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原创)

侯文飞老师原创 学语文上“跟谁学”搜索侯文飞

一、2012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的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作文的审题和分析:

这是材料作文,材料的主人公是老计。老计是铁路安全巡视员,“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1.老计是普通工人,平凡的劳动者;

2.老计独自一人工作在大山辛勤劳动,忍受着寂寞,难能可贵;3.老计的工作看似平凡,其实非常重要,如果山体滑坡,列车就不能通过,就会有危险,就有可能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4.从老计向列车“庄重的敬礼”、“列车也鸣响汽笛”来看,老计觉得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列车司机对他也是十分尊敬的。据此我们就可以从“平凡成就伟大”、“伟大来自平凡”、“一人辛苦寂寞可换来千万人的幸福安康”等方面立意和组织材料了。

三、侯文飞老师原创作文范文

平凡成就伟大(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

京广铁路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上世纪60年代,在京广铁路湖南衡山段,

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向南疾驶;旁边公路上,解放军部队正在拉练。汽笛长鸣,一匹吓惊的马拖着大炮车往铁路猛跑,被卡在铁轨上动不了。随行的解放军战士欧阳海奋不顾身地跑上去推炮车,可就是推不动。眼看飞速列车快到面前,如果让列车撞上大炮,肯定翻车,后果不堪设想。欧阳海使出全身力气,双手使劲往外推,大炮滚下路基,列车及几千旅客得救,而欧阳海却英勇牺牲了。欧阳海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个平凡的战士挽救了几千名旅客,成就了伟大。

时隔两年,京广铁路郴州段某隧道前面,一个叫善姑的村妇正赶着一群牛去

放牧,一头壮实的大水牛,突然跑上铁路看风景,这时,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由南向北从隧道里鸣着汽笛呼啸而出,善姑来不及多想,跑上铁路使劲驱赶水牛,水牛下去了,列车紧急刹车得救,善姑却因此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善姑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个平凡的村妇挽救了整列货车,成就了伟大。

革命战争年代,刘胡兰为保护村干部走向铡刀,黄继光为抗美援朝去堵抢眼,董存瑞为解放家乡去炸碉堡。他们都是平凡人;但是,他们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新中国,都是伟大的。和平建设时期,欧阳海为抢救旅客列车而光荣牺牲,善姑为抢救货运列车而英勇献身,他们都是平凡人,也是伟大的。然而,像老计那样, 1

侯文飞老师原创 学语文上“跟谁学”搜索侯文飞

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几十年如一日地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看似平凡,其实也是难能可贵的。那些千千万万像老计那样,一个人工作在铁路的扳道岗位、信号岗位、检修岗位上,保证几十年列车不出事故,也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伟大的。推而广之,那些清洁工在平凡的工作上默默奉献,那些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几十年不出事故,同样是难能可贵的,同样是伟大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城门失火,大火在众人的努力下被扑灭了,奋力救火者是伟大的,应该表彰。那些多次提醒主管部门,注意安全隐患的人也应该表彰。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证一辈子不出火灾事故的人更应该表彰。因为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其实成就了伟大!为什么一定要等形成事故去抢救才引起注意呢,能预防事故,尽量做到不出事故那不是更好吗?

战争年代,是千千万万黄继光式的平凡人用鲜血砸碎了黑暗的旧世界,迎来了光明的新中国,他们是伟大的。建国以后,虽然褪出了硝烟密布,淡化了刀光剑影,同样需要大量的和平捍卫者和建设者。我们既需要许多像欧阳海这样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用生命捍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捍卫者,更需要亿万像老计那样扎根大山、扎根边疆、扎根本职的建设者。他们都是平凡人,然而正是这些平凡人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改革开放的辉煌30年,迎来了祖国的初步繁荣昌盛和蒸蒸日上,是他们这些平凡人成就了伟大,因此,我认为:他们都是伟大的!

2

 

第二篇:20xx北京高考语文模拟卷1

2012北京高考语文模拟卷1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央浼(měi) 毗..(pí)邻 靓.(liàng)妆 逾.(yù)期 休戚(qī)与共 .

B.摒(bìng)弃 委蛇(yí) 瘐(yǔ)毙 媲(pì)美 暴....

戾恣(zì)睢 .

C.粘.(zhān)连 临帖.(tiè) 剽.(piǎo)窃 祛.(qū)除 管窥蠡(lǐ)测 .

D.裨(bì)益 剔(tī)除 尽(jìn)快 倔(jué)强 含....

