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因父母离异导致孩子情绪异常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因父母离异导致孩子情绪异常的

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李园园 身份证号: 140109098202105127 准考证号: 1105210500000005229 所在单位:太原市三兴煤炭气化有限公司 报名机构名称:山西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一例因父母离异导致孩子情绪异常的

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单位:太原市三兴煤炭气化有限公司 姓名:李园园 摘要:求助者刘某是一名初三男生,因父母离异导致其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睡不好觉,且因老想父母离异的事情发展到现在不愿上学,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能客观看待父母问题,其情绪基本好转,恢复正常上学,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情绪不稳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刘某,男,15岁,初三学生,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独生子, 父母文化程度高,父亲是私营业主,母亲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刘某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一直担任班干部,喜欢读书写文章,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

1、抑郁自测量表(SDS)标准分54 提示为轻度抑郁

2、焦虑自测量表(SAS):标准分56分,提示为轻度焦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一月来情绪非常低落,反复想父母问题,怨恨父母,情绪 低落。

个人陈述:从小到大得到老师和家长宠爱,一直认为自己很幸福,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并且担任班干部,工作能力很强。一直以为父母很恩爱,很少看到父母吵架,突然一个月前,父母表示要离婚,让自己选择跟谁,他为此难以接受,不愿看到父母,认为他们不真正爱自己,否则会顾及他的感受,于是扬言谁也不跟,自己过,让他们都搬出去,怨恨父母。父母尽管不提离婚的事,但父亲仍然搬出去住了,于是从此心情郁闷,又没有可以分忧的亲密朋友,在家里有时冲母亲发脾气,过后看到她痛苦,日渐消瘦,又倍感自责

后悔,经常想如果别人知道了他父母要离婚的事,会不会看不起他,头疼失眠,上课精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一周前觉得不愿上学去了。

父亲知道其不上学事情后,反应强烈,对他大打出手。他因为从小没有挨过打,对父亲的打骂更是怨恨不已。更不愿上学去,对父母有种潜意识的报复心理,在家里情绪更加低落,看书也看不进去,于是来咨询,希望早日走出低谷。

母亲陈述:刘某,从小没受过委屈,聪明活泼,而且学习成绩好,深得老师同学的喜欢,自尊心强,爱面子,父母当初是媒妁之言,婚后发现性格不和,但为了孩子和面子,勉强维持,以前曾经相约在孩子面前不吵架,这些年都很痛苦,貌合神离,最近老公初恋的前夫病故,老公旧情复燃,决定重新寻找幸福婚姻,提出离婚。她欣然应允,就是孩子问题棘手,决定让孩子自己做主,但没有想到孩子不能接受,孩子非常痛苦,和孩子沟通不成,万分焦急无奈之际,和孩子协商来咨询。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衣着整洁,神情郁闷,情绪低落,在谈话过 程中情绪不稳定,在谈到父母问题时,忧虑重重,满心怨恨。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刘某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 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刘某本人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除外刘某有重性精神病。 根据刘某的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抑郁情绪,其问题的产生是由父母决定离异引起的,为近期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不良情绪持续才一月,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主要表现为:

1、反复想父母离婚的事情,怨恨情绪

2、不愿上学,害怕同学知道后歧视自己

3、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悲观

鉴别诊断:

1.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

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虽然对社会功能有点影响,就是一周没有上学去,但未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只是从父母决定离婚近一个月来情绪不稳定、低落,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刘某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15岁,男 ,青春期

2、社会因素:父母感情破裂 没有分忧的知心朋友、

3、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幼深得到老师家长的宠爱。个性追求完美,一直错误认为父母婚姻美满。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A、帮助求助者客观对待父母感情事实,降低情绪反应,改善睡眠;

B、帮助求助者理清思路,正确认识自己和父母关系,正确认识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学会容忍生活中的不完美,不再苛求别人为了自己而发生改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

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后,才导致了其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

(1)求助者可能存在:“他们为了我不应该离婚”,“我的父母应该完美无缺”“我的家庭应该是完美的幸福的”等一些“绝对化要求”;

(2)求助者可能存在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如:“父母离婚就是不爱我了”“如果离婚他们以前的恩爱是假的”“如果离婚他们就是虚伪的”;

(3)求助者可能存在糟糕之极的不合理理念如:对挫折“反应过分强烈”觉得父母离婚就天塌下来了,会从此被同学看不起,并且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导致了他的情绪异常。

