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赏析

                   摄影作品赏析

曝光

该作品主体人物的亮部曝光比较适中,同时兼顾了暗部的曝光,显得人物整体曝光比较和谐,人物高光部分虽然损失了部分细节,但是成功刻画了人物轮廓,成为点睛之笔,背景曝光过度,主体有点被淹没在背景中,得不到突出,背景没有虚化,让白云和小树太亮丽,看起来有点别扭,因为人物之外的景物占用了大量的篇幅,但是照片的整体曝光显得还算适中, 抓拍时间恰好,女孩凝固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及时捕捉,背景的留白也还算不错,给观者一个强烈的层次感。

同时静态美的表达比较含蓄,但是照片里的静态中透出了动态美,动与静的结合,让图片变得更有内涵,使层次变得更加的突出。如果能用测光或长焦拍摄可能效果更好,在户外的光线比较强烈,应当适当的选择聚焦,从而营造出有质感的照片,增强视觉的冲击力。拍摄者的角度选择上应该调整一下,这张照片的角度让主体更突出,但是这样显得画面不均匀,使人物有点单调,如果选择从下往上拍摄,可以让立体感更足,给观者另一种意境,单从曝光这方面来看,这张照片还是不错的。

摄影语言

使用了较高的快门快速成功凝固了人物的动作,白云与女孩的头发是个动感的趋势,如果能够调整焦距让女孩在照片中的比例适中,位置靠后,这样会使背景虚化的明显,可以完整的展现女孩的肢体,使画面显得更加的饱满,让观众觉得的照片的比例更加的协调。

该作品是一幅很有韵味的照片,画面上,是一个站在草坪上漂亮的女孩子,他的双眸紧闭,张开双手仿佛在拥抱大自然,她在白云的映寸下的那副如痴如醉的表情给人一种神秘感。作品的独特之处,就是她紧闭双眸,与身后的白云形成一种错觉,就好像她在感受白云的轻抚,那逼真的效果让人感觉浑然天成,这就是它强烈的艺术渲染力。作品的构思很奇妙,在画面上,她的表情清晰可见,头发在微风中飘散着,与身后的白云相互映寸,这样使画面的整体感很强。图片中女孩表情让人琢磨不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触,给人一种强烈的好奇感,给观者一种舒适安逸的情怀,照片的主体选择的比较好,可以刻画出女孩陶醉在自然的心境,总之呈现出一幅唯美的画面,让人痴迷,渴望分享女孩的欢快。其中比较出彩的一点就是创意不错,利用一种摄影错觉,形成空间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到画面一体化,没有一点多余,恰到好处。这样美丽的自然风景,给人一种草原生活的感觉,给人一种安逸的憧憬。

构图    

作品的影调是低调。画面上的深色调主要体现在不远处的几棵小树上,使画面主题显得更加的突出。蓝天与白云的映衬,是该作品的一个闪光点,这是背景的亮度在色调中没有抢走人物的光环。当然这幅作品有点瑕疵就是女孩纯白的衣服显得有点喧宾夺主,让光线集中在衣服上多了点。这幅照片上的光线偏亮。拍摄者运用了主光来表现被摄体,使画面中的人物得以突显,并且不缺乏空间透视感,这实属难得。其实拍者可以把草坪给删减点,留白有点多,感觉不是太协调,如果地面少点,人物就像在树的前面,可以是意境更加的完美。这幅照片的人物表情与肢体动作是特写。想要把一个人的表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运用特写镜头最合适,女孩的动作也给观者增添了想象空间,作者做到了“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作者之情和观众之情相互密切配合,达到内在真实和外在真实的统一。摄影以现实生活和景物作为表现对象,只有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从司空见惯的东西发现不平常的美,才能激起人们的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对生活的认识,才有审美价值。这幅作品正是把人类隐藏的感情通过拍摄表现在观众面前,与观众产生直接的交流。

