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七次说明文作文范文_我们的教室

我们的教室

我们的教室位于突泉三中东教学楼第三层的最西面。

早晨,走进教室,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里,使整个教室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到了教学楼的每一个角落。

教室的正前方有一块大大的黑板,又黑又亮。平时,这块大黑板就像一张会变的脸。语文课上,它的脸就变成语文知识,写作方法,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数学课上,它的脸上会出现一道道思考题,让同学们在逻辑的世界里勤于思考;英语课,它的脸上变成了好多歪歪斜斜古怪的洋文,让同学们学会了与洋人交流;物理课上,它的脸变化更多了,什么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声音如何传播、液体的蒸发、液体沸腾??它简直就是打开神奇世界的钥匙。音乐课上,它的脸满是跳动的音符,??黑板是会变的脸,老师自然就是魔术师了!

黑板下面是老师讲课的台阶,老师站在

上面默默耕耘、辛勤劳动,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老师对我们倾注了全部心血,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美好的青春年华慢慢地消逝在这台阶上。

黑板的上面正中是一副国旗画,在国旗画的两边写着几个大字:xxxxx,它们时刻警醒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国旗画的上面是一个大大的“静”字,这个“静”字时时望着我们,好像在说:“安静!安静!安静才能给你们创造一个学习环境。”

黑板的南侧是公布栏,栏里粘贴着学校的校规、班规、课程表、任课教师表、时间表等等。这些内容,就像是一个信息窗口,时刻给我们以提示。在公布栏上方分别粘贴着《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它们时刻提醒我们要严于律己,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黑板的北侧是一个图书角,它为我们保证了一定的精神粮食。

在这个长约10米,宽约8米,高约3.5

米的大教室里,摆放着67套课桌,这67套课桌分成三大组。每天,同学们坐在座位上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的知识。

教室正后面的墙上是一块出黑板报的大黑板,上面经常有流动的新闻,尤其是以安全为主题的内容,它告诉了我们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这块大黑板的上面张贴着班集体荣誉的奖状,我们相信班集体荣誉的奖状会越来越多!

教室的顶部是一个雪白的天花板,上面悬挂着九盏日关灯和六把吊风扇。教室南北侧各开着三扇大窗,这样,我们坐在教室里就会感到光线很充足。

这就是我们的教室,我将从这个人生驿站整装待发。这就是我们的教室,我将从这个知识的殿堂放飞希望。

我爱我的教室!

2007.11.12日夜

 

第二篇:说明文作用的专题

总结: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说明方法和说说明的事物结合起来说。说明了事物

什么特征,有什么好处。

四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便于读者理解。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

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做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漫谈地震 秦馨菱

① 20xx年x月x日,日本发生了里氏8.8级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

注。

②那么,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要说明这个,应先谈一下地球的结构。地

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最里面是地核,好像鸭蛋的蛋黄。地震都是发生在地壳里面,地壳中的岩石受到结构力的

作用被挤压而变曲,倘若这个力很大,大于岩石的强度,岩石就会断裂或破裂,

这就发生了地震,这个震动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倘若传到地面,大的震动人

能感受到,小的得用灵敏的仪器才能检测到。地震是非常多的,全球一年约有

500万次,但多数是很小的,仅有约1%的地震能感受到。

③地震之前有时会出现某些特异现象,他们与地震有关,这些现象叫做地震

前兆。如重力的变化、地磁场的变化、地应力的变化。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地下水

位的变化,还有和这个相连的如井水温度的变化、井水冒泡等等。温度(气温)

的变化也是一种前兆。辽宁海城地震时是冬天,有蛇出洞,即本来蛰伏在地下的

蛇,因地震前地下的温度变高,误以为到了春天,结果出来后就冻僵了。震前有

些别的动物行为的异常,可能也是和气温有关的,也有的则和地下冒出的气体的

气味有关。

④地震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自然现象,有时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及财产损

失,因而地震能不能预报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已经发生的地震有些在它发生之

前已作了预报,但还有很多则未能作出预报。地震预报这个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还需继续研究,人类预报地震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地震预报的问题是迟早可以解

决的。

3、指出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3、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总结: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说明事物的特征;给人以清晰的认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光啊,你慢些走

⑴在人们的印象中,光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人抓不住踪迹,总希望能给

光踩一脚刹车,看清它的模样,说一句:“累了吗歇歇吧。”现在,科学家真的能

勒住光的缰绳。别再以为光是“神行太保”,它也可能像蜗牛一样蜿蜒爬行。

⑵宇宙中光跑得最快,这不仅表现在光的速度快,而且它走的路线一定最短。在真空中,光速能达到每秒29.979万公里。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用不了8分钟。而一束月光照到大诗人李白的床前,仅需2秒钟。不过,宇宙太大了,从最近的

