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全国“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应研》课题

《小学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方式与途径的探究 》

子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武胜县新学乡小学校《应研》课题组

一、调查目的

学校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密不可分,它既渗透于各科教学,又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未来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摸清我校课题研究现状,解决课题研究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便进一步开展好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组于20xx年5—6月,对我校各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方式与途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活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课题研究组主要向学生了解教师在备课方式、把握教材、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是否利用了网络、广播、书籍、刊物、报纸、黑板报、讲座等多种传播媒体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教育效果怎样。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法。

本课题组在整个调查中,召开座谈会1次,走访教师20人次,学生100人次,家长10人次。这次座谈会和访谈,既为课题组提供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又为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

3、其他调查法: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听课(每个年级选1节)、查阅资料,以及巡视校园文化建设等。课题组通过这几种调查法,详细了解了师生在学科教学落实德育目标的具体情况,并填好《班主任问卷调查表》、《学生问卷调查表》以及《家庭教育问卷调查表》。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1、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制度。

课题研究组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在探索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的具体方式与有效途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用以管理班主任工作和规范学生行为的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行为、学习、生活习惯养成进行量化评价;使用《班级量化细则》对各班落实德育目标情况进行评价;运用《班主任考核细则》对班主任日常落实德育工作目标管理进行考评。使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一个环扣一环,井然有序。

2、加强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课题研究组把认真德育工作目标的方式与途径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管理和指导,形成了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校长领导下,由德育主任、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引导全体师生明确了落实德育目标的职责和重要性,所有工作都强调突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经过近年来的打造,拥有一支高素质德育工作队伍。

3、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是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活力因素,其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发展。“磨刀不误砍柴工”,学校要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必须提高教师职业道

德素质。我校“敦品励学”,既注重实施“师表形象工程”,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又注重教师业务技能培训,助其树立现代教育思想,逐步提升他们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促其不断地创新特色课堂,造就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增强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说明:好习惯会生成好品格,好品格会带来好人生。学校要落实德育目标,一是重视学生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意识。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学习,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走廊文化、校园文化墙、以及班级文化,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通过一系列具体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国旗下讲话”,不断助其树立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二是形成学生考核机制。学校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环境卫生和路队等情况实行全面考核,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三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助其形成好品质。我校“敦品励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品德有机结合,让知识净化心灵,让品德和谐人生,促使孩子形成“博爱、乐观、向上”的好品格,助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质,为他们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5、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网络

(1)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建立组织机构,认真开展工作。

(2)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确定家长学校长、教师、学生人选,成立家长学校班级班委会,每期上一次课,做到有讲稿、有作业等。

(3)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成立留守儿童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建立留守儿童学习阵地、名单和家校联系卡,并开展经常性活动。

(4)加强对学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成立组织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健全管理制度,使学生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6、充分发挥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各科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实施三维目标,将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各班落实德育教育途径和方式的具体目标、内容和要求,向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德育寓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并充分挖掘教材中固有的德育素材,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德育教育,这样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

7、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坚持常年开设心理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挂设心理咨询信箱 根据学生寻求帮助的需要,指派专人采用文字解答,电话回复、面谈、课堂答疑、举办讲座、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不良心理的矫正,调适。切实解决了独生子女和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子女在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人隐私,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8、实施“七彩”德育,加强德育科研,关注德育效果。

(1)、开展了全校师生读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2)、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德育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品质。

(3)、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唱歌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4)、认真开展好阳光大课间活动,培养了学生锻炼热情。

(5)、认真开展好“3+N”项目活动,激发了学生活动兴趣。

(6)、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及课外种植基地教育 ,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7)、重视校园文化熏陶,美化了学生幼小心灵。