辛茹(rǔ)苦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沉湎 大杂烩 意气用事 文恬武嬉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B.发韧 文诌诌 头昏脑胀 再接再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陨落 功夫片 面黄饥瘦 甘败下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D.清净 黄粱梦 一如继往 气喘吁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余秋雨在他的散文《杭州的宣言》中写道:“宣言的内容,很复杂,又很简单:关于美丽,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人间。”

B.20xx年8月9日10时,中断3年的广播体操乐曲在北京电台体育广播中响起,以后北京市民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都可以听着广播“伸胳膊伸腿”了。

C.“中能电源”于11月29日复牌后,股价从6天前的50.48元,一路飙升到昨天的87.67元!这种状况要延续到何时?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

D.郑天玮(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不仅戏演得好,还成为北京人艺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了100多场。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就球迷的个性、风采而言,吹喇叭、敲鼓、喊破嗓子远不如特制的装扮显得头角峥嵘。 ....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体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

C.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

言只语,含蓄浓缩。

D.政府虽然已果断出台政策平抑物价,但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态势来看,恐怕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样的日子过得平淡,平凡,平静,平和。但这样的平常状态很容易把清高的、哪里也放不下的或多愁善感的人们视为庸俗。

B.“风姐”、“犀利哥”、“贾君鹏”、“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C.目前,武汉至广州铁路的运输状况相当紧张,是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尤其是大量客运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

D.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背景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

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通过一些贯穿性的人物使得这座文学大厦的各部分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图景。当新兴的资产者逐渐取代封建贵族社会时出现的因金钱和物欲膨胀而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

B.塞万提斯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变数的时代:一方面,集西班牙国王和罗马教皇于一身的查理五世丧失了整个哈布斯王朝,另一方面,西班牙历史上拥有一百多艘战船、数万士兵的“无敌舰队”先后遭到英国海军和大西洋风暴的袭击而几乎全军覆没。西班牙帝国由极盛而迅速走向衰落。《堂吉诃德》这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悲剧感的经典小说,就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不可割裂的关系。

C.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巨大。春秋战国时代,学术繁荣,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为显学之首,立于一尊。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金总是以叛逆反抗的姿态从事创作的,他的小说大都写旧家庭的崩溃与年轻一代的追求,坦诚抒发青年人的苦闷,热情讴歌青春与爱情,《家》是其代表作。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福岛核电危引发核安全关注

核电是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利用核能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据预测,全球的核能发电量在今后20年内将会提高1倍。当然,核电也是一把双刃剑,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曾用“悬崖边的核能”来形容核电业的发展,核电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3月11日日本的9.0级地震引发其福岛第一核电站遭遇一系列事故,福岛核电危机的严重程度不断提升。与此相伴随,对全球核电安全性的争议也不断升级。人们还清晰地记得,19xx年4月26日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那次事故中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靠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

渐减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而这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专家们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一百年。

不过,随着核电的不断发展,核电技术的演进,也不断提高着核电的安全等级。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已有约40年的历史,采用的是早期二代沸水堆核电技术。在遭遇特大地震紧急情况停堆后,在必须释放余热的情况下,外部电源丧失,应急电源又遭受海啸破坏,致使反应堆无法及时冷却导致事故发生。而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它采取的是非能动系统,是利用自然物理现象驱动流体流动,带走核电站反应堆堆芯余热和安全壳的热量,不需要外部能源。因此,可规避福岛第一核电站类似情况,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

数字显示,AP1000堆芯融化的频率已微乎其微,每一个堆运行一年期内出现这种事故的几率为一百万分之0.508;出现大量放射性释放到环境的几率也微乎其微,每堆每运行一年出现这种严重事故的几率为一千万分之0.592,安全性比传统技术至少高出百倍。

当然,这并不是说核电站的运行已可以高枕无忧,核电安全仍需时刻警钟长鸣。特别是在特大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有增多趋势的今天,更需强化核电站安全设施和对极大灾难的防御能力,研究并进一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基准,推动先进核电技术的应用,才是根本之策。

此次日本福岛核电事件,是一个大灾难后核电现场应急处理和善

后的集中案例,我国相关部门和核电企业,都应以此为鉴,立即组织

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同时抓紧编制核安

全规划,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核安全快速反应和应急处臵能力,并在

日常运行中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点滴实处。核电无小事,只有平时做到

一万,才能防止万一的发生。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8日东京发表了自己对日本核

事故的看法:“事故对今后各国建设核电站肯定会有影响,但不会影

响各国追求稳定的电力供应,建不建核电站说到底由各国自行决定。” (20xx年3月17日人民网)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高效、经济、可靠的核能必将被大规模利用,预计全世界核能发