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费用:免费(公益)

七、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B、心理帮助阶段;

C、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xx年4月10日

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探询改变意愿;

E、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做心理测验

C、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D、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E、确定咨询目标

F、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G、布置咨询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父母决定离婚

不良情绪C:心烦、失望、郁闷、悲观、怨恨

不合理信念B:我家庭本来很完美,他们不应该离婚,他们不爱我了,他们很虚伪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第二次咨询:时间:20xx年4月17日

目的:

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C、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许多不合理信念, 但涉及此次情绪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没有完全列出;

同时,求助者的情绪反应仍比较强烈,一提起父母离婚是事情还 是怨恨、失望,咨询师表示理解与接纳;

B、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平时家庭生活琐事,回忆父母曾经有过 的冲突,重新认识父母关系的实质,打破他认为父母关系一直很完美 的不正确认识,打破家庭这些年一直幸福的假象,从深层次上挖掘自 己的不合理信念;

C、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父母平时对他的言行,回忆父母这些年 为他做过的事情,打破求助者认为父母不爱他的错误理念,打破求助 者过分概括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维框架,目的仍然是从深层次挖 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D、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 关的容易失望和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a、)父母是如此恩爱,家庭这些年是如此完美,他们不应该离婚 b、)我是他们的独子,他们应该无条件的爱我,为了我应该维持家庭

c、)如果不是父亲的那个初恋出现,父母就不会出现问题

d、)如果父母不是真的恩爱,那么这些年他们是作假欺骗了我,他们怎么这么虚伪

e) 如果父母不闹离婚我就不会成绩下降

f) 如果同学们知道我父母离婚了会看不起我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要求求助者与父母就他们的婚姻进行沟通,帮助求助者了解父母婚姻的实质

第三次咨询 时间: 20xx年4月24日

目的:

A、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B、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与父母进行了认真交谈,得知父母的婚 姻并不是像他所认为中的那样完美,当初他们那个年代大多是媒妁之言,他们彼此不很了解。又赶上当时父亲因为大学毕业和初恋女友分开在两地,女方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父亲失恋痛苦中,经别人介绍认识了母亲,母亲是事业型女人,很多应酬,常常顾不上家庭和孩子,父亲婚后很不满意,但两人都是对家庭和孩子责任心很强的人,一直在努力适应对方,又都是知识分子,为了孩子和面子也尽量不吵架。交谈结果对求助者触动很大,并表示对于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过认真思考。

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降低,但仍然怨恨父母离婚

B、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a、父母的婚姻并非完美无缺,实际上他们俩之间的关系一直有很深的裂痕,只不过是为了他勉强维持在一起,即使没有父亲初恋女友的出现,婚姻也很难维持下去了。

b、父母都人到中年了,人生短促,父亲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母亲都能理解,我又为什么不能呢?

c、父母这么多年维持一直幸福的假象,一方面是为了面子,更重要的是因为对我的爱,怕伤害到我,并不是虚伪。

d、父母为了给我一个温暖的家已经忍受了这么多年的痛苦,我应该感谢他们,而不是怨恨。

E、周围也有的人父母离婚了 ,我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所以同学们也不会看不起我。

D、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 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确认自己情绪比较稳定后,与父母沟通一次,表示尊重他们 的选择。

第四次咨询:时间:20xx年4月30日

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与父母沟通了一次, 父母很感动,感觉他真的长大了,并对自己在这事上处理仓促向他表示道歉,父母也表示尊重他的意见,如果他实在不能接受离婚的事实,他们可以重新考虑。最后看到他真的转变了,父母决定还是离了,他虽然不愿,但可以尊重父母的感情,希望父母能够真正的幸福。 求助者的情绪有些起伏,但显然和初始时的负性情绪有本质区别,属正常反应。

B、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C、鼓励求助者自己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明天起开心上学去,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测验:做SAS测验,标准分为40分,基本结束咨询。

做SDS测验,标准分为 32分,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我能正确看待父母感情问题,做到尊重父母的选择

2、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父母离婚后

他跟着母亲,因为母亲工作忙,体格又不好,需要照顾。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咨询过程完整。

3、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得分充56分降到了40分,说明焦虑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求助者的SDS测验得分从54分降到了32分,说明抑郁情绪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第二篇:一例合理情绪疗法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黄海学院099班 学校心理咨询:情绪辅导

