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简介及所有文学作品(小说)汇总

张爱玲简介及所有文学作品小说汇总

作者简介:

她是谁,她就是张爱玲,一个写出传奇,自己也成为传奇的传奇女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传奇人生。 她曾经在中国没有名气,那不是因为她的作品不好,而是因为她时运不好,她错嫁了个汗奸,引起了一片骂名,理所当然,在上个世纪的部分又红又专的年代里,她是不敢被提起的。

但是金子总是是闪光,而时间与历史如大浪淘沙,事过境迁,还是给张爱玲在中国文学的前几把交椅上留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我也是没有理由地喜欢张爱玲,因为我正好住在上海,恰好对上海的历史充满兴趣,而她恰好用优美的文字对当时做了记录,捧书,在张的文字营造的语境中,我仿佛回到了40年代,回到了那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而她,就如同是我隔壁的那个女子,那个高贵而典雅的女子。

目录

├─1、全五卷

第1卷 │

├─2、长篇

连环套 │

├─3、散文

红楼梦魇 │

│张爱玲语录 经典散文 小艾 怨女 十八春 第2卷 第3卷 第4卷 第5卷

银宫就学记 ││││││││││││││││││││││││││││││││││││││││││

│卷首玉照”及其他 爱 必也正名乎 表姨细姨及其他 存稿 打人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公寓生活记趣 姑姑语录 关于《笑声泪痕》 借银灯 烬余录 论写作 气短情长及其他 诗与胡说 双声 说胡萝卜 私语 谈吃与画饼充饥 谈画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谈女人 谈跳舞 谈音乐 天才梦 童言无忌 忘不了的画 我看苏青 写什么 炎樱语录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夜营的喇叭 忆胡适之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 有女同车 雨伞下 造人 丈人的心 中国的曰夜 中国人的宗教

│自己的文章 走!走到楼上去 惘然记 都市的人生

文章寸心 纷繁家事 女性风景 炎凉世态 艺苑一瞥 序跋及其它

《续集》自序 │

│ 《传奇》再版的话 《多少恨》前言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红楼梦魇》自序 《太太万岁》题记 《张爱玲小说集》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附]苏青张爱玲对谈记 读书报告四则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4、中短篇

霸王别姬 │

│不幸的她 沉香屑第二炉香 沉香屑第一炉香 创世纪 等 多少恨 封锁 桂花蒸阿小悲秋 鸿鸾禧 红玫瑰与白玫瑰 花凋 金锁记 琉璃瓦 留情 年青的时候 倾城之恋 色。戒

│ 谈女人 五四遗事 相见欢 心经. 殷宝滟送花楼会——列女传之一 茉莉香片

└─5、作品评论

张爱玲简介

張愛玲的

苍凉的手势

超人才华,绝世凄凉──悼张爱玲 从呐喊到流言

读《倾城之恋》

反传奇--解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胡兰成的下作

今生今世之民国女子

绝代风流——张爱玲

论张爱玲(胡兰成)

论张爱玲的小说

世俗的张爱玲

我的姊姊——张爱玲

张爱玲——用沉香屑熏出冷暖人间 张爱玲不是过去式【庄宜文】 张爱玲的

张爱玲的幸运

 

第二篇:张爱玲小说研究

张爱玲小说研究

一 40年代的张爱玲小说研究

张爱玲以小说集《传奇》而著称于世,评论者大多是围绕她的小说创作进行研究。首先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评价并肯定其独特价值的是傅雷。她以“迅雨”为笔名,19xx年5月在《万象》杂志上发表了《论张爱玲的小说》这一长文。傅雷针对新文学中长期存在的忽视技巧的倾向,认为张爱玲的出现似乎是个奇迹,充分赞赏了张爱玲的技巧和创作才华,傅雷对张爱玲几部重要的作品都给予了评价,特别指出《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收获之一。”他认为最初她<七巧>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已。爱情折磨了她的一世和一家。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1-632页

“新旧文学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对意境精心绘制呵出一片苍凉的气氛”,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特点。傅雷的文章对《金锁记》的评价是很有深度,也很有见地傅雷对《倾城之恋》和《连环套》也分别给了评价,他认为《倾城之恋》“华彩胜过了骨干,俩个主角的缺陷也就是作品本身的缺陷”。而《连环套》没有心理的进展,因此也看不见潜在逻辑,一切穿插都失掉了意义。内容贫弱,过分注

重情节而有损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批评因该说得十分准确的。几十年后,连张爱玲自已也认识到了《连环套》的失败,也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傅雷的这些观点是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给予剖析而得出的,评价也十分客观,中肯,有些精辟的论断给以后的研究者很大的启发。

