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范文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在高段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初中数学接轨。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

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综观整体,这次期末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年级习作水平总体不错。下面就各年级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缩句、拟人句、比喻句、反问句的,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修改病句,学生对病句类型掌握不全(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颠倒、句子不完整等)。以上内容,教师在指导上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课外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题目、画中心句、加标点符号、解释词语这几道题答的还算可以。而对句子的理解虽然做答了,但答案不贴切;有的学生根本不答。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选材,自拟题目,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

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分也不少。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整改意见

1、建议语文教师要严格执行本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三维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按照语文教材的使用说明,不仅要抓好主体课文教学,更要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好导读和预习提示。平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阅读课和习作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深入钻研、开发、使用教材;要有灵性、悟性和耐性,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学在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的同时,要积极向课外阅读拓展,并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增加学生积累的广度;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好书,帮助学生拓宽积累的途径。

4、素质成于习惯中。没有培养过程,就没有教育结果。教师一定要重视给学生创设各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某些环节上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发现语言的规律,培养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独立阅读和自能作文的能力。

四、反思与前瞻

纵观语文试卷,我们感到: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教师没有站在系统性的教学高度来审视。在阅读教学中就文解文,教师重“教”不重“导”(教材选学内容中带“*”或“△”的训练,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走过场态度,视而不见,见而不问),学生所学知识不整合,缺乏促进继续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变学生“接受式学习”为“吸收式学习”,做到:引学生“悟”、教学生“法”、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求学生“发展”。

 

第二篇: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地理考后总结及试题分析

高三第三次质检试题分析

---------------工作总结

3月18-19日举行的高三第三次质检(即“豫南六市一联”),这是我校20xx届高考考生在高考前的最重要的一次统一测试,一定程度上可将本次质检视为高考的“晴雨表”。

一、试题分析

从试卷的结构、分值分布及知识、能力的考查上来看,测试贴近高考,有很强的权威性。就文综地理试题来说难度不大,但灵活性较高,突出了高考所常考的主干知识及能力要求。

1、 主干知识考查方面

如选择第1-2小题对等值线考查中同时也体现了农业区位的应用。3-5题及11小题表面上是对变化趋势图的判读,实则同时对区域地理及人地关系也有要求。6-7题考查等高线与人类生产的关系,一并考查了人地关系及地质作用。8-10小题以薰衣草种植物为背景,考查了天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工业区位。大题36题对气候成因的分析及对新能源的关注,37题对我国大豆生产的问题及现状进行考查,并要求针对问题提出建议。选做题结合嵩山旅游开发、菲律宾地震及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问题,考查成因分析、影响及措施等。

2、 能力考查方面

以高考说明要求的四项能力要求为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规律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中学生暴露的问题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

①审题不认真

审题不认真,很多学生明明会做也丢分了。质检试卷反映出很多学生在做题时还不善于正确有效快速地审题,要么没有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要么对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和理解不到位,造成答非所问,获取题目所提供的关键信息能力不足。

②信息提取的精准度不够。

提取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地理高考中十分重要,本次测试中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提取过程中不全面、不精确。因为审题不认真造成不当失分的现象在这次质检考试中都普遍存在,如文综卷大题中关于“原因”“影响”类问题的解答。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

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不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地理科目的很多知识仍然要求学生熟练记忆,熟练掌握,而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认为没有必要记忆,多数学生的基础不扎实与这有很大关系。只有在这些基础都打得非常牢固的前提下,才能在地理学习上争取更大的提高。如选择题关于“紫番薯及薰衣草“的问题,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属于农业区位及工业区位,十分基础,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相关的内容也比较熟悉。选做中“菲律宾地质灾害的成因“等。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仍不够扎实!很多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有的考生越是基础题,失分率越高。

3、描述和阐释规律能力不足

①考虑不全面,漏解的现象较多

高三年级,很多同学在做大题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一种情况。大题中经常存在分类的问题,所以要注意题中设置的陷阱。凡是题目中涉及到原因及影响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自然与人为、有利于不利。

②做综合题缺少思路和方法

这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遇到综合题就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找不到切入点,只好说一句“我不会”。高三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现象。说明见过的题型较少,思路还不够开阔。

③专业术语应用不准

在非选择题的答卷中,许多考生的表达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地应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叙述。

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不足

知识点与试题情景对接不上。在给定的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是高考的一项能力要求,本次测试反映了一些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不太熟悉,不能

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经常出现学生问“你咋能联想到用这个知识点的“,而这些都说明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原理掌握都还很模糊,最基本的“理解能力”没有很好落实。

