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快感,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他于19xx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xx年,这一著作扩

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刺激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鸾ダ┏洹=逃睦硌г诜⒄钩跗谄赜谘靶睦淼难芯亢脱奥傻奶致郏⑶掖蠖嗉杏谥怯矫娴奈侍狻K孀沤逃匀说娜娣⒄沟娜找嬷厥樱簿驮嚼丛街厥拥赖滦形⒌赖虑楦幸约吧竺狼楦械呐嘌?nbsp;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xx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与环境,一般生长和发展,社会与情绪的发展,动机的基本理论,智慧、性向与兴趣,以及个别差异等;学习,包括学习的本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的动机,技能,推理与问题解决,态度,特殊科目的学习,以及训练的转移等;人格与适应,包括情绪,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卫生,特殊儿童,品格,以及社会活动;测量与评价,包括测量的

基本原则,智力与性向的测量,学习的测量,适应的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统计技术,以及为教师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调查分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前者是对全班级或全学校进行调查,后者又分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群抽样、比重抽样等多种。调查的方式可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各种不同人的智商、性向和性格的方法比问卷法可更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在受教育后的心理特质的变化。各种测验的编制及各种量表的使用,应保证其效度和信度。

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中进行。把实验对象分成各种条件(智力、学力、年龄、心理素质等)基本相同的两个组,一组叫实验组,另一组叫控制组,在实验组的学生面前提供新的刺激物,例如新教材,而控制组则保留经常使用的教材。经过一段教学时间,然后测量两组的学习成绩、学习速度、理解程度,比较两组的特点和优劣。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种种教和学的问题,都可以作不同的设计,进行不同的实验。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可以减除在实验室的实验中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反映被试的正常心理状态,但对有关变量难以做到严格控制。

当今,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论文】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

浅析教育心理学

——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每一所高校必须都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教育心理学——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世界教育水平的飞速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来自不同学科的先进理论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其中心理学更是与大学教育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再加之,中国一直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其中尤为重视高等教育领域。因而,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大学始终是教育心理学者持续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对象。大学生群体既是大学一部分,更是社会一部分,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健康与否。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颇受我国教育心理学者的关注。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动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也有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下面,我们来看则关于一位抑郁症大学生患者求助心理治疗的真实案例:

求助者资料

(1)个人资料:常XX,男,22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汉族。

(2)家庭状况:父亲常XX,46岁,高中文化,农民。母亲李XX,48岁,初

中文化,农民。父母双双进城作小本生意,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经济状况很一般。兄妹二人,求助者排行老二。

(3)学习记录: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内拔尖。高中进入县重点高

中,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茅,在班内排名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亲戚节假日偶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

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看书,打篮球。

(6)自我描述:相貌帅气,性格内向腼腆,是个乖学生,从不惹是生非。小时

候性格活泼,爱动爱玩。认为是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变得内向了。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良好。

2 、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自小因长相漂亮,学习成绩好,行为乖巧,常常受人夸奖,有一定优越感。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是名好学生。自小学到县重点高中都是凭自己努力考上去的,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很为此自豪。家庭虽不很富裕,也是衣食无忧。家庭从无任何重大变故,虽说父母常外出打工,和姐姐一起接受叔叔的照顾,叔叔婶婶对自己很好,自觉内心没有什么缺失阴影。

3、 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脸色赤红,低头不敢看咨询师,明显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 身体状况

从19xx年下半年至今,先是头痛,后来头昏,胃痛。一见人就脸红。

5、 社会功能

不敢与人交往,人际交往受到很大影响,学习没有效率,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内心十分痛苦。

6、 求助者问题自述:

