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思考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思考题

1、《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及其体系:研究语文教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①语文课程论;②语文教材论;③语文教学论;④语文教育论;⑤语文学法论;⑥语文教师论;⑦语文教史论;⑧语文教改论。

2、语文、大语文、唯语文、去语文: 语文是关于中华民族通用语——汉语言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大语文”是20世纪80年代初张孝纯提出的。它是指语文教学领域的“最大化”。具体地说,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包括课外语文教育,社会生活语文学习在内的“大语文”教学理论。“唯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只限学校课堂的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育不与其他学科结合、不与社会生活联系。“去语文”又称“泛语文”,是指语文教育的无限“泛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失去“语文”(语言文字)的本体,把语文课上成“大人文课”。

3、言语、语言、语感:言语是与语言相对的概念,是指语言的运用及其结果(话语与文章),具有个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包括:语系;内核(语音、语汇、语法)。具有集体性性和理论性的特点。语感,即语文直觉,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就是在视听当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刻理解语音、字形所表示的意义的能力。主要是指:(1)对语言结构、运用模式的掌握;(2)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

4、语文素养、语文意识: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态度、语文习惯、语文方式,甚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人格个性、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融合。语文意识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5、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主要有四种形式:(1)语文知识综合运用(2)听说读写整体发展(3)与其他学科沟通(4)与社会生活结合。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经验与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或教材)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简言之,即类似科学研究方式的学习活动。

6、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中小学学生的一门

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8、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主要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

9、话题作文:即以提供材料为话题的作文形式。往往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话题作文的特点是“三开放”:写作范围的开放——以“话题”作文;写作文体的开放——淡化文体(但不能没有文体意识);写作要求的开放——降低审题难度(但有一定的限制性)。一般写作经过“阅读材料—引出话题—延伸拓展”三个阶段。

10、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江苏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教学方法。它是在借鉴了我国古代诗话词话中的“意境”理论,结合国外“情景教学”原理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它利用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等五大情境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实践操作上,李吉林提出了以情境为核心的四环节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引导理解——深化情感。

11、教学节奏:教学的“紧张度”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律的变化。

12、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

13、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语文工具性是指语文形式方面的特性,即指语文的功用性。(1)语文是交际的工具。(2)语文是思维的工具。(3)语文是传递文化的工具。(4)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生活的工具。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的人文性主要是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具体地说,语文的人文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包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力意识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二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它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之中。

14、语文的德育、美育、智育:语文的德育即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包括德育、情育、心育、群育、人格教育等;语文的美育即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包括教材美、教学美、教师美、教境美的教育。(1)审美内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文字美、语言美、形象美、情境美、结构美、情感美、哲理美、科学美)(2)审美能力(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评价美、表达美);语文的智育即语文学科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智力开发。

15、语文的“四大能力”和“八字宪法”: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16、语文的教学原则:(1)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2)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3)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4)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17、语文的主要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自学法、研究法、电教法等。

18、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模式:(1)传授式:复习—授新—巩固—应用。(2)学导式:自学—质疑—诱导—练习。(3)发现式:诱导—提问—研究—解决。

(4)体验式:设境—活动—体验—感悟。(5)师徒式:示范—模仿—练习—迁移

19、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20、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创立的教学法。“三主”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四式”是指:自读—教读—作业—复读

21、凯洛夫、杜威、赫尔巴特教学步骤:(1)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杜威:情境—问题—假设—论证—检验(3)凯洛夫: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旧五环)

22、我国语文教学的主要流派:导读派(钱梦龙、黎见明);情感派(于漪);自学派(魏书生);得得派(陆继椿);茶馆派(段力佩);情境派(李吉林)。

23、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学生本位观、生活本源观、实践本体观、习惯本旨观、工具本质观

24、世界三大学习理论(模式):(1)奥苏贝尔与“接受式学习”理论(习得——保持——再现)(2)布卢姆与“掌握式学习”理论(目标—教学—评价—矫正—再评价)(3)布鲁纳与“发现式学习”理论(观察—假想—概念化—转化能力)

25、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1)范文系统(经典、例文、样本等)(2)知识系统(语言、文学、文化常识等)(3)实践活动系统(活动、思考、作业、练习等)(4)资源系统(助读文字、图表等)

26、处理教材的程序: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编制反馈练习

7、阅读教学的内容:从不同角度看:(1)写作学四大系统(主体、客体、载体、受体)(2)文章学六大要素(中心、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文体)(3)文学七大元素(语言、形象、情感、意象、意境、风格、审美)(4)古人读文六大要旨(识

