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和备忘录撰写

在公共关系日常工作中,经常要召开各种会议,或举行各种会谈。按公共关系操作的规范化要求,这些会议或会谈最后都应形成某种文字,或供对外发布,或供存档备忘。尤其对于讨论内容中有需要有关各方进一步执行和落实事宜的会议或会谈,纪要或备忘录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将成为有关人员执行和落实的基本凭据。所以,切实掌握会议纪要和备忘录的撰写方法,亦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先谈谈会议纪要的撰写。

会议纪要是一种可供对外发布的比较正式的文案。凡属较为重要、正规的会议,一般都必须形成会议纪要。

正因为会议纪要经常用来对外发布,所以,无论其格式还是文字,均有着比较严格的规范化要求,需要撰写者认真对待。

在撰写会议纪要之前,撰写者应该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包括:

1、把握会议内容。

与公共关系工作有关并需要撰写纪要的会议,一般有三种类型,即大会、座谈(讨论)会和工作会议(对于公共关系专业机构来说,需要撰写纪要的有时还包括董事会会议、办公会议和业务会议,其性质类

似于工作会议)。一般说来,大会、工作会议和部分座谈(讨论)会,事先往往已确定了较为明确的会议主题或议题;也有部分座谈会,虽然事先没有明确的主题或议题,但也设定了大致讨论方向和范围。对于会议纪要的撰写者来说,在会议未进行之前,就应该认真了解这一会议的内容,如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或议题是什么,会议将着重讨论和解决什么问题,会议主办者、与会者在什么问题上能达成共识,等等。有些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实际上也参加了某些会议的筹备工作,但一头扑在事务堆里,对会议的内容缺乏宏观的把握,结果,到了事后撰写会议纪要时,往往就会感到没有方向了。

2、做好会议记录。

凡举行会议,一般总有人专门负责记录。通常情况下,这一工作并不需要会议纪要的撰写者来承担。但因此而认为会议纪要撰写者可以不关心会议记录之事,恐未必妥当。有经验者皆知,会议记录往往难以记得全面,难免顾此失彼,缺省不少内容。尤其在会议讨论的问题较为专门的情况下,由于记录员知识水平的限制,有时甚至会记错有关内容和术语,事后阅读起来会令人不知所云。如果以此为原始材料来撰写会议纪要,就很容易发生偏差。因此,作为会议纪要撰写者,在这一期间的工作,一是督导记录员的记录,二是自己认真倾听会议发言,并择要作些记录。即便在现在许多会议采用录音记录方法的情况下,这样做也是必须的。这有助于撰写者对会议内容的概括和提炼。

3、整理会议记录。

这里所说的整理会议记录,不是指把会议发言的原始记录按原有顺序在文字上梳理一遍以求完整,而是指在此基础上,根据会议所实际讨论的问题作一逻辑分类,并以此为依据,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这也许是会议纪要撰写前最为艰苦的一项工作。因为,除了某些报告会(这一般无须撰写纪要),举凡有讨论内容的会议,许多发言者往往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一次发言有时涉及多个话题,其内容不一定具有很严密的逻辑顺序;而众多发言的前后衔接,则更谈不上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在撰写会议纪要前,就需要撰写者完全打破时间(发言)顺序,按照会议议题展开的逻辑顺序,将这些发言内容分门别类地加以概括。比如,某代表发言涉及了三个方面问题,整理时就应该把他的发言内容分别列入三个议题之下。然后,看看每个议题下有多少人发表了意见,再将这些意见按其逻辑递进关系进行整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工作做好了,会议纪要的撰写已成功了一半。

这时,就可以开始撰写会议纪要了。

在会议纪要的撰写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标题

会议纪要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格式。比较简单的一种,是用直接表述的方式拟定,即在会议名称(注意:必须是全称)之后加上“纪要”两字即可。诸如“第X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

大赛评审会议纪要”、“X X市2000公关工作会议纪要”,就是这样一种拟题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那些涉及内容较多、难以用一句话概括全部议题的会议的纪要撰写。

