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选题策划研究

图书选题策划研究

进行出版活动的第一步是制定选题,选题有两种含义:一指出版社关于出书的题目的构想;二指设计选题、制订选题计划的工作,也叫选题工作。一般是一本书一个选题,有时是一套书一个总的选题,下面再分别具体的题目。按照一定的编辑构思把各种选题有序地汇集起来,便成为选题计划。出版社根据选题计划开展组稿,发稿和出书等业务活动 。选题策划指的是前者,即设计和构想选题。

选题是出版活动的第一项准备工作,而选题策划则是具体实施的内容。这项工作是所有策划编辑中最有创意性的一项工作,因为它决定了精神产品生产的方向。

选题的六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题目、作者、出版意图、读者对象、基本内容、写作要求,勾画出了一部新的精神产品的未来蓝图,但确定选题还只是整个选题工作最基本的一部分,不是具体的实施方案。选题策划就是对选题的进一步深化,所包括的内容也不局限于编辑方面,而是涉及整个具体的出版过程。

选题和选题策划的意义在于它是整个出版活动的起点,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起点,实践证明,出版物的制作与发行的成功与否,和选题与选题策划的成功与否大为有关。例如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xx年底推出的纯文艺类选题“布老虎丛书”,至19xx年,共出书26种,发行462万册、9000万码洋,自19xx年11月至19xx年11月间,用百万元人民币征集“金布老虎爱情小说”书稿,在出版界和文学界都引起很大的震动。这套书的成功,首先就应归功于选题和选题策划的成功。“布老虎”如今已成为该出版社长盛不衰的品牌。 选题策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党性原则

3.文化积存原则

4.品牌原则

5.个性化、系列化原则

6.市场原则

7.稳定、可行性原则

图书选题策划与创新思维

精神产品生产是人类最富创造性的劳动,出版部门虽然并不是精神产品的直接创造者,但却是对精神产品进行物化生产和使其传播的重要参与者。这项工作同样是富有创新要求的,尤其对选题策划工作来说,具有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必不可少。

策划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象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蓝图、科学工作者制定研究计划一样,如果设计蓝图是平庸的,研究计划是肤浅的,最终就造不成独具特色的工程也研究不出新颖的科技成果。

选题策划也是这样,平庸的选题策划只会推出平庸的精神产品,富有创新的选题策划才有可能出版优秀的精神产品。

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对选题的个体优化和整体优化原则,这个原则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看选题策划是否具有创造性。

选题的个体优化指对每个选题都认真策划,认真筛选,争取达到优秀或比较优秀的标准。这种标准可以大致归纳如下:符合出版的方针任务,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积极作用;符合读者需要,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传播、积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在书籍的内容、形式方面能开拓创新,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内容积极健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等。当然,不能要求每个选题都符合上述要求,但至少要符合基本要求,同时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选题的整体优化也叫系统优化,以选题的个体优化为基础,同时要求选题结构合理化。其基本要求是:正确处理选题的门类、序列、层次问题,使各类书籍的选题保持合理的比例和内在联系;突出重点,使重点书的选题在整体出版计划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优势,创造强项产品,形成出书的特色和风格。优化选题重在设计,只有设计出大量优秀选题以后,才能有选择的余地。如果设计的选题质量不高,就不得不迁就现状,难以达到优化的目的。此外,还要下决心剔除平庸重复的选题,撤销陈旧过时的选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选题的个体优化和整体优化。

