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通讯改成消息

怎么把通讯改成消息 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的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例如:20xx年3月8日《大河报》在第一版刊登消息《俯下身做农民的牛 站起来当农民的伞 中共河南省委授予郝桃枝“勤政廉政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关于郝桃枝事迹的表述只有这样一段:今年47岁的郝桃枝现任扶沟县崔桥镇党委书记。19xx年由县直到乡镇工作,13年来,特别是任崔桥镇党政主要领导以来,她牢记党的宗旨,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被农民群众誉为“贴心书记”。而在当日报纸的第5版,还发表有一篇通讯《桃花一枝送春风——记农民的“贴心书记”郝桃枝》,其中关于郝桃枝的事迹计有引水治旱、修路通车、关心贫户、抗洪抢险、清正廉洁等多个材料,具体地展示了郝桃枝的模范形象。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它的外部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组成,标题、导语又都有一些常用的模式。消息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性的地方。而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其他表达方式用得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彩流光,摇曳多姿。

3.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断续反跌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受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限制,对这些手法是在合适的地方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综合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例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文中有这样的片断:……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的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头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

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对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较强的文学性,生动活泼而富于文采。在一期报纸上,只有消息的凝重则不够活泼多样,只有通讯的文采则不够朴素踏实。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是各有所长的,二者之间的相互映衬和相互补充,使新闻媒体的面貌臻于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这倒不是说通讯就不追求时效,通讯的写作和发表也是讲究越快越好。可是事实上它不可能像消息那样快。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也快。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消息长,采访快不起来,写稿时间自然也比消息长一些。

通讯改成消息 痛别“最可爱的人” 李玉安

这次他真的离去了 2月25日上午,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缓缓行进着一支长长的队伍。数以千计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有着传奇经历、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活烈士?李玉安同志

?赫赫战地不记名,默默奉献不图利?,这幅挽联是老英雄一生的真实写照。今年73岁的李玉安,参加过抗美援朝松骨峰一战,他和战友们与敌人展开了无比惨烈的搏斗,李玉安身负重伤被转移,人们误以为他已经牺牲。作家魏巍在他那脍炙人口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把李玉安作为烈士载入史册,传遍全国。然而,先后立过2次大功,8次小功的李玉安,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19xx年7月,他带这满身伤残转业,当了一名普通工人,隐姓埋名的一干就是40年。

寒风中,送行的队伍不断扩大。李玉安生前所在的部队代表来了,李玉安的事迹已经写入军事没激励着后来的指战员;李玉安工作过的兴隆镇粮库的职工们来了,她们舍不得那个一辈子?党叫干啥就干啥?、,?就怕给组织找麻烦?的好老头儿;通过李玉安事迹报告的学生们来了,他们玩不了老爷爷晚年带着伤痛到学校做报告,讲述爱国主意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感人情景。

一位自发加入送葬队伍的个体户司机指着脚下的路流着眼泪告诉记者:?这条路缘来晴天颠簸不平,雨天泥泞难行。退休后李玉安到处奔走筹资,又带头捐款捐物、义务献工修路。现在小镇上的中兴路已经完工,而老人家却只能最后走这条平坦的水泥路了。

李玉安老人是因肺心病在2月19日那天去世的。他留下的遗言有三条:镇上还有三条路没有修完,大家一定要齐心完成:荣誉属于战友们,军功章证书交给组织:我死后给魏巍这个老战友打个招呼。

在部队时曾是李玉安班长的杨雪校动情的说:老李一生淡薄名利,无私奉献,实践了一个共 产 党员的誓言,他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篇:通讯稿改成消息

生命,因承载而美丽

四川灾区师生让人敬佩让人感动

本报讯 今日,记者随中国发展作协工作组来到四川看望灾区师生。灾区孩子的真实坦诚、精神面貌、聪明机智、团结友爱以及知恩图报,灾区老师的敬业乐业以及职业隐忍,这些无不让人感动佩服。

随行作家与灾区孩子们见面时此次探访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德阳市东汽小学板房内,灾区孩子对于作家留长发感到惊讶与好奇,并且向作家提问什么是爱情以及怎样写好作文的问题,随后还向作家索要签名。让女作家赵玫感慨到四川孩子的精神面貌真好。

这次探访除了见面会以外,最重要的还是灾区的物资捐助。24日举行捐助那天由于下起雨,所有物资只有快速挪至学校食堂菜不至淋湿。负责卸载的高一实验班的同学立即想出了办法:将食堂的饭桌连成一气,成为一条长长的“流水线”,这样一来,物资就能迅速滑向终端“集结”,又省力又快捷。由此可见灾区孩子的聪明,让当场的工作人员也颇受感染。

记者在此次探访中了解到三位灾区女孩内心的真实想法。一位失去双亲的7岁小女孩对作家说:“叔叔,我会好好读书的。”在德阳三中高一实验班的一位叫黄婷的小女孩也是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园,学校对她给予学费以及生活费全免。记者在交谈中希望她能到北京读书,她却认为自己在哪读书都不是罪重要的,她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应该知恩图报。而在绵阳九洲的板房学校,一位从北川来就学的初一女孩朱灵对记者说出长大后想做一名教师的心愿,并告诉记者他们的心理学老师虽然在地震中失去亲人,但每天还是微笑面对学生。

这位心理学老师叫曹定军,当记者采访到这位老师并向他提问的时候,曹老师回答到自己独处时很难受,但作为老师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悲痛,做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曹老师是语文老师兼心理教育课,在交谈中记者得知曹老师的儿子在四川大学画系读研究生,并表示他打算国庆看望儿子。没等记者继续访问,曹老师又要匆匆赶去上课了。

在这次探访行程中,灾区师生们坚强而勇敢的面影呈现在大家眼前,让人感到生命的承载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