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新看图作文辞海大全

小学生新看图作文辞海大全

看图作文是什么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看图作文

所谓看图作文,就是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和命题的要求,写成一篇作文。小学生看图作文,大多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

而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开展看图作文前进行的最初步的训练,能有效培养初入学儿童观察客观事物的能力,对提高孩子认识句子和段落,以及篇章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表面看来,让孩子用几句话或一段话说明单幅图或多幅图很简单。其实,要想达到既准确、又生动有趣 效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里江河始于点滴,简单的看图写话,可以练习孩子运用词语、句子的能力,也是写好看图作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比如:看图,这个画面,因为说有前后画面的提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写法。(图)

例:

1.小花猫爬到鱼缸前要捉鱼。

2.下午,妹妹一个人在家,看到小花猫悄悄地爬到桌上,要捉鱼。

3.下午,妹妹在客厅,看到小花猫在鱼缸旁边走来走去,想捉缸里的鱼,妹妹急急忙忙地说:“小味,不可以哦!”

又如:(图)

看图,画面上是一株兰花,孩子也可以写出不同的句子来。

例1.这株兰花真美丽。

2.这株兰花多好看,每一朵花都灿烂地开着,就像在微笑一般。

3.这株兰花真漂亮,每一朵花都开得很灿烂,每一朵花都送来了芬芳的香味。

以上的例子中,因为是看图写一句话,我们只要求学生在叙述中展示事情、物体的部分内容,而不需要深入到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内容,所以在这些画面里,只要孩子叙述清楚,前后表达合理就算合格,当然他们能加上一些比喻、拟人等写法更好。但是,如果我们的要求变为看图作文,那么,就会要求学生丰富自己的想象。除了叙述画面正在发生的场景,还要有之前和之后的变化,需要开头和结尾,整个文字就会有很锪补充。

简单地说,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是为了高年级的作文写作打基础。因此,在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中,就要教学生把握住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话写完整。等到孩子进入了二年级,就已具备了写完整话语的能力,而且,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了明显地提高,这时,就要进入看图作文的阶段,在写具体、写生动上面下功夫了。

看图作文,图画是写作的根据。所以画面的内容必须要看仔细。如果在看图时马马虎虎,一看了之,结果写出来的内容与画面出现偏差,这样的看图作文是不成功的。所以看图作文中要仔细看图,一看画中的人物(或其他物体),它是什么形态、怎样的动作、神情如何;二看周围的环境,怎样的自然景象,地区情 1

况如何之看发生了什么事。

比如:(图)

仔细看图,图上有男女两个孩子,男孩子撑着伞,女孩子手握一样东西遮在头上;正是下雨的天气,男孩的神情是在想什么:想去与她共伞呢?还是任她淋雨?结果怎样呢?

范文1

放学路上

放学的时候,正逢天下大雨。我背着书包撑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走不多远,看到前面有个与我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子。她穿着短袖衣衫、短裙子,左手握着塑料包遮在头上,右手擒着裙边,身上已经淋湿了。我想雨淋透了会生病的,就跑过去与她共伞。她看了看我,笑嘻嘻地说:“小弟弟,谢谢你!”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范文2

放学路上

雨哗哗啦啦地下个不停。我撑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有个女孩子,一手将塑料包遮在头顶上,一手擒着短裙的裙边。我想这样淋下去,她会成为落汤鸡,就想上前与她共伞,可是想到她是女孩子,给同学看见了多难为情;再一想,一旦她淋出了病来呢?我还是鼓足勇气,快跑几步,与她合撑一顶雨伞。

看图作文,不仅要仔细看图,写作的时候还要忠实于图意,不能离开画面的内容来写,同时,还得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来写。

比如:(图)

画面上风吹落了树叶,一个人抱着头在跑,一个孩子躲在屋里。这幅图上没有画出明确的地址,究竟是在乡村呢?还是在城镇?这就可根据自己的生活来确定。风这么大,可能是台风,这就可以用自己的见闻来充实。那个人拖着头在跑,那么其他的人呢?这也可以作补充。所以看图作文,也需要自己有生活积累。 范文1

今天风真大

今天风真大!

天灰蒙蒙的,狂风卷着尘土,树叶和纸片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电线“呜呜”作响,小树被刮得直不起腰来。

大街上,一位大姑娘怕吹乱头发,双手抱着头。小伙子们用手按着帽沿,弓着背,弯着腰,艰难地行走。顺风的骑车人用不着脚踩,好像被一位力大无穷的巨人推着向前飞驰。风越刮越带劲,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连最贪玩的小孩子也躲进了屋里。

范文2

今天风真大

天,说变就变,昨夜还月明风轻,清晨却大风呼呼,像跑急的老人喘着粗气。大树被吹得摇摇摆摆,好似醉汉走路跌跌撞撞。行人,有的抱着头,怕吹乱长发;有的迎风弯着腰,衣襟(jīn)吹得啪啪响。我坐在屋里,正好是星期天,用不 2

着去顶风上学。风越刮越大,一阵又一阵,我似乎感到屋子在摇晃哩!此时,电台正在播放防台防汛的紧急通知。噢,原来台风要来了,怪不得风这么大。

另外,看图作文中合理的想象是决不可少的,想象,是根据画面已有的内容推想出画面上没有的东西。

比如:(图)

图上画的五只蚂蚁,它们是不可能搬动大青虫的,那怎么办呢?第一种设想,蚂蚁回去召来更多伙伴,众蚁力量大,把大青虫运回了蚁穴。第二种设想,蚂蚁将大青虫嘴成小块,然后一小块、一小块地搬运。这两种想象都合乎情理,这样的想象就是合理的想象。

范文1

小蚂蚁搬运大青虫

有一只小黑蚁,发现草丛中有条死了的大青虫,高兴得不得了:这可是丰富的食料呀!它连忙招呼同伴。4个同伴一看,忙对小黑蚁说:“你快回去,叫大家一起来搬运。”小黑蚁急匆匆赶回蚁穴,向蚁王一说,蚁王下令工蚁们全体出动。成千上百的工蚁在小黑蚁的指引下,浩浩荡荡地来到大青虫身旁。真是蚁多力量大,抬的抬,扛的扛,好不容易将大青虫搬运进蚁穴。

范文2

小蚂蚁智运大青虫

五只小蚂蚁,出来寻找食物,在青草丛中,找到了一条死了的大青虫。它们高兴极了!大蚂蚁说:“谁回去请伙伴们一起来搬?”二蚂蚁说:“我们自己来搬把它搬运回去。”三蚂蚁说:“这么大的青虫怎么搬?”四蚂蚁没有出声,望着大青虫。小蚂蚁爬到大青虫背上说:“有办法了,来个‘化整为零’,把大青虫分成一段段,然后再搬。”众蚂蚁都认为这是好办法,就一起干起来,搬走了大青虫。

以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单幅图的看图作文。那么多幅图的作文又如何写呢? 看图作文提供的图画,常常有多幅图画,或者两幅,或者三幅,甚至更多。从小学看图作文来说,所提供的几幅图画,或者是事情发展的几个阶段,或者是生活的几个片断;或者是事物的几个侧面。这几个画面或有连续,或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只要将这些画面连续起来,就可构制成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指导学生重点写事物的主要情节,写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要抓住细节思考他们可能会做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使画面上的人物活动、真实起来。

比如:(图)

在这组图画中的第三幅图,很多孩子会这样想:两个小男孩见摔坏了奶奶的瓶子,心里很害怕,跑了;但他们忽略了图中一感叹号,那两个感叹号也许是两个男孩对奶奶说了什么,妈妈感动了,也许真的是见两个孩子跑了很惊讶,但细心的孩子如果再仔细看看第四幅图,一切都清楚了。

范文

赔瓶记

星期天的上午,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不时还刮起一阵清凉的风,凉爽极了。

这时,“小球迷”正刚正在和小伙伴们一起踢足球。他呀,最会耍花招了, 3

一会儿,用头顶,一会儿,又来一个后踢球??唉,说也说不完,总之他的球技十分出色。

王刚踢球,赵军守门,他们踢得真起劲。只见王刚往后一踢,篮子被踢到地上,篮子里的油瓶子也摔碎了。这时,王刚着急了,他想:把老奶奶的油瓶打碎了,怎么办呢?忽然,一个念头从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只见他对伙伴们悄悄地说了什么,大家都会意地笑了笑跑掉了。这时候,老奶奶正双眉紧锁,不知所措。忽然,老奶奶见他们都跑了,心想:难道他们摔了我的油瓶子,怕我抓住他们去找他们的家长吗?

老奶奶闷闷不乐,正准备捡起篮子回家,忽然听见“老奶奶,不要走”的声音。她抬起头,看见两个孩子跑得满头大汗,手里还拿着个瓶子。他们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妈妈??我、我们刚才把、把您的油瓶子给打碎了,真对不起。我们不孩子在马路上踢足球,这是我们赔给您的瓶子。”老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忙说:“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这瓶子,我不要了。”王刚和伙伴们见老奶奶不但没批评他们,而且连瓶子也不要赔了,心里高兴极了。

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也为王刚他们改正错误而高兴。

在这个学生的看图作文中,对图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以及神态,做了具体、细致的描写,这就是看衅作文和看图写话的显著区别。文中词语较丰富,用词也很恰当,表达清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事实证明,对学生先做看图写话训练,再做看图作文的要求,能够事半功倍,阶梯性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只要孩子们持之以恒,积累语言和写作手法、想象合理丰富,就一定能写出完整感人的作文来。

2.开心看图

孩子们,当你看到一幅图画时,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如果再让你仔细地看几遍,你会产生几种不同的想法吗?走进“开心看图”的世界,你会看到一幅美丽的图画,也能体会到“一图多想”的美妙。如果你能在“开心看图”中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想问题,你的头脑会越变越聪明,说不定你还能在写作中学会创新呢?

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些趣味小练习吧!

趣味练习1:(图)

你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那只乌鸦多聪明啊!你看,今天,她和自己的孩子又发现了半瓶水。这回该怎么喝呢?图上,老乌鸦仍口含石子,她用的还是老办法。小乌鸦呢?只需一根吸管就喝到水了,省时、省力、清洁。谁的办法更好呢?你不妨写写《乌鸦喝水新传》吧!

思路提示:

看到这幅图,你都想到了什么?老师给你一些提示,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一天,乌鸦妈妈和小乌鸦进行了一场比赛,比什么呢?结果怎样?

2.捡石子的老办法一直都是乌鸦妈妈的骄傲。小乌鸦想到了用吸管,这个办法多好哇!老乌鸦能服输吗?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如果你想好了,就动笔吧!我们等着欣赏你的《乌鸦喝水新传》呢!