要使选题得到优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选题策划工程中增强创新意识,使每一个选题都具有独创性。这为出版部门树立品牌,创造知名度,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精神产品自身的特点来说,也要求进行选题策划时要用创新思维来统率整个策划过程,精神产品具有个别性、独创性的特点,切忌重复雷同。不断创新是精神生产的基本要求。书籍生产也是如此,每一种书籍都应该有独创性,出版重复雷同的书籍是毫无意义的。 在这个方面,国内的出版社在出版图书过程中有过惨痛的教训,例如1998的,有一本《绝对隐私》掀起畅销热潮,一时有“洛阳纸贵”之感,随之而来的“隐私”书充斥大小书肆,有泛滥成灾之势。19xx年7月2日开始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同样也引来一股热潮,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选题策划对象的书不下一百种。这类相似的选题由于缺乏创造性,出版活动变成了一种赌搏,谁的出版周期短,谁就能率先抢占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谁的出版周期长,谁的书就会积压、亏本甚而因热点过去而变成废纸。

这方面的例证还有很多。

19xx年,可谓明星出版年,印数达80万册的赵忠祥之《岁月随想》打响后,杨澜的《凭海临风》、姜昆的《笑面人生》、宋世雄的《宋世雄自述》、倪萍的《日子》、黄宏的《从头说起》……,你方唱罢我登场,似乎众明星突有彻悟,纷纷向文化靠拢,于是写作的才能又得以淋漓发挥。又是新闻发布会,又是签名售书,虽说著述者出版者的兴致一浪高过一浪,但这些装帧考究却内容稀薄,尽情倾诉却不知所云的本子使同样热情的读者迅速冷却下来,之后就提出了“明星出书该写什么”等等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明星出书热不就是先前言情小说热、武侠小说热、股票图书热、丛书热等等的翻版吗 于19xx年2月11日举办的98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数字化书名一夜之间成为不谋而合的新热点。《家庭主妇常识888》、《家电巧用巧修888》、《生活吉祥616》、《生活巧购212》、《商战韬略2000》……举不胜举,这与早已有之的《十大佞臣》、《十大宰相》、《十大倡优》等似乎同出一辙,虽说那个“数字化生存”已被指责有拼凑附会之嫌,但也碍不住其向通俗化品牌靠拢的步伐。还是这届订货会,其《红楼梦》有55个版本,《水浒传》61个,《三国演义》64个,《西游记》58个,重复出版现象之严重,可见一斑。山东画报社之《老照片》走红后,接踵而至的有《百年老照片》、《老相簿》、《知青老照片》、《外国老照片》、《军事老照片》……。十多年了,为什么如此低水平的错误还会屡屡再犯呢 时下库存量最大的几类图书被归纳为是选题重复的文艺及少儿类图书、内容相同译者不同装帧不同的翻译类名著、名人轶事和奇闻汇编类图书、辞典大全类图书、中小学各种试题指导类图书,个性不显,共性太多是这类读物的特点。

所以,选题策划是出版活动中创新的重要环节,选题创新,书籍才能创新。要鼓励编辑人员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开拓选题领域,选取新的编辑撰写角度,革新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设计或采用有独创性的选题。选题创新来自社会生活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和读者新的阅读需要。策划编辑人员及时掌握这些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策划构思,就能设计出有独创性的选题来。作者是精神生产的主体。作者的写作构思和编辑人员的编辑策划构思有密切的关系。有许多好的选题就是作者提出来的,或

者是编辑和作者交流思想、互相启发之后提出来的。物色有新思想、新知识、在科学文化领域勇于开拓创新的作者,对于选题创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书选题策划与读者定位

出版活动是为读者服务的,进行选题策划时任何时候都要考虑读者的需要,衡量选题策划是否可行,其标准主要并不取决于出版社,而取决于读者,不考虑读者需要的选题策划和出版物都会遭到失败。

选题策划中有一条基本内容,就是“读者定位”,怎样才能对读者进行定位呢 1.确定读者类型

读者类型有多种划分方式:

(1) 按年龄划分

(2) 按职业划分

(3) 按地域划分

2.确定读者层次

划分读者层次,除要考虑读者的文化水平、文化素养以外,还要考虑读者的思想状况、生活态度、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积极上进、有追求、有事业心的人,一般有比较强烈的阅读需要和阅读兴趣。生活经验则影响人们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文化水平、文化素养为主,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可以把读者分为四个层次。

