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报告

文章类型:文章题目:姓 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案例报告 正视自我,乐观生活 --一例考研焦虑引发的严重心理问题案例 **省**市

正视自我,乐观生活

---一例考研焦虑引发的严重心理问题案例

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本科生第二次考研而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来访者在第一次考研受挫之后,决定二次考研。由于压力较大、存在内心冲突和错误的认知,出现心情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入睡困难等症状。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识别不合理信念,建立恰当的认知模式。经过7次咨询,来访者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身边发生的事件,乐观、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其焦虑情绪和睡眠问题等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考研焦虑、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李某,女,汉族,22岁,未婚,校漂族①。父亲是村干部,母亲是教师,弟弟上小学。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建在,但不共同生活。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疾病史,体检无躯体疾病。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出生在本省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自幼性格内向、敏感、执着。皮肤黝黑,小时候常被小伙伴欺负。祖母重男轻女,偏爱来访者的同龄堂弟,对其漠不关心。母亲疼爱女儿,但由于工作较忙,有时顾不上女儿。入学后,来访者学习成绩优秀并且担任班干部,深得教师喜爱,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她的初中生活如鱼得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老师的好助手,文体活动的主力军,深得老师①校漂族指的是指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周围,生活在他们曾经熟悉的环境中,不愿踏入社会就业的漂流在原来就读的校园以期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人群。“校漂族”每天像在校生一样,严格地执行学习计划。在许多高校周围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有的是考研落榜的学子,有的是在职人员,有的是辞了职专门回来充电、考研的,这些人大多租住在学校附近,出现在学校的自习室、食堂等地方。他们称自己为“校漂族”。

2

偏爱。母亲是人民教师,好强,追求卓越,对其要求很高,并认为女儿是清华、北大的苗子。初中毕业,她以刚刚达到录取线的分数考入当地一流高中,但学习上的绝对优势不复存在,教师的特别关注渐行渐远,同学间竞争激烈,加上自己学习态度的偏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且经过努力仍没有提高,于是挫败感油然而生。面对高考,来访者已经力不从心。一方面,不忍心让母亲失望;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无力回天,无缘名校,内心非常痛苦。后来,来访者被省内一所普通高校录取,而同班同学大多数如愿以偿的考入名校,自认为非常丢脸。上大学后,来访者自认为来自一流高中,对同学感到不屑,不主动与之交流,对同宿舍同学可以敞开心扉。大一时就决心考研以弥补高考的遗憾,圆自己名校之梦,追平与原来同学的差距,得到母亲及其他亲友的赞赏。大学期间,她终日以书为伴,形色匆匆,很少参加班级、社团活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并荣获三好学生称号。大三时,报考国内本专业一流高校。持久的备考过程是对生理、心理尤其是意志力的严峻考验,来访者跌跌撞撞的度过了那段岁月。转年来,成绩揭晓,笔试分数超出A区线近70分,顺利进入复试。然而,所报考院校竞争对手强悍,自己复试时表现不突出,最终未被录取。自己分析原因,将结果归结为:所报地区批改卷子严格,初试分数相对压的较低;报考院校存在内部保护,本校推免生名额较多,对外校学生存在偏爱名校生源的现象。自己高分落榜,内心十分郁闷。

(三)精神状态

来访者衣着整齐,举止得体, 说话有礼貌,与咨询师交谈正常。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意识清楚,求助愿望迫切。

(四)身体状态

来访者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近来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体型消瘦。

(五)社会功能

来访者学习效率下降,逃避去自习室学习,人际交往淡漠。

(六)心理测验结果

3

E:36 N:62 P:33 L:26,人格内向不稳定,温和。

SCL-90:总分148分,强迫症状2.0 抑郁2.1 焦虑2.5 人际关系

2.3 其余各项因子分均小于2.以焦虑症状为主。

SDS标准分:53分 轻度抑郁。

SAS标准分:63分 中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焦虑、自卑,入睡困难,醒后无精打采

