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采访稿)

一 对参赛同学的采访

1记者:一路冲过来,是什么样的感觉?

2有没有想过自己会拿冠军?

3、我们学校所有人都为你自豪…你最想与谁分享你这次的成功呢?

4、你现在感觉怎样?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一个项目呢?(1500米)这是个比较累人的项目哦。

5、你原来参加过这个项目吗?你这个项目的最高记录是多少?

6、为了准备运动会,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7、在运动会期间,你觉得学校哪些方面做得好

8、今天表现非常出色,你想感谢哪些人?

9、能说一下你平时是怎样锻炼的吗?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让同学们借鉴借鉴的?

10、参加了此次运动会,你有什么感想吗?

11、比赛后的心情、感受

12、最后,我祝贺你这次比赛获得冠军!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12)、最后,虽然这次你没有得到冠军,但你的成绩还是很优秀的,我忠心祝愿你下一个项目取得更好的成绩!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二 对领导、裁判员、老师的采访:

1、你好!****,我是校园广播站的——***!能打扰你几分钟,对你做个采访吗?

2、学校是如何准备运动会的?

3、本次运动会有没有不同于一般的特色项目?

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比赛或者运动员?

4.、请问您觉得这次校运会和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6、您对此次运动会的举办有什么看法

7、您对运动员有什么话要说?

8、最后,我忠心希望我校此次的运动会圆满成功!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对工作人员的采访:

三 对工作人员的采访:

1.问一下你们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什么呢?

2.问你以前有做过类似的工作吗?

3.们这样子跑来跑去会不会觉得很累?

4得我们今天的运动员的状态怎样呢?

5.对于运动员有什么想说的?

6你对这次校运会有什么看法?

四 对观众的采访:

1.你第几次参加校园运动会?

2.你觉得这次运动会开幕式有什么亮点吗?

3.你们班的同学参加的哪个项目比赛比较多?

4.你有什么想对你们班同学说的吗?

5.你对我校举办的这次运动会有什么感想吗?

 

第二篇:采访稿(2)

情系客家 心连古今

——访赣州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韩振飞

10历史 冯琦

赣南,作为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是一个有着浓厚客家风情的地域,他不断吸引着其他城市的人前来研究,挖掘这块历史名城的价值。我闷今天的主角——赣州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韩振飞——就是其中之一。

19xx年,原居河北的韩老一家南迁至赣州落户,19 年,韩馆长便出生在这个洋溢着客家风情的城市,由于韩老家中还保留着北方人的生活习俗。这种地域文化的差异让韩老对客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此孜孜不倦的研究了三十多年

1976大学毕业的韩馆长开始从事考古学与文物鉴定方面的工作,那时的赣南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客家人”一说,但客家保存完整的宗族结构依旧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出于对地域文化强烈反差的好奇,韩馆长开始潜心研究赣南的客家文化。

韩馆长说:“赣南的客家文化在19xx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85年以前,这里并没有明确的客家观念,但85年以后,一个‘没有客家人,就没有革命’的说法逐渐引起了学者的注意。而随着学者的炒作,20xx年的世界客家恳亲大会召开,从此“客家”一说便深入人心。

韩馆长介绍,客家文化分为三个板块,首先是客家人自主形成的文化,其次是覆盖全境的现代文化,也称“宋城文化”。最后就是近现代所讲的“红色文化”。作为赣南特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客家人完整保存了唐代以前以“血缘”为主导的家族制结构,这点与西方的“地缘”制有很大区别。在宗族结构逐渐解体的今天,由于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而依旧存在的客家以血缘为主导的社会形态,恰恰形成了客家人的特色文化。所以说,客家文化的形成,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

当谈及“没有客家人就没有革命”这一说法时,韩馆长解释道:“客家人居住在闽粤赣山区,但是在明朝以来,客家人一直向海外移民,客家人更早的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首先从生活的文化群体来讲,他有革命性的文化传统,再加上地缘条件的影响,所以起来革命。从近现代历史来看,洪秀全起义,他是典型的客家人,他就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孙中山是典型的客家人,他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来,造就了中国共 产 党。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翻译者郭大力就是我们赣南人。

另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国共分裂,毛主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赣南山区恰恰符合这种条件。毛主席利用这种封建割据的地理形式,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赣南、闽西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客家人骨子里的反封建意识,使得客家总成为革命的先驱者。

风雨挑战杯 坎坷大学路

——张自永学长访谈录

采访、撰稿者:阳水根 张自永学长修改

近期,笔者很荣幸地采访了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获得者、校学生会主席、文旅学院第八届学生分会主席、07人文教育本科班首任班长张自永学长。张自永学长先后被评为首届“文旅骄子”,校“十佳杰出青年大学生”和江西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然而,张自永学长并没有一味的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却选择了快马加鞭的踏上了新的征程。

一.“挑战杯”——很会“推销”的大学生

“挑战杯”,全称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目的在于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培养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张自永学长所主笔撰写的《留住民族记忆的背影——傩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一文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中国青年报》曾以《很会“推销”的大学生》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极大地扩大我校的声誉。