(1) 专家型读者

(2) 高层次读者

(3) 中等层次读者

(4) 低层次读者

3.确定读者结构

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读者的社会分布,组成一定社会的读者结构。研究读者结构,主要是以阅读需要、阅读能力为依据。

(1) 潜在读者与现实读者

(2) 基本读者与随机读者

(3) 计划读者与市场读者

研究潜在读者与现实读者、基本读者与随机读者之后,大体上可以确定书籍的计划读者,确定书籍读者群的大致状况,如读者的类型、层次、数量和社会分布等。计划读者仍然是可能的,而非现实的。书籍的效益如何,最终决定于计划读者能否转变为市场读者,潜在读者转变为现实读者、随机读者转变为基本读者,都需要经过市场才能最终实现。严格地说,只有在书籍市场上完成了购买行为的读者,才是真正的现实读者。读者经过市场交换获得书籍的使用价值,出版者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书籍的出版目的和价值。只有这样,出版者和读者才能建立起现实的联系。

以上三种方式对读者进行的划分有助于进行选题策划的编辑确定某类出版物用于某类读者的需要或某类读者需要某类出版物,这是进行出版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然,这种划分也是粗略的,现实中许多读者是具有多元性的,所以综合应用三种划分方式,才能准确地对读者进行定位,出版社也依据这一定位,制定长远的选题计划和具体到某一出版物的选题策划,工作中就会有针对性。这种划分在出版实践中很有指导意义,出版社可以根据某一特定读者群制定出版计划,如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三联书店,读者定位于中高层的读者,主要出版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或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分别进行选题策划,如国内大多数综合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推出不同档次的图书以满足各类读者群的需要。

读者定位完成后,相应的,出版物也具有不同层次的划分,这些不同层次的出版物配合

读者群,形成了以下五种不同的读者需求:

一是为了追求刺激。具体地说,就是企图打破平静,追求奇特,在生理和心理的动荡中寻求本能的释放。

二是为了消遣。正像人们在紧张工作的间隙会无目的地散步、聊天一样,也会无目的地翻翻书报杂志。它只是一种休息的方式。在这种需求下,产生了一类轻构的作品,如花鸟鱼虫、时装、幽默、故事等。

三是为了获取信息,特别是知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信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几乎从事每一项工作决策每一件事情都离不开有关信息。人对知识的需求就像对衣食等物质的需求一样不可缺少。人在学生时期有一个专门的集中接受知识的阶段,以后直到老死以前还在不断地补充更新知识,这主要靠新出版的书、报、刊等,特别是书籍。可以说是知识需求支持着整个出版业。

四是为了审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是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这种审美需求呼唤出版物一方面作为载体来提供审美对象,如文学作品等,另一方面又作为工具来帮助指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

五是为了思想。精神需求的最高层次是理性的思考。成功的理性思考一方面借助大量的思想材料,一方面又要有认识论、方法论上的保证。这种需求促使人们去读严肃的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和理论学术报刊。可以说,出版物是读者思想跋涉的台阶。

这五种需求合起来构成人们的文化需求。出版工作者要根据这些需求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有的要尽量满足,有的则不能满足。如满足读者低层次需求的庸俗出版物,虽然可能的发行量较大,但却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这类读物当然不能去进行选题策划,更不能出版。依据读者定位后得出的特定读者群,再参照读者阅读心理进行选题策划,是出版物既具有社会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的保障。编辑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策划选题,能够减少盲目性,也是科学决策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二篇:选题策划与图书编辑流程

第一章 出版物选题策划

第一节 选题策划概述

一、选题策划的概念

1.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2.作 用:把握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

3.类 型:按规格分为系列性、成套性、单项性选题;按重要性可分为重点和一般选题; 按制订时机分计划内、计划外选题。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

(一)基础准备: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

(二)选题设计:1.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2.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尽可能详尽、周密) 构思阶段应注意:1)内容所涉领域有哪些新发展,其前沿和制高点在哪里;