另一种格式,则是采用间接表述的方式,即先拟一句能概括会议主题的文字作为正标题,然后把“X X X X会议纪要”作为副标题排列其下。如“团结协作,共同开创X

X市公共关系工作的新局面——X X市19xx年第二次公关座谈会纪要”。采用这种方法,就需要撰写者认真提炼会议主题,把握会议主导方向,并凝炼成高度概括而又具有一定气势、令人醒目的文句,以此构成会议纪要的正标题。这里,这一正标题实际就是一种引导,起着提示正文内容的重要作用。所以,拟题时必须注意其与正文内容的呼应和联系,切忌为拟题而拟题,以致于拟出的标题看上去倒是挺亮丽,就是和正文所表现的内容不太相符。如上例,既拟了这样一个正标题,则会议所讨论的议题理当是公关组织之间、公关人员之间的团结和协作问题,会议纪要的重点也在于此。如果不是这样,则就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了。

2.正文

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也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会议纪要的开头,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两段文字,可视需要而定,并无固定模式。一部分文字,主要用来概述这一会议的基本情况,即(1)什么会议(2)于什么时间(3)在什么地点举行;(4)哪些人出席了会议;(5)参加会议的共有多少人;(6)什么人主持了这一会议;(7)会议讨论了哪些问题,(8)取得了什么结果;等等。这8方面要素,绝对不可或缺。必要时,还可增加会议背景和会议主办单位的介绍。但如会议主办单位一目了然(如X X市公共关系协会年会,主办单位肯定是协会自身),则有关介绍就完全可以缺省。

在撰写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意既要把上述基本情况一一介绍清楚,又尽可能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尤其是最后两个要素(即会议议题和结果),只须点到为止,不必有所展开。

会议纪要的主体,是就会议的具体情况作一综述,内容包括:会议的主要议题,会议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会议讨论达成的意见,会议所决定(或通过)的有关事宜,以及会议的倡议和号召等等。这一部分的撰写,可根据会议的不同性质、不同内容而选用不同的写法。

比如,一些较为正式、严肃的会议(如大会和某些工作会议),会上又就有关议题达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则撰写这些会

议的纪要时,撰写者所应注重的就应该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在具体写法上,一般可采用“会议听取了……”、“会议审议了……”、“会议讨论了……”、“会议通过了……”、“会议认为……”、“会议决定……”、“会议号召……”的基本顺序进行结构,并把逻辑重点放在会议的结论性内容上(即“通过”、“认为”、“决定”等),做到主旨鲜明,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逐层递进。质言之,对这样一种类型的会议的纪要来说,会议对有关问题如何进行讨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议取得了什么结果,作出了什么结论或决定。从接受的角度说,这也是会议纪要的阅读者最希望了解的内容。

? 专门转载 (2008-7-07 19:49:45)

因此,采用这样一种方法撰写纪要时,应紧紧围绕会议的中心内容(议题)展开,切忌旁生枝节,分散笔墨。其结论性内容的撰写依据,一般是会议主持人最后的总结性发言。惟有在总结性发言略显简要的情况下,撰写者才可自行概括会议讨论过程中某些已为多数与会者所认同的结论性意见。但这些意见既已被多数与会者所认同,则这些意见也就成了会议的“认为”,而不是某些个人的观点。所以在撰写时,一般无须提及发表这些意见的具体过程和具体人员。对于讨论过程中某些不同意见,亦即那些与会议结论不一致的观点,在这一类型的会议纪要中一般可予以忽略,不必提及。

但如果所举行的是一次带有研讨性质的工作会议或座谈(讨论)会,会议只是就某些问题比较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并没有就所有议题达成基本一致的结论,则上述这样一种写法就未必合适。因为对于这样一种类型的会议来说,人们不仅关注会议的某些结论,同时还关注会议的讨论过程,包括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与会者所发表的种种意见、建议和观点。所以,在撰写此类会议的纪要时,撰写者就应该依据所整理的会议发言记录,有选择、有概括地综述会上各种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和观点。这类会议纪要,往往叙述性相对较强一些。

采用这样一种方法,须特别注意“有选择”和“有概括”两条。所谓“有选择”,是指尽管此类会议上发言众多,乃至意见纷纭,撰写时也没有必要把会上所有的意见都介绍一遍,而应该根据会议的主题和基本导向,有一精心的选择和取舍。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意见和观点,不妨多化点笔墨予以介绍。而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意见和观点,则完全可以忽略不提。如果与会者在某一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会议纪要虽也可以分别介绍,但在处理上亦有一个技巧问题,即在结构上,一般把非主导性的意见放在前面叙说,而把符合会议主题和基本导向的主导性意见放在后面叙说;在表述上,对前者点到为止,对后者则较为详尽地予以介绍。至于如何鉴别有关意见是否属主导性意见和重