乌鸦喝水新传

4

(方格)

趣味练习2:(图)

这组漫画的题目叫《避雨》。快看,雨下得多大啊!老先生撑着一把伞站在大雨中,他等什么呢?哇!来了这么多的狗,它们怎么会想到找老爷爷呢?想一想,动动笔,让我们从你的小故事中看到人类和动物是多么地亲密。

避雨

(方格)

趣味练习3:(图)

在下雨前,你观察过天空中的云是什么颜色吗?对了,是乌黑的。那么,你知道乌云有什么作用吗?请你欣赏下面的一组图画,再读读下面的文章,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欣赏:(图)

欣赏:

乌云和白云

一天早晨,一朵白云和一朵乌云正在闲谈。白云说:“喂,你真难看,黑不溜秋的。”乌云说:“你倒真白,但用处没有我大,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中午,一阵风吹过,白云被风吹得好远好远??

暴风雨来临了,乌云身体中的水蒸气越聚越多,变成了一颗颗晶莹剔透、顽皮可爱的小水珠。冬、冬、冬,小水珠落到了叶脉上,再从叶子上滑落到地上。天晴了,小树、小花、小草都说:“谢谢你,乌云。”

被吹走的白云好不容易跑了回来,看到了这一切,白云终于明白了乌云的作用。白云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悄悄地飘到了远处??

欣赏完图画和短短文后,你知道吗?在这篇小童话里,有表示时间顺序的语句,如:“早晨、中午、暴风雨来临了、天晴了。”还出现了“一天、一朵、一阵、一会儿、一颗颗”这样的数量词,文中像“冬、冬、冬”这样的词叫做拟声词,有了它们来帮忙,你的童话就更加有声有色了。

下面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上恰当的数量词让画面活动起来,写一篇小短文吧!

美丽的彩虹

(方格)

5

怎样写看图作文

——审图技巧

1.怎样看单幅图

看图作文是我们中年级作文练习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进行观察、分析、想象和表达的综合训练。它包含了观察、理解、想象、表达这四个步骤。

看图作文的图画,按画面的数量来说,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两种。单幅图画所表现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往往是有典型性的,会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较为深刻的主题思想,多幅图画往往通过前后连贯的几幅图,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下面,我们先以单幅图为例,总结一下看图作文的训练方法。

观察图画

看图作文中的“看”字非常重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图画的整体内容知道图上主要画的是什么事情,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这是写作文的基础和依据。观察图画要有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不会出现遗漏。对于表现风景的图画,我们可以按先整体后部分,或者先近后远,从上到下高高的观察顺序;对于表现事情的图画,我们可以按照画面上的景、物、人、事的顺序来观察。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幅图画。(图)

第一,我们先看看图中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二,我们来观察图中的人,看一看,图中有几个人?他们各在什么位置?从他们的动作、神态来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主要人物是谁?

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图上有三个人,其中一个男孩坐在轮椅上,正回头与另一个孩子说着什么,看来,他是这个画中的主角。另外一个女孩背着书包,握着轮椅,旁边的男孩背着一个书包,手里还提着一个书包,正低头与坐在轮椅上的孩子说话。从图上看,他们三个孩子可能是同学,他们正一起去上学。

在上面这些有顺序的观察中,我们还要把观察到的景物、人、事联系起来,动脑筋分析一下,看一看这些人物在这样的景物环境中有什么活动,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而进一步理解这幅图的主要内容,抓住它的内在联系,为写作文做好准备。

好,顺着这样的思路来思考。这幅图的主要内容就很清楚了。我们先从小男孩的轮椅看,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残疾人;再看图中三个人物的神态、动作:一个推着轮椅,一个帮小男孩提着书包并与他交谈着;再联系周围的环境:路旁的树,较远处的喷水池??我们知道这是在一条马路上,时间可能是上学或放学的时候。两个孩子正在帮助残疾孩子,陪着他上学、放学。

展开想象

有了以上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这时,我们需要展开想象,进行文字内容的补充。

图是静止不动的,但画面传达的情节却是有着先后变化的。表示事情的单幅图一般有三种:有事情的起因图、经过图和结果图。那么,我们这幅图是属于哪一种呢?它的图外情节应该怎样想象呢?

根据三个孩子的位置、动作、神态来看,我们可以假想:旁边背着一个书包、手里还提着一个书包的小男孩,正在和坐在轮椅上的男孩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 6

呢?因为这幅图是“经过图”,这幅图的前面应该有起因,想象一下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的身体状态,另外两个同学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开始帮助他,接他上学、放学的;这幅图的后面还应该有事情的结果。想象当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每天能到校上学了,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以后又是怎样等等。

我们根据画面上提供的材料,对画面内,画面外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了一些必要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助残》这篇看图作文具体、形象、完整、连贯。

范文1:(图)

助残

冬冬两岁的时候得了重病,经过医生的治疗后病好了,可是双腿却失去了知觉,站不起来了。从此,他只能靠轮椅帮助活动,很不方便。

冬冬长大了,他经常在窗前看着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上学去,看着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玩耍。他想,要是我也能和他们一起去读书,一起玩,那该多好啊!为此,他常常捶打着自己的腿,痛哭流涕。

冬冬7岁了,他缠着爸爸妈妈送自己去上学,可上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满足他的愿望。

有一天早上,小助和小乐路过冬冬家,又听见冬冬闹着要上学去。他们想到,老师经常教育大家要学习雷锋,帮助别人。于上,小助对小乐说:“我们应当帮助冬冬,每天接送他上学好吗?”小乐高兴地说:“好!”

就这样,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烈日炎炎,小助和小乐总是推着轮椅把冬冬接到学校,再送回家里,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

范文2:(图)

同学之间

明明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大腿受伤,送到医院急诊,医生说:“这条腿可能要锯掉。”明明一听,泪水直流。老师央求大夫:“医生,你无论如何要把明明的腿保留下来,孩子要走的路还长呢!”

医生动了手术,绑上了石膏,大腿终于保留下来了。

明明在家里疗养,功课不要脱下来了吗?中队长小敏对我说:“我家有轮椅,你背明明上轮椅,我推他来上学。”

“行!”我一口答应。

于是,我们天天接他上学,送他回家。

我们再来读读下面的例子:(图)

园中春色

暮春,晨曦,长安公园诗情画意般的春色。

我顺着柳阴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绿衣少女羞涩地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人园周围有松柏有杨。林阴路仿佛是弯曲的叶蓝色的小瓣刚裂开一点儿,里面藏着嫩嫩的花蕊,色调清雅。我轻轻地蹲下,珍惜地抚摸着,仔细地端详着,觉得越来越好看??

7

我欢跃着,心中还想着那“二月蓝”,登上了园中的小山,极目远眺,公园美景一览无余。山下就是湖,湖面仿佛随风向西移动着,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上镶嵌了许多金片,一闪一闪,一闪一闪??

湖周围环绕着一排排杨柳,远远望去,好像是一堵绿色琉璃瓦的墙壁。风一吹,这墙壁还会移来移去呢!

时间不早了,我依依不舍地下了小山,跑过弯弯的长桥,绕开宽阔的草坪,告别了柳树、丁香、迎春花和二月蓝,还有那翡翠湖,踏上了归途。

写好看图作文,首先要做到观察细,想得细,有了这两细,再注意如何表。《图中春色》一文。很有特色,读者仿佛进入了暮春时节的、长安公园晨曦中。欣赏着这诗情画意般的春色。这文章有三点特别好。第一、想象丰富,比喻形象;第二,观察细致描写入微;第三,语言生动,形态逼真。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表达了小作者喜爱春色之情。

开心小栏目:

刘半农创造了“她”

你知道“她”字有多长的历史吗?

“五四”以前,文字中还没有“她”这个字,后来有位著名作家刘半农根据外语第三人称有阴性这一规定,便创造了与“他”有别的“她”字。为了这个“她”字,曾引起了一场热烈的争论,探讨这个字的论文竟有十余篇之多。如“他来了”,来的是“他”还是“她”,无法弄清楚。胡适认为可用“那个女人”来代替“她”,周作人认为可用“伊”代替“她”。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学术界还是公认用“她”字最确切。所以“她”字的出现,只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你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那么多的女性,可就是找不到一个“她”字。

2.怎样看多幅图

我们知道多幅衅画往往通过前后连贯的几幅图,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无论是看单幅图或看多幅图,首先要看懂图画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图画的含义和主题。就一组画来说,对体现中心思想的重点面,就应该联想画面之外的情节,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就写人物来说,应根据所画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行为,去联系人物的语言和内心活动,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看图作文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才能使画面充实起来、活起来。尤其是多幅图,更要注意图与图之的联系。 多幅图看图作文的观察、思考顺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可以分这样的六步:

第一步:从整体看全部图入手,了解总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步:每幅图讲了什么。

第三步:这幅图中重点是哪一幅。

第四步:对重点部分的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第五步:把各幅图的意思连接起来,组织好内容语言。

第六步:把图意完整、通顺和连贯地写下来。

好,下面我们共同来观察一组图:(图)

从这四幅图看,我们知道讲的是两个小男孩与屋檐上的燕窝之间发生的故事。

8

看第一幅图,两个小男孩从屋里走出来,屋檐上有一个燕窝,从燕窝上掉下来的什么东西正好落在一个小男孩的头上,另一个小男孩抬头看着屋檐上的燕窝,仿佛在说什么;第二幅图上:一个小男孩扛来了一把梯子,他要干什么呢?第三幅图:扛梯子的小男孩把梯子搭在屋檐上,手里还拿着一块木板往上爬,另一个孩子抬头看着他。第四幅图:燕窝的下在同多了块木板,钉木板的孩子正在对另一个孩子说着什么,燕子在它们头上叽叽地叫着。

从上面的仔细观察中,我们还要把观察到的景物、人、事联系起来,动动脑筋,看看这些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了什么?从而进一步了解每幅图的主要含义,注意每幅图之间的联系。按照这样的思路看,这几幅图的主要内容就清楚了。我们先从小男孩被屋檐上燕窝落下的东西正好掉在头上看,知道了两个小量也许正准备到屋外去玩耍;结果,两个孩子没有去玩耍,而且帮助燕子修了一个更完全、更结实的窝。这几幅图中重点是第四幅图,这时,我们需要对重点图展开合理的想象。看图作文的图画是有限的,这有限的图画,就给我们发挥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应该根据画中人物的表情、行动想象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仔细观察第四幅重点图上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两个孩子虽然没有出去玩,但他们保护了益鸟,回想老师说的话,他们心里可高兴啦。屋檐上的燕子看见自己的窝又结实又要金,正在夸奖,感谢两个小男孩。这样文章的主要思路出来了,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保护益鸟。

最后,把各幅图的意思连接起来,组织好内部语言。不过,在下笔前,我们要注意,作文的表达顺序和看图是想反的,是从部分到整体。它们两者的关系是:看图是提高认识能力为主,作文是提高表达能力为主。只有对图画的认识全面、正确了,表达才能准确无误,而表达的顺序,一般是按图画的先后顺序一幅一幅地写。

范文:

保护益鸟

星期天,肖明和岳军相约着到公园去玩。岳军的脚刚迈出门,觉得头被一个雨点似的东西砸了一下。岳军摸了摸头,呀!原来是燕子的粪便。他抬头一看,门口屋檐下那只燕子正在窝边拉屎,顿时气红了脸。肖明说:“岳军,我来帮你报仇,把这只讨厌的燕子消灭了!”说着他从院墙边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正要朝燕子打去。小燕子“叽——”的一声,拍着翅膀飞走了。

岳军叫肖明帮他把头擦干净,肖明说:“等它飞回来,我再收拾它!”岳军想了想,说:“不行,我有办法了。”

岳军从屋里搬出梯子,搭在屋檐上。又找来了一块木板、几颗钉子和一把铁锤,他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木梯。肖明站在下面,呆呆地看着岳军。心里直嘀咕:他要干什么呢?岳军到了梯子的顶端,拿出木板,把它横在燕窝下在赡后取出钉子,丁丁当当地敲起来。不一会儿,木板被牢牢地钉在燕窝下面。他又伸手摸了摸燕窝,还挺结实呢。这才放心地退了下来。肖明笑笑说:“咦,挨了一下子,还挺舒服嘛!”