电量在今后20年中将会增加1倍。

B.核电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造福民众;万一出现安全事故,

也许会造成毁灭性的悲剧。

C.19xx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污染了全球大

部分地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D.我国应吸取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教训,迅速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

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尽早编制核安全规划,加快完善

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比福岛核电站采用的二代沸水堆核电技术先进,在面对地震、海啸时,应该不会出现类似悲剧,不用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B.福岛核电站造成严重核泄漏,将对目前的核电站建设热形成严峻拷问。福岛的教训或许很难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却或许会成为让核电止步的“红灯”。

C.在遭遇特大地震的紧急情况下,如果外部电源和应急电源其中一个不被破坏,反应堆能及时冷却,则完全可规避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严重泄漏事故的发生。

D.抗震和抗海啸技术发达的日本,与灾难的直接交手体现了人类对付地质灾害的较高水平。但日本也遭受了巨大损失,这种损失可以看成人类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只能无可奈何。

9.据统计,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能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 量的16%;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在欧洲,三分之一的电力来自核能,而美国和亚洲不少国家都调整能源政策,扩大核电比重。结合本文内容,对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核电目前和未来都将被世界各国大力发展.

B.发展核电是一把优势与风险并存的双刃剑,既有现实的利益,更有潜在的危险。

C.历史和现实的惨剧告诉我们,发展核电的国家在充分利用能源的同

时,要把保障核电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对人类的安全、健康高度负责。

D.着眼长远,人类有必要努力开发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的发电方式,减少对核电的需求。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凌虚台记 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

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①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注:①祈年、橐泉、长杨、五柞、仁寿、九成:皆为宫殿名。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国于南山之下 国:国家 .

B. 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杖:拐杖 .

C. 霜露之所蒙翳 翳:覆盖 .

D. 相寻于无穷 寻:寻找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都邑之丽山者 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

B. 以其土筑台 以告其从事苏轼 ..

C. 昔者荒草野田 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 ..

D.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 退而为之记 ..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

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A.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B.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C.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D.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四、(共28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译文:

(2)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译文:

(3)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释】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以演绎佛理禅机为主,某些侧重景物描写的山水诗也别具意境。

(1)本诗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前两联作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尾联抒发了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而有人则认为是表现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旷达。你的看法如何,并阐明理由。(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心。 , 。(杜甫《蜀相。)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

立, 。 (李密《陈情表》)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 (曹操《短歌行》)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5分)

美丽的谎言

杨建国

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

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

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

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

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

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

老兵的小诗后面署有“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兰兰是男

还是女。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说,一定漂亮。

一个星期后,老兵亲自去了趟《东礁文艺》编辑部。回来时,老兵兴奋地对新兵说,见到了兰兰,兰兰也收到了你的诗稿,兰兰还称赞你的诗写得有激情。

新兵的脸红着问,兰兰一定很漂亮,是吗?

老兵爽快答道:当然。

从此新兵感到,彩云绚丽多彩,涛声悦耳动听。新兵盼望满两年兵龄,可以一个月上一次岸,那时就到编辑部去看看兰兰----那一定是个扎着两条羊角辫子,长着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的俏姑娘。

一天夜里,黑黝黝的天空中霹雳轰鸣,狂风如游龙般乱窜,倾盆大雨直泻东礁岛,整个世界如同染了墨般的漆黑。隐约闪烁的只有那座不知耸立了多少年的航标灯。

新兵被炸雷惊起了床,连唤了几声老兵,不见老兵回应。新兵抓起了手电筒,连雨衣也来不及披就投入了雨幕中,奔向航标灯。

借着时隐时现的闪电,新兵发现了航标灯下斜倚着一个人,跑近了才发现是老兵。

老兵没穿雨衣,全身是泥浆,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额头上的血水混着雨水直往脸颊下淌。老兵的脚底下是一大摊稀稀的血水,血水向四周漫开,向泥泞渗透,注入了黑色的土地里。

老兵双手紧紧地抓住了一条从机房延伸到航标灯座的电线的另一端。航标灯没有熄,老兵却没有醒过来,新兵如雕塑般呆立在雨

中……

东礁岛上多了一座新坟,新坟倚着航标灯。

几个月后,东礁岛上又来了一名新兵。原来的新兵变成了老兵。老兵可以上岸了,他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东礁文艺》编辑部,指名道姓要找名叫兰兰的姑娘。一个年近花甲、老态龙钟的老头操着沙哑的嗓门说,我就是兰兰。