同年5月,胡兰成在《杂志》月刊发表文章《评张爱玲》。胡文也同样肯定了张爱玲的创作才华。“她知道的不多,然而不因此而贪乏,正因为她自身就是生命的源泉”。因而,她的“才华是常青的”。胡兰成较为准确地把握了张爱玲小说所表现的深层主题,“她写人生的恐怖与罪恶,残酷与委屈,读她的作品的时候,有一种悲哀,同时是欢喜的,因为你和作者一同饶恕了他们,并且抚爱那受委屈的”。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2页

胡文第一次将张爱玲与鲁迅相提并论,说“鲁迅之后有她。他是个伟大的追求者。鲁迅是尖锐地面对政治,所以讽刺谴责。张爱玲不是这样,到了他手里,文学从政治回到人间,因而也就成为更亲切的。时代在解体,她追求的是自由,真实而安稳的人生”。对胡文这一评价的反馈,就是张爱玲本人的评语,“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兰成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感悟张爱玲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神韵的,基本的个人感情色彩浓重。

谭正璧撰文《论苏青和张爱玲》①将张爱玲的作品放到女性文学的广阔背景中,将五四时代的女作家与40年代的张爱玲与苏青相比较,认为前者向着全面的压抑做反抗,而后者仅是为了争取人性情欲的自由;前者喊出的是社会大众的呼声,后者只是喊出个人偏方面的苦闷,因而张爱玲与苏青的作品不能后来居上。谭文对其思想内容评价不高,但也认为“张爱玲在技巧方面始终下着极深的功夫。”在张爱玲的小说里,题材尽管不同,气氛总是相似,她的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在为情欲所主宰,所以他或她的行动没有不是出之于疯狂的变态心理,似乎他们的生存专为着情欲的。这一评价中,细致地分析了情欲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作用。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3页

① 载《风雨谈》月刊19xx年 11期

二8 0年代张爱玲小说研究

进入80年代以后,张爱玲研究论文的数量,对张爱玲的论述也更加贴近作品,研究方法也很多样,从其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性,创作心态更多方面,探究张爱玲作品的艺术魅力,并逐步形成了张爱玲研究的格局。她是,各种现代文学史,流派史的写作也开始将张爱玲纳入研究视野,重新评价张爱玲及其作品。

颜纯钧的评张爱玲的短篇小说》①新时期以来,最早对张爱玲

进行研究的文章。颜文对张爱玲作品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对读者了解张爱玲的小说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张爱玲研究来说,这迈出了第一步是很可贵的。19xx年,赵园发表《开向泸港“洋场社会”的窗口》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②文。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是一个开箱向泸,港都市社会,尤其是在其中的洋场社会的窗口。“反映近现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侧面,充分肯定了张爱玲小说的历史价值。对于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赵园认为“这里最基本也最足构成特色的,是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张爱玲最擅长捕捉“感官印象”环绕人物的一切,它们绝不只是人物活动的衬景,而且是人物心理现实的一部分。赵园的文章从题材到艺术特色,对张爱玲的小说都进行了描述,给后来的研究者以一定的启示。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3-634页

① 载《文学评论丛刊》第15辑19xx年11月

②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3期19xx年

宋家宏的论文《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创作》①文,开始深入张爱玲创作的内在意识领域进行研究。宋文认为,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导致她悲观的气质感受生活,因此她在描摹客观现实的时候,映射着她浓重的主观色彩,“从而揭示出张爱玲小说中显

示出”荒凉意识的深层原因。从创作心态的角度研究张爱玲,此文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张淑贤的论文《精神分析与张爱玲的<传奇>》②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张爱玲的小说,认为《传奇》在显露,掘进人性的潜在成分,人的原欲的不自觉或自觉丧失的悲剧,人的性欲屡遭压抑必然导致畸形态,以及残酷的报复和毁灭方面,都比新的文学初期的作家,比新感觉派作家来的自然,流利,深刻,而不做作。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4页

① 载《文学评论》第3期19xx年

② 载《抚顺师专学报》第2期19xx年

吕启祥的《金锁记》与《红楼梦》①文,将《金锁记》与《红楼梦》对照,认为张爱玲的《金锁记》深受《红楼梦》的影响,资料可靠,论证十分有说服力。无论在小说语言上。人物个性气质上,还是在环境氛围的描写,情节安排上,都参透着《红楼梦》的影子,尤其是该文指出了《金锁记》与《红楼梦》的精神向度上的关联,都同样“浸透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剧感。”。该文论析了《金锁记》与《红楼梦》是渊源关系,这一角度的选取是很新颖的,为了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张爱玲提供了新的途径。

