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总经理的辞职信

一封总经理的辞职信

您好!

今天,当我不得不怀着复杂的心情提笔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遗憾。现在是7月上旬,算来正好我上任总经理五个月的样子,期间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尽管这五个月取得了××历史最好的业绩,但我还是决意离开,这种结局带给我更多的是沉重和反思。

一、反思走入××的决策

当初经过跟您和猎头公司协商,我对公司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研,呈交管理诊断报告后我选择了放弃,两天后您亲自开车到我家,而且告诉我,您组织过中层管理人员集体表决,一致通过聘我做总经理,并让他们每个人签了?军令状?,如果某一天因为新任领导的管理需要,对他们进行调整或辞退,任何人不得有异议。我很感动,自感无法望孔明先辈之项背,无需三顾茅庐;也看您变革决心之大,告诉我把权力完全下放,可以大胆放手地去干;还有一点是我的私心——大学毕业二十年一直在外漂泊,毕竟我们公司在老家,中国人有个叶落归根的情结,种种复杂的原因让我接受了这份任命。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是因为原因接受了任命,而非因为目的——我迈出的第一步就错了;而作为您,在各项条件尚未完备,尤其在您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引进了一个总经理。

在进入公司两个月,我逐渐意识到公司过分注重短期效益,授权也远不够充分时,提出了离开。是您的诚心再一次打动了我,是啊,来的时间毕竟太短,完全放权也存在风险,公司失败不起,而员工的

渴望、管理的现状也确需引进外聘的高管;我同样也失败不起,作为从业多年的职业经理,更不愿意轻易看到自己的失败。

今天看来,我们双方的定位就没有从根本上取得一致。您是想透过一个外聘的高管把自己的管理思路贯彻下去,您需要的不是总经理,而是一个总经理助理或者执行副总,无非为了促成我进来,冠了一个总经理的名头,尽管您对此一直讳莫如深。

也许您的本意不仅在于自己飞得太高太快,感觉原有的管理队伍已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及企业的形势;还在于,当您面对那帮剪不断理还乱的老臣甚至邻居员工,希望借他人之手革除组织的痼疾,又能避免自己成为炮打庆功楼的朱元璋第二。

但我们配合的最大问题在于,老板您希望透过一个职业经理去改变下边时,却没有意识到系统问题的根源大多出在自己身上。职业经理依之,将因错位导致舍本逐末;反之,试图改变老板的结局,往往注定失败的是自己。

因此,我们××公司招聘高管,必须在您认识并接受改变自己的时候。

二、反思战略思路的配合上

一个企业的战略要统领全局,是企业发展之大纲。战略是基于企业使命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综合因素并配备必要资源的结果,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配合不同的战略。看一下我们××公司的现状:

1.几个主要运营指标:

? 20xx年销售额较上年增长-10.7%,20xx年增长率为2.3%; ? 质量方面:09年配套产品退货率为13.8%;

? 成本方面基本变化不大;

? 交货期没有统计数据。

2.下面是摘录的部分调查问卷、访谈和文件记录的数据:

? 了解公司战略规划的员工占比:3.8%;

? 认同企业而留下的占比:5.1%;

? 员工公平满意度:29.4%;

? 越级指挥普遍性:74.5%;

? 文件执行率:13.4%。

近几年业绩徘徊的原因全在这里:运营指标是结果,问卷调查的数据是原因。您对诊断报告是认同的,我们也不止一次的沟通过,企业由快速增长变成停滞不前,已经说明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长痛不如短痛,趁现在企业效益还好,市场还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应尽快把工作重心放到规范基础管理上,否则受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执行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质量、交期无法彻底保障的情况下,我们供货越多风险越大,等到我们的品牌信誉出了问题再去补救,就为时太晚!