(二)存在问题

纵观课题研究状况,题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有存在有一些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依然存在。我们明白,课题研究时间太短,教师理论更新速度难以跟上课题研究步伐,没有将课题研究理念真正快速地融入课堂,致使有的教师观念转变还不到位,让课题研究形同虚设。如个别教师在公开课,研究课以及观摩课时,采用了“学科教学落实德育目标”的教学方法,当他们回到上常态课时,却恢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有个别教师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照课表完全实施,存在音体美等豆芽科为语数外让路的现象,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2、德育课题研究尚未完全深入。第一、关于“学科教学落实德育目标”的德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暂时处于一种初步探索阶段,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一种完善的德育教学模式,这使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缺乏统一的标准。第二、学校没有心理健康专业指导教师,缺乏对全校学生心理的全面了解,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影响,使个别学生心理扭曲发展,进而影响了他们健康发展,使学校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受限。第三、有的教师仅凭经验管理学生,缺乏科学育人的方法与技巧,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课题研究还没有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校德育教育主要由班主任来完成,个别任课教师甚至把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也交给班主任来处理,没有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局面,给课题研究制造了一点障碍,使课题研究具体实施受到影响。

4、学科德育目标落实途径或方式实施手段粗糙、单一。平时学校忙于抓学校特色创建,有的地方只是讲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期末追求考试质量,抓安全和成绩,也忘了对德育目标落实情况的考核、评估,使德育目标的落实,有始无终。

5、家庭教育对课题研究的负面影响。家长学校不完善,家庭教育缺失。调查表明,我校95%以上的学生身处农村,其家长思想受传统观念或地域影响显得滞后,加上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导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存在障碍,由于他们思想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这给德育教育目标在各学科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落实十分不利。为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学校应该长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不断向家长传授教育学生的科学知识,同时让家长的建议和信息得到反馈,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绿色通道,共同携手教育好学生。

6、社会环境对课题研究的不利影响。社区环境及社会文化对德育目标落实有很大影响。学生作业减少,接触社会机会增多,社区或社会的一些不好的环境(如网吧,麻将馆和游戏机室等)就会乘机吸引学生,其不良文化也会随着对学生进行渗透,这样就会学生迷恋这些,对其成长十分不好。

7、课题太大,研究人员能力有限,力不从心,不能面面俱到,只能以个别学科为重点,研究效果打了折扣。

8、德育研究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如路队放学,许多教师不能做好表率,没有等学生走完,就先上车了,再有学生就吃营养餐时,有的班主任教师没有到场指导学生用餐。

9、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有待提高。如有的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还有学生还有打人骂人不良行为。这些都要教师对其进行耐心教育和培养,才能促其提高自身素质。

10、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调动班主任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四、教育对策及建议

针对课题研究调查出现的一些问题,课题研究组要从我校实际出发,切实协调解决,使课题研究得以继续深入进行,以提高课题研究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为课题结题工作创造条件。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纠正重智育轻德育现象。

小学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是实行国家课程三维目标的具体体现 ,任何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他们做人的教育方式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要从单一注重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关注学生“全人”发展,这样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全学生人格,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2、全面深入课题研究,建立落实德育目标长效机制。

学校要着力探究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完善德育教育模式,使全校师生在实施德育工作时有统一标准。学校要建立落实德育目标长效管理机制,以规范教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促使师生行动时能自觉遵守,逐步养成习惯。这样对德育目标的顺利实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如外出服务、安全演练、集合集会、给花浇水、打扫卫生、值周、做操和放学等等,教师应该怎么办,学生应该怎么办。

3、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网络,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1)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绿色环境,实现自然景色与人文关系相互交融,以文化墙、走廊文化、班级文化为画笔,尽力勾画校园文化外貌,为师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2)建立长期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学会科学育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其自身素质,逐步减轻家庭教育对课题研究的负面影响。

(3)建立良好社会环境,组织人员对个别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做法,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施德育育人重要环节。各科课堂教学是落实德育目标的主要方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将学习知识和学会做人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做人的过程。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实现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的交融,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以及实现知识、价值与情感的有机统一。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学校要常年开设心理教育课,根据学生寻求帮助的需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挂设心理咨询信箱等,通过电话回复、面谈、课堂答疑、举办讲座、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不良心理的矫正,调适,以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促其健康发。