80年代的研究吃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张爱玲的小说进

行了阐释之外,还热切地关注对张爱玲小说总体性艺术特征的论析,其中以周筱华,刘小鄂等人的论文为代表。周筱华的论文《活跃心灵的创作物—泛论张爱玲《传奇》的意象艺术》②专门对《传奇》中的意象做了分析,认为张爱玲的小说中采用四个意象个体,比喻意象,象征意象,通感意象,过渡意象。这些意象个体不仅起到刻画人物心理,描绘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扩大叙述空间等作用,而且使小说含蓄,凝练而耐人寻味,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刘小鄂的论文《多字的结构,繁复的语象—张爱玲前期小说艺术片论》。③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质。文中分析道,“传统式的全知的叙述角度,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为张爱玲的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参差对照的人物结构,对乱世男女的精神生活的立体把握,表现了人性深度,从而为中国现在文学贡献了栩栩如生的洋场人物形象系列,繁复的语象的运用,不仅使作品获得了题材的深化与超越,也使张爱玲的“传奇”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精品。刘文将历史不受重视的比喻和象征因素加以分析,认为“张爱玲的小说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丰富与熟练,构成其重要风格,并标志着中国小说艺术的进步。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5-636页

①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期19xx年

② 载《抚顺师专学报》第2期19xx年

③ 载《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第4期19xx年

三90年代张爱玲小说研究

90年代的张爱玲研究不仅能够深入到作品内部,对作家的深处心理进行把握,而且从宏观上对张爱玲的创作进行分析的论文逐渐增加。

对张爱玲作品思想意蕴的关注依然是说不尽的话题,从生命意识,文化,心理这一角度切入进行研究的论文很多,力图阐释张爱玲创作独特的心理文化内涵和悲剧生命意识。赵顺 宏的《张爱玲小说和错位意识》①一文。认为张爱玲总是写人和人之间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错位关系,写人在错位状态下的丑恶刻毒。从这一角度伸展开去,这种错位既是作者的亲身感受,又是那个千伤百孔的时代的反映。由此张爱玲小说具有强烈的历史感,“揭示出人的历史懒惰怎样像梦魇一样无形都控制着人的存在,从而给作品带来颇为丰富的历史感。”同时,该文又肯定了张爱玲小说存在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6页

① 载《华文文学》第2期19xx年

姚文准确地把握了张爱玲小说中将古典的形式与现代人情感体

验相融合这一特点,突 出了张爱玲的生命悲剧和惘然无依漂泊感,朱文娟的论文《浅论张爱玲的悲剧生命意识与悲剧文化心态》①也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张爱玲的文化心理指向传统性, 并且指张爱玲作品中荒凉已经“外化为一种生存意识不再局限于一种情感内涵。”范智红的论文《在“古老的记忆”与现代体验之间—沦陷时期的张爱玲及其小说艺术》②将张爱玲置于特殊的年代背景加于考察,认为张爱玲表达了对于这个“时代”和“现实”的更深刻而且跟更独特的体验,并且使之艺术形式化。张爱玲认为时代是仓促的,“为了证实自已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人类的一切时代之中生活过是记忆”,张爱玲《自已的文章》19xx年12月。因而,范文在此基础上分析道,张爱玲“在生存体验上连接了历史”与“现实”,在时空体验上使过去时代的“人生”与“现实感受”打成一片,这一点直接影响到张爱玲小说的叙述结构。范智红的文章在此研究中石油深度的。张洪的《无奈与悲哀—张爱玲小说的基调》③认为,“张爱玲以女性是纤弱和宽泛的人道主义目光无法洞悉复杂的世态人生,对世界的焦虑不安代替了对世界本身的关注”。因而,张爱玲是无力的,她的悲剧困境是缺乏行动的,但又是超越行动的。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7页