事实上,在我进公司不久,您重新调整了20xx年的年度目标。这个目标是在前三年业绩徘徊的情况下,销售额增长32.8%。

回顾一下我们××公司发展的历史,我们企业的发展,得力于老板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我们是在行业竞争力极其

弱小的情况下,借火爆的行业形势,靠低端产品和价格优势迅速膨胀起来的,我们赖以成功的增长模式就是复制规模。

尽管您嘴上承认规范管理为第一要务,但内心似乎更偏好规模效益,做得更大,然后更强。×总,做大还是做强,要看企业发展的阶段,不是凭感觉或拍脑袋出来的。今天成功的经验,有可能是明天失败的根源。

我曾在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做过,深刻理解残酷的市场竞争意味着什么。不用跟家电业比,即使跟普通竞争力的行业相比,我们的生存都是问题。今天汽配行业的竞争形势已经从蓝海跨入红海阶段,但我们的思维还未从根本上转变。

包括您在内对此不以为然,企业为了快速赚钱难道还错了吗?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中学毕业就去工作,还要上什么大学?上大学不仅不赚钱,每年还要花费上万元,一反一正四年大学下来起码少赚了8万!

也许我们思路相悖的原因在于,在老板您的眼里,企业从无到有,是自己一点一滴心血的结晶,您对待××更像在对待自己的孩子,尤其随着规模的发展,对企业命运的担忧像战战兢兢走在万丈深渊上面的独木桥,容不得半点闪失,导致在战略决策的风险评估和选择上,倾向于经验避免失败。

但我一直在想,当行业形势迅速逆转后,我们怎么办?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靠技术?管理?市场资源?还是价值链?我们都没有优势可言!

老板的格局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

三、反思对下工作的推动上

一个企业的成功80%在于执行力,优秀的执行力可以弥补和发现战略的失误。而在我们公司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安排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下面从××公司最基本的核心权力构成、组织伦理、人事权限、纪律规范、组织文化等,分析一下我们不能有效推行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建筑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盖起高楼大厦,简直天方夜谭,除非队伍素质提升,要么服从统一指挥。

一个公司,组织结构的确定要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然后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岗位分析,进而把合适的人员选拔到合适的岗位。而在我们××公司,核心权力层都是跟随您十年以上的老部下,如果这不是问题,那您身边的司机,陆续做了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的时候,还感觉不出其中的问题吗?感恩的方式有多种,如果送出去深造,对彼此是不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做法?当然,也许问题出在了因为待遇匹配了相应的职位。

在公司组织伦理的管理上,您远没有意识到越级指挥对一个企业带来的危害。您对××的情感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您喜欢事必躬亲,对企业的了解甚至哪个角落有个螺丝您都清楚;当您看到工人维修效率太低,挽起袖子就下手,或者认为哪个地方需要调整,现场就调动

起资源,效率倒是有了,但结果是连他们的主管都不知情,原有的计划也被打乱。试想老板您担任了多年的?救火队长?,其结果是不是?火势?越来越大?问题也像您带的手机一样变得越来越多?对此我曾不止一次跟您沟通过,您也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但您认为自己就这个脾气。?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人事权的控制,将决定一个管理者的权威。我曾做过两个不同类型企业的总经理,虽不敢说取得过什么成就,但至少运做过他们品牌跃升至前几位。我非常清楚变革的艰难程度,在千名员工中近1/4

是夫妻的复杂环境中,一招不慎甚至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死?不足惜,问题是否死得其所。在我们××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要接受双重领导,人事调整过分艰难。一个影响制度推进的副总的调整,居然耗时一个半月;就连生产系统内部一个车间主管的任用上,根据其业绩已明显不适合,我建议其直接主管予以调整,主管说自己早想调整,但此人是您不久前直接任命的,强行调整会带来系列的问题。我曾三次跟您沟通过,但最终的结果是人事变动我事先都不知情,在其出问题后,您一怒之下当众拿下。如此一来,他的直接上级权威何在?部属有必要在乎他们吗?一个个被架空的主管,员工会服从他们的管理吗?当层层都可以不服从安排,企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您告诉我,不听就狠罚。罚款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当罚款带来更艰难配合的局面下,对这些阳奉阴违的部属怎么办?

