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小学生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啊

一年级的小学生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啊?

数学发展史 此书记录了世界初等数学的发展与变迁。可大体分为“数的出现”、“数字与符号的起源与发展”、“分数”、“代数与方程”、“几何”、“数论”与“名著录”七大项,跨度千万年。可让读者了解数学的光辉历史与发展。是将历史与数学结合出的趣味百科读物。 数的出现 一、数的概念出现 人对于“数”的概念是与身俱来的。从原始人开始,人就能分出一与二与三的区别,从而,就有了对数的认识。而为了表示数,原始人就创造并使用了一种古老却笨拙且不太实用的方法--结绳计数。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表示所指物体的数量,而为了辨认数量,也就出现了数数这一重要的方法。这一方法如今看来十分笨拙,但却是人对数学的认识由零到一的关键一步。从这笨拙的一步人们也意识到:对数学的阐述必须要尽量得简洁清楚。这是一个从那时开始便影响至今的人类第一个数学方面的认识,这也是人类为了解数学而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数字与符号的起源与发展 一、数的出现 很快,人类就又迈出了一大步。随着文字的出现,最原始的数字就出现了。且更令人高兴的是,人们将自己的认识代入了设计之中,他们想到了“以一个大的代替多个小的”这种方法来设计,而在字符表示之中,就是“进位制”。在众多的数码之中,有古巴比仑的二十进制数码、古罗马字符,但一直流传至今的,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它们告诉了我们:简洁的,就是最好的。 而现在,又出现了“二进制数”、“三进制数”等低位进制数,有时人们会认为它们有些过度的“简洁”,使数据会过多得长,而不便书写,且熟悉了十进制的阿拉伯数字后,改变进制的换算也十分麻烦。其实,人是高等动物 ,理解能力强,从古至今都以十为整,所以习惯了十进制。可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智商,而且不可能智商高到能明显区分1-10,却能通过明显相反的方式表达两个数码。于是,人类创造了“二进制数”,不过它们不便书写,只适用于计算机和某些智能机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数码表示方法。 二、符号的出现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 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 1、加号(+)和减号(-) 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第二篇: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1.实验的背景

 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评价,我们通常是借助考试这样的手段来

评价学生,依据学生的分数把学生的数学能力划分为优良中差,这

样的评价往往是一种终端显现,有着偏差性,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

性评价。

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张春莉老师负责组织六省、市优秀教

研员及一线教师立项课题进行研究,为学生编写的一套系统、科学、

贴近学习实际的数学学习评价工具——《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手

册》,我有幸成为该课题编写的这本手册的实验教师,进行了两年

的实验,20xx年9月到20xx年6月我具体实验的是六年级一个班

级的实验;20xx年9月到20xx年6月我具体实验的是学校四年级

的一个班级实验。

 2.实验的过程

 参与实验两年以来,我在自己的实施中有这样一些现状:

 2.1 从学生方面来看

 2.1.1 无法保证对实验班级授课的老师的延续性

 这项实验我们学校进行了两年,每个年级中同一个实验班级随

着年级的递增,担任教学的老师也会有所不同。换了不同的老师对

这同一班级实验是否有影响呢?这样的实验结果有可比性吗?

以我们学校为例: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四年级有2个实验班,一个是四(2)班,三年级时数学是李老

师授课,现在是我,一个是四(5)班,三四年级均是刘老师授课。

这样的实验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对比。一种是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

对比,另一种是两个不同延续性教师的实验班级之间的对比。

 2.1.2 2. 学生是有差异的,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通过

这样的能力评价手册来评价自己?

 我现在所执教的参与实验的班级有几名非常特殊的孩子,一名

孩子什么作业也不写,拒绝听讲,与家长沟通也无效,这样的孩子

怎么能够希望通过这本实验手册进行评价呢?还有二名无法独立

完成作业的孩子,平时的作业几乎都是在家长或者同学或者老师的

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孩子,如果让他们单独完成那肯定是无法完成或

者是全错,这样的结果对他们自身也是一种打击,肯定是学习数学

的信心受挫,那就只有带回家完成,虽然他们能呈现正确的答案但

是这样作业我们如何评价呢?