① 载《烟台大学学报》第2期19xx年

② 载《文学评论》第6期19xx年

③ 载《当代作家评论》第3期19xx年

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就十分成功。因此,

很多研究者抓住“女性”这一角度研究。于青《论传奇》①一文认为张爱玲在作品中着重描写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着的女奴群像,在张爱玲笔下,无论是怎样女性,“骨子里,却都惊人地一致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这样的论断开起了对张爱玲作品进行真正的女性女性的先河。李继凯的文章《论张爱玲中的女性异化》②同样着眼于女性的视点。认为“张爱玲对女性异化作了全面的描写”李文分析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异化1/2种类型,即奴化,物化与兽化,女性的“奴化”是性压迫,男性跋扈的结果,女性的“物化”是经济的压迫,金钱跋扈的结果。“随着女性异化程度的加深,女性也就不可避免第越来越远离“人道”而趋近“兽道”。该文深刻地剖析了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悲剧意识。谢倩霓的《女性生存及其物质指归—对张爱玲几部中篇的一种解读》③认为,张爱玲了作品“在展示人们惯常认为的一些洋场怪状及人性负面外,主要是描述了生活干乱世而又一无所长的普通女性的生存及她们为了生存而做出了个各种努力和挣扎。这种女性生存最终都指向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对女性自身生存的关注参透着张爱玲自身的深切感触,此外,只有一些文章表达了比较新颖的观点。王枫的论文《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小说散论》④认为张爱玲深受西方通俗小说和中国传统小

说结构常常是分裂的。缺少完整性和均衡性。此外,该文还认为张爱玲的家庭是中西合璧的,这种家庭也就带给她造成特殊而又复杂的影响。“《流言》是她母亲的世界,而《传奇》是她父亲世界。”总的来看,张爱玲作品的文学中意义远远超过它的文学意义,几个传统在她这儿汇流,因此她的出现带有很大的总结性意义。这俩个传统就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和明清以来的白话小说传统。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7-638页

① 载《当代作家评论》第3期19xx年

②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4期19xx年

③ 载《上饶师专学报》第4期19xx年

④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3期19xx年

倪文尖的《张爱玲的“背后”》① ,范伯群,季进的《泸港洋场中苍凉梦魇—论张爱玲的前期小说创作》② 。这篇文章近年来张爱玲研究中较为突出的成果。倪文尖首先指出了张爱玲研究成果所存在的普遍现象,及类似中国传统的“点评”式鉴赏和西方现代“新批评”方法的文学细读批评很多,“传纪批评”也很多。而且一贯地关注张爱玲的人性深度。人类高度这样形而上层面的哲学批评也就十分风行。但是,从社会学批评家度进行作品阐释了却长期属于薄弱的一环。因此,倪文认识到社会批评的重要性,

“不睁开眼仔细看看张爱玲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及文学传统,就得不到活生生的一个普通人张爱玲形象。”倪文义战争为切入点,分析了张爱玲对战争的负责态度,指出“张爱玲并不亲和战争与“沦陷’本身。她偏好的是战争所造成的败坏的,荒凉的结果是在审美的意义上。由于张爱玲特别的完全的个性的原因,张爱玲与战争有了某种曲折的“利益关系”。此外,该文还论析了张爱玲的小说与上海的文化,都市文明的关系。倪文为解读张爱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范伯群,季进的论文认为,张爱玲的价值在于它以它独特的语言形式讲述了新旧更替的都市现代进程中,泸港洋场,百万人海中的苍凉梦魇,以超人的才华写出了胜负乱世的爵士凄凉,提升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品格,为现代都市文学提供了真正的灵魂,为观照人类在提供了一种了历史维度,充分肯定了张爱玲对于现代通俗文学和现代都市文学的贡献。90年代,对于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论依旧是热点问题。王剑丛在《雅俗结合的宁馨儿—讨论张爱玲小说什么特征》③ 一文中,指出张爱玲的小说是以“通俗小说”形式为基石,铸入了新的表现技巧,并把西方现代小说的心理刻画和我国传统文学的意象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吴敏的《张爱玲小说情感表现的美学特质》④ 一文中,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是显示了悲观,虚无与达观,执着相结合的人身观,以及苍凉的基调。揭示出其情感表达的美学特点。王巧凤是论文《混漉漉的生命“隐喻”—张爱玲论》⑤ 从“隐喻”这一视角偷窥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形式,并认为“隐喻”由修辞领域扩

展到了哲学。什么的范畴。张爱玲通过“隐喻”往往表现出她不愿剖露内心的世界和种种感觉。另外,刘鸿音的论文《葱绿配桃红参差对照的艺术—张爱玲的<传奇>及其它》 ⑥从艺术结构,叙述方式等反面进行研究,认为张爱玲是小说意识结构不拘一格,吸收了“情节小说”和“性格心理小说”是优长之外,并且指出她借助小说的词句,意象,情境来构筑小说的艺术世界,具有朴素而华丽的美学风格。另一篇值得注意的文章是王喜绒的《张爱玲的<传奇>与绘画艺术》⑦ 。该文将张爱玲的小说是文学绘画,认为这正是作家鲜明的个人印记。稳重认为张爱玲既是小说家又是画家。因此,她在审美观照生活时具备了倆种眼光,并且表现在创作上,随时在小说载体中得心应手把小说家“诗情”变为画家“画象”将小说的构思变为画的布局,通过文学作画,充分传达出作品的丰富意蕴;另一方面,绘画艺术精通,又使作者得以通过有机融入诸多绘画技巧,使自已的小说创作成功越过“文中有画”的传统局面,进入试图在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表现与满足新境地。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39-640页