要意见,则要看撰写者对会议主题的把握程度,以及前期准备中对会议记录材料的整理工作到位与否。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写作能力问题,更是一个思想水平和逻辑能力的问题。

所谓“有概括”,即是指善于综合同一议题下相类似的意见和观点。对于那些重复性的重要意见和观点,即便提及的人员再多、地位再显赫,也没有必要一一点出,而可以采用概括的方式予以表述,并注意这些意见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力求层层递进,引向深入,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不知所云。

从所读到的某些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撰写的会议纪要来看,有些文案之所以写得不够理想,文字表述上的种种毛病(如句子不通、用词不妥等)固然是一方面原因,其主要症结恐怕还是在于对会议内容缺乏概括和提炼。如有的会议纪要,只是按会议发言次序罗列了与会者所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既看不出重点所在,又缺乏内在逻辑,有言必录,重复罗嗦,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会议主旨的理解。所以,要想写好会议纪要,撰写者还应从提高思想和逻辑水平入手,在对会议内容的概括和提炼上多下功夫。

会议纪要的结尾,一般是提出会议的希望、号召和要求。也有在结尾部分专门表示对会议承办单位和支持单位感谢的。

如是这种情况,则会议的希望、号召和要求等内容可归入主体部分。

? 专门转载 (2008-7-07 19:49:54)

3.签署单位和时间

会议纪要的最后,应署明该会议纪要签发的单位和时间。签发单位一般就是会议的主办单位。如主办单位一目了然,不言自明,则有时也可缺省。至于签发时间,既可署会议结束的日期,也可以会议纪要撰写完成并予以印发的日期为准。但如取后者,应注意不要和会议结束之日相距太久。一份会议纪要,如签发时间与会议举行时间相差十几天乃至几十天,则无论如何也是不像话的。

范文1-23,乃是数年前召开的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一次扩大会议的纪要。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多年,许多情况也已发生了变化(如“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现已更名为“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部分当事人的工作、职务也有所变化),但斟酌再三,仍选定这篇会议纪要作为范文。考虑有二:一是这篇纪要撰写得比较规范,确实可供学习公关写作的朋友们借鉴;二是这篇纪要所记载的这段史实亦是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当

资铭记。对于在此项工作上做了开拓性努力的某些前辈人物(如已作古的翟向东先生),人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贡献。

? 专门转载 (2008-7-07 19:50:22)

范文1-23

QUOTE:

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暨第一次扩大会议纪要

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一次扩大会议,于19xx年8月8日至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举行。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委员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江苏、西安、重庆、石家庄等地的特邀代表计40余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专家办公室主任郭惠民、居易和《上海公关》杂志执行主编叶茂康分别主持。在两天的会议上,与会代表对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专家办公室起草的《公共关系人员职业技能标准》和《公共关系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两份文件进行了审议,并就公关职业培训教材的内容和编写原则进行了讨论,在许多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一、关于公共关系职业技能标准和鉴定规范的审定。

本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本着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公共关系人员职业技能标准》和《公共关系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两个文件逐条逐句进行了审议,并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许多代表认为,这次提交会议讨论的这两个文件,应该说已尽可能地考虑到了公关这一职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内容比较全面,分类亦较科学,但在有关尺度的把握和重点技能的突出上似还有进一步斟酌之处。公共关系作为一项职业,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我们在制订职业标准和鉴定规范时,必须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既照顾到现实状况,又着眼于长远发展;起点虽不宜过高,考核却必须从严;知识的要求应突出重点,不应太繁琐,而在实务操作技能的考核上,则应有一套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规范。在这方面,海外公关界已有一些成功的范例,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来规整中国的公关职业,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同时,也使我们所制定的有关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更易于操作和推行。

在谈到为中国公关职业标准定位时,几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提出,在确定公关职业标准时,应考虑到全球企业发展的三

大趋势:全球化、技术化和信息化。同时,还应考虑到公关工作职业特性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如:危机管理、议题管理、政府公关、媒介公关、内部沟通、外部关系和社会投资。与会一些代表还强调,我们不应将公关视为一种工具,而应视其为一种管理,只有定位适当,才有可能推动中国公关业的职业化发展。

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和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对这两个文件的制订,要突出公关职业的特点和内容,语言上要精炼,内容上要切合实际,以利实施和推广。

