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本文由全宇宙最牛的豆丁文档批量上传工具【豆豆相传】自动生成并发布

====================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浅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变化的轨迹

(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 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决定创业的成败,纵观大学生创业历程,他们的创业心理经历了一个由浮躁到理性的过程。这种变化也使大学生创业逐步走上平衡健康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心理;变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5)10

【作者简介】袁先海(1958- ),男,湖北松滋人,长江大学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特别是19xx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在校学生李玲玲在获得武汉世博公司风险投资10万元后,注册创办了武汉天行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她当时成为全国在校大学生获得风险投资的第一人。一时间,大学生创业成为校园最时髦的词汇,学生创办的公司风起云涌。时间过去几年了,李玲玲所创办的天行健公司早已停摆,纷纷传来的是学生公司倒闭的消息。在大学生创业历程的变化中,他们的创业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笔者认为,从19xx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心理变化的轨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由浮躁变为理性。

一、狂热背后是浮躁

大学生创业热的始作俑者是19xx年5月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竞赛”,大赛云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天才们”的114份创业计划。“创业计划竞赛”在当时被誉为“比尔·盖茨的孵化计划”,一时间被各大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同时也激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学生创业风潮。19xx年3月,由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高校首届创业计划竞赛轰轰烈烈地展开;19xx年底,高校云集的上海开展了首届“亿唐杯MBA创业计划大赛”;20xx年初,国家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都无疑为正在涌动的大学生创业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以说,从19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是学生创业的狂热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创业心理呈现出明显的浮躁特征。

(一)把创业简单化。学生几乎到了人人想创业的程度,当时清华大学的情况是“碰到两个人,其中就会有一个人说想要创业”。学生普遍意识不到创业资金的困难和创业风险的压力,反而对创业的期望值很高,觉得只要开张就会马到成功。

(二)追逐互联网泡沫。在大大小小各方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上,参赛的大多是网站创业计划。最为突出的是在上海举行的“张江杯”创业计划大赛中,首期征集的创业计划居然有90%以上是网站创业计划书,原因是学生认为“方便、来钱快”。

(三)对自身创业素质认识不足。学生普遍不习惯对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典型的例子是:“如果有3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每件售价100元,我们就有300亿元的销售市场。”这种推断方法往往会对创业起误导作用。这个时期,大学生浮躁的心理促使了一些泡沫公司的产生,一遇到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公司就会如建在沙滩上的高楼,说垮就垮,烟消云散。

二、挫折过后显理性

以20xx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滑为标志,中国大学生创业也滑入低谷。之后,经过失败、苦闷、放弃、坚持的自我调整,经过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学生的创业心理渐趋成熟,学生创业也进入到平稳健康的理性时期。

(一)创业激情依旧。而这种激情已经不是当初那种缺乏理智的激情,而是经过冷静观察与思考后迸发出来的激情,是成熟型的激情。就在20xx年年底举办的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就收到全国24个省份132所高校学生提交的作品462件,专家们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对创业的渴望与信心”。 华东师范大学对上海高校540名本科生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7.6%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辽宁省近两年来已涌现出2000多人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看来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并没有因为经历严冬而消退。

(二)创业理性增强。据智联网针对大学生的调查,65%的人考虑30岁以后创业;21%的人认为大学毕业后至少要工作1至2年再创业;9%的人认为创业风险太大,要慎重;还有4%的人说没想清楚,另有1%的人表示无论如何都不考虑创业。这表明,虽然多数人准备创业,但对创业的时机、风险的认识比较清醒。

(三)创业预期降低。过去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就是从事高科技,就是要一鸣惊人,一夜暴富。在创业时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醉心于挖掘第一桶金的迷梦。而现在学生对创业领域的选择更宽了,要求降低了,表现出务实的心态。沈阳市自20xx年10月开始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服务以来,已有168名毕业生领取了《自主创业证》,125名毕业生创办的单位已挂牌营业,经营项目就涉及计算机开发与维护、培训教育、信息中介、装饰装修设计、服装等领域。在无锡大学生创业街上,与普通的商业街一样店铺云集,从拉面馆、牛扒屋到装潢公司、网络服务中心一应俱全。这说明现在学生创业预期呈现出常态表现,是希望赚第一分钱,而不是挖第一桶金。