岳军知道肖明在嘲笑他,就走过去,拍拍他肩膀,说:“忘了吗?保护益鸟是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你怎么能把它消灭了呢?”

肖明恍然大悟,赶紧扔掉了竹竿,说:“嗨,我真是的!”

岳军又说:“燕子是捉虫能手,你打死一只燕子,等于放掉许多只害虫。这些害虫,要糟踏多少庄稼呀。”

9

肖明不好意思地说:“岳军,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打鸟儿了。请你原谅。”岳军说:“哪里。你脑瓜子转得快,以后哪只鸟儿冒犯了你,要动动脑筋,别忙着去拿竹竿了。”

肖明摸摸后脑勺,说:“我知道了!”“走,咱位到公园去玩吧。”于是,肖明和岳军蹦蹦跳跳地向公园走去。几只小燕子正在肖明和岳军的头上吱吱喳喳地叫呢。

再来看看这一组图画:(图)

这组图画,构图非常简洁,画面变化很小,画上又没有人物,完成看图作文的难度很大,只有更加发挥丰富的想像才能写好习作。

范文:

玻璃又安好了

阳春三月,大地苏醒,万物峥嵘。温暖的春风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气,给大地播下欢乐和希望的种子。她带着“五讲四美”的芳香,吹进了人们的心田。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几个小伙伴们来到了狭窄的街道上踢足球。他们身旁不远处正是王阿姨家的窗户。只见窗户敞开着,红色的窗台,乳白色的棂,再加上那一块明亮的玻璃,真是美观大方。窗旁还挺立着一棵可爱的小树,柔嫩的树枝,翠绿的树叶,好像在笑眯眯地望着小球迷们,看谁能取得这场街头球赛的胜利。

比赛开始了,小球迷们互相追逐、互相周旋着。一个崭新的球在他们脚下传递着,飞转着。忽然,小力飞起一脚,球像脱缰的野马,越过小球迷的头顶,飞向了??只听见“哗啦”一声,王阿姨家的玻璃碎了,玻璃碴“辟里啦啦”落了一地。小球迷们都吓得目蹬口呆,小力也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窗户旁的小树好像也停止了摆动。呆呆地望着这些小球迷。

沉默了一会儿,小球迷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纷纷埋怨小力。小力默默在站在那里,低下了头,暗自责怪自己。“好了!”这时他们的“队长”小文说话了,“这不能责怪小力,主要是我选的地方不好。”顿时,那嘈杂的议论声、埋怨声都平息下来了,大家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心里都不是个滋味。

小文看了看大家,又望了望那被打碎的玻璃,接着说:“老师增长率我们要做‘五讲四美’的少年,我们就应该以实际行动去做。”“对!”小球迷们异口同声地和着。于是,他们一致决定把王阿姨家的玻璃安好。

王阿姨不在家,正是弥补过错的好机会。小球迷们七手八脚地把碎玻璃取下来,又量好尺寸,委派小力去商店买玻璃。小力拿着小球迷们凑在一起的钱,飞快地跑到商店。过了一会儿,玻璃买来了,大家一齐动手,把新玻璃安好了。新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还闪闪发亮呢!小球迷们也欣慰地笑了。窗旁的小树也高兴地舞起了柔嫩的枝条。小文又找来了一块木板和一根木棍,把它们钉在一起,在上面写好“小心玻璃”四个工整醒目的大字。大家一见,连忙拍手称妙,对,用它来提醒大家,不要在这里踢球了。

在春风的吹拂下,窗旁的小树在不断地成长着,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着,仿佛在演奏一曲美妙的赞歌,这是“五讲四美”赞歌中的一支小插曲。在春风中,此起彼伏、悦耳动听的赞歌在大歌上不断地回荡着。

开心小栏目

10

“绿”字用得好

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有一次路过镇江,隔江相望,只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明星当空。当时他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说,第三句中的“绿”字是他经过反复推敲才选定的。起先写成“到”,后来改成“过”,又改成“入”、“遍”、“满”等等,换了十来个字,最后才确定用“绿”字。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用这个“绿”字,最能表现春风送暖、柳堤绿阴的风光。这被后人看作是凝字炼句的典范,都称赞这个“绿”字用得好,成了千古一绝。

二、写作技巧

1.记叙文看图写作

记叙文多是记叙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因此,它反映的内容一般要求是真人真事。记叙文看图作文的素材的取得来源于图画,而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因此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等特征的获取,要靠我们仔细观察图画,从图画中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那么事件从哪里来呢?也要从图中找。一般提供的图画,都是将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我们在看图时,要特别留意人物周围的画面,看看都有些什么东西,这样就要吧判定人物的身份,人物在干什么,事件便会通过分析获得。

下面来看一幅图画:(图)

首先,仔细观察图画,图中画的是一个医院的病房里。图中有两个人物,一个叔叔正在抽烟,一个小男孩,指着墙上的“请勿吸烟”正在对叔叔说着什么。 写“人”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而人物的特点又是通过具体事件、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出来的。所以,首先要抓住人物在事件中展现出的鲜明个性。这幅图中的小男孩手指“请勿吸烟”的标语,神态坚定,表现出现小力年龄对不良行为敢于制止;图中叔叔的神情表现出一种惊讶和惭愧,可以猜想面对这样的小男孩,他会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同时,我们在写作时,仅有上过的这些材料,想把人物写好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善于联想和想像。因为图画是无声的、表面的,更是一个瞬间的记录。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都看不到,听不到。我们只有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像,才能使人物更丰富、事件更完整,这样才能完整地表现人物特征、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幅图中我们应抓住两个人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特点,对他们的语言、动作做出恰如其分的描写。图中的大人也许是来病房探视病人的。可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抽烟,显然是不对的,这便是事件的起因。小男孩的出现,以及他对叔叔吸烟的制止是事件的经过,结果叔叔没有在病房里的吸烟了。

有了这样细致的观察,按照记叙文中要求的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明白,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加上恰当的描写,这篇《请勿吸烟》的文章就生动、具体了。

范文:

请勿吸烟

今天,爸爸带着我上医院去看望李叔叔,在医院里,我认识了一个特别聪明可爱的小男孩。

11

一进李叔叔的病房,我就觉得很难受,空气的味道非常不好。原来是有人在吸烟,我找来找去,看见三号病床旁边有一个叔叔正在大口大口地吸着烟呢。他也是来看望病人的,可是他却一点不顾病人的健康,居然在病房里还抽烟。

不久,来了一个小男孩。他站在那里,想了半天,然后走到吸烟的叔叔跟前,说:“叔叔,有一个字我不认识,您能告诉我吗?”叔叔看了他一眼,吐了一个烟圈,说:“行,只要叔叔认识。”他用手指着墙上的“请勿吸烟”的“勿”字说:“就是这个字。”叔叔不假思索地说:“勿。”叔叔立刻就明白了,赶紧掐灭烟,把烟扔到了垃圾箱里。

这个小男孩真是很聪明,以后再碰到这种事,我也应该向他学习。

看图:(图)

这是一幅活动类的图画,看到这一类的图画,记叙这一活动情景时,除了仔细观察和合理想像之外,还要注意写出活动的重点。

一次活动内容很多,场面很杂,一个画面可能有许多人物,不可能所有的人物都重点,都要写,写作时要把握住重点人物的重点情节,然后重点来描述。仔细观察画面,联系平时参加升旗仪式的感受,将自己融入图画,想像一下,那升旗手就是你,那么这时自己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静止的画面仿佛动了起来,也因为有了“我”的加入,写出来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令人信服。

范文

一次升旗仪式

天,比往常蓝;云,比往常白。我望着湛蓝的天,迎着柔和的风,走在校园的甬道上,心情格外激动。因为今天,我将作为一名升旗手,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亲手升起国旗。(开篇点题。)

同学们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拍,精神抖擞地走进大操场。我站在司令台上,把那面鲜艳的红旗牢牢地扎在旗绳上。

“向左转,出旗,行队礼!”随着主持人激昂的话语,鼓号队“咚咚咚”地奏响了出旗曲,同学们的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过头顶。

“升国旗,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学们投入地唱着,一字一句倾诉着祖国儿女的心声。

我缓缓地拉动着绳子,一缕缕金色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射在国旗上。国旗越升越高,在蓝天的衬托下,是那么鲜艳。雄壮的国歌声在校园里回荡,激荡着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的心!(景情交融,意境优美。)

我望着冉冉上升的国旗,默默地拉动着绳子,心潮澎湃,仿佛看见,泸定桥上,敌人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火舌在桥头上交织成一道密集的火网。我们的红军战士毫不畏惧,迎着枪弹攀着铁索向前进;仿佛看见,19xx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的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毛主席那洪亮的声音,似乎还听见广场上30万群众高兴、激动的欢呼声;仿佛看见,在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们顽强拼搏,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地飘扬在体育场上空;仿佛看见,在南极长城站上,在珠穆朗玛峰上,那永褪色的五星红旗??(思潮翻滚,想象合理。)

国旗,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东方巨人的象征!昨天,你鼓舞中国人民推翻黑暗统治;今天,你带领新时代的健儿在改革开放的路上奔跑;明日,你将在 12

世界舞台上展现你的辉煌。

“退旗,行队礼!”主持人说道。升旗仪式就要结束了,可是我还是思绪万千。千言万语,怎能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万语千言,怎能说完党对我们的关怀?