工作分配: 张婷:旁白 ; 15号朱芳芳:咨询师 ; 27号王英佳:丈夫和编写案例 ;

21号张静:编写案例 ; 09号王琦:妻子;

28号顾国芳:制作PPT ; 12号陈冽:总结

一例合理情绪疗法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资料:女求助者,30岁,大学毕业,现任某工厂技术员。

主要问题:婚姻冲突。两年前结婚,但婚后不久,发现丈夫对自己漠不关心,不做家务,而且经常夜不归宿,两人感情逐渐出现裂痕。丈夫数次提出离婚,她也想离,但因自己爱面子,怕人议论,又考虑到孩子、住房等问题,一直没有做出最后决定。为此,她一直处于矛盾、冲突、抑郁以及怨恨丈夫的情绪状态中。她想最后做些努力,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咨询师在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背景情况后,决定对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第一次心理咨询

咨询师:您好,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

求助者:我感到很痛苦,快活不下去了。

咨询师:发生什么事了吗?

求助者:额,我的婚姻出了点问题。

咨询师:出什么问题了呢,能具体和我谈谈吗?

求助者:结婚2年来,我丈夫一直对我漠不关心,家里的事也不管,最近甚至开始夜不归宿了,我想离婚,但又考虑到孩子、住房、工作等问题,所以一直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这让我很苦恼,情绪低落。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我们俩经常吵架,他一点儿也不关心我??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吗?

咨询师: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们可能并不是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一些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控制你的情绪。

求助者:会是这样吗?

咨询师: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玩,你把你小孩非常喜欢的一个风筝放在长椅上,这时走过来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结果把风筝压坏了。此时,你会怎么样?

求助者:我一定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毁坏别人的东西。 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样?

求助者:哦——原来是个盲人,他一定是不小心才这样做的。 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求助者:不会了。我甚至有点儿同情他了。

咨询师: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孩子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前后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了。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的问题的确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在夫妻间是常见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你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求助者:难道是我与他们想的不一样?可我还不知道我的想法里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所要做的。

求助者:那我该做些什么呢?

咨询师:我们这一次的咨询就到这儿,我会给你布置一些作业:一是,在咨询过程中,暂时不做生活中任何重大的决定。二是,准备一个小本,随时记录下她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倾听自己内在声音的小本,这个小本在咨询过程中会一直保持记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泄过程。

第二次咨询:

咨询师:今天我们来具体谈一谈你和你丈夫的关系。

求助者;我对他很好,给他做饭、洗衣服,使他高兴,总之我尽到了一做妻子的责任和义务。可是他呢?他总是不耐烦,甚至不理我,真是伤透了我的心。

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爱你,像你爱他一样爱你?

求助者:对,他必须,也应该这样做。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须这样做呢?

求助者:因为他是我丈夫,我应该得到回报。

咨询师:为什么因为他是你丈夫,他就必须爱你?

求助者:这??你好象在为他辩护。难道他那样对我就有理吗?

咨询师:这不是为谁辩护,也不是有理没理的问题。你可以希望他爱你,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希望,但是你无法要求他必须爱你,因为这太难做到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看,问题恰恰在这里,因为你有了这种必须的要求,而它又难以实现,所以你才像现在这样。 求助者:是的,如果我没有这种要求,我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但是,我还是难以放弃。

咨询师:那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想法。其实,每个人的感情都可能会变.你固然可以要求自己始终如一,但你无法保证别人也像你一样一成不变。

求助者:的确无法保证,感情这东西真是变幻莫测。

咨询师:我们再假设一种情境,有一个男人爱上了你,对你非常好,但你却不爱他——这非常有可能发生,对不对?

求助者:是的,实际上我在上大学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咨询师:你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也像他对你那样?

求助者:没有,我最终离开了他。

咨询师:为什么呢?

求助者:因为??因为没有什么理由要求我必须爱他。我也做不到这一点。

咨询师:你看,这件事和你与你丈夫的问题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本质一样,我们都无法做到别人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就无权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自己做到什么。

求助者:?? (沉默)

咨询师:有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刚才对你丈夫的那种观念符合这个规则吗?

求助者:好像不是一回事。

咨询师:其实你把这个规则用反了,我们将这类想法称为“反黄金规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合理信念,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总这样想,你就会越想越恼火。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确实不该有这样的想法??