(四)创业困难清楚。据华东师范大学的调查,35.9%的学生认为“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28.9%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会关系不够宽广,不利于开展工作”;19.1%的学生认为最难的是“还要兼顾学业,时间、精力有限”。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大大减少,已经开始意识到创业需要资金、环境、时间的保证,而不仅仅是凭热情。

三、在引导中更加成熟

大学生创业心理由浮躁变为理性,是非常可贵的变化,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因为对大学生创业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而是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今天的失败可能意味着明天更大的成功。可以说,美国硅谷就是和斯坦福大学、学生创业公司以及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起成长的。没有在车库里的学生创业者,也就没有惠普公司、苹果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今天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也就没有今天世界第一流的斯坦福大学,更没有今天神话般的硅谷。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正确引导,是每个高校应尽的职责。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含义。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要使大学生懂得,创业既不是头脑发热的“下海”,也不是普通的专业性比赛或科研设计,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私利,是奉献与无私;创业者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富有激情的实践者,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二)引导学生具备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学生在创业之初,雄心勃勃,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境,而最终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

超越困难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形成脚踏实地的务实心理。学生大多处于风华正茂、激情洋溢的时代,很容易追风逐潮,表现自我。要培养学生冷静观察的习惯,遇事多思考,多比较,尽量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遇到那些诱人的规划、宏伟的蓝图、美好的事情都要设身处地的分析,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分析实现的基本条件,分析自身具备的能力,这样就会得出一些务实的结论,减少或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与失败。

四、结 语

理性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会流传一个个大学生创业的传奇故事。

【参考文献】

[1] 蔡克勇. 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2] 蒋义丹.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的新任务[J] .教育发展研究,2003,(2).

====================

想进一步了解【豆豆相传】,请访问/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本文由全宇宙最牛的豆丁文档批量上传工具【豆豆相传】自动生成并发布====================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浅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变化的轨迹 (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 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决定创业的成败,纵观大学生创业历程,他们的创业心理经历了一个由浮躁到理性的过程。这种变化也使大学生创业逐步走上平衡健康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心理;变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5)10 【作者简介】袁先海(1958- ),男,湖北松滋人,长江大学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特别是19xx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在校学生李玲玲在获得武汉世博公司风险投资10万元后,注册创办了武汉天行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她当时成为全国在校大学生获得风险投资的第一人。一时间,大学生创业成为校园最时髦的词汇,学生创办的公司风起云涌。时间过去几年了,李玲玲所创办的天行健公司早已停摆,纷纷传来的是学生公司倒闭的消息。在大学生创业历程的变化中,他们的创业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笔者认为,从19xx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心理变化的轨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由浮躁变为理性。 一、狂热背后是浮躁 大学生创业热的始作俑者是19xx年5月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竞赛”,大赛云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天才们”的114份创业计划。“创业计划竞赛”在当时被誉为“比尔·盖茨的孵化计划”,一时间被各大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同时也激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学生创业风潮。19xx年3月,由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高校首届创业计划竞赛轰轰烈烈地展开;19xx年底,高校云集的上海开展了首届“亿唐杯MBA创业计划大赛”;20xx年初,国家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都无疑为正在涌动的大学生创业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以说,从19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是学生创业的狂热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创业心理呈现出明显的浮躁特征。 (一)把创业简单化。学生几乎到了人人想创业的程度,当时清华大学的情况是“碰到两个人,其中就会有一个人说想要创业”。学生普遍意识不到创业资金的困难和创业风险的压力,反而对创业的期望值很高,觉得只要开张就会马到成功。 (二)追逐互联网泡沫。在大大小小各方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上,参赛的大