总体来说,该作品的构思,创意,手段值得学习,值得鉴赏。

 

第二篇:有关摄影的论文《摄影艺术概论》

《摄影艺术概论》

论摄影

一百多年前,摄影术产生,有人曾断言,摄影将取代绘画。经过一百多年的事实说明,摄影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准确记录瞬间的历史事实。尽管在此期间也有很多的摄影家通过高超的摄影技术模仿绘画的各种效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绘画所传达的画家的个人情感及绘画作品的材质美感及画家的技艺美,是照片无法取代和复制的。绘画和摄影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向前发展,数码摄影也是如此。

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从完全正确地理解了它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在阅历极深的成年人心中所具有的那种含义和广度,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又说:“老人讲的那些宗教信条,小孩也能说,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信条包含着他的全部生活的意义。小孩也懂得宗教内容,可是对小孩来说,这种宗教内容的意义只是这样的东西,即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还在它之外。”有些摄影艺术作品本来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但一般的人很难感受出来,而文学就可以对摄影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丰富历史内容进行去 和展示。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迫切需要的艺术形式。

摄影文学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我国不少学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提出了“审美复合论”、“审美错位论”、“内爆论”、“螺旋结构论”和“互文论”等。这些对摄影文学的界定都丰富了人们对摄影文学的认识。 起初,我们认识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翱翔于艺术的太空,而且又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马龙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审美复合论”。他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文学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文学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文学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其实,摄影文学有较复杂的一面,也有较简单的一面。刘纲纪认为摄影文学“还可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大学生、出租车司机、清洁工一天的生活,北京某个胡同的面貌,重要的文物古迹,科技的发明创新、时装表演,国家重大项目(如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各地的自然风景、生态保护,老百姓在公园的锻炼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各个社区的风光、建设,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大的企业、商场、饭店的景观,格调健康、向上的各界演艺明星的生活,均可拍摄。

摄影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受社会进步和摄影技术的发展制约的,摄影术发韧之初,摄影并不是作为一门新的艺术,而只是做 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发明而问世的。摄影只是一个借助于机械光学装置成像的视觉手段,难以使摄影家获得一种作为身怀绝技的艺术家的尊严,这一点,和艺术的其他门类有别,这也正是当时以及后来一些艺术家之所以不承认摄影是艺术的重要原因。初期从事摄影的主要是一些画家和科学家,他们都没有将摄影作为艺术来对待,只是利用了摄影的技术功能,因而无非是记录图像信息的手段,或作为绘画写生的辅助工具,无所谓艺术,也没有人探讨摄影的审美意识,摄影因为“太酷似现实”受到人们的怀疑和贬低。当时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把摄影的技术功能与绘画艺术规律结合起来,诞生了第一个摄影流派——绘画派摄影,摄影迈向艺术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随着器材的轻便化,胶片感光度的提高,摄影家开始走出画室,去面向生活、面向自然,摄影开始展示写实性特点,出现了美国的纯粹摄影派(如亚当斯),法国的“堪的摄影”(如布列松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摄影审美观念发生了进一步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再现现实生活,出现了以表现艺术家内心世界为目的的现代摄影流派。 在数码摄影时代,图像可以直接将图片传输到计算机上,作者随时可在图片上按自己的需要,调整色彩、亮度、对比度等等影像参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使用图像软件对图片进行组合变幻,可以修补和删除一些不满意的缺陷,突出主题,表现创作意图。郎静山是中国摄影史上传奇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曾成功地打入世界众多的摄影比赛并获得当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那是因为他那些集锦摄影涉及的技法的确难能可贵,但在数码时代看来,他的集锦作品制作起来太过简单,也就不足为奇,人们对它的欣赏程度也就大不相同了,这就是审美意趣的变化。

我们不应该固守传统观念,要与时俱进,努力去学习、应用数码技术,研究、探索、开拓数码摄影的新天地,为摄影业跟上信息时代的潮流,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数码摄影新时代的到来,让数码技术成为摄影人的得力助手。