2)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它与选题有多大契合度;

3)社会的文化需要是什么,与选题特色关联,未来竞争力如何。

(三)选题论证:其目的,是凭集体智慧,对编辑提出的选题从主旨、内容、形式、市场前景可行性、主客观条件等多方面作全方位论证,以决定选题成立与否或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四)选题优化:根据论证意见、在组稿等过程中实际情况,对原有选题部队修改和完善。

第二节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为出版物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一、信息内容与采集方法:

(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

1.社会发展信息: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国经发展、方针政策、教育等。

2.科学文化信息:与出版物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及各门类学科发展变化的信息。

3.出版市场信息:

1)出版动态信息:各种学科类型出版物出版信息、市场需求、价格、出版业统计资料等;

2)竞争对手信息: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相关信息,

包括对手出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

4.作者信息:反映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含有关学科作者群分布状况及个人专长/学识等了解分析。

5.读者信息:对出版物反映和对为了出版物需求。评价、希望、对单位认知度和认可度。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1.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最主要);2.文献检索;3.观众大众传媒;4.人际交往;5.专业市场调查。

二、信息采集的要求:1.真实性;2.针对性;3.综合性;4.预见性(获取新,淘汰旧,考虑趋势)。

三、信息处理的步骤:1.筛选;2.加工;3.存储;4.使用。目的:by筛加,便于传递、存储和使用。

第三节 图书选题策划的内容

一、图书内容与形式的设计

(一)图书内容设计:对相应精神文化作品概貌的设计。图书主题和体裁,提供什么,怎么提供。

1.主题设计:选择确定该未来图书中需要为哪些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图书定性、定量。

2.体裁设计:根据读者接受程度,确定提供知识信息的具体方式。

(二)图书形式设计

1.书名设计:体现图书主题,揭示作品体裁,讲究修辞,达到逻辑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或用暂名。

2.篇幅设计:考虑图书主题和体裁,生产成本和目标读者群体的购买力等因素。(篇幅影响成本)

3.开本、装订样式和版面形式的设计:对图书成品物质形态的设计,考虑性质篇幅用途读者对象等。

二、市场预测:1.读者需求情况;2.同类出版物情况;3.选题特色。

三、实施方案的设计

(一)作者的落实:考虑其思想水平、学术能力、行文风格等。拟出具体和备选作者。

(二)时间安排:稿件落实/交稿/审稿/退修/编辑加工/审定发稿/校样处理/印刷/装订/出书时间等。

(三)成本与定价预测:对生产成本预测-本量利分析-考虑影响因素(读者购买力)-拟定价格

(四)宣传计划:备用宣传方式、媒体、不同阶段重点以及时段、场所安排,大的要有费用估算。

(五)营销策略:从图书内/形、目标读者及其需求、作者声望和写作特色、产品销售契机等考虑。

四、选题报告的撰写

(一)形成:策划选题的编辑起草-提交编辑室主任(退修)-集体论证—以编辑室名义提交领导

(二)内容:含1.选题名称,2.提出选题的原因、依据及目的,3.选题价值,4.选题形成过程,

5.选题内容及形式设想,6.读者对象,7.拟请的作者,8.与同类出版物的比较,

9.时间安排,10.收益预测,11.市场营销建议,12.其他方面情况。

第四节 选题的论证与优化

一、选题的论证:by对选题策划质量的评估来确定其是否可以组织实施的一项工作。(保证质量)

(一)方式

1.一级论证:直接by全社选题论证会分析选题的价值/可行性/社会经济效益,筛选选题,形成计划;

2.分级论证:先组织编辑室论证,初步筛选,形成部门选题计划,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讨论。

(二)内容:1.精神文化价值判断:a引导性,b独创性;2.市场适应性判断:a针对性,b前瞻性;

3.效益判断:最大追求式达到社效与经效的最佳结合;4.可行性判断。

二、选题的优化():1.使选题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2.by市场变化,适时修改、补充、调整;3.还要不断努力提高选题的智慧含量。