多是网站创业计划。最为突出的是在上海举行的“张江杯”创业计划大赛中,首期征集的创业计划居然有90%以上是网站创业计划书,原因是学生认为“方便、来钱快”。 (三)对自身创业素质认识不足。学生普遍不习惯对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典型的例子是:“如果有3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每件售价100元,我们就有300亿元的销售市场。”这种推断方法往往会对创业起误导作用。这个时期,大学生浮躁的心理促使了一些泡沫公司的产生,一遇到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公司就会如建在沙滩上的高楼,说垮就垮,烟消云散。 二、挫折过后显理性 以20xx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滑为标志,中国大学生创业也滑入低谷。之后,经过失败、苦闷、放弃、坚持的自我调整,经过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学生的创业心理渐趋成熟,学生创业也进入到平稳健康的理性时期。 (一)创业激情依旧。而这种激情已经不是当初那种缺乏理智的激情,而是经过冷静观察与思考后迸发出来的激情,是成熟型的激情。就在20xx年年底举办的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就收到全国24个省份132所高校学生提交的作品462件,专家们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对创业的渴望与信心”。 华东师范大学对上海高校540名本科生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7.6%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辽宁省近两年来已涌现出2000多人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看来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并没有因为经历严冬而消退。 (二)创业理性增强。据智联网针对大学生的调查,65%的人考虑30岁以后创业;21%的人认为大学毕业后至少要工作1至2年再创业;9%的人认为创业风险太大,要慎重;还有4%的人说没想清楚,另有1%的人表示无论如何都不考虑创业。这表明,虽然多数人准备创业,但对创业的时机、风险的认识比较清醒。 (三)创业预期降低。过去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就是从事高科技,就是要一鸣惊人,一夜暴富。在创业时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醉心于挖掘第一桶金的迷梦。而现在学生对创业领域的选择更宽了,要求降低了,表现出务实的心态。沈阳市自20xx年10月开始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服务以来,已有168名毕业生领取了《自主创业证》,125名毕业生创办的单位已挂牌营业,经营项目就涉及计算机开发与维护、培训教育、信息中介、装饰装修设计、服装等领域。在无锡大学生创业街上,与普通的商业街一样店铺云集,从拉面馆、牛扒屋到装潢公司、网络服务中心一应俱全。这说明现在学生创业预期呈现出

常态表现,是希望赚第一分钱,而不是挖第一桶金。 (四)创业困难清楚。据华东师范大学的调查,35.9%的学生认为“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28.9%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会关系不够宽广,不利于开展工作”;19.1%的学生认为最难的是“还要兼顾学业,时间、精力有限”。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大大减少,已经开始意识到创业需要资金、环境、时间的保证,而不仅仅是凭热情。 三、在引导中更加成熟 大学生创业心理由浮躁变为理性,是非常可贵的变化,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因为对大学生创业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而是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今天的失败可能意味着明天更大的成功。可以说,美国硅谷就是和斯坦福大学、学生创业公司以及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起成长的。没有在车库里的学生创业者,也就没有惠普公司、苹果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今天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也就没有今天世界第一流的斯坦福大学,更没有今天神话般的硅谷。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正确引导,是每个高校应尽的职责。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含义。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要使大学生懂得,创业既不是头脑发热的“下海”,也不是普通的专业性比赛或科研设计,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私利,是奉献与无私;创业者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富有激情的实践者,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二)引导学生具备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学生在创业之初,雄心勃勃,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境,而最终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形成脚踏实地的务实心理。学生大多处于风华正茂、激情洋溢的时代,很容易追风逐潮,表现自我。要培养学生冷静观察的习惯,遇事多思考,多比较,尽量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遇到那些诱人的规划、宏伟的蓝图、美好的事情都要设身处地的分析,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分析实现的基本条件,分

析自身具备的能力,这样就会得出一些务实的结论,减少或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与失败。 四、结 语 理性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会流传一个个大学生创业的传奇故事。 【参考文献】 [1] 蔡克勇. 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2] 蒋义丹.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的新任务[J] .教育发展研究,2003,(2).====================想进一步了解【豆豆相传】,请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