咨询师:看,你的不合理观念又来了,刚才那个是对别人,这个却是对你自己的。谁说你不该有这样的想法?类似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们要学会把对自己或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想要”。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

时,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地怨恨自己或他人??

求助者:我明白了。

咨询师:在下次咨询的时候能请你的先生单独来一趟吗,我想了解一下他的想法。

求助者:好的,我会让他来一趟的。

第三次咨询:

咨询师:您好,您看起来似乎有点心神不宁,很紧张吗?

丈夫:我不太习惯和女性相处,和不熟的女性相处时就很容易紧张。 咨询师:这是为什么呢?

丈夫:小时候,父母的婚姻,常常有争执,妈妈一直对爸爸外遇的怀疑,愤怒,家里两个男孩,我是老二。妈妈常常很不开心,一直在指责爸爸,爸爸很少说话。从以前开始,我就很怕妈妈不开心,常常不知所措。

咨询师:小时候的记忆让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那时候开始,你面对女性就很容易紧张,是吗?

丈夫:是的。

咨询师:可是我听说,当时是你主动追求你妻子的,不是吗?

丈夫:确实,当初交往时,我觉得她和自己的妈妈完全不同,独立,有主见,我每次取悦她的努力,都会让我们两个人感觉很好。但结婚后,慢慢的我发现她越来越不满意自己,并且常常很不开心,我尝试着做了很多努力,但没有什么效果。 我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她,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我感觉自己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很想逃离,只好对她冷淡,渐渐地疏远她。

咨询师:由于小时候的经验,你对女性的了解很少,妈妈到底想要什么?妻子到底想要什么?你都不了解,总感觉女人是那么难办,怎么都不行,让自己很挫败。

丈夫:是的。

咨询师:那你有没有和她谈过这个问题呢?

丈夫:没有,有好几次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她就说不出口了。

咨询师:那你想不想和你妻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呢?

丈夫:如果可以的话。

咨询师:那在下次咨询的时候,你可以和你的妻子一起来吧? 丈夫:好的。

第四次咨询:

咨询师:很高兴见到你们俩一起来到这,最近两人关系怎么样? 妻子:我们的沟通比以前多了一些,感觉相互之间有点小心翼翼,你说这些改变是真实的吗?我有点不敢相信,丈夫对我的表达总觉得有点假,怕以后还会恢复原状。

咨询师:恩,其实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正常的。对对方的感激,肯定,赞美,或者自己的需求,这些很少表达的部分,如果有一天出现,我们就会感到不习惯,甚至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但其实有一种可能,这些本就是我们感受中真实的部分,只不过不习惯说出来而已,现在的变化,只是我们把它说出来了。时间久了,就会慢慢习惯的。 妻子:好的,我会试着尝试习惯。

咨询师:恩,除了沟通有些进展,还有其他方面要说的么?

丈夫:她有时候怨气很大。

咨询师:怎么说呢?

丈夫:因为平时我们两人上班已经很累了,她回来还要收拾屋子,洗衣服,但我只想多休息会,上会网,我也告诉她,不要干了,现在这么累,但她还是去干,并且对我还有怨气。

妻子:看着家里那些乱,自己很难受,累着也得干啊。

咨询师:是啊,我们常常有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其实为了自己心里好受而做的努力,对方未必领情,所以我们在心里已经认为付出了,但对方的心里并未认可为得到。

妻子:是啊,那怎样改善这样的关系呢?

咨询师:我先打个比方好了,你们现在的关系就像是初期你付出的分一下子很大,比如70分,这时候他自觉自己的能力无法付出更多,他就可能因这种落差而放弃满足对方的努力,而变成婚姻中的“接受方”,这时,家庭的巨大不平衡现象就出现了,负性循环也就启动了。 妻子:你是说我们现在处于 “负性”循环?

咨询师:恩那,你又是操劳家务,又是在外打拼,成为家庭的支柱,而这时,可能身为丈夫的你很难一下子有能力付出更多,就会放弃这种努力。

丈夫:恩那,貌似是这样的。

咨询师:在婚姻关系里,这种平衡究竟是走向“良性循环”,还是“负性循环”,会使两个人的感受差别很大。有很多女性,就像你,都很少意识到,要给男方“付出”的机会,并强化这种感受。因为,在得到和给与之间,得到不是最重要的,而“给与”是一种确信自己有能力的感受,是一种“被需要”的重要感受,对男人尤其重要。对男性来说,如果不能通过“给与”来使自己心爱的女人开心,这是一种很挫败的感受。这时候,我们要创造很多让双方都满足的机会。 妻子: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咨询师:首先,女人要学会“提要求”,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经验,不

要以为提要求会使自己显得“不可爱”,事实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启动环节。是给男人来满足自己的重要机会,然后通过自己的喜悦、肯定、感激,使男人感到满足和成就感。

丈夫:你是说让她向我提要求么,那我可以对她提的无理要求做出拒绝么?