天,依旧那样蓝,云依旧那样白,啊,这次升旗仪式,将永远留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化作一颗耀眼的金星!(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深化中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图:(图)

写任何类型的看图作文都离不开观察,分析和联想。在动手写之前,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画,根据叙事的基本要求,需要了解事件所关联的人物和事件发生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事件的过程。同时不要放过任何细小的东西,因为在一幅小小的图画里,是不会画上一些无关的东西的。

上面的四幅图,从整体看,我们知道讲的是一件称猫的重量的事,现在我们来一幅一幅地看,第一幅图上有一台秤,一个小男孩抱着猫想把它放在秤上,另一个小男孩笑咪咪地看着。第二幅图,猫跑了,怎么办?第三幅图,小男孩抱着猫,站在秤上,称出的重量是23千克。第四幅图,猫没有了,小男孩站在秤上,称出的重量是21千克。

看清图意后,接着就要去分析,要根据所提供的画面,分析事件所蕴含的中心与意义。大框架把握住以后,就要通过画面的细微部分分析画面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

通过对四幅图的仔细观察,我们已感觉到两个小男孩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可爱形象。那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画面去想像,分析:小男孩爱动物,他精心喂养了一只小猫咪,抱在手里沉甸甸,究竟有多重,称一称便知晓,于是引出了故事。事情的经过是最重要的。根据画面你可以看出,第一次单独称猫没有成功;第二次由小男孩抱着称,称出了总重量,第三次放下猫再称,称出小男孩自己的体重,用总重量减去自己的体重,知道了小猫的重量。你看,这个办法多巧妙,通过看图、分析,理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最后还要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像,把事件补充完整,这样这篇《称猫》的文章就生动、具体了。

范文:

称猫

丁丁送给宁宁一只美丽的小花猫,它浑身毛茸茸的,可爱极了。宁宁非常喜欢这只猫,还给小花猫起了个名字叫“咪咪”,他每天都精心喂养它,小花猫长得可快啦,没过多久,就长得圆滚滚的,它身上绣满褐色的环形花纹,油光光的,连水珠落上去都会滑下来。咪咪一天天长大了,抱在怀里沉甸甸的。有一天,宁宁对丁丁说:“我们称一称小花猫的体重吧!”丁丁说:“好,去我家称吧!”宁宁抱着咪咪,跟丁丁来到他的家。

宁宁刚把咪咪放在秤台上,咪咪就“喵”的一声,从秤盘上跳下来。宁宁和丁丁回头一看,咪咪跑去玩丁丁妈妈放在桌上的毛线团了。小猫称不成了,怎么办呢?宁宁和丁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他们都在想办法。

过了一会儿,宁宁眼珠骨碌一转,对丁丁说:“对!对!我有办法了。”

宁宁抱着咪咪站在秤台上。“23千克。”丁丁说。称完之后,宁宁把小花猫放下,自己又站在秤台上称了一下,是21千克。

13

“2千克,”宁宁和丁丁一起叫起来,“咪咪2千克了!”宁宁高兴地抱起了小花猫。可是淘气的小花猫又一次从宁宁手手中挣脱出来,跑到院子里去了。

记叙一件事情,必须把握以“人”为主体,然后是情节和环境的描写,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篇看图作文《一块塑料布》。(图)

一块塑料布

“天上有无数颗星星??”小华一边唱着歌,一边滚着我环去外婆家。尽管乌云密布,但他还是在不紧不慢地走着。

路过光明小学校门口,他突然看见工地上还有几袋水泥。小华一看可急了,撒腿就往回跑。

他的体力较差,今天却像“飞毛腿”一样往家赶。屋门是关着的,他破门而入,看见桌上的塑料布,灵机一动,扔下铁环。抓起塑料布又一阵风跑远了。妈妈围着围裙正在洗菜,见他慌慌忙忙的,就问道:“小华你去哪里了?”等她转过身来时,人早就跑远了。妈妈看看天:“唉呀,快下雨了!”妈妈也急忙抓着一把雨伞跟着跑了出来。

这母子俩就像在举行“接力跑”比赛一样,一个在前边跑,另一个在后面追。小华抢先一步来到了学校工地。他把那块塑料布盖在水泥上,然后又用砖头压住了四个边。

“哗哗”的雨水瓢泼一样倒了下来,雨水伴着小华的汗水流了下来。

这时,小华看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小华默默地在心里念道:“雨水,你尽情地下吧!”

小华再看一眼那水泥,它们躺在塑料布下面好像在说:“小朋友,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们。”小华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这时,小华发觉雨停了,站起身一看,原来是妈妈在为他打伞,正微笑地看着自己呢!

“小华,我们回去吧!看你淋得像个‘落汤鸡’。”妈妈嗔怪道。——“妈妈,我衣服淋湿了不要紧,只要保住了学校的水泥!”母子俩相视而笑,风雨中相伴着往回走去。

小华依然唱着歌:“天上有无数颗星星??”

歌声远去了,只留下那块塑料布伴着它身下的水泥。

例:仔细看下面两幅图,两幅图上的人物有变化,但主人公设变,请你读下面的范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之间的关系写出来,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的。 (图)

老师说他做得对

期末考试,老师把数学考试卷发下来。(开门见山,直接写出故事发生的时间:考试卷发下来后。)

小丁和小红正在比谁的分高,这连连也在仔细地看自己的卷子,又是一百分,他高兴极了。他想:“爸爸妈妈也一定会高兴的。”(情绪一:高兴。)

他看着看着,忽然发现有一道题错了,可老师没发现,还是给批对了。这时,他想:“还是不告诉老师好,因为班里只有我得了满分。”可是他又一想:“不行呀!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思想斗争。)

14

他想到这里,就马上到办公室对老师说:“老师,我错了一道题,您没有看见,给我批对了,我不应该得一百分。”这时,老师拿过卷子一看,果然错了一道题。马上表扬军军说:“你做得对,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军军听了老师的话,笑了。(情绪二:欣慰。)

15

日积月累

1、成语故事

伯乐相马

在古代神话中,伯乐是天上一个星宿的名字,它专门负责管理天马。

春秋时期,秦穆公手下有一个叫孙阳的人,对马特别有研究,不管什么样的马,只要是经过他识别过的,决不会有错。因为孙阳善于相马,所以人们就把“伯乐”的称呼送给了他。

一天,伯乐到虞板这个地方去办事。半路上,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匹拉着盐车的马正在爬坡。因为路陡车重,那匹马累得气喘吁吁、浑身冒汗,可还在艰难地拉着车。

这匹马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却引起了伯乐的注意。他仔细看了两眼以后,断定这是一匹十分难得的千里马。

可是,如此一匹宝马,却被这个不识货的主人用来拉车,伯乐感到很难过。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急忙跑上前去,心疼地抚摸着这匹宝马,看到它累成那种模样,难过地流下自己的衣服,心疼地披在了马的背上,那马好像懂得伯乐的心思,感激地用头在伯乐的身上蹭了几下,并一连打了几个响鼻儿,像是在说:“谢谢你!”接着,那千里宝马昂起头引颈长鸣,洪钟一样的鸣声,长久地回荡在村野上空。

伯乐有一个朋友叫九方皋,也是识马的能手,伯乐把他推荐给了秦穆公。几个月后,九方皋为秦穆公找到了一匹好马。他对秦穆公说:“我找到了一匹黄色的雌马。”秦穆公便派人去看马。可是,看马的人回来报告说:“那是一匹栗色的雄马。”

于是秦穆公将伯乐叫来,指责他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和性别都不会区别,还算什么能手!伯乐听完大笑,他对秦穆公说:“九方皋看马,重在马的内在精神,对马的外表并不怎么留意,这就是他之所以高出别人一筹的原因。”

秦穆公听了伯乐的话以后,将信将疑,便派人把那匹马牵来,待他仔细端详之后,才发现那果然是一匹好马。

“伯乐相马”这一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意为伯乐善于识别马的好坏,后来用来比喻知人善任。

毛遂自荐

公元前257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孝成王要平原群赵胜出使楚国求援,说服楚国与赵国联合抗秦。

当时平原群养着数千名门客,他把门客召集起来,说:“这次出使,我准备挑选20名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去。”但是他挑来挑去,只有19个人符合要求。怎么办呢?平原群正在考虑的时候,有一位门客叫毛遂,走上前向平原群推荐自己说:“既然少一个人,就算我一个怎么样?”平原群笑了笑说:“贤士处世,就好 16

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一定会立即露出尖锋来的。我怎么从来没听到过有人说起你呀,看来你没有什么突然才能,还是留下吧!”毛遂辩解说:“我这把锥子没有被放进布袋里,如果早把我放进布袋里,我可能早就露出尖锋来了。”平原群见他说得有道理,就带着毛遂等20个人前往楚国去了。

平原群一行来到楚国,楚王只准平原群一人上殿议事,其余的人一律都站在阶下。平原群向楚王陈述了订立盟约的利害关系,双方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谈判陷入了僵局。阶下19名门客都十分着急,但都没有主意。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大步踏上台阶,对平原群说:“订立盟约,无非是利害二字,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决定?”楚王大怒:“我同你的主要说话,你来干什么!”毛遂按剑上前说:“大王之所以能这么呵斥我,还不是仗着楚国的人多。可如今十步之内大王的性命就操在我的手里,况且我的主人在这里,你凭什么呵斥我?”楚王怕毛遂真的拔剑动武,一时无言对答。这时,毛遂便将订立盟约有利于楚国的道理进行了分析。楚王听了以后,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便答应订立盟约,并派春申君领兵与赵国一起打败了秦国的军队,邯郸之围也就解除了。

后来,平原群对毛遂说:“以前,我自以为善于选拔人才,不料我却埋没了你,以后我可再也不敢自满了。”

“毛遂自荐”这一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概括而来。后用以比喻一个人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当某项工作。

黔驴技穷

相传从前贵州这一带没有毛驴,当地人没见过毛驴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驴子是种什么动物。有个人从外地买了一头毛驴运到贵州,当地人都争先恐后地来看稀罕,看过一阵子也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主人买回毛驴一时派不上用场,就把它放牧在山脚下。

当地山中的老虎也从没见过毛驴,突然看见这么个庞然大物,以为一定是凶猛的怪兽,吓得远远地躲在山林里偷偷地观看动静。

过了一阵子,老虎按捺不住好奇心,悄悄地走出山林,朝毛驴稍微走近些,小心地打量着毛驴,可还是不敢接近,因为它还是搞不清楚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厉害。

还没等老虎摸清毛驴的底细,突然,毛驴“呦呦”大叫起来,声音响彻了整个山林牧场,吓了老虎一跳,以为毛驴要吃它,掉头没命地逃进了山林。

经过几天的观察,老虎发觉毛驴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叫声虽然大,听习惯了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于是它就逐渐走近毛驴,在它周转来转去,不过老虎还是不敢扑上去。

后来,老虎为了进一步拭探毛驴,便大着胆子接近它,还故意地挤撞它、招惹它。

驴子被激怒了,扬起后蹄猛踢老虎。被踢的老虎没觉得怎么疼,反倒很高兴,心中想:“哈,你这一踢可漏了诋,原来你就会这么点本事啊,看我的吧!”