老兵使劲地摇着头,死也不相信他就是兰兰。直到编辑部主任拍着胸口,以人格担保说眼前这个老头就是兰兰时,老兵恍如梦醒般点点头,似自言自语地说,是兰兰,是兰兰。

东礁岛上依旧住着一老一新两个兵。

老兵继续写诗,写涛声、写海鸥、写战舰,还写以前的老兵。 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写。

有一天,老兵的诗在《东礁文艺》上发表了。小诗的下面依旧署着“责任编辑兰兰”。

新兵好奇地问老兵,兰兰是男的还是女的?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双眼深沉地注视着大海,注视着航标灯,注视着航标旁的新坟,说,是的,很漂亮……

16、简析作者塑造的第一个老兵的形象是怎样的?结合具体事迹简要分析。(4分)

17、阅篇小读全文,分条简述小说以“美丽的谎言”为题的好处。(6分)

18、小说第二部分几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7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说塑造了老兵和新兵两个典型形象,歌颂老兵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对于新兵一则批评他缺少生活的情趣,二则赞赏他的快速成长。

B.小说开始,面对单调的生活环境,老兵和新兵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兵任劳任怨,热爱生活,乐于奉献;新兵则害怕困难,缺

少边防战士的责任感。

C.这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精到的神态描写往往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思,并将读者带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结尾对老兵的“注视”的神态描写就很有意蕴。

D.这篇小说用“老兵”“新兵”这种代表一类人的名称来称呼人物使小说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在祖国的边防有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哨兵,他们一辈辈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E.编辑兰兰竟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名字和真人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美丽的谎言”的中心内容,作者这样构思为小说增添了一份喜剧气息。

六、语言综合表达运用(15分)

20.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取了故都北平的秋景加以描绘,其景传神,其情动人,将北平的秋色秋味以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甚是动人。如今正值春末夏初,日日来往于学校与家的熟悉的路上,这一路的景致与你的心情亦是别有一番滋味吧。请模仿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写法,将你这一路的景与情描绘出来,至少使用两种表达方式,情景交融,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仇富”是近年来被屡屡提及的字眼,被“仇”的对象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甚至一些专家、教授。

7月19日,在湖南车展上,袁隆平为老伴挑选座驾,无意中透露出“已有六七辆车”。针对他坐拥六七辆车的新闻,网友则呈现众口一词的支持,甚至有网友直言:“给袁老配飞机都不过分。”为何会出现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人们仇视的真是“ 富裕”吗?

请针对以上材料,阐释你的看法和见解,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

1、B (A jìng yú C piāo lí D jǐn rú)

2、A (B绉绉 涨 C肌 拜 D 既 )

3、D (括号应在“戏演得好”后)

4、D(毕其功于一役:将本应分期分批做的事情一举全部完成。A“头角峥嵘”本是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此处望文生义,使用不恰当。B望文生义。苗而不秀:比喻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C涉笔成趣:一动笔就趣味盎然。)

5、D (A. 表述不当,“把??视为”应为“被??视为”;B.句式杂糅,删除“所造成的”;C.搭配不当,“状况”与“铁路干线之一”不搭配)

6.C.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自汉代推行“独尊儒术”政策后,历代尊奉孔子为“圣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7.C (根据第二段判断:不是“污染了全球大部分地区”,而是“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部分与整体”关系判断错误。)

8.C (A.“不用担心出现安全问题”表述错误,太绝对。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确优于第二代技术,尤其是在对外部电源的依赖上。但当特大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核电站也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B.“福岛的教训或许很难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却或许会成为让核电止步的‘红灯”推断错误。应理解成:福岛的教训或许会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却很难成为让核电止步的“红灯”。核电发展的确是有风险,但只要我们重视安全建设,提高核电技术,核电发展还是利大于弊的。D.“只能无可奈何”太消极,太绝对。)

9.答案;A

10.C(国:筑城邑。杖:拄杖。寻:通“循”,循环。)

11.B(A.前句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后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皆为介词,把,拿。C.前句为助词,时间词词缀。后句为代词,??的情况。D.前句连词,表修饰;后句连词,表承接。)

12.C(据文意和相关虚词可知。)

