写一篇专访时,应该根据当前人们所普遍关注的某个问题的需要,选择那个所见新闻所论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明力的人物去采访。同时,要选准报道时机,迅速地作出报道。如果失去了最佳报道时机,往往会使一篇人物专访的新闻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新闻价值。

采写人物专访,还要注意再现采访对象的谈话风格。人物专访中的人物谈话是很重要的报道内容。因此,写好人物谈话成了专访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物谈话往往因为各自的条件和环境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别,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风格:有的旁征博引,有的深入浅出;有的庄重严肃,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善于形容,有的长于比喻;有的激昂慷慨,有的柔情似水……在写报道时,无论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都应该选择充溢着个性特点的语言。如果能再现出人物谈话的个性特点和风格,就可能使读者对专访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如果专访人物的谈话,全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代替,那就可能使读者失去新鲜感,甚至感到索然无味。

采写人物专访,写好人物谈话虽然重要,但仅仅写好人物谈话还缺少立体感,没有感染力。一些善于采写人物专访的记者总是善于用精练的文字展现专访现场的情景和气氛。著名记者柏生曾说过:“专访中,记者可以出面,作为见证人,把读者带到现场,结识人物,了解事件;可以在文章中勾画人物外貌、神态、衣饰、动作,描写人物对话,以及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见解,写得情景交融,使人一路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中国新闻社著名记者郭瑞琴于19xx年9月写过一篇人物专访《梁漱溟忆旧谈新》,其中有一段关于书房的描述:“他的书房宽敞明亮。有书,但不算很多。书橱里大多是《柳文指要》、《诸子集成》、《儒家思想》之类。墙壁上挂了一幅年历,室内除了沙发、茶几、藤椅等必备的家具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摆设。最引人瞩目的要算靠西墙的那张古旧的中国式写字台,它抽屉多,式样古拙,是梁先生终日伏案工作的地方。”这段现场和环境描写,不

仅很好地说明了梁先生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为介绍梁漱溟先生的志趣、学问、修养,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而加深了读者对梁先生这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认识。 这段成功的现场描写告诉我们,人物专访中展现现场、勾勒人物形象,应该准确、简练、传神,确能在突出主题上起到重要作用。眼下,在一些人物专访中的现场描写,往往显得不够高明。有的不是从揭示报道的主题出发去抓住传神之处去描述,而是为描写而描写,对无关宏旨的场景却不惜笔墨,大加渲染,对毫无动人之处的情节却无病呻吟,大发慨叹。结果,不但不能使专访生辉添彩,反而成了画蛇添足,成了文章的“赘瘤”。这是值得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初涉新闻工作的年轻朋友应该注意的。

人物专访“一台戏”

这里所说的“一台戏”,是指人物专访的作者要像导演一样去引导作为主角的采访对象及作为配角的采访对象身边人的全过程。

然而,目前媒体上的有些人物专访,虽然在标题上标有“访×××”的字样,或者在文章上打出了“人物专访”栏目的字样,但通读全文就会发现,文章没有或缺乏人物专访的味道,根本称不上人物专访,只能说是“挂牌”的专访。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没有引导好采访对象,或者说作者缺乏引导采访对象的艺术。具体表现在,有的作者只在文章的开头露面,而且还是很程式化地表现自己,一般为“×月×日,笔者在×××采访了×××”。除此之外,文章的其余部分就再也见不到作者了。很显然,作者只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由头,而没有把自己当成导演,更谈不上引导艺术了。因而写出的文章像是人物简介。有的作者在文章中露面次数又偏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且引导得生硬,这种引导模式一般为:作者问,采访对象答。因而文章通篇是对话,平淡泛味。

目前媒体上写得成功的人物专访也不少见。如《长沙晚报》1997年11月23日刊登的《丁聪不老》(附后),从外表来看,虽说在标题上没有“访”的字样,也没有打出“专访”的栏目,但这是一篇实实在在的人物专访,是一篇可以作为范文的人物专访。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这篇专访与其说写得成功,还不如说采访得成功。

很显然,这篇人物专访的作者李应宗把自己当成了导演。作者采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先从丁老的健康谈起。作为当时已年过八旬的丁老来说,自然很乐意谈这个问题。这就找到了打

开丁老话匣子的突破口。接下来,作者与丁老谈起了爱好,谈到了讽刺与幽默等。与采访对象交谈,是人物专访中的一个重要引导方法。这种方法谓之语言引导。最令人拍案叫绝地是,作者在与丁老谈幽默之前,拿出了一本有丁老当顾问的《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一书请丁老签名。这谓之行为引导,是人物专访中的又一个重要引导方法。由于作者引导成功,不仅打开了丁老这位主角的话匣子,而且还引得了作为配角的丁老的夫人不时的插话。这都是人物专访中作者所期盼的。一般情况下,有了主角的言行,人物专访基本上就能写出来了。如果有主角的言行,有配角的言行,还有作者的言行,那么就能写出更生动的人物专访来了。作者在引导丁老及其夫人的同时,还观察了当时的情景及丁老的容貌。因而这篇人物专访有作者提问、行动的叙述及丁老从事漫画创作的叙述;有丁老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及丁老夫人语言的描写;有对丁老抒情式的议论。文章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丰富多彩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写好人物专访,首先必须采访好人物。在采访人物的过程中,作者要把采访看作是排演一台戏,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当成导演,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当成主角,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身边的人当成配角。作者要采用语言和行动这两种方式去引导主角和配角,并用笔摄下主角、配角的肖像、言行及当时的场景。此外,在后期加工的成文过程中,还要注意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如果基本上能做到这些,一定能写出读者爱看的人物专访。

然而,人物专访的采写,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附]《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湖南省常德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 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

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