摄影技术变得越来越简单,摄影艺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摄影家更应在摄影的原创性上下功夫。如果现在摄影家还沉迷于摄影的暗房特技,那他未免太落后了,如果摄影家倾心于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的各种滤镜效果,那他与技术工人有何区别?如果摄影家潜心研究图片在电脑上的拼拼贴贴,他又何尝是画家的对手?数码时代摄影家更应加强调摄影的原创性,物为我用,但还要相信自己的脑子。不要碰到难题就借助于电脑,把自己变成数码的奴隶。

摄影起源于绘画,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摄影创作主要是仿效绘画的经验,整个艺术摄影的历史,实际上是那些模仿绘画的摄影家在试图证明摄影也能够创作出像绘画那样的作品来。然而,在这一阶段,摄影并没有得到承认,人们普遍认为: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制作出来的照片,并不能称为艺术,只有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能称为是艺术,所以许多摄影家在制作照片的时候,特别注重摄影画面的画意效果,把一张张照片制作的虚无缥缈,其实质是借助于摄影手段进行的一种绘画创作。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纯影派摄影的出现才让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改变,纯影派摄影提出“只有通过纯粹的真,才能得到完美的美”,通过他们的图片让人们发现原来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摄影艺术是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作用,首先表现于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人 们 形式感、形式美感。纯 影派 摄影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摄影的美学价值。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艺术性”,艺术性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的程度。摄影起源于绘画,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摄影创作主要是仿效绘画的经验,整个艺术摄影的历史,实际上是那些模仿绘画的摄影家在试图证明摄影也能够创作出像绘画那样的作品来。然而,在这一阶段,摄影并没有得到承认,人们普遍认为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制作出来的照片,并不能成为艺术。只有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能称为是艺术,所以许多摄影家在制作照片的时候,特别注重摄影画面的画意效果,把一张张照片制作的虚无缥缈,其实质是借助于摄影手段进行的一种绘画创作。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纯影 派摄影的出现才让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改变,纯影派摄影提出“只有通过纯粹的真,才能得到完美的美”,代表人物如此赏心悦目的图片让人们发现原来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摄影艺术是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   

  所谓的纪实摄影,就是指真实地记录现实的摄影类型,摄影术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具有纪实的特性,其技术特点就是借助光学的特性逼真地再现现实事物的影像。因此,纪实性可以说是摄影的天然属性。在拍摄此类摄影过程中,需要摄影人带着职业作风、甚至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行创作,因此纪实摄影是需要良知和勇气的。事实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社会上需要一些形象性的报道、各种画报得到蓬勃发展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摄影纪录真实生活的能力。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摄影从此有了自身的特征: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和系统性。因此纪实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它的价值不在于照片所给人的直观感受,而是取决于照片自身的信息价值,用事实说话,照片所讲述的内容胜于千言万语。纪实摄影一般包括图片故事、图片系列、图片短评等类别,图片故事一般指对某人,某事件进行具体的描绘,注重情节和连续性。注重非关键时刻的拍摄,使瞬间便为永恒。图片系列是指 相同的主题,相互关联的成组照片,静态纪实,没有时间的限制和变化。图片短评指对某事、某群体的认识,每幅作品具有独立性,有评论,无互相承接关系。 

  新闻摄影概念的两个层次含义:广义上它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来报道新闻这三大类。狭义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我国老一代行文摄影家蒋齐生认为利用摄影技术,用画面形成,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形象的传真、纪实(或对新闻进行形象纪实)就是新闻摄影的特性,也就是新闻摄影的定义。1999年,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在组织在编写《新闻摄影学概论》一书时给出一个定义: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因此,新闻摄影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摄影本身或者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因此它又有别于纪实摄影。 