让一个人执行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过沟通改变其观念,二是如果不执行意味着将出现其担心的后果。在纪

律规范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推行企业的一系列举措,我首先实施了部分赢得民心的措施,然后草拟了企业基本规范十条,组织员工充分讨论修订、全员学习、考试并排名奖罚、执行日期事前公布、责任人处理、部门领导违纪率排名、定期张榜公布等,同时为了有效推动,实施了检查和处罚两权分立,并阶段性借用新入职人员检查。感谢您在这一点上的大力支持,实际看到的结果是,一路下来被罚的几乎都是一些主管,还有您倚重的那些员工。公司纪律也随之出现空前的好转。

但问题在后边,很多人开始提出异议,穿工作服重要吗?开会响手机能影响企业效益吗?还不如把精力放到多生产一个配件上,您的态度也随之开始动摇。孙子曰:求之于势,弗责于民,故能释民而任势。其实我的目的在于透给员工一个信息——从现在起,凡是新颁布的文件都会以此为例,以便为将来推行新的管理制度铺平道路。心理学中,这叫?首因效应?或?第一印象?。

随着工作的推进,系列公开竞聘中已明显感觉出人才的匮乏和断层,随产量、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这种瓶颈制约也会越来越明显,急需引进一些关键的技术、管理人才,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必须提到战略的高度。在我们引进了几个外聘人才后,不同的声音甚嚣尘上,不久,我们就开始追求减员增效,减的结果是关键岗位人员储备计划也被否掉了。我们的政策就是这样,一直处在反复变化中。我们就不能反思一下,我们招聘的一批批高管为什么老像走马灯似地留不住?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的构建不是仅仅靠墙上那几句口号,应该从员工最关注的焦点入手,加以引导,进而变成员工的日常行为。而我们公司的薪酬体系仅仅是一个工资分配制度,有?薪?无?酬?,这种?计件制?人为地割裂了团队文化;考核却又牢牢掌控在直接主管手里,这种考核方式则导致了组织缺乏公平公正的氛围。根据您的要求,我暂把考核体系调整提到了薪酬体系完善前,启用了被服务部门的闸口考核,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本来下一步要通过员工技能评定,推动星级识别工作牌,进而完善薪酬体系,但这需动用大量的资源,在执行力系统尚存在严重积弊前,这些工作推得动么?连年前组织的技能培训都半途而废,而这仅仅是我下一步工作中的很小一部分。

以上种种的问题,作为老板您心里也非常清楚,而且感受颇深,甚至对下面一个个小圈子能恨得咬牙切齿,但当面对那些元老,真正解决必然需要企业额外拿出一笔费用时,却又心疼乃至不甘心:不要以为太阳是被公鸡叫出来,自感这些年也没亏待过他们,但实际上又不能不投鼠忌器,导致这些棘手的问题一拖再拖。财聚民散,财散民聚——?舍得?是一种大智慧和大境界。

也许根源在于您承载了一个企业矛盾的核心,既有自身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也有自己超前思路与原有滞后管理团队的矛盾,还有与外聘高管管理思路和文化的冲突,还要面对各种矛盾的平衡,不同力量博弈的结果往往成了判定决策执行的依据;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对新招来的人,除了不放心外,潜意识里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某种影子,

既想管住他,按自己的思路运作,又想让他干好。种种原因导致了牵而不放,或者收收放放。

故此,××的变革必须在您痛下决心的时候!

四、反思如何对一个管理者评价

管理中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数字,一个组织对某人的评价,如果30%的员工说好,50%员工不了解,20%的员工说差,按说人无完人,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事实上这种比例带来的结果却是近70%的人认为这个人不怎么样。原因是影响切身利益的那些人会不遗余力地大肆宣扬某人如何差劲,而认为不错的那些人是很少主动站出来纠正的,最后那些不明真相的员工也就自然倾向于舆论宣传者观点。

现在我把任职期间与去年同一时期的几个指标简单对比一下:去年同期每月人均产量957个,我任职期间每月人均1158个,人均产能增长率约为21%;产销比率为98.7%;质量指标也由原来的总成品率93.6%提升为95.7%。人均产能、产销率、质量、成本等指标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按说这些指标的取得,不应该成为否认我系列措施的理由,事实上,我错了!

我们对一个管理者评价不是看业绩数字,而是就事论事,凭感觉。 我知道,您耳朵里每天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您知道吗?您的一个家庭会议,其影响程度超过我几个会议的总和不止。我知道您喜欢听这些声音,兼听则明,这本身没有错,但那些汇报者如果真正想解决问题(不含投诉),为什么不直接找他的上级?而您又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寻找支持您信念的信息。

记得我曾跟您探讨过N次,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没有对与错,不是看过程,而应该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环境中,这就是现实中为什么有人把某人看成战犯,有人却把他推崇为民族英雄;而做同一件事,在某一个阶段可能是正确的,而在另一个阶段可能就错了。以对三件事的评价为例:

第一件事,企业报的创办。《国语〃周语上》:?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在员工了解公司战略规划仅占3.8%,而且回答不一的背景下我安排办公室创办了《××人》。企业报不仅仅是一个舆论工具,她更是一个管理工具,她可以有效地贯彻决策层的管理思路和近期工作重点,避免中间层种种原因导致的信息截留,如果员工连组织的目标都不清楚,仗怎么打?当初弱小的共 产 党打败国民党不是因为共 产 党军队没有逃兵,而是因为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战略和有效的贯彻;满天飞的小道消息对一个组织极具破坏作用,而报纸取而代之的是正面引导,先进班组的几组图片或数字将远甚于金钱的激励;对违纪行为的曝光,则可以有效防止该行为的再次发生;而生日员工名单的公布,会有助于团队氛围的营造,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难道否定的原因就因为占用精力和浪费那点复印纸墨与稿费么?害怕这种舆论的都是哪些人?我计算了一下,每月两期,每期稿费、纸张、复印费合计成本约为110元左右,加上通讯员评比的费用总共也不到300元。

第二件事,员工福利的发放。《管子〃霸言》云:?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我调研时看到员工

边用自买的洗衣粉洗手边在骂娘,这种积怨能让他们尽心工作吗?这种反复震荡的消极情绪会不会影响一大片?当甲型H1N1流感期间,经您同意,给员工每人发放了一袋板蓝根冲剂(可供员工及家人预防用),并同时规范了生日礼物、结婚礼金、劳保用品等,这些总共人均不足30元/月的措施,在我们员工的满意度只有29%的情况下,在怨言四起的薪酬体系暂不适合调整的旺季阶段,这种被否定为 ?小恩小惠?的?无关业绩?的举措,是不是对消除积怨、提高绩效有积极的意义?我不知道,缺乏组织关怀和信仰救赎的企业能走多远?

第三件事,质量月奖品的设臵。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为政篇》)。在员工认同企业而留下仅占15.1%的背景下,我坚持给获奖车间每人发放的10斤白糖(实施质量月前已通知),上下也一致反对,说宁肯发点钱,如果工资中每个人增加27元谁会在意?而白糖的意义在于,由于不方便长期存放,他的家人势必会把吃不了的一部分送给邻居或朋友,送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企业宣传,而外界的正面评价则会加强员工的稳定性和自豪感,而且当某一天员工工作心态有问题时,得到第一信息的家人都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工作者。

事实上,我一直习惯把工资和福利作为一种效益最大化的管理工具。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而赢得员工的认可,是推动系列工作的基础。

应该反思的是,这些明显提高绩效的措施为什么得不到认可和支持?问题出在哪里?

也许,我们职业经理只是站在绩效的角度上看问题,绩效上去了就自以为成功了;而老板您更关心某种决策给组织带来的后果,评价是建立在信息传递者评价的基础上。

在对待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职业经理往往认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就要坚持,错误的就坚决否定;而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有时即使明知职业经理的做法正确,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也会断然否定,哪怕牺牲掉。

我们的根本分歧在于,缺乏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

多年的外企经历一直促使我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内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2.9年?也许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需要的不是如何去创造成功,而是首先要懂得如何才能避免失败。这或许是中国培训业的悲哀。

×总,这次我离意已决。我真的太累,本来很多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我们公司我却显得无能为力。每一项措施的推行都让我精疲力竭,到头来却多是半途而废,面对政策的随意性,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先要适应然后改变,谈何容易!那种缓慢的进程更让我后怕将来某一天成为××的罪人。也许作为第一任外聘的总经理,本来就很难打破短寿的魔咒,与老板彼此陌生感也是一种常态。

我的离开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那毫无意义,管理上也没有哪一种理论界定某种思路就一定对或错,如果老板不对,就不可能有今天企业的成功。我只是对××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希望通过这次离职促使彼此深入的思考,或许能对公司的稳健发展有所裨益。

我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怀着对公司和您的感念,并衷心祝愿××成为百年品牌的良好愿望一口气写了这么多,说的不一定对,却是我的肺腑之言。

感谢这五个月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您的心地宽厚,雷厉风行和敬业精神让我由衷敬佩。为了避免给企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您可以考虑一种有利于公司的方式让我退出。再次感谢!

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