第五节 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by一定的编辑思想而形成的选题的有机组合,由出版单位根据方针/本单位专业分工范围及出版资源条件,综合分析读者需要和市场情况,对设计采用的选题进行梳理和筛选后编制而成。

一、内容与类型:

内容分:1.总则:说明出版方针、目标、规模重点,对列入选题作分类统计

2.列题:用表格将类别/选题名称/内容简介/拟约或已约作者姓名及单位/主要读者/交稿日等分别列出

类型分:按范围:分综合性和专项性;按时间:长期/年度;按主体:国家有关部门、数家、一家。

二、结构:(一)种类:选题的知识、层次、功能、读者、效益结构(5个)

(二)优化:使各类选题在计划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三、特点:1.整体性,2.指导性,3.稳定性,4.灵活性

四、制订与调整:1.由社长或总编辑会同相关部门提出总体构思(指导思想/整体目标/规模品种等)

2.经反复分析论证后,确定的选题即可整理、汇总,形成选题计划,然后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节 组 稿

一、方式:1.个别约稿,2.社会征稿,3.群体集稿

二、步骤:(一)准备1.深入研究选题,2.制订组稿方案,3.物色合适作者;(二)联系作者;

(三)审读编撰大纲和样稿(四)确定约稿关系

三、落实:1.当好作者参谋,2.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 图书编辑

第一节 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

审稿:广义的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出版水平的编辑活动,包括审读、审改和审定等;

狭义: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作用:通过把关,决定取舍,提高质量,让有益社会的图书面世,防止低劣作品出版,对社会、读者、作者负责,这是石狮选题具体步骤和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工作者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还可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一、审稿制度(2种:1.国家形象出版性质管理的,2.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三审制)

(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举办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种,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二)三审制的程序

初审-复审-终审。由下到上循序递进,前对后负责并以本审计的意见为后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后对前制约并以本审计的意见对前一审级的审稿结果做出评判/补充。如不能解决应增加审次/人数。

(三)三审制的作用

特点:1.就程序言:从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的三审制,从下级到上级的递进,兼具服从和制约

2.就目标言:每一审级的工作重点不同,具备后督察前和不同审级相互补充的特点。 作用:以分级社度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

最大限度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知识不足和责任心不强和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

(四)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

1.初审:1)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稿件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2)对稿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对非组稿应对其社效经效进行预估3)以审稿意见形式表明可否采用,是否需退修、外审等;4)报送复审、终审。

(若退修还要提出退修方案)初审者只有对全部稿件进行认真审读,才能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复审:1)通读;2)对初审者意见进行审核判断,表明自己认同、反对或补充、或存疑态度;3)弥补初审者提出的问题,对不合要求的初审可要求其返工,对退修意见表明态度。

3.终审:1)审查稿件政治导向,是否违法/有悖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是否具有学术、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可产生社效经效;2)从本单位出发综合考虑,避免重复出版、毫无特色。

二、外审(本单位无法解决时,将稿件送出本单位以外的专家或有关部门审读)

目的是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图书质量。外审意见只供本社决策者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

外审者必须是专业人员。重点解决无法判断的问题。

过程:编辑提出送审报告,经编辑室主任签发提交总编辑室审批。

报告内容包括:原稿和作者基本情况、编辑对原稿看法,需请外审者解决的问题,进行外审的原因、要求,拟请人选、外审费用标准等。

三、稿件质量评价

(一)对内容质量的评价

1.政治性:稿件中的政治立场、观点倾向包括涉及政党、国家、高级领导人、外交、民宗等问题;

a基本要求:以马毛邓为指导,以科发为统领。。。b不违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方针政策; c不含有《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如危害国家等内容的;d不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2.思想性:稿件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与政治性相联系。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科学性:稿件反映客观失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警惕伪科学。

4.知识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容量与价值。基要:合乎科学。

5.创造性:稿件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特点,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