摄影具有纪实性的特征,纪 实乃摄 影的天人属性,一张照片能够瞬时 框 取 局 部形象,并且令瞬间变为永恒,这既是一种对现实真实的纪录,一种对社会真实的反应。然而,纪实摄影同样具有艺术的特性。认识这一点也很重要。比如说提出决定新瞬间理论的布列松,以及法国著名摄影大师罗伯 特 一 杜瓦诺,细细观察他们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纪实摄影作品)往往不但其纪录的事件耐人寻味,通过艺术角度如用光、构图、瞬间抓取等方面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与众不同的优点。比如布列松拍摄的《巴黎穆费塔街》这张作品,作者采用瞬间抓取得手法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前提下给予被摄体以完美的形势,这张作品首先打动我们的是小孩子那纯真自然的表情——好像刚刚完成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兴冲冲走在回家的路上,把儿童那种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叹服摄影家对瞬间的敏感、对构图尺度的把握都是那么天衣无缝,深层次体现了摄影的艺术价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纪实摄影还是新闻摄影,优秀的摄影作品除去其自身的记录真实的特性以外,它还同时具有艺术的特征,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往往是相互统一存在的。

摄影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摄影对于设计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也不可估量。信息时代的生活也随着摄影的发展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摄影已经成为了现代信息传达的主要表现手段了。

   视觉形象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视觉画面的形成是通过视觉元素来对构图方式及构思含义进行把握的。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线条,而线条在构图元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作为结构画面的骨架,不仅具有构成具体形象的作用,还具有对具体形象进行表现的功能。线条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还在于使画面产生视觉上的均衡感。使摄影构图符合人的视觉平衡需求,通过线条的聚合与分散作用,创造出富有音乐般动感、节奏感的画面。各种形状的线的排列组合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心理感受。线条的组织也会造成很明确的形式。同样形式在视觉表现中也是很重要的,单纯的形式感在摄影中是没有意义的,还要具有艺术性,它的艺术性就在于它表达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各种符合形式美的画面均能产生不同的美感。色彩作为视觉语言的最有表现的要素,因为它直接反映人的情感。法国现代派画家马蒂斯曾经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画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练之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所以形式必须保持对色彩的绝对优势。任何物体表面都具有表面纹理,对肌理的感知过程会引发相关的心理反应,如温暖、美好、细腻的感受。空间作为摄影的总体表现形式,通过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再现形。

  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对视觉艺术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被称为格式塔的心理学派,对形式、形状进行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论述。在格式塔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得知:摄影构图中形式感的获得的基本条件就是画面中心要有良好的图形和基底关系。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简化是这样被描述的:简化形成秩序,它把画面中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所有细节不仅各得其所,而且各有分工。主题的选择也是形式感获得的重要主观条件。同样是一组景物,有人表现的杂乱无章,有人表现的却是有条不紊。前者没有把主体从杂乱的分散注意力的周围环境中分离开来,如果很难做到的话那就尽量贴近被摄物,把画面不必要的杂物留在取景框的外面,保留那些足以说明问题的特征来表现主题。视觉角度的选择是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必不可少的手段,使得客体的面貌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的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一个精心选择的角度使得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也呈现出奇特的形象,这就是视觉角度的魅力。热情和兴趣是形式感获得的重要心理条件,也是产生创造性的动力所在,即使是同一个主题也能拍的有滋有味。它能使作品面向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能使摄影家热情澎湃,打开情感创作的闸门。没有这种热情的刺激,摄影就会陷入无动于衷的程式,结果只能是沦于平庸。摄影家只有处于高度自觉、兴趣不断增长的状态下,把感情融入进去,才有希望创作出足以征服人心的,使人难以忘怀的摄影作品。

  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具象的形也存在抽象的构成关系。摄影师面对的是一个客观的空间,只能通过主观的作平面设计,并遵循一定的规律来控制画面。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构成规律包括:

  (1)重复构成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几个形相互适应构成产生新的有趣的形,装饰意味强。