老虎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咬断了毛驴的脖子,痛痛快快地饱餐了一顿,然后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原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一文,黔是贵州的简称,“黔驴技穷”这一成语来源于这个故事。后人用以比喻拙劣的伎俩或仅有的一点本事已经用完了,再也没什么办法了。

17

杯弓蛇影

西晋时,有个叫乐广的人,特别健谈,又好结交朋友,所以家里常常是高朋满座。有一次,他请一位朋友到家里喝酒。老朋友相见,都十分高兴,主人十分殷勤,在客厅里摆上了丰盛的筵席,边聊边喝。客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刹那间,这位朋友看见酒杯里有一条小蛇在游动。他感到十分厌恶,可是已一下子喝进了肚子,倒也倒不出来了,他感到肚子里的蛇似乎在动,所以就不肯再喝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乐广见朋友突然心事重重,也不便强留,只得送他出门。

这位朋友回到家里就病倒了。他觉得肚子里有一条蛇,滑溜溜的,窜上窜下,翻江倒海,想到这里,他几乎喘不过气来。虽然又请医生,又吃药,可是病情一直没有好转。

过了一段日子,乐广听说朋友病了,便亲自登门去探望他。

乐广问道:“前些日子喝酒时还好好的,为什么突然生病了呢?”朋友吞吞吐吐地答道:“上次去你家和你一起喝酒时,我突然发现杯中有一条小蛇,一不小心就将它喝进肚子里了,从那以后,总感到肚子里有条小蛇在搅动,还隐隐作痛。”

乐广听后,回到家中,就到那天喝酒的客厅里进行实地考察。他坐在朋友那天坐的位置上,桌上放上酒杯。很奇怪,杯中确实有一条蛇影。乐广一回头,谜底终于解开了。原来,在客厅的墙壁上挂着一把彩色的角弓,角弓的影子落在酒杯里,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

原因找到以后,乐广心里轻松了许多,也很高兴,准备为他的朋友治病。第二天,乐广又把朋友接到家里,让他坐在上次喝酒的原位上,放上酒杯,斟上酒。两人重新喝酒,一切照旧,请他看一下酒杯里是否有小蛇。朋友一看,只见那条小蛇仍在酒杯里游动,心里立刻紧张起来。这时,乐广指着身后墙上的角弓说:“哪里有什么小蛇,只不过是那把角弓的影子在作怪罢了。”说完,乐广就把那把角弓摘了下来。乐广再让朋友看一看他的杯中还有没有小蛇,朋友一看,杯中的小蛇果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朋友心中的疑虑也随之涸消云散,病自然也就完全好了。

“杯弓蛇影”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疑神鬼,自惊自扰。

点石成金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王生的年轻人,家里很穷,经常连饭都吃不上。可是他特别信神,尤其是对吕洞宾更是虔诚。在他那间破草房里,家徒四壁,却供着吕洞宾的神位。虽然穷得摆不上果品,可是他天天都烧香磕头,从来没有间断过。 吕洞宾被王生的诚意感动了。王生的家,只见一间茅草屋破旧不堪,屋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吕洞宾见此情景,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决定帮助他。可是屋子里徒有四壁,吕洞宾只好来到院子里。他环顾四周,发现院子的角落里有一块光秃秃的大石头。于是,他念起了咒语,然后用手一指,那块石头顿时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元宝。

王生看到眼前发生的奇迹,感到非常惊讶,不由得睁圆了双眼,张大嘴巴,呆呆地愣在那里。

吕洞宾走上前去微微一笑,慈爱地说:“年轻人,这个大金元宝你喜欢吗? 18

从现在起,这个金元宝就是你的了??”

王生急忙跪倒在地上,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垢说:“不行!不行!我不要!我不要!我真的不要啊!”吕洞宾一见心中大喜,觉得这个年轻人心诚,人虽穷,但是有志气,便连忙上前去搀他:“快快起来,你房元片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穷到了这个地步,仍不为金银财宝所动心,可见你是非常虔诚的,实在难得!看来你是非常虔诚的,实在难得!看来你是真要学道修道啊。那好吧,我就把真道传给你!”

王生一听,慌忙从地上爬起来,一把抓住吕洞宾的袍袖,两眼瞪得圆圆的,大声喊起来:“我不学道,我就是想要你的这根手指,求你把这根手指给我吧!”吕洞宾听到这里,再看看眼前这个年轻人,愤愤地叹了口气,然后驾着祥云飘然而去。

“点石成金”这一成语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而来。后人一般用来比喻变废为宝,或把别人不好的文章,略加修改、润色,成为佳作。

过门不入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治水英雄,名叫禹。相传尧舜时,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陕西东部的黄河流域,连年水患成灾。凶猛的洪水冲毁房屋,淹没庆稼,卷走人畜,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那情景十分可怕。

尧王便命令鲧负责治理洪水。鲧采取堵的方法,他带领百姓用石子、泥土围堵河岸,修建大堤。可是,雨季一到,河水暴涨,转眼间洪水便把堤岸大坝冲垮。鲧治水九年却不见成效,反而劳民伤财,使水害一年比一年严重。

鲧治水失败,尧王在巡视各地灾情之后,命人处死了鲧。后来到了舜当政的时候,众人又推举鲧的儿子禹来治水。当时,禹刚刚结婚四天,他含泪告别妻子,决心承担治水的重任。他要为父亲洗刷耻辱,更要为本部族的百姓争口气。 禹总结了父亲鲧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了治水,他背着干粮,带着工具,跋山涉水,风雨无阻,手常、脚掌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吃了很多苦,踏遍了洪水逞凶的黄河两岸。最后禹意识到父亲采取的是错误的治水方法。他想,黄河水是堵不住的,必须分散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他统一划分了治水的区域,在每个连界的地方却做上标记,并带领大家根据地势高低,开凿水道,使洪水可以分流。他们又清理了多年淤塞的河道,使河水畅通无阻,同时疏通开掘了九条大河,终于把黄河水引入大海,驯服了洪水。

禹为了治水,整整奔波了13个春秋。13年中,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治水的工作中。他曾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肯进去看看。有一次,禹走过家门时,正好他的妻子生下儿子没几天,禹清晰地听到儿子的哭声,人却没有停下来,依然随治水大军继结往前走。大家劝他进去看看,禹却说:“治水是千万人的大事,多少人撇开家业妻儿来治水,我怎么能为私事回家看望呢!”

禹终于治水成功,黄河两岸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禹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崇拜,都称他为“大禹”、“神禹”。后来,舜王年老了,大家都推举大禹做首领。为此,禹王执政,建立了夏朝。

“过门不入”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和公而忘私的敬业精神。

19

画蛇添足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祭祀祖先,祭祀仪式结束后,把祭祀剩下的一壶酒赏给了他手下的几个仆人。

这几个仆人拿到这壶酒以后商量怎么喝呢?其中一个说:“这酒一人一口,谁都不过瘾,要是一个人喝,那才痛快呢。可是,谁喝呢?”有人提议说:“这样吧,咱们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家一致赞成这个主意,于是他们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会儿就画好了,他抓过酒壶转过头看了看其他的人,有的刚画完蛇头,有的正画蛇身子,他得意极了,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本事。于是,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又捡起树枝在他画的蛇身上添起脚来。

正在他埋头画蛇足的时候,另一个人画好了蛇,一把抢过他手中的酒壶。他正要争辩,那人说:“蛇是没有脚的,你硬给它画上脚,那还叫蛇吗?”说完一仰头,把酒咕嘟咕嘟地都喝了。那位画蛇添足的人呆呆地愣在那里,其余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书。从此,“画蛇添足”成了笑话,这句成语也就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多此一举的行为,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节外生枝。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一个呆头呆脑的年轻人,名叫木头。一天早晨,他在集市上买了几个梨和一大把枣。他一边走路,一边吃着梨和枣。走着,走着,恰巧碰上了一位老医生,老医生关心地对他说:“喂,小伙子,梨可不能吃得过多,吃多了虽然对牙齿有好处,但会伤脾胃的呀!”

木头一听,觉得有道理。所以,俘又从衣袋里拿出几颗枣来,问老医生:“那么吃枣对身体又会怎么样呢?”老医生回答道:“枣吃多了对脾胃倒有好处,但会损伤牙齿。所以也不能吃得太多。”

木头听完了老医生的话,细细思忖了一会儿,像突然开了窃似的大声嚷了起来:“啊,我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了。梨和枣可以这么吃:吃梨的时候只在嘴里咀嚼,不咽到肚里去,益了我的牙齿,却伤不着我的脾胃;吃枣子的时候,我不在跟里咀嚼,囫囵吞下去,那就伤不着我的牙齿,还补了我的脾胃。”说着,便把几颗枣子放进嘴里,一口吞了下去。

“囫囵吞枣”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读书学习不加分析笼统接受,或懒于思考,生吞添剥,对所学内容并不理解。

狼狈为奸

狼是一种十分凶残的野兽,牙齿锋利,动作敏捷,常常袭击牲畜,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

还有一种野兽叫狈,它的形状跟狼差不多,也与狼一起生活,它的前腿特别短小,而后腿奇长,自己身居穴中很少出来,出来时前腿架在狼身上,后腿蹬蹬地跳跃,猛一看好像是狼背着它。

狼看上去似乎很精明,实际上脑瓜挺笨,只会横冲直撞,龇牙咧嘴,哇哇乱号。而狈看上去老弱不堪,浊目昏昏,却老谋深算,坏点子特多。因此狼和狈 20

相互勾结起来就很可怕了。一狈出行,两狼相伴。狈叫两声“汪汪”,两狼会立刻窜出去,不一会儿就会干成一件坏事。

 有一年秋天。有个人路过临济郡西边,那里到处是荒草和坟堆,还稀稀落落散落着几个草垛,有烟稀少。那人正在赶路,前面忽然出现了数十只恶狼,一只只眼露凶光,吐着红舌向他围拢过来。那人身旁正好有个草垛,就急中生智,爬上草垛躲避。数十只狼围住草垛,一时间也吃不到那人,只好抬头瞪眼,急得团团转。而狼群又舍不得放弃,那人也下不来,只能相互僵持着。

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两只狼掉头走了。两狼奔入洞穴,架出老狈。老狈来到草垛下,绿眼珠一转,便有了主意:它率先用嘴咬住草垛里的一捆草,把它用力拔了出来。这样,群狼马上就学着它的样子去拔,不一会儿,草垛下面就要被掏空了,眼看草垛就要倒塌。正在这时,有群猎人经过这里,驱散了狼狈,把草垛上的人救了下来,一看这人已吓得昏死了过去。猎人们立刻把它救醒,重新送他上了路。

“狼狈为奸”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

弄巧成拙

孙知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技艺非常高明,尤其擅长人物画,画风独特,为当时绘画界所推崇。

有一次,成都寿宁寺约请他为寺院画了幅《九曜图》,孙知微答应了。 孙知微画风严谨,构思巧妙,经过几天思考才开始作画。草图终于画出来了,正准备着色,仆人赶来报告,今天主人的好友过生日,人家一定要请主人前去赴宴。不得已,孙知微只好停止作画,然后把他的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他们说:“这幅画的草图我已画好了,我要去朋友家,剩下的着色工作,你们几个人一起做吧,要用心揣摩,不要出错。”弟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信任而感到十分高兴,他们围着画品评了一番,正准备上色时,有人忽然发现图中水曜君身边的侍童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他们感到很奇怪。