问:参加“挑战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答: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大致包含选题、组队、拟列论文提纲、查阅相关资料、拟写调查提纲、开展田野调查、撰写论文、再调查、再修改、再调查、再修改,最后定稿,参与评选。整个过程都是在客家研究院院长罗勇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开展的。

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那么“傩文化”的这一选题是怎样确定的?选题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选题非常重要。我在08年暑假有幸结识了第九届全国“挑战杯”获得者——凌焰学长,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对傩文化有了初步了解。通过查阅傩文化的相关资料,我对这一古老的民间信仰仪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为它在保

护和传承所面临的问题上而深感忧虑。这一珍贵的“民族记忆”承载体的渐行渐远激发了我关注这一问题并最终以此为题。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的关注点往往是相对集中的,所以“挑战杯”的选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重复现象,关键是你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写出新意。同时选题时可参考历年来官方提供的“挑战杯”选题方向。

问:在这过程中,碰到过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呢?

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困难。比如卷帙浩繁资料的筛选,实地调查的长途奔波和语言不通等。截止到定稿时,我们已经先后对论文进行过二十多次的修改,其中大框架的调整就有四五次。任何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只要心中有坚定的目标、矢志不渝的追求。

问:您对有志于参加“挑战杯”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答:首先应树立良好心态,把参加挑战杯当做一次锻炼。其次,要具备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再次,要有坚韧的毅力,能沉得下心来,潜心读写。最后,关注社会,开拓视野,多与有经验的老师、学长学姐交流,善于学习。

二.鲜花盛放的背后是辛勤浇灌的汗水

为什么张自永学长能取得这些成绩?当知道他白天忙学习与工作,晚上经常通宵写作后,我才深知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可以推断大凡成功的取得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大凡光鲜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的付出,大凡鲜花盛放的背后是辛勤浇灌的汗水。

问:参加“挑战杯”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答:白天查资料或调查,晚上写作,经常写到夜间两三点,通宵也是家常便饭,因为写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缜密的思维和安静的环境。

问:写作能力对于参加“挑战杯”,乃至整个大学生涯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您对提高写作能力有什么建议?

答: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而且每一阶段又有不同需求,所以没有什么一以贯之的原理。如果非要让我说出一个的话,那就是坚持多练。我认为写作的本质是表达,那就要胸中有物,因此关注生活、观察社会、加大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以我个人为例,我在高中阶段侧重散文的写作,大一侧重新闻稿,大二侧重公文,到现在则主要是尝试学术论文的写作。高中时每周都会写二三篇散文,到大学后也先后在校报总务部、广播电台编辑部以及院报《红土地·客家风》参与写作与编辑工作,现在为了撰写学术论文,便经常行走在田野之间。

问:长时间在外的调查对学习有影响吗?调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答: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而实地调查是恰到好处的方式,却也是不为广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方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社会调查之于解决问题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还可以深化自我认知,发现新的问题。

三.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要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得养成优秀的习惯,而优秀的习惯必须以坚定地理想、持之以恒的行动为前提。张自永学长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像一只海燕,理想坚定、行动迅捷。

问:现在很多人迷惘,不知大学生活如何才有意义,学长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答:这是普遍存在却极不正常的现象。我认为主要由于三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是责任感的缺失,当你知道要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负责之时,你定会奋勇直前。其次是对大学缺乏理性认识。大学不是加冕的光环,只是提升内在修养的平台,只是你进入社会的有别于他人的阶段,仅此而已。虚度了大学光阴,你所遗失的绝非是四年时间!最后,这是缺乏规划。在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的情况下,没有谁是不茫然的。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以至今后的生活。

问:那学长的理想是么?怎样实现它?

答:如果可以的话,我要到云贵川等西南部贫困地区干一番事业,为人民与社会做点贡献。也就是说要从事公务员工作。当然,我现在自身修养还不够,仍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所以我必须为自己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从而全面地提升自己,而考研便是不二的平台。

问: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忠告?

答:志存高远。“立大志”是一种敢于担当的勇气,是勇于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所谓的“高”也即是更大程度上的为人民服务;善于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习的对象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尊重自我,不要随波逐流。在生活和学习上要有自己坚守的准则,听从内心的声音;克己省三,严格要求自己,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力量。 编者小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坚信只有在有目标的前提下勇往直前,砥砺志强,才能站在高台沐浴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张自永学长一直行走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路上,采访时,学长正在赣州市定南县某村落进行田野调查,早已确定考研志向的他,正为此不息拼搏。他和我们一样,有过高考的失败,有过补习的经历,默默承受着家庭的压力与期待。一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中,目标、追求、责任感这些词贯穿其中,成为谈话的关键词。这让我深深感到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拟定的志向越高远,磨砺的意志越坚定,他越能直径式实现自我。张自永学长即是如此。让我们祝愿他,一路走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