个人陈述:本科毕业后,我觉得以自己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学历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名校情结依然萦绕心头,经过再三权衡,最终选择复习一年,来年再考一次。半年来,我顶住重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按照计划重新复习考研,精神压力较大,对复习以外的事情从不多过问,喜欢独处。最近一次自模成绩不甚理想,内心十分焦急。恰巧,此时偶然得到大学同学的消息,发现不少同学已经落实了工作,并且待遇不错。再次想到自己已经22岁,非但不能自食其力,反而还要天天手捧课本,钻研不太实用的书本知识;少数高中同学已经成家立业,甚至为人父母,自己却还是学生身份,内心的矛盾再次席卷而来。最近一个月来,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出现头痛、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自觉无力应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将来前途一片黑暗,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总是觉得这次考试又要失败,认为考研失败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前途,亲朋好友都会看不起自己,母亲也会更加失望。自己想要认真复习,争取金榜题名,却又觉得复试环节欠透明、不公正,录取希望渺茫。认定自己会失去一切。近两周来,无心学习,寻找各理由回避去自习室学习。对统一战线的研友也变得冷漠,交流减少。总之,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无望感。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心理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由一名研友陪伴而来,身材消瘦,发育正常;五官端正、肤色黯沉。扎着马尾辫。进入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调适中, 4

定向准确。整个叙述过程注意力集中,思维反映较敏捷,智能记忆好。情绪波动大,激动时语速加快,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二)研友反映

最近李某不爱说话了,老躲着人群走。半个月来,每天早上都找借口不去自习室。人变得懒散,生物钟混乱。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来访者的资料,来访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1],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来访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来访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诊断的论述,该来访者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并且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冲突类型属于常性;持续时间在一年以内。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该来访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是由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强烈现实刺激引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痛苦情绪持续达半年之久;反应对象由对考研的焦虑泛化到对前途的担忧,已经超过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可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来访者的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症相鉴别

5

根据CCMD-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该来访者虽然有焦虑情绪体验,但没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紊乱和运动性不安,不符合焦虑症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表现有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以上抑郁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与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可判断为抑郁症。而该来访者虽然有兴趣减退,对前途感到迷茫等轻微的抑郁症状,但与焦虑症状相比,是伴随症状而非主要症状,且持续时间不够诊断抑郁症的时限。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来访者处于成年初期,本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踏入社会,步入职场,组建家庭,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和维持一定的人脉交际资源。[2]而来访者仍然漂在校园,每天啃书本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学生生活打拼,与同龄人的人生节奏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2.社会性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3]。童年时,因长的黑被伙伴欺负。祖母重男轻女,偏爱堂弟。高中时,心理落差较大,高考成绩不理想。第一次考研失败。复读考研是对身心和意志力的严峻考验。

(2)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中前成长顺利,一直受到师长的肯定和赞赏,抗挫折和抗压力能力较差;母亲要强、好胜,对来访者要求较高,期望值偏大,对来访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来访者复习期间很少跟父母沟通,近期与研友的交流也减少。

3.心理原因

(1)人格特征:高傲、敏感、争强好胜、苛求完美、易受外界影 6

响。

(2)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非常在意本次考研的结果,渴望获得所有亲朋好友,尤其是母亲的赞赏和肯定。存在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认为考不上名校研究生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好的前途和幸福生活。

(3)不恰当的归因方式[4]: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对内部可控因素的挖掘不够。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高考失利,第一次考研以高分落榜,内心郁闷、惋惜。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缓解烦恼、抑郁、焦虑的情绪,减轻自卑感,改变非理性观念,改善错误的认知模式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增强自信心。

(二)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

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方法与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该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来访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来访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

(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 7

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来访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5]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6]

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C、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

A、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 8

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来访者。

(三)时间和费用

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7次,学生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来访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指导她作相关的心理测验EPQ 、SCL-90、SDS、SAS,做出评估和诊断,与来访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

(二)领悟阶段(第3次咨询)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来访者回忆小学时代得到的周围亲人、邻里的夸赞和自己参加文体活动时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来访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自己做事要得到最佳的结果,并得到亲友、长辈的普遍赞同。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来访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 “考不上研究生就没有光明的前途,朋友会看不起我,母亲也会对我感到失望”。列举出来访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

(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来访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

咨询过程:

9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况是我们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或许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访:会是这样的吗?

师:我们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学习了一上午,已经非常疲乏了。中午你在自习室的桌上爬着休息。自习室进来五六个人,引起屋内不小的骚动,他们的声音打扰了你午休,你会怎样?

访:我当然会很生气!自习室是学习的地方,要搞活动、做调查到别处去!

师:现在我告诉你,是我国某边境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学校团委正在组织所有在校生于下午14点整停下手中的所有工作,为死难者默哀三分钟,你又会怎样呢?