咨询师:恩,这正是我下面要说的。提要求,要注意不是命令,这两者最大的差别是,命令是不允许对方拒绝的,而提要求,是对方可以随时拒绝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男人会拒绝,比如,这时正是男人的“周期性抽离时期”,男人会想独处而拒绝,这和对女人的爱没有关系。另一种拒绝情况,是这个要求男人做不到,“高要求”是很有杀伤力的,所以,要从很小的要求开始。

妻子:哦,你是说他可以拒绝我提出的要求?

咨询师:恩,如果一个男人可以自由的“拒绝”,那么,他在度过这个“抽离期”后,会更愿意满足女人。所以,允许男人自由的拒绝,那么请相信,他会更愿意“同意”的,尤其在听到女人的肯定、感激之后,男人的动力会很强,只是同时,要给他们保持自我的机会,就是在他们拒绝,进入周期性抽离时,女人也可在这个时期尝试关爱自己的行动啊。女性不要怕“被拒绝”,也不要相信,自己不提要求,对方能主动满足,因为这对男性来说,要求很高,不符合男性思考的逻辑,而且,会因此丧失很多使双方都获得好感受的机会。

妻子:恩,知道了,那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么?

咨询师:恩,提要求,除了注意,不要是命令之外,还需注意,要符

合男性接受的习惯,也就是要简短,直接,不用说很多理由,也不用婉转,增加男性理解的难度,只需简短,直接表达即可。要相信,每个女人都值得心爱的男人为自己付出努力,每个男人也值得获得心爱的女人对自己的肯定、感激和爱。

这是一个重要的练习过程,也是启动婚姻“良性互动”循环的重要基础。双方的满足,给与对方需要的满足,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对方需要的满足。你们理解我的意思么?

丈夫:我的理解是通过我“付出”,来使心爱的她开心,感激,肯定,从而获得“被需要”的满足和成就感,同时也保持着自我的“周期性抽离”的满足感,对么?

咨询师:恩,是的,你说的很对,妻子有什么想法么?

妻子:那么我就是通过他的付出,来获得自己的“重要感”,从而回报他喜悦、满足和爱,是这样么?

咨询师:恩,很好,从现在开始你们需要亲身体验,提要求,拒绝,提要求,满足,然后给与真诚的感激、肯定和开心。可以做到么? 妻子:恩,我们试试。

咨询师:你们需要各自绘制一张付出与得到的评分表,然后两个人进行沟通,谈彼此的这些感受,和以前的误解。

又经过多次咨询,夫妻两人的关系有明显改善。通过上面的对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咨询师是如何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我对别人怎样,别人也对我怎样”进行辩论的。咨询师不仅通过各种质疑性的提问,也通过列举假想的情境来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一观念的不合理性,

并引导她对自己的问题加以主动思考。可以看出,咨询师在使求助者放弃这一观念的同时,也在教会她如何用新的、合理的观念来代替。也就是说,咨询师不仅是一个辩论者,也是一个正确信息的提供者。

总结:咨询师在向求助者介绍ABC理论,但并没有通过空洞的说教和宣讲,而是通过举例来使求助者接受这一理论。而且在求助者稍有领悟之后,咨询师马上结合她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她的问题别人也会遇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她这样。这样,咨询师就把ABC理论同求助者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并引导求助者按这一理论来思考自己的问题。从上面的会谈可以看出,咨询师还没有指出求助者的某个具体的不合理信念,但他已经使求助者对下一步的工作——寻找不合理观念并加以辩论有了心理准备。这对下面的咨询很有好处。 该例中,求助者的情况很值得同情,但是咨询师并没有因此而站到求助者的立场,回避与她的辩论。虽然求助者指出:“你好象在替他辩护”,但咨询师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辩论者的角色。可以看出,咨询师并没有表现出对求助者过多的共情,也没有鼓励求助者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一直处于现实、客观的位置,并引导求助者也从这一角度来思考她的问题。这是合理情绪疗法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