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作文集锦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记得每年过年时,妈妈总会买一些剪纸,如大红的“福”字,它在一个圆中套着,象征着圆圆满满、福气安康;还有那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纸牡丹,它象征着吉祥富贵。妈妈总是把它们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看着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可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笔挥抹,心想剪纸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着聪明才智的艺术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让其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么精彩。

剪纸艺术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趣的民俗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据说,十二生肖的排名是这样来的: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晚上,贪睡的老猫请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却悄悄地独自出发了。老鼠不会游泳,却遇上了一条河,它偷偷地钻到牛耳朵里,顺利过了河。等牛刚要进门时,老鼠一下子从牛耳朵里窜了出来,抢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结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来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个人都有属相,我们的属相就是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来定的。比如,我今年9岁,属虎。

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还根据十二生肖的形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精美的邮票、闪光的银币,有古老的金币、精致的挂件,还有美轮美奂的刺绣、五花八门的剪纸、奇形怪状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艺??真是精美绝伦,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绚丽多彩?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关的资料,和我们一起分享。

春节习俗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工整、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流传至今。 一些人家还要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即剪纸和年画一样都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表达了美好愿望,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夕

大年三十,年的大幕拉开了,我们就是年的主角。在这一天穿新衣、戴新帽、吃团圆饭、放鞭炮??

吃过晚饭,全家人一起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四面八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短信拜年已经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祝福方式了。

除夕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第二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总结 毛概第九小组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总结

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熟悉度一般,一些常识性问题仍不清楚

中国传统文化,

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

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11%的人对 传统文化非常的喜爱,其中大部分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只是一般,然而还有13% 的人讨厌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应该全盘摒弃。

我们在问卷中问道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以此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 本认知。

当问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有

20%的人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会继续发扬光大;50%的人持中间态度,

认为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其中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人对此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表示不关心这方面的内容;其中坚决否定传统文化内容的人数占了7%。

总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各持有不同的观点。

2.

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方式多样,但以重拾古人过节传统和加大宣 传居多

首先,我们调查了采取什么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 对开展有关活动重拾古人过节传统及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等加大宣传认同度最高, 大学生也很认可各种商业促销活动,

认为这种方式也是加大宣传的一种好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除了上面我们列出的各种方法之外仍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能够增加人们对传统文

化的了解,这些方法在促进传统文化的宣传时也是功不可没的。当代大学生并非盲目认同, 他们做出的选择是他们理性思考的结果。

例如,当问及他们对韩国端午节申遗有什么感觉时,其中大部分人都对此非常的反感, 认为韩国不尊重别国的文化,抄袭别人的传统。从中不难

发现,当代大学生至少在对传统发展方面,是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的。

3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不排斥传统,也不拒绝现代,行为倾向并非行为本身, 它是一种行为意图,是建立在认知和情感基础上的行动准备状

态。因此,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的调查,更能体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发现, 首先参加中国的传统节日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是包括青年人

在内的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节日情结;而圣诞节等西方较为流行的节日位居第二。

其次就挑选两本书进行阅读而言,除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专业书籍外,其他五本书的被选率相差无几,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大学生更青睐“走遍美国”和“日本漫画选集”两本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阅读趣味,功利性阅读、

读图时代等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如果结合前面提到的阅读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问题,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引导青少年阅读经典、阅读承载传统文化的书刊, 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改革,用当代青少年更易接受、更愿接受的形式去表现传统文化内容, 板着面孔说教只能让青少年越来越疏离传统文化,一味迎合青少年的趣味无疑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4

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及评价:途径多,但效果不一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中,“继承”排在第一位,这可能是因为 大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再加上学习压力较大,使得课外阅读对获得知识包括传统文化 知识的途径不多。还有一些就是通过各种媒介比如电视等,在“影视节目”方面,随着“百 家讲坛”、“东方讲坛”、“文化中国”等精品电视栏目和一大批历史题材剧目的出现,并 以其形象生动、直观亲切的形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第二位渠道。另外, “课堂学习”的选择率也比较高。从大学生对这些途径的有效性评价来看,课外阅读、课堂学习和影视节目分列前三位。

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对电脑网络的有效性评价并不低,

但实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的大学生通过该途径接触传统文化。

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5.

本次调查研究的总结:

这次我们的课题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

在这次课题活动中,我们小组三人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在本校分发200

份调查问卷,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让我们队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在查找自交与相互讨论中队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 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 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 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

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 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这次调查的成果是我们小组一起努力的成果,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对待的态度也有些许差别,但是大家都有一个统一的态度, 就是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中国是个文明大国,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历史悠久灿烂夺目,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课题研究使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内无法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我们小组三人克服人少的困难,最终成功的完成了这次课题调查,

这不仅是知识面上的提升,也更加是综合素质上的锻炼,虽然繁杂的调查过程让我们觉得很辛苦,但是当成果出现的时候让我们都感到很开心。

回望调查过程,我们既有做的好的方面又走了不少弯路,

但是一路下来的总结与反思是我们能够如期完成这次课题。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去体会这种课外调查带给我们的收获,

这能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也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