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范文

宁静/马国福

2009-4-23

宁静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宁静是「朝花夕拾杯中酒,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宁静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宁静是云卷云舒后的安然,是花开花落后的寂寥。

瞬息万变的时代,牵扯着人们每一根神经,肩负着生活的劳役,人们没有闲情去欣赏晨曦中露出云层的一抹曙光;没有时间去聆听草叶上一只蝴蝶的吟唱;没有雅致去品味窗台上一株兰花淡淡的绽放;没有机会去感受清风明月下一片叶子落在地上的轻柔声响。

在这个喧闹浮躁的社会,宁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十分难得而又奢侈的渴望,是一种久远的拥有。太多的喧闹、太多的追求严重伤害着宁静。对于一个真正懂得珍惜和享受生活的人而言,宁静是一种境界,心灵的氧气,是上帝赐予他的一杯难得的甜羹。

哲人说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厌倦了你所得到的东西,一种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在这得失牵绊的苦痛中,宁静是一种中和剂,是医治灵魂疼痛的良方。握着这个良方,你不必为得到喜,也不必为失去忧。因为,心若宁静,一切淡去,得失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宁静让人生丰富。在这个以物质拥有的多少衡量生活之量的沸腾时代,宁静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懂得宁静并把这种心境当作香茗一样慢慢品味的人,他是富有的,这种富有并不是浅层次的外在拥有,而是一种「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的高层次财富。

宁静让心灵高贵。时不常让自己从尘世间抽身出来回归自我的人,他懂得不去过度追求诸如功名利禄之类的身外之物,这样他从尘世间卸去了无形的枷锁,让自己不与他人争名夺利,不去计较人生的荣辱得失,不去刻意设计遥远缥缈的荣华富贵。因为一双宁静飞翔的翅膀,如果绑上了闪光的金子,那么它

永远不会飞高飞远,享受生命的那份恬静、美丽和祥和!

宁静让生命达观。一个学养深厚隐居偏远村落的忘年交告诉我:「心上事何谓心上事,何须悬心上?身外物不过身外物,不妨抛身外。」他只需要一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恬静,静观远外云卷云舒的淡然。我欣赏他看淡岁月沧桑后的那份达观,我景仰他那副把宁静看得高于一切的风骨。

身在尘世间,心存星空中。林间有许多条路,我唯独选择人迹罕至的那条小道。我们都是在黑夜中赶路的人,时代发出了许多诱人的金属声响,我用睫毛遮挡路上的烟尘,仅仅是为了找寻让心灵宁静致远的时空。

论幽默

程孟辉 刊发时间:2010-05-27 08:40:26 中华读书报 [字体:大 中 小]

幽默存于宇宙,却为人类这个灵性所独有。

幽默是一种语言、肢体、表情(情态)的音乐,它不但悦耳、悦目,而且还愉悦心灵。幽默不但是一种美丽,一种高尚的美丽,它更是一种情操,一种为常人所不易企及的境界,一种人生的悟性和智慧。幽默体现博学,也是一种慷慨。幽默自然是深沉,它彰显博爱。幽默可以诲

人育人,疗伤治病,还可以挽救濒临绝望的肉体与灵魂。更有甚者,幽默可以驱散烽火台上骤然升起的狼烟,化解可怕的人类残杀和战争。因此,一句幽默的话语,有时能抵得上一个军团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两军交战,因一句幽默的话语而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也并不鲜见。幽默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积淀和升华。

幽默源自从容和淡定。幽默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幽默是一种自信,是幽默者对自身所处环境和场合成竹在胸的操控和把握。幽默是一种洒脱和大气,也是幽默者智商和情商水平的混然体现。幽默是人生的轻喜剧,是一种能力乃至能量。幽默大多与慢条斯理、从容不迫较接近,也与诙谐是近亲。幽默是一种气度,一种张力,一种与幽默主体与生俱来的灵性的外显。幽默更是一种实力和境界,甚至蕴含着仁义、豁达和包容。因此,幽默无异于善缘和人脉。幽默不但见出幽默者的睿智和历练,同时也见出其侠义、卓识和圆融。幽默也是一种脱俗和超然,它与较真、死板、僵化绝缘。

幽默离不开善良和敦厚。幽默是一种福音,一首柔美舒缓的田园曲和欢乐颂。幽默不太容易学会,因为它倾向于高深,但又不在教科书里出现。幽默是一种气质,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优雅气质的流露和外化。幽默似乎又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和培养,但它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十。幽默不但有个体性,而且还有群体性甚或民族性。幽默是幽默主体气度和气质的外

化和延伸。有的人,想学幽默却怎么也学不会,而有的人根本就不学自会,无师自通,且浑身的幽默因子数也数不清。但不管怎么说,幽默必然体现幽默者的智慧。没有智慧谈何幽默。只有懂得幽默的人才算是真正懂得与生活缔结善缘的人。这样的人,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即使面临风雨和坎坷,他(她)也将一如既往地报以达观和微笑。只有具备幽默品质的人,才算得上是有品位的上乘之人。

构成幽默的要素条件纵然有许多,但最基本的要素乃是智慧、淡定和从容。没有智慧,莫谈幽默。幽默的种类有很多,有风趣型的,有诙谐型的,有亲和型的,有自嘲型的,有寓教型的,当然也不乏抑喻嘲讽型的??.不管哪种类型的幽默,它们都应该是乐观的和积极向上的。幽默应该是洒人心田的雨露、甘霖和阳光,幽默应该是开启人类顽愚迷沌的金钥匙。它让愚庸者变得聪颖,让聪颖者更智慧。因为幽默本身即是智慧的化身和别名。幽默不但体现人的聪慧,而且更能彰显人的品格和魅力。一个外貌平平的人,如果他富有幽默,那末,他那固有的平平外表会因他的幽默而变得美丽而动人。一位天生丽质的美人,如果她除此之外还拥有幽默,那她将一定会卓尔不凡,魅力超群。

乐观是幽默的前提,而幽默又是快乐的源泉,智慧是幽默的基础,豁达是幽默的底色,博爱是幽默的延展,幸福才是幽默者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永恒善果。家庭因幽默而变得温睦兴旺,社会因幽默而变得和谐昌盛。朋友间的幽默会滋生友谊,情侣间的幽默会增进爱意,同事间的幽默会变得亲切,江湖上的幽默会带来朋友,落难者的幽默会引来助者,弱者的幽默会让人见出力量,强者的幽默会让人赢得更多的追随者。所以,懂得幽默即不但是懂得了人生,而且更拥有了世界。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

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xx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

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说“勤”》

林家箴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

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

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第二篇:高中文言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1、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

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2、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必”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

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4、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5.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6.用“……,……也”表判断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7.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

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

示。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

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

(三)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铿然有声”本做“石”之定语,后置到了中心词“石”之后。

再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四)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译为: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

再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此所谓战用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二部分相关训练

请在本学期所学文言文课文中,找出含有文言特殊句式现象的文句,以巩固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

一、判断句:

二、被动名:

三、省略句:

四、倒装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附参考答案: 参考篇目:《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

一、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

非我也,岁也

非我也,兵也

二、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河伯)顺流东行,(河伯)至于北海,(河伯)东面而视,(河伯)不见水端。

四、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何后之有

忌不自信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定语后置:

四方之士来者

国之孺子之游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乃号令于三军曰

遂使之行成于吴

十年不收于国

又败之于没

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赵氏求救于齐

和于身也 甚于妇人 贤于长安君 封之以膏腴之地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浴乎沂,风乎舞雩 为国以礼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