13.(1) 虽说事实不会因此而有所损益,但情理是不该这样的。(“所以”表原因,“物理”,情理。“然”这样。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

(2)看到高出于林木之上的山峰,重重叠叠,犹如人在墙外行走,可(在墙内)只能看到他的发髻一样。(“出”,定语后置,1分;“累累”,1分;“旅行”,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3)回想它们当时(一个时期)兴盛的状况,那种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的气势,哪里只是超过凌虚台百倍呢?(“一时”,“宏杰诡丽”,“特”,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城邑建立在南山下,似乎饮食起居都与山不能分离。四方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靠近终南山的城郭,也没有比扶风更近的了。在距山最近的地方探求山的最高处,那情势一定会得到。但太守住在这里,却不曾知道山的情况。虽说事实不会因此而有所损益,但情理是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建筑凌虚台的原因。

当它还没有建筑的时候,太守陈公拄着杖,穿着鞋,在山下徜徉游玩。看到高出于林木之上的山峰,重重叠叠,犹如人在墙外行走,可在墙内只能看到他的发髻一样。陈公说:“这里一定有奇异的地方。”就派工匠在山前开凿一个方池,用挖出来的土筑成高台,以高出屋檐为限止。尔后,登上高台的人,恍惚不知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峦踊跃奔腾而长出来的。陈公说:“这个高台应该称为?凌虚?台。”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他的佐吏苏轼,请他写一篇记文。

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废弃兴盛成就毁坏,是无从知道的。从前,这里是荒草野地,霜露覆盖着,狐狸、毒蛇出没无常。在那时,哪里知道会有今天的凌虚台呢?废兴成毁交相更替,以至无穷无尽,那么这个高台是否再变成荒草野地,也是不能预知的。我曾经同您登台远望,它的东面是秦穆公的祈年宫、橐泉宫;南面是汉武帝的长杨宫和五柞宫;北面则是隋代的仁寿宫、唐代的九成宫。回想它们当时兴盛的状况,那种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的气势,哪里只是超过凌虚台百倍呢?但是,几世之后,要想看到它们大致的样子,连破瓦断墙都没有了,已经变成长满庄稼的田地和荆棘丛生的荒丘了,更何况这一类土台呢?这类土台尚且不能保证它长久存在,何况人事的得失是那样迅速来去呢?如果有的人想要以此向世人夸耀而且感到自足,那就错了。大概世上有足以依靠的东西,而不在于土台的存亡。”

我向陈公说过之后,回来就作了这篇记文。

14.(1)答案: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叠字。(1分)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1分)次联写山中幽静,“啾啾”言鸟声,“寂寂”言无声,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1分)运用叠字使得幽冷寂寥的感情更加突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1分)

(2)答案:①孤独苦闷。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令更替,甚至感受不到冬去春来的变化,表达了他久居山林、孤独苦闷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清寒的环境描写融为一体。②超然物外。不易见到阳光,是因为山幽林茂;不觉得冬去春来,是因为诗人用身心体悟自然。“朝朝”“岁岁”写出时间的无限延长,也写出诗人的无欲无求,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

15.⑴曲肱而枕之 于我如浮云。(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4)天下归心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五、文学类阅读(21分)

16、(4分)他是一位在祖国边防礁岛上的守卫者形象。(1分)他热爱生活,表现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他利用闲暇之际写诗;(1分)善良淳朴,表现在他制造美丽的谎言;(1分)他有责任感、勇于献身表现在暴风雨中修灯。(1分)

17、(6分,每点2分)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情节由两个谎言组成,“谎言”是小说的中心内容;小说中老兵和新兵所说的谎言都是善意的,以此为题可以强化小说主题。

18、(7分)不是简单重复。(1分)从人物塑造上看,新兵正是在老兵的言传身教下成长为合格的战士,在第二部分他继承了老兵的优秀品质,作者将他写成了老兵的化身。(2分)从表现主题看,没有第二部分,小说只是赞扬老兵。(2分)有了第二部分,小说就显得意味深长,第一个新兵在老兵影响下成长起来了,第二个新兵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第三个、第四个??这正是一代代边防战士成长的历程。老兵虽去,精神永存,影响永在,这样主题就扩大了也升华了。(2分)

19、(4分) CD

【解析】小说表现边防战士的成长,A、B中否定性评价不当,E“喜剧色彩” 不当。

六、景物描写与笔者心情的合理融合,6分。表达方式的正确运用,一种3分,共6分。语言流畅,表述有序,2分。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除1分。

七、21 作文: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