6.稳定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长时效。(图书)

7.艺术性:稿件对读者产生审美感染力的程度。构思具有创意,语言文字或艺术手法技巧臻于完美。

(二)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

1.结构框架:稿件内容层次安排形式。合理的框架有助于突出主题,方便读者把握。 结构框架合理表现为:

1)各部分遵循一定的逻辑,体现系统结构,概述分述关系明确,有明显的层次安排;

2)不矛盾、不重复,详略有别,又互相呼应。

2.行文格式统一:

1)各级标题采用互有区别的格式标志,同级同标;2)各种注释标志应该一致;

3)图片、公式等标注形式一致并符合规范;4)辞书要求凡相同性质的条目都应该具有统一的模式。

3.表述形式:稿件中对语言文字(符合规范)以及量和单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用状况。

1)语言角度:a语言角度:语句规范无残缺,表述准确,符合语体;b文字角度:无错别字,对异体繁体字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异形词用推荐词形,对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

2)量和单位:不用市制/英制单位,某些公制单位已更换不宜再用,名称/中文符号和目标读者适应。

四、审稿结论和稿件处理

(一)审稿的三种结论1.接受出版,2.退修(作出结论并提出修改意见),3.退稿。

(二)作出审稿结论的方式

1.作者及稿件的基本情况:作者简介、稿件来源、交稿时间,稿件篇幅、审读基本过程;

2.稿件主要内容:主题/内容概要/形式特点;3.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4.审读时的疑点/难点;5.对拟退修的稿件,还应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三)通知作者

1.对接受出版的,告诉作者,征询对合同要款的意见;2.对退修的,退还原稿,附上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分全局的(观点、见解、重要史料结构体例表现形式等)和局部的(个别提法、出入等)3.退稿。稿件退还,原始载体退还,约稿的要妥善处理好相应事宜。

五、签订出版合同

1.内容包括:

1)双方名称、住所、联系方式,签约日期,作品名称;2)作者享有著作权保证;

3)出版权是否专有、改权利所设计的文种、期限、出版发行地域;4)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

5)出版者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数量和期限;6)出版权可否转授和转授后的利益分配;

7)作者是否授予电子版本出版权、网络传播权、翻译权修改权等权利;8)图书重印再版报酬;

9)赠送办法和作者优惠构书条件;10)违约责任;11)纠纷解决方式约定(仲裁机关);12)其他.

2.如何签订:

1)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后起草;2)双方认可;3)出版法定代表人签署;

4)签订。也可以先签一个意向性约稿谢谢,审稿被接受后再签正式出版合同。

第二节 编辑加工整理与审定发稿

编辑加工整理: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

一、原则1.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2.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3.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二、内容:1.消灭差错,2.润饰提高,3.规范统一,

4.其他:1)核对引文,2)查对资料,3)校订译文,4)推敲标题,5)撰写规范辅文

三、审定发稿

(一)稿件送审:

1.责编应将加工完的稿件逐级报送,填加工记录单,表明是否达到出版要求,签名;

2.复审者审阅编加整理是否达到消灭差错等要求,如达到,可提交终审,否则帮助责编修正,签名;

3.终审者对稿件最后审阅,着重于政治把关,表明是否发稿,作出决断,签名。

(二)稿件整理:1.复查稿件,2.清稿誊抄,3.检点稿件,4编排次序。

(三)稿件发出:责编办理手续、填写相应格式文件(装帧设计单、发稿单CIP,征订单),并将之与审稿意见、编辑加工整理记录一起发出。

第三节 审定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一、校样处理:(一)审读校样,(二)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

(三)检查付印清样:1.排版质量:格式是否统一、更改处、版心是否齐平、图标是否断线等;

2.结构组成:察看封面、书名页、插页、出版说明等是否齐全。

二、样书检查

1.面封、书脊、底封、前后勒口、扉页、版权页、出版说明、前言、后记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2.书号、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书名汉语拼音、字数、定价及版本记录各项是否存在遗漏;