弟子中有个叫童仁益的人,平时学习很马虎,却总爱耍个小聪明什么的,这次也不例外,他对大家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喜欢在瓶子画上一枝鲜花,这次因为急着要出去,一定是忘了画了,我们给他补上吧。”于是立即拿起笔来,用心地在水晶瓶上添上了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回来了,他来到画前一看,发现水曜星君侍从童子手中的水晶瓶里竟生出了一朵红莲花,鼻子都快气歪了,责问他们为什么要在水晶瓶中随随便便添上一枝莲花。童仁益等人说:“添上莲花。这个图画不是更完整、更好看了吗?”孙知微听了以后,真是哭笑不得,只得说:“这简直是瞎胡闹!你们的出发点虽然没有错,却干出了自以为聪明的蠢事。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镇妖伏魔的宝贝,而不是用来插花的花瓶,否则宝瓶不就变成了普通的瓶子了吗?”又说:“你们真可气,这幅画全让你们给毁了!”孙知微的一番话说得他们目瞪口呆,无地自容。特别是童仁益,低着头,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下去才好。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成“弄巧成拙”这个成语,意思是说,卖弄聪明却变成了愚笨,也指本来想干些巧事,结果反干了蠢事。

21

抛砖引玉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的朝代,诗作多若璨星,诗人层出不穷。

晚唐诗人赵嘏颇为有名,曾经在一道题为《长空秋望》的诗作中写下了两句佳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这两句将京城长安初秋的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历历在目,因而颇受著名诗人杜牧的赞赏。赵嘏也是因此被人们雅称为“赵依楼”。

赵嘏对诗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从不轻易动笔,因此有些人求他写诗常常不能如愿。

当时,另有一位诗人叫常建,对赵嘏的诗才十分钦佩,渴望能多得一些赵嘏的诗作。

有一次,常建在苏州得知赵嘏也要来姑苏游玩,非常高兴,心想,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设法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灵岩寺是苏州有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常建根据赵嘏的性格推断,他必定会到灵岩山去观赏前人的墨迹。

为了引发赵嘏的诗兴,常建就先在灵岩寺的白墙上题写了两句诗。

这天,赵嘏果然来灵岩寺观光,看见白墙上的两句诗写得还不错,只觉得意犹未尽,便欣然命笔,在后边续了两句,完成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他读了几遍,就离开了。常建回来看了这首诗以后,感慨很多,觉得赵嘏续的两句诗的确比自己前两句诗要高明许多,值得好好学习。

常建用自己的两句诗,换来了更精彩的两句诗,成了完整的一首诗,后人便把它概括成了“抛砖引玉”的成语,常用来比喻以粗浅的意见引出高明的见解。

势如破竹

三国时期,蜀汉被魏国吞灭,魏国又被司马炎夺去帝位,改称晋朝,自立为晋武帝。

蜀汉灭亡以后,孙氏的东吴仍偏居江东。于是,“灭吴统一”的议题就提到晋朝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晋武帝虽然久有剿灭东吴之心,却碍于贾充等一班老臣的反对,迟迟拿不定主意。

 公元278年,晋武帝封杜预为镇南将军,派他到东吴前线守卫。杜预常到前沿视察,经过对双方形势的详细分析以后,认为伐吴的时机已经成熟。他结续给晋武帝上了数道奏章,请求出战。司马炎终于不顾其他重臣的反对,采纳了杜预的主张,立即下令,筹备粮草,调动军队,实施灭吴计划。

按照杜预的战略方案,20万晋军分六路,向东吴大举进攻。杜预只用十来天时间就攻占了湖北重镇江陵、武昌。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纷纷投隆,吴军都督孙歆等高级文武官员200多人被俘、被杀。

东吴大势已去,灭亡在即。可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军中有人认为:“吴国是个实力雄厚的大国,很难一下子灭掉。而且时值夏季,年候炎热,疫病易起,不如到冬季再战。”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凭借济西一战,就攻占了强大的齐国,现在我方士气大振,趁此大好时机,攻打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余下的顺势而下,就不用费多大力气了。”

杜预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将领的支持。

22

铁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时代的大诗人,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唐朝时西北重镇之一)。五岁时一家人随父亲迁入蜀地(今四川省),他才开始读书认字。他的父亲是一个富商,富裕的家境,使李白养也了贪玩的习性。

这一年,李白的父母送他到学堂去读书,可他刚念了几天,就觉得读书太枯燥,太没意思。于是,他经常读着读着,便丢开书本跑到外面玩去了。

有一天,李白又逃学了。一个人跑到外去玩,毫无目的地东游西逛。走着,走着,他看到路边有一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门口低着头干着什么。他走近一看,只见老婆婆双手抓住一根大铁杵(铁棒),正专心致志地在一块在石头上用力地磨着。

李白觉得非常奇怪,便走近老婆婆身边,好奇地问:“老婆婆,你磨这根大铁杵,有什么用呢?”老婆婆抬起头,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面前,就一边擦着汗,一边回答说:“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心里想,这不是在开玩笑吗?这么粗的一根大铁杵,得磨多少年,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于是,他问老婆婆:“这么粗的铁杵,要磨成针,怎么能做到呢?”

老婆婆看了看李白,然后认真地说:“孩子,你不要笑,也不要觉得奇怪,也不要认为做不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非常受感动,他仔细地想了想,老婆婆的话可真有道理。于是,就向老婆婆深深行了一个礼,跑回家读书去了。

从此以后,李白便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并且不断地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后来,他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

“铁桁成针”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只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

2、名人小故事

甘地——“真理的力量”

19xx年3月的一天,整个印度都振奋了。一个老人开始长途跋涉向海边走去。

他是一个瘦小的老人,戴了一副圆眼镜,穿着一身印度最穷苦的人穿的那种白衣服。每到一个村庄,那里的们就捧着鲜花、食物和礼品出来欢迎他。

“圣雄,你到哪儿去””人们问他。

这位老人名叫莫汉达斯·甘地,但印度的人民叫他圣雄。印度语中这个特殊的名字专门用用称呼那些最聪明和最善良的人。

“我到海边去取盐。”甘地告诉大家。

人们拍着欢呼。“我们和你一起去!”他们呐喊着。甘地领着他们向海边走去,一条长龙般的队伍一直延伸到肉眼看不见的天边。这支队伍中不仅有健壮的青年人,而且有许多拉着拐杖的老人和刚刚能干活的孩子。

当然,他们大多是穷人,穿着破烂的白布衣服。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走了 23

将近一个月。

这就是印度历史上有名的食盐长征。盐可以让食物变得更加可口,也可以防止食物腐败,查印度的穷人很多,他们都没有钱买盐。

当时,英国统治着印度,只有英国人才能经营盐的买卖,但他们将盐以穷人负担不起的高价出售。圣雄甘地上书英国统治者,有礼貌地告诉他们政府无权独占盐业。统治者没有理睬他。于是,甘地带领大家走向海边,自己用海水制作食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

事实上,食盐长征只是甘地领导的印度独立斗争的一部分。当时英国占据了印度,他知道,用武力无法取得最后的和平,而且印度也没有那么强大的武力和英国抗衡。

于是,他就号召人们烧毁英国人卖的布料、穿自己用麻布编织成的衣服,拒绝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不到英国人办的学校上学,进行大规模的罢工,并且自愿坐牢。

当个别的人这么做时,英国人可以惩罚他;当所有的人都这么做时,英国人就束手无策了——他们感到根本无法统治这个古老的国度。这次运动在历史上叫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还给它取了个梵文名字,意思是“真理的力量。”

甘地相信,暴力的作用是暂时的,只有真理和完美的道德才具有永恒的力量。这种想法来自于印度古老的智慧。甘地因为制造食盐被英国人抓进了监狱。他开始在监狱中绝食,赙泽英国的反抗。他瘦小的身躯显得越发衰弱了。

不久,全世界的报纸都刊登了圣雄甘地在监狱里的照片。人们都知道英国关押了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老人——这可是非常不光彩的事。英国不得已把甘地放了。

后来,甘地仍然领导着印度的人民用和平的方式去争取自由。最后,英国人被迫让步,接受了印度人的要求,离开了印度。

印度的人们很感谢甘地。同时,全世界的人都把甘地的“真理的力量”记在了心中。

安徒生——一个爱幻想的穷孩子

“汉斯,给我拿瓶酒来! ”一个穿着破烂的、在河边洗衣服的女人对一个瘦弱的、 长着淡黄色头发的小男孩喊道。 她疲惫不堪, 而且全身都冻僵了,要靠酒取取暖。

这位名叫玛利亚的女人是个穷寡妇, 丈夫在应征入伍时染上重病死了,她只好和她的儿子汉斯相依为命。

汉斯拿了一瓶酒过来,看着妈妈喝下去后, 又跑回水磨坊那巨大的轮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它喷吐乳白色的泡沫。

除此之外,这片小河滩上使他感兴趣的东西还有很多。 例如, 从邻居家的楼顶上望去, 可以看见小河上有一只傲慢的鹤鸟正在向几只小雏说着什么。 如果你愿意听, 小汉斯就能滔滔不绝地讲出它们的故事来。

汉斯白天就在这片河滩上玩耍,晚上则在自己家中的小书架上寻找乐趣。 小书架十分简陋,上面摆着 《一千零一夜》、 几本喜剧剧本和两三本言情小说。

父亲生前和他讲过许多书里的故事,现在他则独自坐在小油灯旁看书。 因为看得太投入了,他常常在梦中见到蒙着面纱的波斯少女、 面貌凶恶的怪兽和长满奇花异草的漂亮花园。

24

小汉斯就是这样在幻想中寻找快乐。玛利亚心想,既然自己不能给孩子幸福,孩子觉得怎样快活,就让他怎样吧。

于是,小汉斯在人们眼里成了一个 “小疯子”。他找来一根棍子,在一端雕出了一只马头,整天骑在上面跳来跳去。他在草地里用木头搭了一个破烂的小屋子, 把采来的鲜花插在上面, 管它叫 “城堡”。 他还经常缠着隔壁的老太太, 要她给他讲许多美丽的故事??

一次, 汉斯对一位他很喜欢的姑娘说:“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去住。”那个姑娘笑笑说:“只有尊贵的老爷才能住城堡呢! 你这么穷,哪来的城堡呀? ”

“也许我是伯爵的儿子呢! ” 汉斯兴致勃勃地说。“你听说过吗?有的贵族孩子被遗弃了,在穷人家长大,后来他们的父母又找到了他们,把他们接了回去。”

姑娘用一种奇异的眼神看了看汉斯,跑掉了。 第二天,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就过来揪住汉斯的头发:“好小子,你是伯爵的儿子吗? 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儿? ”周围的人都捧腹大笑起来。

汉斯四处张望,却再也没有看到那位姑娘。 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异想天开感到愧疚,他相信美好的一天终究会到来。

这个小汉斯就是丹麦举世无双的童话大师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他的童年生活十分贫苦,于是他凭着丰富的想象力沉醉在幼想中,到幻想中去寻找幸福。贫穷和想象力使他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十分强烈的向往,这种向往渗透到了他所有的作品中。这大概就是他的童话深受世界各国孩子喜爱的原因吧!