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会议原则通过了这两个文件。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专家办公室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文件作进一步的修改,于近期上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求在年内正式予以确认。

二、关于公共关系职业培训教材和考核的讨论。

本次会议,就公共关系职业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考核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许多与会代表表示,全国性公关职业培训教材的编写是中国公关史上的第一部,应予以高度重视。与会

代表肯定了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专家办公室拟定的方案,即这套教材分为教材正本、考试指南和参考读物三部分。考试指南中将包括:公关职业的名称、定义和工作内容;公关职业标准和鉴定规范;教学重点。参考读物包括公共关系相关知识的辅导材料等。

对于培训教材的编写,许多与会代表提出:教材应尽可能做到内容宽广,难度则可由低到高,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有一定的辅助教材和辅导教材。至于培训和考核问题,一些与会代表也希望确定这样的原则:凡具备高中(含中专、职校)毕业以上学历者都有资格参加公关职业的培训和考核。培训时间可视学员的文化程度而定,低则长,高则短,但考核必须严格。

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专家办公室主任郭惠民教授对教材编写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1)参与教材编写的同志应首先深入领会有关文件精神;(2)市场上现有公关教材四百多本。我们的教材编写应站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努力突破某些现有教材框架的束缚,并在对国外已有的公关研究成果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中国自己特色、能切实指导操作的公共关系职业培训教材。

经过讨论,代表们就公共关系职业培训教材正本的大致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教材正本的内容应包括:(1)导论(包括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等);(2)沟通协调;(3)媒介传播;(4)社会调查;(5)大型活动;(6)危机处理;(7)管理咨询,共计七大板块。

会议结束时,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主席翟向东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次会议开得十分成功,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在两天的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非常活跃,目的都是为了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是本着一种对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来讨论问题,以求达成一致,取得共识。如果说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的工作能在中国公共关系史上留下光辉一章的话,那么,这两天的会议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一个十分耀眼的亮点。这将被历史的发展所证明。

翟向东代表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向积极参与这一工作的各方面人士表示感谢。他强调,对于我们所做的工作,应历史地、发展地来看。尽管我们现在所制定的有关文件还可能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通过大家的努力,并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和考核工作一定能逐步趋于完善。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并希望

有关媒介广为宣传,使这一对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一次扩大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公关》杂志社承办,并得到了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等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

专家办公室

19xx年8月18日 ? 专门转载 (2008-7-07 19:50:34)

再谈谈备忘录的撰写。

备忘录有两种,一种是会议备忘录,用于对某一次会议内

容的记录和综述;另一种是会谈备忘录,用于对某一次会谈内容的概括和整理。相对会议纪要而言,它可能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更为经常撰写的文案之一。

会议备忘录较多运用在社会组织内部的有关会议上,如董事会会议、办公会议和业务会议等。就记录和综述会议内容而言,备忘录的构成要素、撰写形式在许多方面和会议纪要相类似,也需要分别说明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包括人数)、议题、讨论意见和结果。它和会议纪要的不同之处有三:一是会议纪要一般用来对外发布,而会议备忘录则仅供各与会者备考,对与会者起一提示、备忘作用,不供对外发布。二是会议备忘录不像会议纪要必须有一明确的主题和导向,并形成某种结论性意见。在许多情况下,会议备忘录仅仅是对会议讨论的事项、会上发表的各种意见作一整理,可以有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三是会议纪要通常由会议主办方签署,而会议备忘录则是由会议参加者签署。凡参加会议的正式成员均需签名,以示负责。另外,由于会议备忘录不供对外发布,所以它在格式规范上不如会议纪要那样要求严格,文字上也往往比会议纪要更简约一些。

会谈备忘录则主要用于一个社会组织有关人员与另一个社会组织有关人员的会谈中。与会议备忘录的功能相同,会谈的

备忘录亦仅供参加会谈的双方签署后留存备考,所以在撰写时,只要把会谈时间、地点、双方出席人员、会谈内容及达成的共识等一些必须“立此存照”的事项一一述说清楚即可,文字上不必过于铺张。

但这不等于说备忘录的撰写就可以比较随便。甚至不妨说,备忘录在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方面,可能比会议纪要的要求更为严格。这是因为,会议纪要虽可供对外发布,但它的结论性意见和有关决定均比较宽泛,对相关人员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所以即便个别地方用词失当,也不至于引起太大的麻烦。而备忘录则不同。如董事会会议备忘录,所记载或是就某一事宜达成的意见,或是在某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当事人对其后果都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岂可有丝毫差池?而那些有业务往来或合作关系的组织之间签署的会谈备忘录,在许多情况下实际上等于一份非正式的协议书,其有关条文对双方均具有某种约束力,在撰写时更需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无误。这也是对组织权益的某种维护。