  (2)近似构成的形排列可以有秩序的也可以是无秩序的,给人丰富、协调优美的感受。

  (3)变异构成可以是形的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变异构成的地方是视觉的焦点,趣味所在。

  (4)渐变构成给人柔和,舒适的心理。

  (5)对比构成通过形和形、有和无、虚和实、色和色 使主题更具生气、刺激、醒目的特点。

  (6)辐射构成给人放射,旋转的运动感,画面张力感强烈;聚集构成可以是一点、一线、一圈、一面、可以由聚集点和形产生种种变化。

  (7)矛盾空间构成需要发挥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构思成现实生活中难于见到的事物,吸引人们极大的注意力。

  被摄体具有图案美、节奏感与重复出现这些特征往往能够加强照片的结构虽然是拍出好照片的前提,但规律不能盲目去寻找。仅仅是为了图案效果去拍图案照片,去追求所谓“抽象”的形式,并不能保证这样的照片必然是成功的。

   摄影的构图规律同样适用于设计,在设计中一个缺乏整体感,混乱无序的构图会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心理,使人在瞬间难以识别对象,须删除不重要的部分,保留绝对必要的信息,从而达到视觉表达上的简化。真正有感染力的设计不是看上去模棱两可,而是通过省略某些部分,将另外一些关键部分突出来。可以看到平面设计与摄影的关系是很难分离的,它们是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在平面的诸多因素中,除文字图形之外,影像便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以摄影艺术为表现手段的一门专业摄影-广告摄影正在充分行使它的商业功能,作为平面设 计 师 常 选择的一种表现方法,已经占据着印刷类媒介广告的80%以上。我们可以从广告、包装袋、包装盒上的产品图片、影集、报纸、杂志、目录簿、小册子、小广告宣传单甚 至橱窗陈列品中领会。在世界范围类展开的强大广告攻势中摄影无疑成为了重要的媒介。

   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经典平面设计作品,借助图像为元素来达到直观表现作品重要信息的例子很多。不同元素与元素的结合使视觉表达自然而然地从一个视觉语义延伸到另一个视觉语义,画面往往没有太多复杂的语言,目的性极其明确,主题突出,作者总希望能够体现一图胜千言的功效。

  南部俊安的关于和平主题的招贴就使用了手的照片,把不同姿势的手组成了“P E A C E”,手和字母的视觉形象结合在一起,言简意赅,画面的主题在瞬间显现。和摄影一样设计应该面向生活,当元素与元素置换时就不会脱离日常视界的范畴,为人们心理所接受。世界著名品牌ABSOLUTE的绝对伏特加广告堪称经典,引用了一系列的生活元素:绝对产品、绝对城市、绝对艺术、绝对节日、绝对口味、绝对文学、绝对服装、绝对新闻……尤其是“绝对城市”更是精彩绝伦,这组创意的元素全部选自世界著名城市最脸孔化的标志,然后把绝对伏特加的瓶形巧妙地置换或添加在这些著名的标志物上。绝对伏特加 总是能通过瓶子的形状元素和生活中刻意的情节规划及精彩的标题创造出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内容,营造出特别的气氛和情调。

  

摄影显示了最为客观的记录捕捉大自然独一无二的瞬间。摄影的种种社会性使用决定了摄影的社会意义。摄影是沉默的艺术,摄影沉默的在世界徘徊,在饱含感情的面孔和身体上探寻, 住只 有影像才拥有的命运。无须太多话语,我们便能在影像的静止中感受它的心跳,唤起陶醉之情。我们借助“第三只眼”观看这个世界,我们能感受到世界以它极大的宽容性不断展现着巨大的吸引力。摄影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单纯的把某个事物随心所欲的变成照片影像,固定的影像使得我们延长了对美的感受力。影像不需要我们作过多的解释,我们只需把后面包围的喧哗和孤独剥离开,静静在一旁感受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