雨果——为了诗歌,也为了母亲

只有最成功的母亲才能让自己的期待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激励作用。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母亲就做到了。

雨果夫人很喜欢看书,所以常常带着小雨果去图书馆。很快,雨果就被图书馆里的书迷住了,经常趴在书堆里,一读就是几个小时,而且什么书都读。 不管读不读得懂, 小雨果都看得津津有味。

再也没有比母亲相信孩子的才华更加高尚的事了。雨果的父亲想让儿子学法律,可是雨果对法律一点也不感兴趣。雨果夫人从来不强迫孩子去法律学校上学。她知道孩子喜欢看书,就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把各式各样孩子感兴趣的书借回家中,以致于图书馆的管理员都看不下去了,对她说:“我说夫人,您应该让您的孩子有选择地读书,这样对他有好处。”

“书总不会有害处的。” 雨果夫人平静地说。小雨果如饥似渴地读着妈妈借回来的书。雨果夫人对他说:“爱看就多看吧, 能看多少就看多少。 有一天,你会成为大作家的。” 为此, 他很感激妈妈。 他逐渐开始尝试写诗, 每写一首时他都这么想:“妈妈看了一定会高兴的。”

靠着出色的天赋和博览群书的积累,他十三岁时就在学校的诗歌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参赛的诗歌是他翻译的。有趣的是,当时学校里有一位老师也在翻译这首诗,他认为雨果在有意和他竞争,就把雨果打了一顿。 小雨果的才华开始让他的老师感到恐惧了。

雨果1 5岁那年又参加了一次法兰西学士院举行的诗歌竞赛。他一口气写下了3 3 4行诗句,风格正是他母亲喜欢的类型。结果出来了,他的作品排名第九。

学士院秘书在报告中写道:“假如他的年纪果真只有这么大, 那么学士院应 25

该给予鼓励, 以奖掖青年诗人。”

从此,雨果的一些诗就开始在公共场合朗诵,报纸对这个神童也大感兴趣。凭着他的声誉,他很快参加了国内最权威的百花诗赛会。比赛前不久,雨果的母亲患上了气管炎。雨果放不下他很爱、很感激的母亲,一直守在病床边,直到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他还一个字都没写。母亲为他放弃机会而感到难受, 不断地鼓励他参赛。为了母亲的期待,他守在床边,一夜之间写出了名叫 《亨利四世铜像修复颂》的诗歌。结果,因为这首诗在语言和感情上显示出杰出的驾驭能力, 他获得了竞赛的最高奖金 “百合花奖”。

从此, 雨果信心百倍地踏上了他的写作生涯。每当他悲观、失望时,他就想到,对于他未来的光荣,对于他的才华,世上至少有一个人不会怀疑——那就是他的母亲。 于是, 他又会继续提起笔来。为着对诗歌的爱, 也为着母亲的期待,他终于在文坛留下了不朽的名字。

牛顿——沉默寡言的独特少年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17世纪科技革命的顶峰人物,他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是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

牛顿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当他还很小的时候, 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又改了嫁。

年幼的牛顿只好和外祖母相依为命。尽管家里缺钱,外祖母还是想方设法让牛顿上了学。 牛顿上学很用功,数学成绩总是在全班名列前茅,劳作课的作业也完成得很好。

唯一让人担心的是,小牛顿好像不怎么合群,给人十分沉默、孤僻的印象。他从来不和男孩子们一起打打闹闹。

放学后, 他常常独自到附近的农场里看着一些东西“发呆”。

但很快,人们就了解他在千什么了。一天, 他做了一个圆圆的盘子,寸巴一根小木棍插在圆盘的中央, 在盘周围刻上刻度,放在家中的院子里。从此,每个大晴天, 牛顿都会跑去看他的小发明, 从小木棍的影子所指的刻度读出时间来。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大家啧啧称赞。可是,小牛顿很少主动告诉别人他做了什么,关心他的人只好默默地注意他的一举一动。

村边有一座高大的风车。小牛顿每天放学后,总是跑到风车边,一边看, 一边琢磨。他仿照大风车的样子,自己找了材料, 也造起了风车。他做了又拆, 拆了又做, 终于有一天,他的小风车做成啦!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看牛顿的小风车。牛顿稍稍作了几句解说, 然后用乎一碰,小风车就转动了起来。 一个同学问他:“你的风车能磨小麦吗? ”

牛顿想了想,说:“试试吧!” 他将小麦放在风车的臼里,小风车竟然叽里咕噜地磨起了麦子。 小牛顿默默地露出了少见的笑容。

牛顿学习刻苦,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名校剑桥大学。进了大学以后,他仍然像以往一样,喜欢独自思考问题, 很少和同学一起出去玩乐。

牛顿常常若有所思地看着蓝天。

有一次,他坐在苹果树下仰望着天空,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了他的头。他捡起苹果,又看看树,自言自语地说:“苹果怎么会掉下来呢? 那是因为苹果熟了。为什么苹果是往地上掉, 而不是往天上飞呢?

26

那是因为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这和地球离不开太阳,月亮离不开地球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

苹果落地的事情启发了牛顿。他反复地实验、观察,终于证实, 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和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总是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默默地学习和工作。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沉下心来钻研科学,探索到前人没有达到过的深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在光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爱迪生——热爱思考的好奇宝宝

爱迪生是美国的发明大王。他成年之后,平均每两个星期就申报一项发明专利,共拥有电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

爱迪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就爱动脑筋,喜欢不停地问问题,而且对任何事情都好奇得很。

有一天早晨,小爱迪生突然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傍晚,焦急的父亲终于在库房附近发现了他。爱迪生正聚精会神地蹲在一个鸡窝里。

“你蹲在这里干什么?”爱迪生的爸爸又气又喜。

“我在孵小鸡呢,爸爸!”爱迪生指着屁股下面的一堆鸡蛋,神秘地回答。 父亲听了后哭笑不得,用力把他拉出了鸡窝。回到家后,爱迪生还在不服气地说:“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小爱见面礼生总是这样,提一些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问题。他还把这种“坏习惯”带到了学校里。

爱迪生上学后不久,一位老师就上门找到了他母亲,说:“这孩子神经有点不大正常,总是提一些可笑的问题妨碍课堂秩序,可能是个低能儿。您还是别让他上学了吧!”

爱迪生的妈妈完全没有理会老师的胡言乱语,把爱迪生领回了家,开始亲自教他。她用尽了所有的耐心来教爱迪生,对他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很认真地、不厌其烦地回答。

爱迪生学得很快,但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问题把妈 妈也难倒了。 妈妈发现爱迪生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就帮他把地下室打扫干净,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从此,爱迪生就天天在“实验室”里探索那些妈妈无法回答的问题。

看二次,爱迪生和妈妈在郊外游玩时,看见几个孩子在玩气球。一个孩子一不小心没拉稳,气球飞上了天空。他想:人的身体如果像气球那样充满了气体,不也可以升上天空吗?于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上天”的事。

不久,他在观看妈妈做面包时,发现发酵粉能产生气泡。他灵机一动,马上跑到他的实验室里,用发酵粉做了一包 “起飞剂”。

这时,他的好朋友米吉利来找他玩,听说他制成了“起飞剂”,连忙接过去, 冲了水,一饮而尽。谁知,没过多久,药性发作, 米吉利痛得哇哇直叫。 爱迪生的父亲发现后,只好立即把米吉利送到医院急救。

事后,爱迪生的爸爸用柳条鞭狠狠地抽了他一顿。从此, 爱迪生的妈妈也不再允许他做实验了。

27

爱迪生闹出的这些笑话并没有减退他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当他逐渐地长大,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后,他闹的笑话就越来越少了,成功的实验则越来越多。当然,他也有过失败的时候,甚至还为了实验的事把耳朵弄聋了。

但是,这个“好奇宝宝”凭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持之以恒地实验着,终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爱因斯坦——大智若愚的科学天才

老师们从来都不用解释爱因斯坦是谁,因为孩子们在科幻故事中就能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人们很想多讲一些爱因斯坦的故事,关于他那些伟大的发现怎样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就像讲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一样。

可是, 人们却找不到那样的故事,因为他那些发现实在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于是,人们都以敬仰的目光看着这位科学巨匠,却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他那些奇怪的行为逗得捧腹大笑。

一天,爱因斯坦没有下楼吃早餐,他的太太上楼去看时, 发现他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亲爱的! 我得到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爱因斯坦眼睛 痴痴地看着前方。 毫无表情地说。 然后, 他就走到钢琴边弹起琴来,弹得很陶醉。突然,他停了下来,在纸上写下了一些东西, 然后不停地自言自语: “我得到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绝妙的想法??”

他继续弹钢琴, 每隔一段时间就写下一些东西。 过了半小时,他上楼走到他的研究室,告诉太太不要打扰她,他要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

太太只好每天给他送去三餐。 过了两个星期, 他终于走了下来,脸色苍白,眼神呆滞,手里握着两张纸。他用微微颤抖着的手将纸放在桌子上,告诉太太说, 那是“相对论”。

这样的趣事还有很多。 爱因斯坦最爱吃鱼子酱。 在他的生日宴会上,朋友们特地为他订了一盘鱼子酱。 鱼子酱端上来时,

爱因斯坦正在滔滔不绝地讲“惯性” 问题。 他一边吃鱼子酱,一边继续谈论“惯性”。 当他讲完 “惯性” 问题, 鱼子酱也吃完了。

这时,一个朋友问他:“你刚才吃的是什么东西呀? ”

“啊,”爱因斯坦摇摇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呢?”

“是鱼子酱啊! ”

“啊??”他用手挠了挠头,“是鱼子酱,我怎么没有尝出来呢? ”

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 有一天, 他办公室的秘书接到一个电话,听到一个德国口音很重的人用英语问:“请问,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里? ”

“实在对不起, 不能奉告,” 秘书解释说,“因为爱因斯坦博士不喜欢别人去他的住所打扰他的工作。”

这时候, 听筒里的声音突然变得很小、很小, 只能隐约听见“请您不要告诉别人,我就是爱因斯坦。 我正要回家, 可是忘记自己住在哪了??”

就像爱因斯坦中学的一位老师所说, 他很不喜欢表现自己——他对科学的研究完全出于对科学的热爱。他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所思考的科学问题上, 所以在一些生活细节上闹出了许多笑话。

此外, 爱因斯坦对人十分亲切,他没有将科学当成自己的成就,而是当成 28

自己终生的爱好,在临终的前几天,他还在修改他的科学著作。

正是这种专注与热爱让他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贝多芬——一个聋子的遗书

贝多芬是德国名扬四海的“交响乐之王”。 他去世后, 人们在海立根斯塔德度假村中他住过的房间里找到了一封遗书。

奇怪的是, 这封遗书署上的日期不是他死前不久,而是1802年——正是他的名声在欧洲达到顶峰的时候。当时,有一位皇族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居住,吩咐仆人们说:“如果我和贝多芬同时摇铃叫人,先服侍贝多芬。”

可就在这时贝多芬突然到度假村中隐居了起来。原来, 他的耳朵从1796年开始就出了毛病,到1800年就完全聋了。 对于一个把音乐当作生命的人来说, 永远无法再听见那些美妙的乐音——这意味着什么?

