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跨越时空,感知历史  44

——谈新课程背景下情景虚拟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情景虚拟法就是通过复现、模拟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跨越时空,让师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虚拟情景,在导入新课时留有悬念,讲授新课时设有疑问,课堂巩固教学时注意回味,从而让历史变的生动有趣,让历史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历史教学活泼而有效。

 [关 键 词]情景虚拟  感知历史

新一轮的课程新改革正在有序而紧张的进行,人们也从一开始的困惑、彷徨到现在的接受与适应,许多人改变了“认为历史知识带有过去性,很难‘体验’”的看法,提出了众多感知历史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其中就有情景虚拟法。情景虚拟法就是通过复现、模拟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跨越时空,让师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方式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借助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历史变的生动有趣,让历史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历史教学活泼而有效。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景虚拟法,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尝试探讨。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虚拟情景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阵地,怎样进行虚拟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感知历史?

1、 导入新课时情景虚拟应留有悬念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第一幕,第一幕设计得好,就能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在第一幕中虚拟情景并设置启发性问题,悬念式问题,这样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置身于历史情景中,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导入新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情景:査士奇是汉代一位家道没落的读书人,为了养家糊口,他决定要“改行”,你认为他选择从事农业还是选择工商业,为什么?

通过简单的历史情景虚拟,使学生融入虚设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想要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再比如,在学习必修《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一场景:《走近王选》教学设计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这位对日本731细菌部队提起诉讼的原告团团长,一位被人称为“让日本沉没的中国女人”,一个在20##年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然后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与王选对话,并设置以下问题,:1、王选女士,你为什么不辞辛劳、费劲周折寻找资料揭露日本731部队的罪行?2、你找到哪些有价值的资料?3、你的资料对你的诉讼起到了什么效果?然后,在教学中围绕这些问题,将教材、学生、教师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对这位人物的介绍,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虚拟情境,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情景中学生被王选这一人物感动,也知道为什么而感动,为下面新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讲授新课时虚拟情景应设有疑问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虚拟情景也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时,应将虚拟的场景与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寓问于景、寓乐于问。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中,笔者让学生组成一支希腊历史考察团,通过穿越时空隧道,来亲身感受希腊的民主政治,为了让学生感知希腊民主政治与希腊公民的参政素质有关,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入乡随俗接触古公民》,让学生进入一普通希腊公民帕帕迪的家里,感知历史史实,并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知识,培养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

情景的背景资料:帕帕迪,居住在雅典卫城,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家中成员还有妻子、两个儿子,一个7岁一个9岁。家里还有几个奴隶。片段一:进入庭院,看见只有一个奴隶在埋头干活,其他人都不在。向奴隶询问主人去向,他只是不断摇头。帕帕迪不在家,可能在哪里干什么?他的两个孩子可能在干什么?片段二:这时他的妻子回来了,气愤地对我们说:“他参加公民大会,让我看一下都不行?!”他的妻子为什么无权参加会议?片段三: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象往常一样热闹,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 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不让我们进去。为什么?片段四:会议很快就开始了,整个会场一片激烈的争论声,人们在争相谴责一个人的行为:“他以为自己曾在对波斯人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就居功自傲,现对国家大事从不关心,总是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此人的下场会怎样?为什么?

    在这里,学生跨越时空,进入古希腊时代,身临其境感知历史,缩小学生和历史的时代距离,这样不仅使抽象乏味的简单史实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一系列的设问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思考、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在学习中也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虚拟情景设计问题时,要多了解有关历史知识的背景资料,多查找相关的历史史料,然后围绕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衔接点、易混点精心准备,问到“点”上,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具有启发性、深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发现的快乐。

3、在课堂巩固教学时虚拟情景应注意回味

以往新课内容学习完后,教师往往喜欢设置一些简单直观的题目比如选择题让学生巩固知识,但笔者认为这些题目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学生无法与历史融为一体,也就达不到复习巩固的最佳效果,因此笔者往往在这一环节中虚拟情景,留下回味,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的乐趣。比如,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时,当内容基本学完后,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笔者设计一“历史小诊所”,让学生作为历史小医生,对描述的历史情景进行诊断。历史情景为:

安泰是个虚拟人物,他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新石器时代,他发现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靠种桑养蚕为生。      

接着他来到唐代,发现唐朝经济比较发展,纺织作坊也比较多,即有官营的,也有私营的。后来他参观了一家私营作坊,惊奇地发现那里纺织出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禅衣,那禅衣晶莹剔透,华美轻巧,重仅49克,真是爱不释手。

之后他又来到了宋代,走在北方大街上,他发现那时市场上到处都销售棉衣,老百姓们也个个都穿起棉衣,棉衣成为最常见衣服。他自己也买了一件宋朝棉衣继续悠然地走着……

再比如,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内容结束后,笔者也设计了历史情景:

查春秋是个虚拟人物,他扮作一个普通农民穿越时空隧道。先是到了汉朝,发现到处有人做买卖,衣着也很华丽,穿丝着裘。

他对古代功夫非常着迷,于是他向一个小商贩买剑,一边和他砍价,一边和他聊天,他说他儿子正在家里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他们俩竟然吵起来了,恰巧一个官员路过,尽管他觉得自己有理,但官员却明显偏袒那个小贩。

气愤之下他坐着时光机到了明朝和清朝,在那里,他很开心,随意跟渔民出海打鱼,尽情渔家乐。

这类设计让历史知识变的趣味生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在这时情绪特别高涨,思维特别活跃,不仅达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而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历史课变得生动,变得耐人寻味,“课虽终,趣不尽”。

二、情景虚拟法应注意什么?

历史教学的实践证明,实施有效的情景虚拟法,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性,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变空洞乏味的历史为真实而趣味的历史,缩小了学生和历史的时空距离,变以前被动地“听”、“记”为主动地“看”、“思”,从而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情景虚拟应注意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历史学科有一特征——“过去性”。我们“虚拟”的历史情景, 无法完全还原它的真实面目,无法重复原有的历史,只能凭借想象和理解去“再现”历史。这个“再现”、“虚拟”尽管是不真实的,但也不能完全凭空臆造,不能完全无端想象,必须依据前人遗留下来的真实的历史材料,必须以真实的史料为背景来创设情景。真实性是情景虚拟法所要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则,离开了真实性,一节历史课就不成其为历史课。

2实效性。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非常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三维目标、 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教材的重难点来虚拟情境,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不要为了情境教学、为了学生的兴趣而盲目一味追求情景。有的教师为了营造趣味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景”,搜寻大量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不加分析、不作选择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成为欣赏者,而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样的课就不是一节完美的课,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3、合理性。情景虚拟不能牵强附会,哗众取宠,情境的设计、内容的深浅、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情合理。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景虚拟法,不但能使历史知识活起来,也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当然,情景虚拟法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

参考书目:

(20##年10期)

2、聂幼犁《虚拟情景必须以史实为依据》      《历史教学》(中学版),(20##年11期).

3、张永谦《虚拟情境须有史证意识》(中国历史课程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