除以上问题之外,在这次质检中不少考生也出现其他非智力因素失分现象。“一紧张,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题目怎么做”、“题目都做不完”等因为应试技巧不足而造成考场发挥失常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文综卷考试中,出现得尤其频繁。相当一部分学生作答时字迹潦草只答了一部分,还有的学生基本放空白。而据考后了解,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做的时候没安排好答题时间,答到后面发现没时间了只好胡乱回答一气或者是放弃。实际上,只要平时复习时能扎实一点,做题目时认真一点,时间上安排紧凑一点,很多考生的成绩至少能提高5~10分。质检考试暴露出来的这些“硬伤”值得引起注意,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尤其要避免重复出现错误。

三、二轮建议

1、加强专项训练

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内容专项,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设计,针对考纲,对常考点进行专题复习,如地球运动专题、等值线专题、地理图像图表专题;自然地理的重点内容如气候专题、地形专题、河流与水专题、人口问题、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分析专题等。一类是题型专项,特别要注意限时训练,把握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复习效率。要注意读图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各类地理图像、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当安排填图训练。地图复习关键的是图文结合,同时掌握各种图像图表的正确阅读和使用的方法及绘制的原理与技巧。同时教材中的图像是地理原理与规律及地理思维方法的重要案例,还是应加以重点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通过各种变式图进行训练。

区域地理是地理复习的一大热点,复习时要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各种地图,熟记和牢记所学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进行区域定位训练、区域地图训练、区域比较训练、正确处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关系。

2、加强知识整理。经过一轮复习、三次统一测试,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解题技巧,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类,同时要整理错题集,对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特别是多次做错的题要分析原因,并要进行同类试题的再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避免犯同样错误。 3、加强规范要求。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大综合后期复习中的重要任务。在训练中应注意解题每一个环节的规范要求。审题环节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词和核心内涵,要能够将文字内容和图像信息结合起来,提取出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明确理解设问的要求,答案的组织要科学、全面、有层次。要养成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的习惯,突出重点,书写清晰,杜绝错别字。尽量拿足基础分。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力争做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解得规范”。具体要求是:书写工整,格式合理;科学规范,准确全面;语言简洁,层次分明。

4、对教学内容处理: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就地理学科来说,学科主干知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思想、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地理图表的识读、分析与应用。注重基础主要是指不要复习得太深和太难,突出主干知识是指不必面面俱到,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把时间放在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及其应用或者迁移上。有时还要讲评练习或试卷,因此,就更有必要抓纲扣本。

就具体知识点来说,高考一般不会重复考查近三年刚刚考查过的考点,但是,在模块或主题等方面是完全可能重复考查的。例如,自然地理中气候和区时与日期的计算,人文地理中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工业与城市等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

地理图表的识读与应用是地理复习中非常重要的模块。从20xx年至今,每年的高考综合试题中,至少有三幅与地理试题有关的图表,分值最少也有24分。所以要特别重视地理图表的阅读与分析,并且要善于运用图表中的数据和信息来分析和回答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时,应有意识地强化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用图和填图的习惯。

5、在教学方式上:多归纳,重应用

在课堂上,无论是对练习的讲解,还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都要适时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或运用相关原理、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这一问题的解答可以从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又如,分析某一问题的形成原因时,一般可以从自然地理原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和人文地理原因(资源、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环境)等两个方面去思考。有了这样一些框架,在分析和回答问题时就会比较全面,不容易遗漏答案要点,也可缓解心理紧张的情绪。

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在学习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多动手。课堂上,学生填图、绘图可能会耽误较多时间,比如在复习“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洋流模式图”“中国主要铁路和枢纽”等内容时,学生有没有动手去画,其学习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6、二轮复习:“以讲带练”,提高能力

二轮复习要在建构知识体系,突出主干知识、加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强化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不会审题、不会答题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还要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切换”,这样。如果审题能力较差,没有抓住试题所描述的问题的实质,就会直接影响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打破“以练带讲”的形式,适当的“练”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忽略了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了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忽视了对解题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就会直接影响考生的应考能力和高考成绩。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过程中,最好不要使用成套的试题,应结合专题式的复习思路,从模块化的角度去精选例题、练习或试题,力争做到每组练习、每次考试就是一个模块内的主干内容。讲评练习或试题时,不能只对答案,不要只看到卷面上的试题学生做对了没有,应该分析学生对这个模块内的重点知识和方法掌握的情况,并指出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可顺便将相关内容进行模块化复习,并在下次练习中再次组织相关测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