访:哦?原来是有地区受灾了啊。那么,我应该表示同情,并参与到活动中去。

师:你看同样一件事---一群人走进自习室,引发了室内的骚动。但是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

访:是,因为看法不同,所以态度不同。

师:(赞许地)嗯!很好。这正是我下面要说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本身无所谓对错好坏,也并不是事情本身让你高兴或不高兴,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和评价左右着你的情绪和行为,因此,你看,你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是有责任的。而且,要想解决你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必须从改变你对事情的看法入手。

访:(点头)

??

(三)修通阶段(第4、5次咨询)

咨询师主要帮助来访者了解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指导来访者寻找和确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学会区分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同时鼓励来访者主动体会自己不同的信念对自己情绪和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在家庭作业中完成RET自助表。咨询师综合运用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语义 10

精确法[7]、布置家庭作业等技术,修正来访者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咨询过程:

访:我觉得我的前途一片黑暗。

师: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访:上次考研我的成绩非常好,在复试者中也属于中游偏上的成绩,结果复试还是出局了。这次我恐怕很难再考出那么理想的成绩,因此肯定希望渺茫。如果再考不上研究生,我自己又缺乏实践经验和具体的操作技能,肯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难道不是前途一片黑暗吗? 师:你认为你考不上研究生就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前途就一片黑暗了,是吗?

访:是的。没有好的工作,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将来怎么会幸福。 师:我很理解你担心未来生活的焦急心情。能不能告诉我你本科时候没有考研或者考研未被录取的同学,他们在干什么?都像你现在这么苦恼和感到无望吗?

访:倒是没有。大家好像都过的挺好的。有几个平时不怎么显山露水的同学还签约了呢!听说待遇还不错。

师:(等待)

访:?但?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希望自己出类拔萃,母亲也盼着我出人头地呢。所以,我将来必须找到一个层次高,待遇优厚,社会地位又好的工作。

师: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差不多的境遇,别人可以生活的怡然自得,而自己却这么累呢?

访:?想过?,可能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吧!我想考名牌大学,将来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师:嗯!那么能不能谈谈你认为的“名牌大学”和“理想的工作”具体是怎样呢?

访:嗯?本专业A类院校,学校是“211”或“985”,如****大学,导师有重点课题,如果有广阔的人脉资源就更好了!至于工作?金领层次吧。

师:这么说来你是决心要考取****大学研究生,是吗?

11

访:是。

师:根据你所了解的信息,能谈一下这所学校往年的录报情况吗? 访:(点头)录报比例很大!每年各地很多精英慕名而来,而70%左右的人都无功而返。

师:哦(点头)?如此激烈强者对决,胜出者很厉害啊! 访:是啊!

师:那么?失败也是情理之中喽!

访:(沉默)

师:你现在想到了什么?

访:是啊,竞争这么激烈,失败的人远比成功的人多得多啊!我若不幸成为其中的炮灰也是自然。

师:(赞许地)嗯!你很棒!这正是我要说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追求卓越的想法,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失败的风险和可能。人不可能事事成功。同一个目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学会把对自己或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想要”做到某事。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的怨恨甚至是绝望。

访:(点头)照您这么分析,我的“理想的工作”也是很有可能不能如愿的(失望地)?或许,我应该将目标降低一点??工作上,先就业,后择业;考研也可以选择一个把握更大的学校或导师,这样,增加成功的概率,我想会感觉好一些。(豁然开朗地)

师:(赞许地)(点头微笑)你悟性很高,已经可以举一反三了。 ??

(四)再教育阶段(第6、7次咨询)

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来访者的沟通技巧予以指导,从而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咨询师一方面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习“黄金法则”,强化新观念,另一 12

方面,注意指导来访者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咨询师和来访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来访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认识到以前的很多想法是非理性的,现在感觉轻松多了,心态和平稳了。认为自己会重新投入到复习中,尽力考出理想的成绩,但如果录取院校不满意或依旧未被录取,也觉得仍然有其他事情值得奋斗。认为母亲会理解和支持自己。

(二)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基本消除和缓解了抑郁、烦恼、焦燥的情绪。来访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三)心理测验。

SCL-90 总分:129分,总分下降了20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 标准分:36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来访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 标准分:42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87-290

[2] 同[1]434-440

[3]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2-65

[4] 彭聃聆.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9-213

[5]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29

[6] 同[5] 2-3 、74-75

[7] 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316-343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