6、帮扶弱势群体,促其健康发展。

(1)因材施教,帮助学习弱势学生。

(2)以身为范帮,扶品行弱势学生。

(3)设身处地,抚慰心灵受伤弱势学生。

(4)千方百计,资助经济弱势学生。

(5)群策群力,帮扶家庭地位弱势学生。

7、坚持客观评价,强化过程管理,取得育人实效。

8、 进一步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让师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

五、体会与收获

半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教学、学习环境上升到网络信息化平台,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学生创新的潜能被大大激发出来,这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转变观念,深化理念。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研究课题的相关文件和新课标理论,及时转变了教师观念,深化了教师理论水平。二是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倡“敦品励学”,增强实效。我校“敦品励学”,要求课堂教学以“朴实高效,智慧灵动”为追求方向,科学地建构了“目标引导、探究巡导、交流示导、达标训导和拓展疏导”五步教学模式,力求达到“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教学目的。三是形成个性,培树典范。我校积极提倡集体备课,要求备课程序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复案生成、个性设计、教学反思”;我校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全面推行探究式教学,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交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以及整合教学资源、德育资源等手段,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是课外互补,阳光和谐。我校十分关注阳光大课间活动,要求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让“七彩阳光”、“校园集体舞”、“健美操”、“武术操”以及各班自选动作等,在校园操场平台上,都能发出了耀眼、和谐的光芒;我校全面实施“3+N”项目,常年组建兴趣小组,经常开展训练,不断激发学生锻炼热情;我校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唱歌活动,不断丰富了学生艺术生活。此外,为了实现课题研究得到拓展,使学生实践活动有更大收获,积极投资改善了育人环境。我校千方百计地增加资金投入,不仅打造了校门浮雕,校园文化墙、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舞台、美术室、手工室、棋类室 音乐室、舞蹈室、图书室和实验室等,也让各办公室、教室配置了电脑、电子白板或网络电视,使学校硬件设施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学校还鼓励师生培养花草、盆景等,把培育好的花草、盆景等摆放在操场四周、行人过道旁、舞台边、读书长廊处、教师办公室等地方,使学校处处有绿色,时时有花香。这些都为“小学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方式与途径的探究”的继续研究提供可靠保障。

六、结束语

今后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相关领导和课题专家指导下,科学地开展课题研究,力争将研究成果灵活地运用在我们实践工作中,不断检验研究成果的真实性,不断地丰富研究内涵,不断地总结经验,实事求地写好研究报告,为研究结题创造条件,为学校今后的德育工作献出一份力量。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耕耘,定然会拥有收获。

撰写人:徐明斌

 

第二篇:个人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报告

个人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年x月x日间日至20日

调查对象: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及部分科学教师

调查目的意义:

《科学》教材由原来的《自然》教材改版而来,在教学方法上两者全然不同,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此项调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我校科学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及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的认知度和热情参与度、学生最喜欢的科学学习方法等,为我的课题研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策略的研究”服好务,确保此项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209国道旁,海拔1400多米,属于二类高寒的同,山区学校,我们学校现有教师49人,学生近700人,其中三至六年级有400多人。

我校教师90%为本地人,他们朴实、厚道、爱岗、敬业,热爱、关心他们的每个学生,多年来,从我校送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良好的校风、学风,优秀的教学成绩,迎来了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尽管如此,在当今教育大挺进、大变革的浪潮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我校教师年龄结构日趋专利老化,加之受传统教育模式和现有教学条件、教育信息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中老年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难以转变,少数有作为的中青年教师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彰显。如此现状,长期下去,势必影响我校的发展。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取得的数据,我以为,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坚信:经过今后相

当一段时期的研究,一定能够寻求一条最适合我校实情的、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之策略!

相关推荐