 2.2 从教师方面来看

 2.2.1 实验前的准备

 实验前,老师是需要一定的准备的。老师需要了解一些情况才

能更好地开展实验。

(1)对研究课题的准备

老师对能力评价手册的课题知道思想了解深入到什么程度?能

够领会评价手册体现的过程性评价实质吗?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2)对研究对象的准备

老师对学生了解吗?学生没有接受《评价手册》训练之前是什

么的状态?在更新教师的时候也是继续沿用以前的实验班还是可

以由老师自己来挑选学生进行实验?

(3)对研究内容的准备

老师对这样教学实验相关的实验知识了解多少?实验中样本班

级和标准班级的制定,实验中因变量和自变量的了解,相关联的因

素的确定,实验中如何监控??这些需要做研究的方面,我们实验

的老师知道多少?

 2.2.2 实施中的难度

 在实施中最显著的一个难度就是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没

有精力来很好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甚至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实施让学

生自我评价,更没有学生自我评价后相关的交流和反馈。因为绝大

多数数学老师都是执教两个班级数学,平时的教完课后,还要批改

作业本,除了这本课题组实验的《评价手册》还有其他的辅助练习

册和课堂作业本等等,如果有的老师执教的班级数超过50人,这

样上午上两节课,紧接着批改两个班级超100人的作业,中午抽空

还要辅导找学生订正,下午没有课来补充,学生就放学了也不能留

孩子,这样处理平时的教学内容已经很紧张,更没有宽松的氛围关

心孩子的”自我评价”以及组织学生交流自我评价。

 2.2.3 实验后的收获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 作为实验老师,第一年担任实验班的老师,我所做的认真批改

学生参与实验的练习,并且在学期结束时候把学生的实验的《评价

手册》保管,我从中得到的最多感受是有的题目比较灵活,我可以

补充到其他班级的数学教学中。

我没有办法量化出考量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对自己的收获也

没有办法量化。

第二年我担任的是四年级一个班级的实验教师,我有了一项新

的举措,就是摘抄学生平时的错题,关注学生的错误生成,及时给

予纠正。

我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参加了一次这个课题的研讨,给我

的观念带来的革新,觉得这样的研讨会很有必要,能够交流进行思

维碰撞。

所以我想从老师收获的角度来看,我们能不能结合所教的年级,

所教的内容实时安排研讨,共同总结实验中的得与失,让老师实验

后有所收获。

 2.3 从评价手册方面来看

 该课题评价手册的编制都是建立在科学、系统、贴近学习实际

的基础上编制的,的确是非常棒的学生学习评价工具。不过,我们

在实施中也发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

 2.3.1 个别题目存在错误

 比如:四年级(上)第72页第三题,用计算器计算,你发现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什么?中的第(8)组题目

154×8692=

451×2668=

 这一题共9组题目,除了第8小组,其余每一组数都是回文数

的特点,上下两题得数应当是一样的,这一题其实应当把第2道算

式中的2668改成2968就符合练习的宗旨了,当然这应该是排版印

刷的失误造成的。

 2.3.2 极个别的题目不符合教学进度的设计

 比如:四年级(上)第5页的第二题的最后一题432÷48

该篇练习是“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也就是把几十

几四舍后堪称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不需要调商。但是第二题最

后一题432÷48,不仅仅是需要把48“五入”看成50来试商,还

要进行调商,当天新授课就布置这页练习,许多学生表示不会做,

很难。

 2.3.3 少数题目设置难度偏大

 我们的这份实验手册编制的题目能否是面向全体学生,是不是

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上面的练习来评价自己呢?在实施中我发现

有的题目难度偏大。

例如(一):

四下第61页“拓展关”第十题算一算,想一想。先出示两组题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13×93= 84×24=