一个星系发出的光要经过20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

⑶19xx年,科学家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实验,首先使光速减慢,几乎达到

了与城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的速度(时速60公里)。随后,又接近人散步时

的速度(时速1.6公里)。20xx年,他们甚至让光直接停了下来。这听起来似乎是

不可能的,但它的确是真实的。

⑷光的传播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光的最快速度只有在真空和物质稀薄的

空间才能达到,例如在空气中。光在进入水或玻璃等介质后,由于折射舆速度会

变慢,但在普通的光学材料里,光速一般只会减慢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还是太快

了。

⑸科学家采用,新“介质”是由施加激光后的超低温原子云构成的。研究人员首先将大量钠原子组成的原子云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273.15℃),形成所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这种物质凝聚态的存在是19xx年爱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学家玻色预见到的。根据他们的理论,当一批原子被放置在极低温度的高度真空环境中,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减至最短,原子就失去单个粒子的身份,而表现得像一个单一的“超级原子”)。在这种状态下,原子的速度几乎等于零,结果钠原子被,互相重叠,形成一种“凝聚物”。这种“冷凝物”一般会吸收照射它的光线,但科学家使用一种特殊激光束对其进行处理,使光可以通过,然后经过调节可以使光速降为零。这种控制激光束可与某种“手闸”相类比:当钠原子被控制激光束照射时,处于一种激发状态,光通过时表现为透明介质;相反,如果控制激光束降低强度,钠原子不再表现为透明介质,转而吸收光。

⑹科学家们将一束黄色激光通过该“冷凝物”后,成功地观测到了黄色激光光速大幅度降低的现象。穿过“冷凝物”后出来的激光肉眼无法看到,但是仪器显示它的颜色与进入时的激光颜色相同。慢化光速的实验者是美国哈佛大家物理学教授莉娜·豪(LeneHau),她被认为是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⑺慢化光速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上均意义非凡,在计算机领域更是如此。使光子停止,操纵光子以便把信息输入光子,然后根据需要再将光子发往某地以及某时再发。这种可能性使人们看到了新一代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曙光,它将比目前计算机的功能强大几千倍。

⑻此外,利用它可以开发将不可见的红外线转换为肉眼可识别的可见光的技术,减少通信系统中的噪音以及研制性能更好的视频显

示和夜视装置等。

16.文章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列数字,举例子。例举了光从太阳和月亮射到地球的例子以及光的速度,光照到地球所用的时间等数字(套路叠加),具体准确(术语)说明了光速快的特点(说明的事理),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总结:说出说明方法,根据方法分别详细叙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太阳能光伏发电

①20xx年x月,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赵春江教授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了一套2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家庭。这套装置,运行十分稳定,自安装完毕正式发电以来,已向上海大电网输送了1300多度电,而且没有任何污染,在“节能减排”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②太阳能是目前已知的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被转换为电能。尤其可贵的是,它还是最清洁的能源,在法三、利用时不会排放任何污染。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渐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③太阳能发电分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比较普及,而光热发电较少,通常所谓的“太阳能发电”往往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④光伏发电是根据18xx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发现的“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其三大部分组成,设备简单,可靠稳定,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可以无处不在。

⑤光伏并网发电,是公认的全球太阳能利用的最终方向。上世纪xx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光伏屋顶并网发电项目和计划,美国和欧盟计划到20xx年实现百万屋顶太阳能并网发电,日本也宣布到0xx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GWp,主要用于屋顶并网光伏系统。我国的光伏并网发电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很快,已建成10个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深圳市投巨资建

成亚洲最大的园博园太阳能光伏电站,每年发电100万千瓦时,而且与市电并网。从环保效益看,按照目前我国火电厂的煤耗,园博园电站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384吨,减少粉尘排放约4.8吨,减少灰渣排放约10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7.68吨,是真正的无污染绿色能源,意义非同一般。20xx年北京“绿色奥运”场馆的部分用电,也许将由太阳能发电来提供。

⑥总体来说,太阳能光伏技术已经结束了前期开拓阶段,迎来了新的蓬勃发展时期。有人做过乐观的估计,在今后xx年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到20xx年累计容量将达到20兆瓦。到本世纪中叶,太阳能发电量将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5%~20%,超过核电,成为人类的基本能源之一。

14、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列举了一系列数字,请简要说明它们的表达作用。(3分) 划线句子例句的一系列数据,具体准确(术语)地说明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节能减排(环保)方面所产生的效益(点明数据性质),有力地说明它是真正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

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咸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分析第6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运用的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例举了南极鳞虾产量高的数据和例子(套路叠加),具体准确(术语)地说明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