贝多芬在遗书的头一段说:“六年来,我一直忍受着绝望的折磨。” 这种绝望使他有了离群索居的欲望。

幸而, 他还能作曲。 他隐居时每分每秒都在写曲子。每当他写完一首曲子, 他就会感到片刻的喜悦, 因为他把他的绝望和痛苦全部发泄到曲子中去了。

所以, 他每天不停地写着, 什么地方也不去, 也不和任何人交往。 春去秋来, 他不得不返回维也纳演出。 可是,一个聋子怎么可能顺利地指挥和演奏呢? 当一切都无法逃避时,他想到了死。

“只差一步, 我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但是,艺术不允许我这么做, 在完成我命中注定要写的作品之前,我觉得自己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于是, 贝多芬写下了遗书, 但并没有自杀。 当时, 谁也不知道他曾经离死亡这么近。

令人担忧的时刻终于到了。贝多芬披着长长的、凌乱的头发, 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外套,拿着指挥棒走上了舞台。他向观众敬了个礼, 然后转过身去, 看着准备就绪的乐队。他沉默了一会儿??当人们都开始惊讶地看着他时,他猛地挥起了指挥棒!

顿时, 音乐在贝多芬脑中响起来了——那雷鸣般的鼓声、激昂的小提琴声和愤怒的大号声在他心中响了起来! 他感到,音乐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正向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前进! 他闭上双眼, 皱紧了眉头,脸部的肌肉抽搐着,身体不时剧烈地晃动??

曲子结束了,贝多芬仰着头, 似乎还陶醉在音乐之中。 一位小提琴手走到他身边, 轻轻地扶着他转过身米。 贝多芬睁开眼睛,看到了沸腾的音乐大厅——人们拼命地鼓着掌,欢呼着, 有的还流下了热泪。 可是这一切,贝多芬都听不见。 从此,贝多芬有了更多成功的作品和演出。他在1805年创作的《英雄交响曲》使他的声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还是一个和命运搏斗的巨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绝望地写下遗书的那一刻,贝多芬是怎样把自己从死神那儿拉回来的。如果你也爱音乐,不妨听一听他的《命运交响曲》——也许你也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呢。

29

肖邦——抚慰心灵的声音

肖邦是波兰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声虽然比不上贝多芬,但他浪漫、抒情的音乐风格却更让人留连忘返。

肖邦的父母共生了四个孩子,肖邦是唯一的男孩。可是,比起三个女孩,肖邦似乎更像女孩。

他瘦弱、纤细,性格文静而优雅。肖邦六岁开始学钢琴,进步很快,被人们称为“波兰的莫扎特”。

一次,城里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八岁的肖邦被主持人牵着手送上了舞台。观众们看到他那稚气的面孔,都叽叽哇哇地议论着。许多人都对小孩子的演奏不屑一顾,开始打起瞌睡来。

肖邦默默地开始了弹奏。不到一分钟,那些打瞌睡的观众都直起了身子,蹬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听着。钢琴声回荡在整个音乐大厅,像诗一般优美,像梦一样柔和。肖邦弹完最后一个音时,观众似乎还沉醉在梦境中。

当肖邦从琴凳上跳下来,恭恭敬敬地向观众鞠躬时,台下突然爆发出长久而热烈的掌声。

肖邦九岁时,贵族们就常常邀请他到家中演奏。后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曲子,喜爱听他弹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传说,听了肖邦的音乐之后,暴躁的人会变得温和,愤怒的人会变得安宁。 当他把自己关在房间中练琴时,都有不少仰慕者聚集在窗外倾听——这些仰慕者包括大诗人海涅和大文豪巴尔扎克。

又有一次,肖邦旅行时在一个驿站休息了片刻。他看见驿站里有一架钢琴,就坐上去弹奏起来。

不久,驿站里的工作人员和旅客都走过来,围绕在他身边,静静地听着。 那音乐一会儿像飞舞在花丛中的蝴蝶一般轻盈、优雅,一会儿像飘过村庄上空的云彩一般庄重、华美,一会儿又像洒在床头的月光一样浪漫、温馨。

一个烟鬼竟然没有发现烟斗的火早已熄来了;老板娘和她的女儿忘记了手中的活计;即将上马车启程的旅客都不愿意离开??这些最粗俗的人都被肖邦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

只有拥有美好心灵的人才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来。肖邦音乐中抚慰人心的特质和他性格中的浪漫、善良和仁慈是分不开的。他喜欢离开喧嚣的城市,到乡村去体验最淳朴的生活,记录下那些流传在民间的优美民歌。肖邦很同情穷苦的人们,经常用演奏的收入来帮助他们。

有一次,在他去听音乐会的路上,一个流亡的青年向他求助,他就宁愿放弃听音乐会的机会,把买门票的钱都给了那位青年。

肖邦自己也和他的音乐一样能抚慰人心,所以人们都爱围绕在他身边,倾听他内心的声音。

很可惜,这位抚慰心灵的音乐大师三十岁就去世了。最富有人和最穷的人都聚在一起,沉痛地悼念他。肖邦的音乐唤醒了人们心中美好的向往,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凡高——艰难而坚定的选择

再也没有谁比凡高年轻的时候更没有出息了。然而,现在人们都知道,他是 30

荷兰伟大的画家,是印象派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凡高出生在荷兰北部的一个乡村。少年时,父亲希望他多读一些神学的书,他却把法国世俗小说一本一本地读个没完。为此,父亲十分气恼,亲戚们也都指责他不思长进。可是,小凡高又倔强又偏激,就是不服管教。人们都认为,这个孩子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预言似乎应验了。凡高长大后,职业换了一个又一个,好像什么都干不好。凡高绝望了。他也很想找到一门热爱的事业,可是命运似乎在玩弄他,让他一直游手好闲。终于,亲戚们都不再理他,父母每月也只给他很少的一点钱。凡高陷入了无比的孤独和困窘之中。

有一次,不知怎的,凡高在一个信封的背面画出了一个干活的工人。他看着自己的画,忽然觉得,这幅画虽然难看,但每一根线条都好像是从自己的灵魂中流出来的一般!这时,一股巨大冲动涌上了他的心头??

从此,凡高便每天从早画到晚。一段时间后,他带上几幅作品到一位业余画家那儿,请他指导和鉴别一下。业余画家对他说,在他的画中有一种说不清楚,但十分出色的东西。从此,凡高对自己有了信心。他坚定地对父亲说:“过去,我没有找到适合我干的事;现在,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能力。这是我最后的选择,再也不会改变了。”

可是不久,专业老师的批评就像汹涌的波浪一般不断向凡 高劈头盖脸地打了过来。他们都认为凡高的画粗糙、生硬、“不像”,而且怎么改也改不了,连一开始最支持他的老师都把他的几十幅画撕得粉碎,劝他不要再画画了。

凡高看着那些被老师贬得一文不值的作品,心想,它们的确有些粗糙,可是毕竟符合自己的个性和气质。他想起了那位业余画家的话。如果非要按照老师那样规规矩矩地画,自己那种“说不清楚,但十分出色的东西”不就会消失掉吗?于是,他不再向老师请教,决心按照自己的主张作画。

后来,有人对他说,他的画是天生的印象派,并劝他去看看印象派的作品。他见到印象派的画时,简直惊呆了!那些画是那样的活泼、不拘泥于形象,而且色彩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对于表达个性是多么有利啊!

凡高感到,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加入了印象派,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技巧,终于成了印旬派的大画家。

凡高的画不强调表面的美,而着力于表达隐藏在事物深处的诗意。因此,他的作品在他生前很少有人买,后来却价格猛增——人们 终于理解了他的画的意义。

也许,我们应该告诉凡高,他艰难而坚定的选择终于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贝利——与父亲的友谊

贝利曾经率领巴西足球队连获三次世界杯冠军。

他是当代最著名,也是最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他的天赋得以发展,还得归功于他的父亲呢。

巴西是足球王国,贝利小时候也像其他小孩子一样,整天在街上踢来踢去。他还组织有共同爱好的孩子们,成立了自己的足球俱乐部,名叫“9·7”俱乐部。

贝利一心扑在足球上,他的母亲不大高兴,她把足球和闯祸看成一个意思。 贝利的父亲是个足球运动员,曾经在比赛中受伤——这大概是母亲恨足球的 31

原因。贝利顺从了母亲的意愿,一开始并没有立志以足球为事业。

虽然如此,贝利的足球还是越踢棒。一次,他邀请父亲来观看他的比赛,父亲也被他在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感动了。从此,他就常在闲暇时叫儿子到附近的街区去比试。贝利常常练习身门,父亲则担任守门员。

一开始,贝利很难得才进一个球,父亲经常摇着头说:“你只会右脚射门,这样不好。要把球弄到右脚射门的位置,不仅损失了时间,而且容易失去平衡。”

于是,父子二人练起了双脚传球,把球踢得满街跑。渐渐地,贝利的脚变灵活了。

有一次,父亲将球踢得很高,贝利没踢到,只好跟着球追。父亲又开口了:“来,用头顶顶球!用额头中心去顶,眼睛要睁开,嘴巴要闭上。上身后倾,然后向前顶球,仰得越后,顶起来就越有力。你试试!”父亲把球抛给贝利,贝利顶了回去。父亲又慢慢后退,贝利不得不用更大的力气顶。父亲又尽量把球抛高,逼贝利跳起来顶球。

就这样,父子俩一个愿教,一个愿学,都玩得很开心。当他们满头大汗地回家时,贝利的母亲就会大兴问罪之师。这时,父亲就抱住她笑笑:“别担心,如果他连左脚踢球都学不会,根本就成不了足球运动员。”然后,他就和贝利对视一笑,第二天又一同溜出去练球。

不久,市里举行了一场少年足球锦标赛,条件只须一个:参加比赛的球队必须有像样的制服和足球鞋。贝利的球队是“赤脚大队”,大家挖空心思也没找到球鞋。父亲知道后,带回一位推销员看了看孩子的球艺。这位推销员去西北俱乐部找董事们商谈,大概说了一个连石头都会落泪的故事,结果把那个俱乐部所有的破旧球鞋捧了回来。

于是,贝利的球队参赛了。结果,贝利赢了!他的球队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其他队伍,成了冠军!市长先生亲手把奖杯放到了贝利手上。父亲冲过去把贝利紧紧抱住,说道:“你踢得真漂亮。我自己上场也不会踢得比你好!”

从此,贝利走上了他光辉的足球生涯。后来,贝利提起他父亲时总是会心一笑,因为他和他父亲之间有着世界上最美好的一种友谊。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