①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4期19xx年

②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期19xx年

③ 载《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19xx年

④ 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9xx年

⑤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2期19xx年

⑥ 载《名作欣赏》第5期19xx年

⑦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4期19xx年

张爱玲散文及其它研究

张爱玲的散文研究在新时期以来得到了加强。这的理解张爱玲的人生观,文艺观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余凌的《张爱玲的感情世界—析<流言>》 ①认为,张爱玲的《流言》在文本层面抓住了读者的,不是她在叙述姿态,而是她特异的女性的感性心理以及敏锐的近乎神经质是艺术家的禀赋和气质。李医平在《乐听布声心如水—张爱玲散文创作简论》② 一文中指出,张爱玲的散文一反脱俗的形而上的追求走向世俗,以一种执著的现世精神来肯定人生,另一方面,由于她的散文呈现出很高的审美性,又使她一般描写世俗的作家相区别。罗华的《世俗闪耀出智慧—张爱玲散文风格论》③ 一文认为,张爱玲的散文一个表面特点是世俗化,观照世俗生活,淡化女性,品评艺术无不如此。但是,她的散文在“俗”的背后潜藏着“奇迹的智慧”显示出张爱玲散文的独特品格。以上几篇文章都准确地抓住了张爱玲散文的基本特征,但还有待干深入挖掘,拓宽研究的思路。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

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41页

① 载《读书》第7期19xx年

② 载《广西师范学报》第1期19xx年

③ 载《作贡献在文学丛刊》第2期19xx年

90年代,出现了几部张爱玲传记著作,对全面了解和研究张爱玲有很多的推动作用,标着张爱玲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几部著作分别是,王一小的《惊世才女张爱玲》① ,干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② ,阿川的《乱世才女张爱玲》③ 和余斌的《张爱玲传》④ ,以及胡辛的《最后的贵族—张爱玲》⑤ 。干青的传记著作以叙述为主,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对张爱玲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进行了描述,并有简介的分析。于传张爱玲小说中流露出的苍凉,黯淡,悲观之感,与她没落的贵族家世和生活不幸结合起来,对研究者有一定的启发。另外,这部传记有许多原始资料,值得注意。余斌的《张爱玲传》,是一部夹叙夹议的评传,材料更为充分,内容更为丰富,透彻,特别是对张爱玲绝大多数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别作了详细的分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42页

① 四川文艺出版社19xx年8月版

② 花山文艺出版社19xx年7月版

③ 陕西人民出版社19xx年3月版

④ 海南出版社19xx年春版

⑤ 21世纪出版社19xx年9月版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文学是意义的作家,是优秀的小说家,已经在研究借得到公认。但是,张爱玲在文学史上应该怎样评价,应该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19xx年,又钱理群等人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① 第一次将张爱玲纳入文学史的视野,指出,在思想内容上,张爱玲描写了那个充满封建残余的百孔千疮的社会生活形态和人们千疮百孔的精神创伤。在艺术形式上,张爱玲“心理描写技巧是很突出的,既有传统的手法。 也有意识的流动。”殷国明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史》 ②将张爱玲置于“社会言情小说”的范畴内进行论析,并涉及到其他作品的文化内涵,认为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城市生活一种独特生态,它介于封建文化和资本文化之间,也介于才子佳人和现代文明生活之间,色调复杂,意蕴独特”。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③ 从心理分析入手,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是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个的高峰”。并肯定了张爱玲小说在“俩性心理刻画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刻性”和“意象的丰富与活泼传神”俩方面的独特价值。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④ 将张爱玲置于整个现代小说的历史进程中,指出张爱玲小说价值之一,在于它启示人们如何出于传统和现代之间,以经过点化和自我超越的东方色彩,同世界文化进行富有才华的对话。对

张爱玲的独特价值和地位给予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北京 2001.12 书中642-643页

① 上海文艺出版社19xx年8月版

②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xx年3月版

③ 人们文化出版社19xx年8月版

④ 人民大学出版社19xx年5月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