31×39= 48×42=

第(2)题请学生试着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班级里普遍感到有难度,不到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够自主想出来,

还有许多孩子无从下手,就连我们大人也一时无法思考得出。

如果说这一题是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这样安排能够调动学

生的兴趣比较合适,那么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例(二)

第41页的第七单元的《单元闯关》其中第41页的“应用关”

的第五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第一行第一题:11×23+11×75+22

第二行第二题:61+6×610+39×61

这两题都是变式题型,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难度明显高于

数学书,并且在其他的配套的练习册中也没有这样的题型,即便是

在我们实验的这本《评价手册》中第七单元前面的练习中也没有相

关的题型训练,前面只有两页练习其中第39页的练习都是基本题

型,可是在单元闯关中突然出现这样的变式题型,学生很难应对。

 2.3.4 个别题目意义不明确,有歧义。

 在四年级下册的课题实验《评价手册》第68页拓展平台中的

第四题:周日上午,小强骑自行车到距他家5千米远的书店看书,

中途自行车坏了,修车用去了一段时间。接着出示了一幅折线统计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图描述他往返的情况。

其中第(1)题:从图中可知,小强从家到书店用( )分钟;

从书店回家用了( )分钟;小强往返一共用了( )分钟。

最后一个空让学生有两种争论,一种是小强从家到书店用(60 )

分钟;从书店回家用了( 30 )分钟;小强往返一共用了( 90 )

分钟。

另一种是:

小强从家到书店用(60 )分钟;从书店回家用了( 30 )分钟;

小强往返一共用了( 120 )分钟。

前者的观点是,顺应题目已经出示的语境,最后一空应该是小

强往返在路上一共用了90分钟;后者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小强往

返应当是指从离开家到回到家所花的时间是120分钟,既然要算途

中修车的时间那么也要包含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

 3.实验的思考

 3.1 教师需要有培训的机会

 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需要有培训的机会,特别是我们在一线具

体实施《评价手册》的老师更需要一个进行课题相关理论的培训和

统计学相关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站在专业的角度有针对性的实

施课题的实验。

否则,老师们勤勤恳恳地参与研究,但是对于手中最珍贵的研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究实验的第一手资料却不知道如何对比试验结果,如何统计,如何

分析,这样是最可惜的。

很多时候不是老师们没有研究的意识而是专业的素养还没有及时

更进。

 3.2 需要建立交流的机会

 正如前面我提及的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我参加了一次该

课题的研讨,给我的观念带来的革新,觉得这样的研讨会很有必要,

能够交流进行思维碰撞。

所以我想能不能结合所教的年级,所教的内容适时安排研讨,

也许是大家都教学了一个单元后,也许是半学期教学后,能组织不

同学校的老师共同总结实验中的得与失,让老师实验后有所收获,

及时调整实验措施。

 3.3 协调老师一直跟踪教学和不跟踪教学

 教师跟踪教学,这样对实验可以有一个完整性的研究,老师连

续两年执教同一个年级,可以很熟悉实验的内容,及时弥补第一次

实验中疏漏的地方,改进第二次的实验。

 3.4 建立完整的实验档案机制

 做实验最宝贵的就是获得实验中的最真切的资料,所以我们在

实验中最好能够建立实验档案机制,及时上传实验中的问题或者是

可以总结的良好的经验,上传到相应的网站,这样记录确保时效性,

过程性,延续性,既是对正在着手的实验做资料的归并和保存,也

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论文

为后面一次的实验留下宝贵的经验。

 3.5 补充相应的补救练习

 当我们运用能力评价手册,学生评价后发现自己仍然存在不足

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提供帮助学生二次评价的习题,及时纠正学生

的错误,补充巩固练习?这样我们不仅仅落实在评价,更关注学生

评价后真正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等,《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社

[2] 顾明远主编,《素质教育的督导与评估》,中国和平出版社,

19xx年9月

[3] 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

年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