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感 悟 秋 天》

感 悟 秋 天

没想到这个秋天来得这样早,又持续了这么久,这是我有生以来经历过的秋意最浓的一个秋天。

说到秋天,人们往往会产生出悲凉的感觉来。这可能与中国历代文人普遍存在的悲秋心理有关,从宋玉的名赋《九辩》到欧阳修的《秋声赋》,再到现代作家郁达夫《故都的秋》,逐渐形成了一种悲秋文学。还有,古人造字也真有奥妙,“秋”之“心”,不正是“忧愁”的“愁”吗?

为什么要悲秋呢?其实秋也是一个很可爱的季节哩。秋没有夏的酷暑和狂风暴雨以及令人烦恼的蚊蝇,没有冬的严寒和万木凋零的荒芜,也没有春的漫天风沙和干燥的气候;秋有的是清晨清新宜人的空气和红艳艳却不刺眼的朝阳,还有中午煦暖的阳光,更有五颜六色的散发出诱人香味的秋果??秋实在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秋又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梧桐树叶唰唰地四处飘落,空中的小鸟也南去了,秋使人体验到了生命的年轮在运转着。秋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别人品尝自己甘甜果实的时候,我获得了多少果实呢,我收获的只有苦涩的失败以及难言的困惑和迷惘。想到在家时父母一遍遍殷切的嘱咐,又想到祖父生前的遗愿,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因为我蹉跎了黄金岁月??

然而秋毕竟还是美丽的:清爽的秋风,连绵的秋雨,煦暖的秋阳,成熟的秋果,美妙的秋声??秋天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季节。

秋宛若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一生的奋斗,拥有广阔的社

会阅历和深沉睿智的思想,是我人生的导师。

这个多味的秋天啊,它使我体验到生命的美丽的同时,也体味到生命的忧伤和沧桑。

 

第二篇:抒情散文教学

抒情散文教学重在意境

抒情散文是属于最具有人文性的文学作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处理这类教材呢?笔者以为重在它的意境,贵在它的意境美。

笔者曾听过一些抒情散文教学公开课,大多数教 师把精力投放于语言或景物分析,如这个词为什么用得恰到好处,那个比喻是怎样的形象神似,此段景物或画面是多么的美??诸如此类,甚是用心。然而对蕴含于其中的意境不够重视,忽略了抒情散文魅力所在。

我们别忘了语文除工具性之外,还有它的人文性。特别是抒情散文,更赋予了人文观念和人文情怀,它是作者才华、个性、情感和思想的结晶,贵在它的意境美。

抒情散文的意境是指所描写的自然景(或事、物)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可见,这其中包括情和景两种因素。那么,对这两种因素应该怎样认识呢?笔者以为情占主导地位,景为之服务,语育是媒介,有了前二者,语言才有了色彩。如经典之作《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用生动形象的美语言,细腻地描绘了荷花的清丽、沽晶娇美,月光的素淡、朦胧、恬静,极力营造一种清淡静谧的美境,这外境与作者心绪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由此我们得知,抒情散文多是形象化的语言,蕴含着艺术形象,并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描绘,着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有的激情,其间的写景状物是为抒情服务的。因而景物不仅仅是客体,在它的背后是人,是主体作者的情,表现的是作者主观的心境,情是关键,景物是表达情的手段。阅读抒情散文就是要透过语言,读懂景物之中的情,欣赏它们之间的融合一致。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纯抒情的作品看来仿佛是一幅画,但主要之点实则不在画,而在于由那幅画在我们心中所引起的感情。”因此,抒情散文的教学重点在意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视语文教学为纯工具性,还应该看到它的人文性,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懂得怎样欣赏,在欣赏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修养。抒情散文阅读欣赏之最应该是它的意境美。波瓦洛说过:“一个贤明的读者不愿把光阴虚掷,他还要在欣赏里能获得妙谛真知。”要达到这一目的,抒情散文教学要更深一层,即教会学生透过语言、景物领悟作者的情,欣赏它们之间有机的融合,因为阅读是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的精神活动,学生单有对语言的感觉,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单从感觉认同美景,没有认识美景之外的东西,是不可能受感动的,被感染的。抒情散文之所以具有

阅读欣赏价值,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就在于它的意境美,这是它的魅力所在。然而意境常常是间接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从而达到意境美,这遵循了人们所说的“人要直,文在曲”的原则,正是这种“曲”,使人感到

极有阅读欣赏价值,在阅读欣赏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如宗璞的写景抒情散文《废墟的召唤》,全文以写废墟景物为主,写景以落照中的天色为主,用暖色的落日和晚霞的变化同作者由深沉的感慨到昂扬奋发的情绪的变化交融,抒发了作者一种强烈的渴望改革、振兴民族的真挚情感,,语言典雅凝炼,使之富有诗情画意。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对其文的景与作者的情之间关系是很难理解的,又怎么能领悟其文意境美呢?自然也不能产生共鸣,还谈什么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忽略意境,重于语言景物教学,易使学生误人写作的歧途,学生会认为,一篇好的抒情散文,只要堆砌华美词藻,写景状物足够了。现实中,类似“家乡啊家乡”空乏无味的抒情,“痛苦啊痛苦”无病呻吟的作文,我们见得还少吗?所以,抒情散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意境美, 教给学生怎样透过语言、景物来理解作者之情,由此再上升到怎样欣赏意境之美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其文语言景物是作为传递作者情的纽带,文中的意境美是散文的重心,是鉴赏之最

高境界。

领略抒情散文意境美,它足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体味,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耐心引导,透过语言景物,设法驱遣学生的想象力,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潜入感情进入角色,甚至对境界中的景情进一步补充、发挥,使之更加完美。此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理解、欣赏意境的辅助手段。

第一,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领会其文意境。像<荷塘月色》作者所表现出的那种隐隐哀愁以及投入于荷塘月色之中的心绪,今天的学生是不易理解的,所以必须向学生介绍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的写作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状况等材料,这对理解其文有一定的作用。

第二,抓住文中的有关语句,对理解意境有帮助。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了一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等。这些直抒胸臆的语言,直接表露了作者的哀愁,作者希望有一个静谧的世

界,所以才会有下面精美的荷塘月色。抓住这些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是可以少走许多弯路的。

第三,加强朗读,理解意境。朗读是一种有声音的语言艺术,多种形式的朗读,有时胜于千言万语。在朗读中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想象情景,再现散文的艺术形象,如临其境,唤起感情共鸣。

第四,教师授课时的激情,有助于对意境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个微笑多一个手势,一种语调,对学生都能产生—定的效应。如分析《绿》时,感情奔放,语调要高昂,显示出青春的生命力。分析《荷塘月色》时,则感情要深沉,语调沉稳,语速稍慢,犹如欲入荷塘月色之境。所以教师授课要把握情绪。

抒情散文语言美,景物美,它的意境更为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