字、释词、品句、析段、求旨、探法)(5)今人阅读“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

28、阅读的方式(解读的角度):(1)语义学阅读(以文本为中心);(2)文体论阅读;(3)会学阅读(以作者为中心);(4)文化学阅读;(5)接受美学阅读(以读者为中心);(6)综合式阅读。

29、板书设计的技能:锤炼文字;借用符号;运用线条;制作表格;创造图形;调谐色彩。

30、作文教学原则、要求和训练方式:原则:动力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教练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应用性原则。要求: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作文与读文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命题作文与材料(话题)作文相结合;作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作文训练与生活(活动)相结合;写实与写虚相结合。方式:(1)口头作文训练方式(即席发言、复述课文、口述作文等)(2)单项作文训练方式(3)综合作文训练方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想象作文、话题作文、活动作文、自动作文等)

31、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言语知识与交际技能的结合,是一种口语交际经验在特定场景中活生生的显现,它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机敏,体现了较强的生活实践性。

口语交际的能力:

(1)听话的能力:听音辨调能力;理解语义能力;记忆品评能力。(2)说话的能力: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快速言语编码的能力;表情达意能力。(3)交际的能力:语言调控能力(定向、应对);气氛营造能力;交往能力。

32、《语文课程标准》(义教、高中)课程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33、语文的教学目标(三维度、五领域)、任务:目标: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思想教育;审美教育。

34、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2)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35、备课的内容、教案的构成要素:备课标(大纲),备教材(资源),备练习(活动),备语言(表达),备板书(课件),备方法(策略),备教具(学具),备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课型;教学方法;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板书设计、资料附注)教学后记。

36、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风景、风物、风俗等)(2)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国家、民族、家乡的情感;社会伦理道德;社会生活;人生追求)(3)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书法、曲艺艺术等)(4)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人才、环境、场馆、活动等)(5)家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父母、亲友、房子、藏书等)

(6)学校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校园文化环境、图书馆与阅览室、全校性活动、文学社团活动、语文课外活动、其他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等)

37、语文教师的修养与专业发展:语文教师的修养:(1)思想品德修养(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的专业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心理素质)(2)学业知识结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3)教育教学能力(备课能力、施教能力、考评能力、课外指导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4)科学研究能力(听课评课能力、说课能力、教改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验能力、撰写论文论著能力)。(5)风度仪容(6)身体素质专业发展的途径:(1)读书:浏览时文,以阔眼界;阅读经典,以厚积淀;钻研课文,以实基础。(2)游学:遍游各地古迹,以开阔自己视野;寻访课文名胜,以体验作者情感。(3)研究:研究社会,以了解社会,感悟生活;研究学术,以增加学识,提高品位。(4)为文:下水作文,以引导学生;创作文学(如写博客),以颐养情趣;写作论文,以指导教学。(5)实践: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等。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纲要20xx年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理论考试复习纲要(20xx年)

一、 本次考试为开卷考试,120分钟。第17周当堂考试。

二、 题型基本为主观题。大致有评论题、论述题、应用题等。答题时务必层

次清晰,论述严密,尽量联系实际。虽然字数不做严格规定,但为较深刻阐明一个问题计,每道题最好不要少于400字。

三、 尽管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是为了回答好题目作点准备还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建议同学们对教材的章节认真阅读,尤其注重理论阐述,注意逻辑和思路的清晰。

四、 对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尤其应当着力,在看书的

同时,要联系生动的教学实践,仔细思考,形成自己的心得。现概要将各章容易引起思考的问题罗列如下:

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是什么?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何在?

第一章

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和品格特征?语文教师形象应该如何体现?

第二章

你认为语文教育百年来的贡献在哪里?如何看待如今语文教育的失误?

第三章

何谓语文?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你认为母语教育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

第四章

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何重大意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章

如果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拿到一篇课文,你将如何备课?你会作教学设计吗?阅读教学有哪些常用的方法?阅读教学中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如何?你认为说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章

你认为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克服?写作教学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如何对作文进行讲评和修改?

第七章

在现代信息社会,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态度在口语交际中异常重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你感触最深的口语交际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是什么?

五、 为理论联系实际,对以下中学课文宜较为熟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背影》、《祝福》、《烛之武退秦师》、《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指南录后序》、《岳阳楼记》、《出师表》、《荷塘月色》、《五柳先生传》、《故都的秋》等。

六、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