? 专门转载 (2008-7-07 19:50:55)

范文1-24

QUOTE:

备 忘 录

应X X(中国)有限公司方面约请,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X X X 、客户总监X X X 于20xx年X月X日下午前往上海新锦江大酒店X X房间,和X X(中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X X X、公关助理 X X X会面,就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参加X X(中国)有限公司新产品市场推广项目招标活动一事进行了会谈。双方交流了有关情况,并就下列问题达成共识:

一、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同意接受X X(中国)有限公司的邀请,参加X X(中国)有限公司新产品市场推广项目的招标活动,并拟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和策划,保证于20xx年X月X日之前,向X X(中国)有限公司递交建议书文本。

二、为帮助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了解X X(中国)有限公司即将推出的新产品的详细情况,X X(中国)有限公司同意提供该新产品研制、开发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对此,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方面表示感谢,并承诺:严格保守机密,未经X X(中国)有限公司允许,不擅自向第三方透露有关这一新产品的任何情况。

三、X X(中国)有限公司承诺,切实保护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在此次招标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对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提交的建议书文本的内容严格保密,不擅自向第三方透露任何细节,不把建议书中属独创性的有关设想和创意并入其他活动计划中使用。如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最终未能中标,X X(中国)有限公司方面将于比稿结束后一周内,将该建议书文本退还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并支付比稿费人民币伍仟元整。

四、双方对本次会谈的结果表示满意,并同意加强沟通,对招标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而本备忘录未竟的有关事宜,将本着友好合作的态度予以协商解决。

X X(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X X公共关系有限公司

代表:X X X(签名) 代表:X X X(签名)

职务:营销总监 职务:常务副总经理

20xx年X月X日

? 专门转载 (2008-7-07 19:51:11)

这是某公共关系公司有关人员与某外资企业有关人员所签署的一份会谈备忘录,内容是双方就公共关系公司参加外资企业项目招标事宜所达成的某种默契。这一类备忘录,近年来在公共关系专业机构的业务往来中应用较多。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公共关系业务的代理和委托亦越来越规范化。许多中外企业已屏弃原先那种通过个人关系寻找公共关系代理公司的做法,而是按照国际惯例,通过正式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理想的代理机构。同样,众多公共关系专业机构为拓展业务,也踊跃参加这类竞标活动,以期从中脱颖而出。但这一过程本身,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由于在这一流程中,发生往来的组织之间原先并不是太熟悉,加上近年来企业诚信的某些缺乏,致使常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比如,一些招标企业提供的内部资料,常常被某些不注重职业道德的公共关系公司随意泄露,甚至出卖给招标企业的竞争对手;而一些公共关系专业机构为参加投标而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也常常被某些不注重职业道德的招标企业无偿占用,乃至发生了个别企业以招标为名行剽窃公共关系专业机构策划创意之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初步接触后先期签署诸如备忘录一类的

文件,将有关承诺和约束以书面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不失为一种规范的方式。

范文1-24作为这一性质的文案,在写作上多有可借鉴之处。

从结构上看,这份备忘录的正文共分三个部分,即:开头、主体和落款。开头部分,备忘录简约地说明了这一会谈的时间、地点、双方参加会谈人员和所商谈的事项。这不是备忘录的重点所在,只要交代清楚即可,无须再作展开。

核心在于备忘录主体的有关约定。这份备忘录,主体部分共有四项约定,其中,第一、二项是公共关系专业机构对招标企业的承诺;第三项是招标企业对公共关系专业机构的承诺。这三项都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且在措辞上均非常严密,不至于引起任何误解。但考虑到签署备忘录时对有些枝节问题有可能疏漏,所以一般备忘录都会追加一款条文,强调在其他有关事宜处理上的友好合作态度。这种强调虽属泛泛之举,却是一份完整的备忘录所不可或缺的。这份备忘录的第四项约定即起了这一作用。

落款部分,是会谈双方人员签名并签署时间。一般说来,

一份会谈备忘录,只要会谈双方的负责人签署即可,无须参加会谈的所有人员均一一签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