情绪焦虑抑郁,苦闷烦躁,感觉很痛苦,头痛胃痛。

从初三起,不敢面对女性,一见女性就脸红,控制不住去想女性的隐私部位,感觉对方不注意自己时才敢偷看,觉得自己已经和她发生过性关系了,可又明明知道自己什么都没作,就是控制不住就那样想,最难堪的是对母亲和姐姐也是这样想。觉得自己是个极其肮脏、道德败坏的人,简直禽兽不如,心里恨得把自己杀了无数次。可一见女性还是那样,到后来一提到女性就那样想,平常看书吃饭写作业都控制不住去想,每天上床睡觉时也想,有很强的性冲动,常常忍不住偷偷手淫,过后更觉得自己肮脏无耻,无脸见人,觉得别人一定能看出自己的行为与想法。一开始只怕女性,后来连男性也怕见。可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啥也没作,强迫自己好好学习,初中升高中还算顺利考上了,觉得很侥幸。进入高中,学习压力很大,第一学期成绩就不理想。后来无论多么用功学,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时候就想是自己这种心理问题影响了学习效率,痛苦得不得了,又不能和人说。内心感到又孤独又苦闷,很多次想到死,又怕死了别人说闲话,怕对不起父母。到高二时又开始头痛了,我知道是我脑子想事想的。过一段,胃也痛起来,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一想到胃癌,有时高兴,有时悲哀。高兴的是,如果是胃癌死了,别人不说我是个肮脏的坏家伙,不丢人了。悲哀的是我还小着呢,我还什么事都没作。这时不知怎的脾气也变坏了,常常在家发火。也不多说话,一发火就想毁东西。家里人带我到医院去看,作了一堆检查,医生说我没病。后来去了精神病院,大夫说我是精神病,要住院。我又怕又气。死活不住院,药也不

吃,我说我没病。为了不去精神病院,我老实起来了,强忍着不再乱发火。但头痛得历害,胃也胀痛得历害,就又想是不是要死了。想到死,觉得很可怕。父母就我一个儿子,把希望全都寄托在我身上,我还什么都没作,还没有真正报答他们、孝敬他们,就死了。感觉很对不住父母。就想,我怎么会生病要死了呢,上天太不公平,这时就恨命运,恨上天。我觉得我不是个一般的人,上天不应该这样对我。

6、 心理障碍产生时间:一九九七年求助者初中三年级下学期。

7、 心理障碍持续时间:七年。

8、 心理咨询师第一印象

衣着整齐,低头不敢面对咨询师。一直眨眼,满面通红,举止局促不安,神态委靡,但言语表达清晰流畅。思维判断正常,自知力完整。

这则案例的后半部分内容是心理医师针对这位求助者,陈述自己的一系列咨询程序和治疗方法,在此不予以全部列出。我们通过分析这则案例所给出的内容,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一位抑郁症大学生患者的症状和具体表现(当然,每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并不完全相似)。如果我们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去审视,进一步深究其原因,这其实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密切的关系。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

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

在此,我们将上则案例与前文所提出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结合起来,总结出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大学生在追求知识增长的同时,自我意识也在随之不断增强,但还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当他们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出现偏差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同一性出现问题时, 往往会迷失掉自我的所在。

(2)从认知过程来看, 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但带有片面性

大学生在自身学习生涯过程中受到过系统的思维训练, 所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思维方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创造力都随之增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伴随着独立思考问题而出现的是, 他们喜欢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能够熟练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观察社会现象之前, 他们的观点大多都很偏激。

(3)从情感过程来看, 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现代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 随着校园生活的深入展开, 社会需要增多, 情感也日益强烈, 日益发展完善。但是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强烈刺激, 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 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 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为狂热, 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

(4)从意志过程来看, 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 不稳定

当代中国的大学生都是经历过高考洗礼的, 所以多数已能逐步自觉地确定奋斗目标, 并根据目标制定实施计划, 排除内外障碍和困难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学生中, 大学生意志水平的表现也不一样, 如在专业学习活动中, 有的往往意志水平的表现较高, 而有的则意志水平就相对比较低。在同一种活动中, 大学生的意志水平表现也有较大差异, 心境好时意志水平较高, 心境差时则显得意志水平较低。情绪波动对于他们意志活动水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方略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以德育为目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在学校中,教育是有目的或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的精神影响。但是,有目的或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的精神影响,却未必是教育。所谓教育,其影响不但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还必须是道德的目的。德育及教育的道德目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辅助性服务等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大学校园中,不应当受社会风气影响而将自身教学目的变质为一种追求功益、追逐名利的手段,它必须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稳定的综合体。

(2)人性化管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且要使之与整个学校文化融为一体。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才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

(2) 案例出处:《抑郁症大学生咨询案例》,中国心理学家网;20xx年7

月30日发表;/ReadNews.asp?NewsID=5761

(3) 贺建 刘毅敏 杨旭 季卫刚;《当代中国教育与心理学》,20xx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