3.目录列出的篇章遍体及相应页码是否与正文一致,书眉和正文是否一致;

4.全书页码是否连贯,树叶有无漏装或错装;5.印刷装订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做好图书宣传工作

是宣传部门、发行部门和编辑部门的共同责任。编辑人员应积极做好提供新书简介、书讯,组织、撰写书评,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系列指导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审核其他形式材料等。

四、收集反馈信息:收集读者评价。包括对于具体出版物的评价和出版单位形象的评价。

第四节 图书辅文

图书辅文是图书正文的辅助文字(目录、序、跋、凡例、注释、附录、索引等)。

一、作用与种类

(一)作用:保证图书的完整性;强化图书的功能;指导购买和阅读;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

(二)种类:

1.识别性辅文:1)封面文字(面封、书脊、底封文字),2)书名页文字(扉页版权页、附书名页)。

2.介绍性辅文:1)内容提要,2)作者简介,3)封面宣传语

3.说明性辅文:1)出版前言,从出版社角度说明情况,包括出书目的、编撰体例、整理过程等;

2)a 序(叙),多用于学术、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自/他/代/原/译/修订版序;

b前言(引言、前记、写在前面),多用于教材和演绎作品。

3)凡例:亦称发凡/例言,一般置于目录后、正文前,多用于工具书、地图册等;

4)跋、后记:放在书末,相对序、前言而言的;

5)译后记:只用于翻译图书,在该译书无译序等时,可代替译序对进行原作评介;

6)出版后记:编后记,印在全书最后,出版社角度,无前言可代前言,有则补充。

4.检索性辅文:1)目录,一般由作者编制,编辑核对补充,也可由责编编制;

2)索引,有时由作者完成,有经验的编辑可做更好。

5.参考性辅文:1)注释:脚注、文后注、呼应注、译注、自注、原注、编者注;

2)参考文献表:a与正文所引文字等直接相关;b没直接引用但借鉴过的文献列表;

3)名词解释:对文中一些专门名词的说明,多用于科普、翻译类图书;

4)译名对照表:中外人名、地名、事物等对照列出;

5)大事年表(全面/详略得当、简洁/易参考)6)各种附录(简明/可靠/新颖/实用)

6.其他辅文。

二、编辑与图书辅文

(一)选择辅文设置,(二)选择辅文作者。

(三)审读加工辅文:

1.立意正确适当,2.评价准确实际,3.资料准确无误,4.方法科学简便,5.行文简明精到。

第五节 图书重印和再版

一、概念和意义

(一)重印的概念:重印时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印刷; 特点: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

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不变,若定价调整则须在原条码后加上附加码。

重印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印次,美重印一次记录一次,逐次累计。

意义:1.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2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作,3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三)再版的概念: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

特点:进行较大修改,有时甚至是脱胎换骨;有的标明有的不标明“修订本”;

再版的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重印。

意义:1.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2.是图书更新的重要途径,3.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

4.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5.能打造图书的品牌。

二、重印再版条件:1.首要条件是图书的高质量所引发的不间断的读者需求;

2.再版不同于重印之处还在于需作者配合这个重要条件;

3.决策者对本单位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作周密的考虑,妥善作出安排。

三、程序

(一)重印程序:1.市场调查,2.提出重印报告单,3.检验出版合同,4.审读重印书(三审制),

5.办理重印发稿手续:责编填单、三审、交总编室登记后发出版部门,安排印制。

(二)再版程序:与初版书大同小异。同:审稿起的各个编辑环节,异:审稿之前的各个环节。

修订工作一般由作者承担,编辑与修订者共同制订修订方案/原则/重点,集体论证后实施; 出版单位接到再版稿后,应按照出版书的要求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审定发稿。

四、重版率:全年出书种数中重印与再版书种数之和所占的比例。

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办得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重印和再版的书越多,利润相对越高,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